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第二批)分配方案公示表

合集下载

指标进度127日

指标进度127日
附件:
2014年度省级财政零余额账户项目资金支出进度表
数据截止日期:2014-11-27
项目 2013年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 2013年度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第一批) 中央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 2013年省级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第二批 财政部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预算 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外访学进修资助资金 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3年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金 2013年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 2013年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学科科研类项目) 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2012年度省部院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 2013年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教学类项目) 2013年高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第一批) 2014年“强师工程“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提升工程高等教育育英培青工程及教师管理创新改革工程项目资金 2013年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与信息化建设--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资金 2014年“强师工程“幼儿园教师达标工程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第一批)资金 文号 粤财预追(2014)3号 粤财工(2014)305号 粤财教(2014)291号 粤财教(2014)268号 粤财教(2014)276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59号 粤财教(2014)469号 粤财教(2014)371号 粤财教(2014)459号 指标金额 9,070,000.00 370,000.00 760,000.00 15,000.00 4,000,000.00 21,889.24 130,000.00 500

2014年度广东省省级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

2014年度广东省省级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

2014年度广东省省级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支持领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目录一、电子信息 (10)(一)软件产品 (10)1. 基础软件 (10)2. 支撑软件 (10)3. 嵌入式软件 (11)4. 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软件 (11)5.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11)6. 图形和图像软件 (12)7. 地理信息系统 (12)8. 电子商务软件 (12)9. 电子政务软件 (12)10. 企业信息化应用和企业管理软件 (13)11. 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 (13)12. 医学网络信息系统与软件产品 (14)13. 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 (14)14. 物联网应用软件 (15)(二)微电子技术 (15)1.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 (15)2.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 (15)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16)4. 集成电路测试 (16)(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16)1. 计算机终端产品和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 (16)2. 网络产品 (17)3. 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17)(四)通信产品技术 (17)1. 光传输交换设备 (17)2. 宽带移动通信设备 (17)3. 宽带综合业务接入设备 (18)4. 业务与运营支撑系统 (18)5. 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18)(五)广播电视技术产品 (19)1. 演播室与运营中心系统 (19)2. 网络传输、监测与管理系统 (19)3. 用户终端系统 (19)(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9)1. 半导体发光器件 (19)2. 片式元件和集成无源元件 (20)3. 片式半导体器件 (20)4. 电力电子器件 (20)5. 中高档机电组件 (21)(七)信息安全产品 (21)1. 安全测评和管理类产品 (21)2. 安全基础类产品 (21)3. 网络安全类产品 (22)4. 专用安全类产品 (22)(八)智能交通产品 (22)1.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22)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和软件系统 (23)3. 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 (23)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产品 (23)二、生物、医药 (24)(一)医药生物技术与产品 (24)1. 常见重大疾病防治用生物技术药物 (24)2. 新型疫苗和生物诊断产品 (24)3. 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检测产品 (24)4. 生物技术加工天然产物 (25)(二)中药天然药物技术与产品 (25)1. 中药创新药物 (25)2. 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25)3.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26)4. 中药制药装备及其集成 (26)(三)化学药技术与产品 (26)1. 常见重大疾病治疗用新药 (26)2. 药物合成新技术 (26)3.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27)4. 药物制剂新辅料 (27)5. 新型体外诊断技术与产品 (27)(四)医疗仪器、设备 (27)1. 医学影像技术与产品 (27)2. 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与产品 (28)3. 医学检测、检验、监护技术设备与服务 (28)4. 康复治疗技术与产品 (28)(五)医用敷料与器材 (28)1. 手术专用器械及新型敷料 (29)2. 组织工程材料 (29)3. 介入治疗材料与产品 (29)4. 基于3D打印的生物医疗技术及产品 (29)5. 其他生物医用材料 (30)(六)轻化工生物技术及产品 (30)1. 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30)2. 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30)3. 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31)4.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31)5.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31)(七)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 (32)三、新材料 (33)(一)金属材料 (33)1. 钢铁冶金材料 (33)2. 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及深加工产品 (33)3. 稀土功能材料及电子信息金属功能材料 (34)4. 特殊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 (35)5. 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 (36)(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36)1. 高性能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 (36)2. 高性能功能陶瓷 (36)3. 人工晶体 (37)4. 功能玻璃 (37)5. 半导体材料 (37)6. 超细、纳米粉体制备与加工技术 (38)(三)高分子材料 (38)1. 高分子结构材料 (38)2.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38)3. 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 (38)4. 新型橡胶材料 (39)5. 新型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 (39)6. 