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转移性支出财政学河北工业大学魏学辉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

财政学重点整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1.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公共物品。
偏好表达的困难和“免费搭车”现象的存在是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来提供。
②★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行为对他人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在市场条件下,正外部效应活动由于不能从活动中收回成本而减少,负外部效应活动由于强行把成本附加给别人不必付出代价而增加,因而市场竞争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
③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会通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与另一方进行交易中造成市场失灵。
④自然垄断。
垄断企业将缺乏竞争意识,阻碍社会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消费者福利损失和市场效率损失。
⑤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无法避免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社会的不安因素。
⑥经济不稳定。
市场配置资源有可能失灵,造成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公共物品的职能①非竞争性:如果给定商品的生产水平,多增加一个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0,即不会因为多增加消费者而使生产者的成本增加。
e.g.公路②非排他性:部分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饵不能阻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同时消费。
e.g.国防3.财政的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A.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关键是确定财政收支在GDP中的合理比例。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②收入分配职能。
指政府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通过财政收支对国民收入、财富以及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手段:税收、转移支付、工资。
目标: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差异控制在社会成员可接受的范围内)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指财政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达到社会供需基本均衡,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是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④监督职能。
目标:维护财经秩序、实现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4.直接民主的公共选择——多数票通过原则含义:简单多数(1/2)和2/3多数前提:①投票者有单峰形偏好。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1章

第二部分 财 政【财政考情分析】【财政知识脉络】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本章考情分析】财政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财政 支出财政 收入税收 制度政府 预算财政管 理体制财政 政策公共物品与 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定义 及其融资与生产市场与政府的 经济活动范围1.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2.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3.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市场和市场效率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4.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本节知识点】【知识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知识点】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知识点】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二、“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2非)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在某种纯公共物品的总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人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会( )。
A.相应增加B.相应减少C.不受影响D.趋于平均 【答案】C【解析】根据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定义,纯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真题•2021年单选】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说明该公共物品具有( )的特征。
A.非排他性B.经济性C.公平性D.非竞争性 【答案】D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竞争性-主要特征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非排他性-派生特征【解析】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河北工业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税收制PPT学习教案

17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
征税范围
包括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四 个环节。此外,加工和修理修配也属于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纳税人
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货物销售或者提供 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业 务单位和个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 业也是增值税的纳税人。
税率
设置两档税率第17:页/共基29页本税率为17%,低税
应纳税个人所得包括:(1)工资、 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 经营所得;(3)第对23页企/共29页事业单位的承 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
24
征收模式和税率:分项定率、分 项扣除、分项征收。
工资、薪金所得,超额累进税率, 5%~45%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超额 累进税率,5%~35%
50
超 过 扣 除 项 目金额 200%的 部分 4
60
第25页/共29页
26
第四节 资源课税与财产 资源和财产都课是人税类拥有的财富
资源税有两种课征方式:
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这种 自然资源必须是私人拥有的,这就 等同于财产税
以自然资源的收益为计税依据,这 种自然资源往往为国家所有
财产税也有两种课征方式:
中国财产课税的税种
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 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契税(财产转让税)
遗产税:以财产所有人死亡时所
遗留的财产为征税对象进行课征
