2021年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合集下载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马上就到了2021,那么2021物理中考知识点有哪些呢。

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物理知识点】2021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物理知识点】2021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物理知识点】2021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中考物理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中考物理光的基本知识点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的8次方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对于大题中考物理答题先猜后解的策略,即使不会解,也要把答案蒙上。

对于电学比例题因为求R比例的题,比例都不大,不会给什么3:1.4,这样的比例。

给的比例都是比较简单的数,所以可以先猜后解,反正猜得出来猜不出来半分钟就知道,猜不出来在规规矩矩的解。

中考物理力学大题,也可以这么干,只是需要你观察的更好些。

实验、探究题中考物理题在整张试卷中占的比例是最重的之一,考生应该给于足够的重视。

主要考查实验内容和实验探究能力,其题目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此类中考物理题目考查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课本中有过的物理实验。

都是老师们上课或复习时实过或探究过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复习时,不能丢开课本,特别是课本的实验应重新进行详细的复习。

丢开课本进行复习是极不明智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完整版)

2021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完整版)

2021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中考必备)(完整版)Chapter 1: Mechanical n1.Units of Length: The unit of length in physics is meter (m)。

other units include kilometer (km)。

decimeter (dm)。

centimeter (cm)。

millimeter (mm)。

micrometer (μm)。

and nanometer (nm)。

XXX: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and 1nm=10^-9m.2.Units of Time: The unit of time in physics is second (s)。

other units include minute (min) and hour (h)。

The n s are:1min=60s and 1h=3600s.3.Mechanical n:1) n: In physics。

the change in n of an object is called XXX.2) n: XXX。

and linear n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uniform linear n and non-uniform linear n.4.XXX Frame:1) Concept: XXX whether an object is in n or at rest。

a reference frame needs to be selected as a standard。

The object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frame is XXX and is called the reference object.2) How to study the n of an object: First。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是因为其声带振动频率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就是根据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如镜子反射光)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1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1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1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水通过强磁场区域,可使水磁化,相比与普通水,磁化水有着许多神奇功能。

磁化水运用于人类的饮食起居,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用磁化水煮米饭:米饭更可口,剩饭用磁化水煮与新米一样粘稠有香味。

用磁化水煮面:面条不粘连,煮饺子不粘,和面醒得快。

用磁化水煮汤:可使各种菜肴保持原味,更鲜美。

用磁化水熬中药:可使药物成分完全析出,增强药效。

(1)电磁元件。

它包括电流元件和电压元件两部分。

转盘3下面部分是电流元件,它由铁芯4及绕在它上面的电流线圈组成;电流线圈匝数少,导线粗,它与负荷串联。

转盘上面部分是它的电压元件。

它由铁芯2及绕在它上面的电压线圈组成;电压线圈线径细。

匝数多,承受负荷的全部电压,但只流过几毫安电流。

(2)转盘。

它由铝制转盘3及转轴组成。

(3)制动磁铁。

它是一块永久磁铁5,在转盘转动时产生制动力矩,使转盘的转速与负载的功率大小成正比。

(4)计数机构6。

它由蜗轮蜗杆、齿轮机构组成,用于计量电能。

(5)支座。

用于支撑电磁元件、制动元件和计数机构等部件。

重力公式G=mg(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F2=l2/l1浮力公式(1)F浮=F’-F(压力差法)(2)F浮=G-F(视重法)(3)F浮=G(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声现象问题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初中物理】2021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2021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2021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摘要】下面就是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21中考物理必修知识点概括,期望能够为大家的自学增添协助,不断进步,获得出色的成绩。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塞的力叫做浮力。

方向:直角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时、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液gv排在。

(v排在则表示物体两边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飘浮时:f浮=g物且液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物=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并使杠杆处在水边线的目的:易于轻易测量颤抖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等于颤抖力臂就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无法发生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搞的功。

则表示物体作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为功率小的物体作功慢。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小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光学特点:虚像,等小,等距离,与镜面等距。

物体在水中倒影就是虚像属光的散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存有汇聚光线促进作用,凹透镜对光存有收敛光线促进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两端三随大四空小。

重庆2021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一:力与运动

重庆2021中考物理力学专题复习一:力与运动

专题一运动和力[知识点回顾]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九(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复习资料(一) 知识点识记
、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29、升
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比执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 计算公式: Q 放=mq
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5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28、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 m 物=m 砝码+ m 游码示数
2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30、密度计算公式:v
m
=
ρ。

单位:kg/m 3
、g/cm 3
1×103kg/m 3=1g/cm 3。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影响物质密度的
因素有: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等。

3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
1 m/s=3.6km/h 3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6、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7、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8、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39、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40、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1、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42、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43、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4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 F 1<F 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 1< L 2, F 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 F 1=F 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45、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47、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n
G F 总
=(G 为总重,
n 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 h (n 同上,s 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48、压力: 水平面时:F=G 物,此时压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49、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50、压强公式:s
F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