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40)7.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技术 (40)(四)精细化学品 (40)1. 电子化学品 (40)2. 新型催化剂 (40)3. 新型橡胶塑料助剂 (41)4. 精细及功能化学品 (41)5. 非石油路线制备专用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42)(五)新材料高技术服务 (42)四、光机电一体化 (43)(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43)1. 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及现场局域网技术产品 (43)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 (44)3. 基于PC的控制系统 (44)4. 新型控制技术和产品的前端研究 (44)(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45)1.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45)2. 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 (45)3. 新型传感器和微系统 (45)4.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46)5.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 (46)6. 面向行业应用的机器视觉系统及设备 (46)(三)先进制造技术 (47)1. 先进制造系统 (47)2. 数控系统及加工技术和装备 (47)3. 机器人开发及应用 (47)4. 激光加工技术及设备 (48)5. 纺织行业专用设备 (48)6. 轻工行业专用设备 (48)7. 面向行业应用的变频调速器 (48)8. 面向行业应用的伺服驱动装置 (48)9. 先进LED应用设备 (49)10. 3D打印技术、设备及应用 (49)(四)新型机械产品 (49)1. 机械基础件 (49)2. 通用机械 (49)3. 专用机械 (49)(五)电力与电工行业技术产品 (50)1. 智能电网技术 (50)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50)3. 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设备 (50)(六)交通相关技术产品 (50)1. 汽车发动机关键技术 (50)2. 新型汽车关键零部件 (51)3. 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机车关键零部件 (51)(七)光机电一体化高技术服务 (51)五、环境与资源 (52)(一)水污染防治技术 (52)1. 典型重金属工业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52)2. 高浓度、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处理 (52)3. 城市环保设施与二次污染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53)4. 中小城镇污水和面源污染控制与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 (53)(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53)1. 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53)2. 工业向大气排放有毒污染物防治技术及服务 (53)3. 局部环境空气质量安全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 (54)(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54)1. 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技术 (54)2.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服务 (54)3.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54)4. 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 (55)5. 社会源有害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55)(四)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 (55)1.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55)2. 环境应急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55)3. 环境应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 (55)4. 环境样品的采集与样品制备技术 (56)(五)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 (56)1. 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低排放”关键技术 (56)2. 水回用工艺技术和设备 (56)3.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56)4.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高技术服务 (56)(六)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56)1.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开采技术与设备 (56)2. 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57)(七)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57)1.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57)2. 土壤农药污染植物、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57)3. 土壤有机物污染植物生态修复技术 (57)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58)(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 (58)1. 太阳能 (58)2. 风能 (58)3. 生物质能 (58)4.其他新能源 (59)(二)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59)1.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59)2. 新型储能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59)3. 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 (60)4. 其他新型能量转换与储能技术与产品 (60)(三)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60)1. 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60)2. 建筑节能技术及相关产品 (60)3. 分布式能源相关技术与装备 (60)(四)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 (60)七、新能源汽车 (62)(一)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62)1.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62)2. 混合动力汽车(含插电式)动力系统平台关键技术 (62)(二)电控相关技术与产品 (63)1. 整车控制器及关键零部件控制器 (63)2. 电控产品生产装备、开发及标定工具 (63)3. 电控系统共性元器件技术与产品 (63)(三)电池相关技术与产品 (63)1. 车用动力电池/超级电容 (64)2. 车用燃料电池 (64)(四)电机驱动相关技术与产品 (65)1. 电机及控制器技术与产品 (65)2. 电驱动系统总成技术与产品 (65)3. 电驱动系统开发与生产装备 (65)(五)电动化底盘及车载信息系统 (65)1. 电动化底盘及电动辅件系统 (66)2. 电动汽车车载信息系统 (66)(六)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技术与产品 (66)1.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装备 (66)2. 电动汽车综合能源供给系统 (67)(七)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高技术服务 (67)1. 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服务 (67)2.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及集成应用服务 (67)八、现代农业 (69)(一)良种培育 (69)(二)新型农业投入品 (69)1. 新型药物 (69)2. 新型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69)3. 新型饲料与添加剂 (70)(三)农业先进装备 (70)1. 种植业机械 (70)2. 畜牧水产装备 (70)3. 设施农业装备 (70)4. 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 (71)一、电子信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柱和先导产业,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文化传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经济安全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协同创新方案