的税收。
第28页/共29页
对继承遗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
29
(一)现行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 程中新增的价值课征的一种税收。
增值税和一般营业税的主要区别
一般营业税的税基是在各个流转环
第13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学-河北工业大学魏学辉)

第13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学-河北工业大学魏学辉)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以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内容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阐述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并对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的分税制改革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正确掌握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深入理解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及改革措施,把握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
本章结构第一节国家预算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国家预算1.1国家预算及其类别国家预算的含义政府收支一览表国家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筹集和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国家预算的类别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1.2国家预算级次和预算管理权限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五级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
我国预算管理实行分级分税体制《预算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各级权力机构、政府机关、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各预算具体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
1.3国家预算原则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公开性:公诸于众,接受民众监督可靠性:计算科学,数据确实完整性:预算要反映一切收支活动统一性:预算科目统一,统计计算口径一致年度性: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即预算年度历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跨年制预算年度: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2.1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1999年12月《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先后推出: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2.2编制部门预算背景:我国预算主要是按支出性质编制意义: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使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有利于各级人大监督也是贯彻“依法治国”精神,实行依法理财的措施内容:即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活动2.3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的一种制度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2.4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含义:指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监控制度。
社科院院考《财政学》课程考试精选答案-考前必看

3.分析收入分配的公共财政机制。
根据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对象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政府可以选择以下的政策手段:(1)税收。
税收是政府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税收, 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实现对收入的调节。
最重要的税收工具是累进所得税, 旨在通过对高收入者课征较高的税率来缩小收入差距。
其他税收工具还包括税式支出、负所得税和对奢侈品征税和对遗产以与赠产征税等。
(2)公共支出。
包括转移支付和购买支出。
转移支付又包括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
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包括福利性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险性的转移支付。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平衡政府间财政收入水平解决地区间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手段, 又间接地影响到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政府购买支出主要是指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用于支付购买物品的费用支出和用于雇用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支出。
(3)公共管制。
政府可以对市场机制进行直接干预, 典型的例子是规定企业必须向雇员支付最低工资。
与此性质相同的, 还包括旨在使穷人受惠的其他价格管制政策, 比如对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实行价格上限, 又比如实行房租管制等;与此性质不同的是非价格管制, 比如规定同工同酬, 不得对特定的群体实行工资歧视等。
5.怎样理解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之间的互补与替代关系? P116 由于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不同特点, 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存在着互补和替代关系。
互补是指二者相互补充。
一方面, 公共投资提供基础设施建设, 而个人必须在这些基础设施的平台上才能投资于私人品, 因此两者是互补品的关系。
另一方面, 私人投资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愿涉足某些领域, 而这时公共投资可以弥补私人投资的空白, 使产业结构链不致出现中断的情况, 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替代是指二者相互替代, 又可以称为“挤占效应”。
一方面, 公共商品一般由公共投资提供, 私人商品一般由私人投资提供, 但二者在客观上存在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在某些准公共产品领域,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形成竞争关系, 一般而言, 公共投资的膨胀使资金变得更“昂贵”, 刺激利率的上升, 而后者促使私人部门减少投资, 这种关联效用也可以看作是公共投资替代了部分的私人投资。
财政学(陈共第七版)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MAUQ
- 13 -
二、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分 析
(一)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
1. 改变需求结构
粮食 廉租房
2. 改变供给结构
粮食 煤炭 科研
3. 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矫正外部效应 科研
- 14 -
MAUQ
(二)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1、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