协同创新方案
4.培育协同创新型人才
(1)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推动人才双向流动。
(2)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组织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提升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5.推动国际协同创新
(1)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5.推进国际协同创新
(1)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项目。
(3)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2.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需求。
2.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1)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信息共享、需求对接和项目合作。
(2)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
(3)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3.优化政策环境
(1)制定和完善协同创新政策,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协同创新方案
第1篇
协同创新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我国政府提出了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本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通过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全面提升。
(3)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专项资金管理【发文字号】粤环办函[2014]30号【发布部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布日期】2014.02.11【实施日期】2014.02.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粤环办函〔2014〕30号)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各县(市)环保局: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粤府〔2013〕125号),省财政厅会同我厅正在对我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和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进行修订,为便于各地开展项目的申报,现就本年度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内容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2014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类型包括污染减排专项资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水质保护专项资金、省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排污费。

重点支持的项目类型包括:(一)污染减排项目。

包括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以奖促减”、工业锅炉污染整治、营运黄标车淘汰等项目。

其中,对位于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26个县(区)纳入《广东省“十二五”后半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行动计划》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给予事前补助,项目的申报、审核、资金管理及监督检查等参照《广东省东西北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其他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及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采取“以奖促减”形式,根据国家和省核定的减排结果给予奖励,无需进行项目申报。

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和营运黄标车淘汰项目的具体操作细则及核定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厅另行印发。

(二)水质保护项目。

重点支持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列入《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2~2020年)》及省挂牌督办重点流域(湖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及县级以上和人口密集的镇级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检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检查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检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06.20•【字号】粤教科函〔2016〕64号•【施行日期】2016.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检查工作的通知粤教科函〔2016〕64号各有关高校: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

我省也于2013年启动了广东省“2011计划”,遴选确定了17个国家级培育协同创新中心、22个省级认定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4个省级培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并纳入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予以重点支持。

按照《广东省2011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规划》要求,拟对有关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进行绩效检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绩效检查的范围17个国家级培育协同创新中心、22个省级认定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4个省级培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附件1)。

二、绩效检查的目的围绕“服务需求、创新机制、争创一流、支撑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心实施建设方案,全面检查了解各中心机制创新和建设运行情况,总结经验,推动发展,提高建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了解中心发展中需政府层面进一步解决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安排,为广东省“2011计划”下一步实施和中心运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三、绩效检查的重点重点检查各中心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设进展:(一)阶段性建设目标实现情况。

是否达到建设方案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能否代表该领域广东高校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服务国家、区域或行业重大需求。

在提升高校“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上所发挥的作用,能否凸显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二)建设方案各项任务落实情况。

对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所发挥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围绕中心重点发展方向,前期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组织实施和完成的质量与贡献水平;提供重大政策咨询建议及采纳的情况;当前组织和承担国家、区域或行业重大科研任务情况;创新团队和管理队伍建设情况;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和资源聚集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展情况;中心国内外交流合作和影响力提升情况。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2014年第二批互联网产业专项的通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2014年第二批互联网产业专项的通知-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2014年第二批互联网产业专项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2014年第二批互联网产业专项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委决定组织实施2014年第二批互联网产业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专项计划类别(一)市级工程实验室专项。

(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专项。

二、具体要求(一)项目申报单位应按照申请指南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核准)工作、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可委托具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并落实项目建设资金、节能、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

(二)同一单位建设内容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项目不得向市有关部门多头申报。

经核实属多头申报的项目,将取消申报资格并追究申报单位责任。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登录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市发展改革委)在线申报系统填报单位和项目相关信息。

在线申报系统网址http://203.91.46.81:8012。

(四)项目申报单位通过在线申报系统完成项目申报后,应通过该系统打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附表,并将该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相关附表和附件胶装成册(一式八份)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市发展改革委收文窗口(市民中心行政大厅3-4号)。

(五)我委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为项目建设单位代理我市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扶持计划申报事宜,请项目建设单位自主申报。

我委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受理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扶持计划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4年省节能降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4年省节能降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4年省节能降耗专项资金(节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及平台建设等项目)项目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节能管理【发文字号】粤经信节能[2014]419号【发布部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发布日期】2014.12.05【实施日期】2014.12.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4年省节能降耗专项资金(节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及平台建设等项目)项目计划的通知(粤经信节能〔2014〕419号)广州、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汕尾、东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局,饶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省粤电集团,省玻璃、水泥、造纸行业协会:为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工〔2014〕362号,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省节能降耗专项资金(节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及平台建设等项目)的通知》(粤经信节能函〔2014〕1557号)的要求,经有关程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共同研究确定了2014年省节能降耗专项资金(节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及平台建设等项目)项目计划(见附件1、附件2),现予以下达。

本批项目计划共安排项目26项,安排财政资金4770万元(韶关、云浮罗定等2个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已公示,不在本批计划,拟以股权投资方式另文下达)。

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另行下达。

本批项目计划除节能重点工程示范项目外,项目承担单位都应签订项目责任承诺书(见附件3,一式五份),并凭承诺书到当地财政部门办理请款手续。

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配合做好主管部门组织的完工评价和绩效评估等后续监管工作。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财政部门、省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辖区、本部门的项目责任承诺书,盖章确认后于12月31日前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与循环经济处);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落实项目实施内容和完工指标,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分别将项目进度情况表汇总(附件4)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4.01.16•【字号】粤教高函[2014]8号•【施行日期】2014.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8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粤府〔2013〕17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3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决定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现将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制定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2014年1月16日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粤府〔2013〕1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3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四重”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3〕25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决定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强校工程”)。