(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 (2)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380.80
267.61
41.78
71.41
1
50.17
24.17
61.64
1996
453.91
311.39
53.38
27.46
61.68
1997
551.96
413.67
43.20
28.25
66.84
1998
712.12
565.04
28.10
26.09
92.89
1999
扭转财政补贴过多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与完善。 农业政策性补贴
- 16 -
MAUQ
3、财政补贴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
1. 财政补贴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 2. 长期的财政补贴不可避免地会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 3. 长期过多过广的补贴,人为地扩大了经济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相
中国统计年鉴2012国家财政支出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合计1092477916514119273368一般公共服务1098778903011008477外交3095830683275对外援助1590915898011国防60279158296219829公共安全630427103701526726武装警察1082027895729245教育1649733999051549828科学技术382802194214188588文化体育与传媒18933618872170464社会保障和就业1110940502481060692医疗卫生6429517132635819环境保护2640987419256679城乡社区事务7620551162760893农林水事务99375541656952099交通运输74978033111716669车辆购置税支出23146073482241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40113846412354726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421722693139479金融监管支出649284139423534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744517445国土气象等事务15213523161128974住房保障支出38206932882349187粮油物资储备管理等事务1269575400872948国债付息支出23840818199656412其他支出291124749928362524mauq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taxexpenditure一税收支出的概念税式支出l973年美萨里ssurrey在其所著税收改革之途径一书中正式使用税收支出一词
2024年财政学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C )。
企业引进外资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置公债 D.企业购置金融债券2.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C )。
A个人B.企业 C. 政府 D.社会公益组织3.下列不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营业税改增值税在全国履行B,财政部在香港分两次发行共280亿元人民币国债C.中国国防预算增加10% D.5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4.供应学派的拉弗曲线阐明( B)A物价稳定的重要性B.减税重要性 C利率稳定的重要性 D.维持自由的重要性5.当代财政学之父是( D ) A凯恩斯B.哈耶克 C.费里德曼D.亚当.斯密6.下列分析属于规范研究()A.我国财政支出预算是171500亿元 B. 中央财政赤字为11200亿元,赤字百分比低C. 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初次超出4% D.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加7.3%7A.我国财政赤字16200亿元,赤字水平不高。
B.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明显,要继续实行并适当加大力度。
C.我国宏观税负合理不存在税负过重问题。
D.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300亿元,增加7.3%。
8.市场失灵的体现不包括( C ) A、无法提供公共品 B、不能处理外部性 C、价格由供求决定D、信息不完全9.财政伴随(B)出现而产生A.人类B.国家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10. 亚当.斯密主张政府的职责是(D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依法治国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11.凯恩斯主张政府应当( )A.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 B.保障公民自由 C.积极通过扩大政府投资等积极干预经济 D.“守夜人”提供国防、司法、便利社会商业等基本服务二、多项选择题1.财政的职能是( ABD )A资源配备 B.收入分派 C. 稳定物价 D.稳定经济2. A. 不能提供公共品B.不能处理外部性C.竞争失灵出现垄断D. 收入分派不公E.宏观经济失调3.财政怎样履行资源职能(ACD )A. 提供公共品B.对高收入人群征税调整收入差距C.矫正外部性 D.维护市场有效竞争4.财政怎样履行收入分派职能( ACD)A. 维护市场有效竞争B.处理外部性C.通过超额累进的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税收 D. 对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5.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稳定的目标(ABCD )A. 充足就业B.稳定物价C.经济增加D. 国际收支平衡E.人民幸福6.财政研究范围包括(ABCDE )A.中央政府B.省级政府 C.市级政府 D. 县级政府 E.乡级政府三、判断题1.财政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才出现的。
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 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第一个坚持: 公共课的真题要多选择几个版本的,以四个为佳。每个老师对真题的理解和分析是不同的, 通过对比,我们或许可以形成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二个坚持: 真题参考书,我们看什么呢?我们看的是他的解答。真题我们做过一遍就可以把答案记住, 因此,我们看真题,不是看它选哪个答案,而是看为什么要选择那个答案。不是去想这个题应 该选择什么,而是去想出题人想让你选择哪个,或者说,出题人其他三个选项设置的陷阱在哪 里。这些才是我们在复习真题,看真题的时候应该做的。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3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 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4.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复习的重点,为下一步全面展开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至关 重要,很多考研学生最后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不是因为没有努力,更不是付出不够,而是方 法不得当,重点没把握好。这一任务的实现,一般需要有考研经验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这一点 也是育明教育专业课授课的重点之一。 5.制定复习计划。一个完备的复习计划是考研成功的“寻宝图”。没有好的复习计划,只能每 天手忙脚乱的复习,昏昏然,却没有丝毫进步的感觉。 6.在整个过程中,数学和英语都要一步步的安排复习。数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通过做题积 累知识点。英语,主要以单词和真题为主,真题要每做一套就分析透彻。专业课的复习,主要 以掌握参考书的目录和框架为主,不需要去费力的记忆。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4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 预祝大家考研成功!