为做好“创新强校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1.加强统筹。

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充分发挥协同创新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紧紧围绕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统筹考虑高等教育发展各方面要素和资源,有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健平
六、企业研究院建设
112 物联网创新技术研究院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小鹏
113 广东省铝板带箔加工企业研究院
乳源东阳光精箔有限公司
池国明
114 京信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技术企业研究院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张跃军
115 广东省铝合金型材加工技术企业研究院
佛山市三水凤铝铝业有限公司
黄志其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李宝华
四、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
89 中山火炬高新区数字医疗与健康科技产业集群中药质量研究平台建设 中山市中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赖智填
90 中山火炬高新区数字医疗与健康科技产业集群建设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梁兆华
91 中山火炬高新区数字医疗与健康科技产业集群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广东中测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中心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31 面向医疗康复的可穿戴上肢双臂机器人系统研制及产业化
华南理工大学
32 面向LED大屏显示系统的高效散热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华南理工大学
33 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34 安防多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安维思电子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35 基于4G通信的高稳时钟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
2014年度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 专项资金(第二批)分配方案公示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合计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1 适用于4G终端的任意层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 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 高弹耐磨EVA绿色环保发泡材料的研发
东莞市国立科技有限公司
3 智能全自动软包锂电池真空注液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东莞市骏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4 面向青少年的移动终端安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5 “渔船安全作业与海洋监测信息系统”升级及其成果转化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6 兜兰新品种产业化技术集成研究和中试示范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7 稀土冶炼废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废水回用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77 加快推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二期建设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袁海
78 创新设计研究院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赵宇波
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建设
79 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建设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
张国军
80 广东省焊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示范建设
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
戴青云
108 国际香蕉枯萎病防控联合研发中心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刘建峰
109 中法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新材料研究所 邓畅光
110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广东科技企业合作促进会
欧阳喜仁
111 中国-科摩罗疟疾防治中心后期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 1 页,共 4 页
65 基于北斗便携式设备应用的射频芯片及系统研究
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王春华
66 三弧双丝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李少农
67 一种大功率高性能LED封装胶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赵大成
68 高能量密度凝胶态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开发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36 云计算环境下多租户应用的隐私信息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广东工业大学
37 适用于恶劣环境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开发与产业化
广东工业大学
38 移动互联网协助的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增强系统
广东工业大学
39 大数据处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其教育发展服务应用示范
广东德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40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增强型多功能增容剂及其产业化应用技术
21 具有防虫抗病功能的喷雾隔离膜用于绿色食品的产业化推广
华南农业大学
22 基于转光技术构建高效安全光学农业的示范和产业化
华南农业大学
23 高免疫原性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注册及成果转化
华南农业大学
24 活细胞FRET光谱定量检测仪的研制
华南师范大学
25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结合的智能停车服务平台研究与产业化
戚文军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属加工与成型技术研究所
85 广东蔗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示范建设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齐永文
86 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及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暨南大学
刘英
87 无源元器件及集成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建设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李勃
88 先进电池与材料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694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 100 100 100 5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1 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42 直流变频高能效多联式空调机组产业化转移项目
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
43 高效随形水道模具3D打印工艺研究与应用验证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44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智能在线检测与优化运行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 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
郭狄
92 广州高新区个体化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广东冠昊生命健康科技园有限公司
张倩
93 韶关高新区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
林文
94 茂名高新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何金
95 茂名高新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干细胞制剂的临床前研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9 建立基于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抗癌药物药效评估平台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10 贴片电子元件编带机配套用全自动分装设备研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11 智慧家庭多业务云平台及智能网关关键技术应用
49 基于机器人高精度工程轮胎胎面缠绕成型装备研发
广州华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0 四氢苯酐金属盐作为聚丙烯高效β成核剂的合成中试和应用研究 广州呈和科技有限公司
51 高可靠性光纤传输器件的研制及产业化
广州奥鑫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52 多联车铣复合一体化生产线
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53 基于冷却结构的高效节能高速电主轴
易耀勇
81 人体组织功能重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
任力
82 智能传感网共性技术的研发及其在车联移动环境下的应用
广东工业大学
周郭许
8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示范建设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徐晓萍
84 广东省铝镁轻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建设
朱平
99 广州高新区个体化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型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建设 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许嘉森
100 茂名高新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
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谭国锋
101 韶关高新区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
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何文波
五、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专题
102 基于基因修饰的帕金森病iPS细胞药筛平台研究
116 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建设
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郑树龙
117 广东省智慧城市研究院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45 智能清分流水线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广州中智融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46 高速高密度高可靠性芯片测试基板研发与产业化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47 高性能贱金属内电极叠层片式氧化锌压敏电阻
广州创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8 高速公路新一代智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系统研究及产业化 广州华工信息软件有限公司
58 高硬化率奥氏体锰合金钢技术应用开发与产业化
暨南大学
59 化工园区VOCs在线源解析质谱系统产业化
暨南大学
60 药用级苏氨酸提质增效精制工艺
汕头市佳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1 超细晶粒无粘结剂硬质合金
河源正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62 高效除螨复合纳米滤网的研制及新型空气净化器的开发
深圳大学
63 新能源锂电池极片间歇式挤压涂布工艺及装备研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李德豪
96 中山火炬高新区数字医疗与健康科技产业集群新一代基因测序平台建设 广东腾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杨呈勇
97 广州高新区个体化医疗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酸类国家标准物质及质控品研究与产业化平台建设 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高旭年
98 广州高新区个体化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中山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