力”。加上周围的同学开始找工作,很多的机会都可能分散考研的经历和时间。这个时候要耐 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毅力不坚定,三心二意,是考研的大忌。很多人没有成功,就是因 为机会和诱惑太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境内各类企业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均应参加工伤保险 计划
➢费用筹集
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缴纳 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来源: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基金利息;其他资金
➢基金管理
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统筹层次 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
➢社会福利项目:社会福利院、烈属和残废军人抚恤 金、盲聋哑和鳏寡孤独补助、孤老复原军人补助等
➢其一,人们面临着多种可能因此陷入生存困难的 风险;
➢其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类已构成一 个彼此依存、相互依赖的社会;
➢其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方式 已不足以防范和化解人们面临的生存风险。
社会保障支出的特征:
➢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
➢参与上的强制性
➢制度上的立法性
➢收益程度的约束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社会保险型。其特点是:“风险分担,互助互济”
➢社会救济型。其特点是:受保人不用缴纳任何费 用;受保人享受保障计划的津贴需经过家庭收入 和财产调查
➢普遍津贴型。其特点是:“人人有份”的福利原 则
➢节俭基金型。不具备收入分配职能,但具有强制 储蓄的功能
传统体制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障
社会保障概念的三个要点:
➢以保证遇到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生活为 主要目的;
➢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由政府组织实施或参与实施; ➢主要以收入补助的形式提供扶助,同时也以实物或
服务形式提供帮助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由法律规定了的、按 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措施或 政策体系。
现代社会之所以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 原因有三:
养老保险
➢保险费用筹集
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共同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 计划的赤字
企业缴费比例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 例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
➢运行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企业缴费划入个人帐户的 比例最终降到3%,其余部分划入社会统筹基金 个人帐户存储额只能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
➢养老金待遇
个人缴费满15年,退休后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 户养老金
未满15年,不享受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
养老保险
➢养老基金管理
在养老基金的统筹上,应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由县、市 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 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缴费收入纳入 财政专户存储;支出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专款专用。 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除预留两个月的养老金开支外,其余 全部要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不得用于其他赢利性 投资
包括:社会抚恤和优抚;社会福利救济费;自然灾害救 济费三种
➢企业保障
包括:就业、工伤、医疗、福利、生育、遗属及职工困 难补助 特点:封闭性、全面性、无偿性、差别性
➢农村集体保障
包括:以人口多寡为依据的社会福利性保障;“五保户” 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其他保障
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①以计划经济为实施基础; ②与劳动就业制度相 联系; ③无偿性和差别性并存
➢工伤保险支付
生育保险
➢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企业及其职工都要参加生育保险
➢费用筹集
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职 工个人不缴费
➢保险待遇
生育保险支付包括女职工产假期间生育津贴,检查费, 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社会救济项目: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 生活补贴;农村“五保户”救济;灾民救济
1.2 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国目前形成了以养老、 失业、医疗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 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 障体系
养老保险
➢保险覆盖范围
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帮工,都必须 参加养老社会保险,成为基本养老保险 目的:破除养老保险的所有制界限,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发放时限与缴费时限关联:缴费时间不满1年,不能领 取;累计满1年不满5年,最长领取12个月;累计满5年 不满10年,最长领取18月;累计达10年以上,最长领取 24个月
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称为基本 医疗保险
乡镇企业、城镇个体户是否投保由当地政府决定
➢保险费用筹集
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
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 费率一般为工资收入的2%
➢运行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的30%划入个人帐户 起付标准原则上为当地年平均工资的10%,最高限额为 当地年平均工资的4倍。起付标准以下由个人帐户支付 或个人承担,以上部分个人也支付一定比例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等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 补贴的性质和特征,掌握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与筹集方式,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内 容;掌握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熟悉财 政补贴的必要性及作用,了解我国财政补贴的 改革情况;掌握税收支出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熟悉税收支出的手段,了解税收支出的预算控 制。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应参加 失业保险计划
失业保险
➢保险费用筹集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 保险费
职工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农民合同 制工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标准:原则上要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体数额各地政府确定
转移性支出包括
➢补助支出 ➢捐赠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
补助支出主要包括
➢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
本章结构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节 价格补贴 第三节 税收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1.1 社会保障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通常是指政府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为了保证由于丧失或者没有劳动能力、 失业以及遭遇其它不幸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 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