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题(卷)
2017年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题

2017年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A.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B. 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C.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D. 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答案:C(JGJ106-2003第3.1.2)2.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A.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B.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2MPaC.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2MPaD.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5MPa答案:A(JGJ106-2003第3.2.6)3.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基桩的长细比应满足A.>10B.≥10C.≥5D.>5答案:D(非规范)4. 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范围为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A. 10~2000HzB. 10~1500HzC. 100~2000HzD. 100~1500Hz答案:A(JGJ106-2003第8.2.2)5.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 时刻后延续;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
A. 少于5ms,小于2000HzB. 不少于5ms, 不应小于2000HzC. 不少于10ms, 不应小于2000HzD. 少于10ms,小于2000Hz答案:B(JGJ106-2003第8.3.2)6. 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点。
A. 大于512B. 大于1024C. 少于512D. 少于1024答案:D(JGJ106-2003第8.3.2)7.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为A.30-100PC/gB. 10-100PC/gC. 30-1000PC/gD. 10-1000PC/g答案:A(非规范)8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A. 桩中心;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B.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C. 桩中心;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D.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答案:C(JGJ106-2003第8.3.3)9.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处。
(完整版)低应变检测题目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第十五条:热情服务,维护权益。
下列不属于该条规定的内容是。
A.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 B.不做假试验,不出假报告;C.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D.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按规定严格保密2、透射波的速度或应力在缩颈或扩颈处均()。
A 不改变方向或符号;B 改变方向不改变符号;C 不改变方向改变符号D 改变方向改变符号3、低应变检测时,实测桩长小于施工记录桩长,按桩身完整性定义中连续性的涵义,应判为()类桩。
A Ⅰ;B Ⅱ;C Ⅲ;D Ⅳ4、按JGJ106-2003规范,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钻孔混凝土桩,柱下三桩或三桩一下的承台为100个,施工总数量为330根,则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至少应为()根。
A 100;B 99;C 20;D 1655、某工程地基采用C30的钻孔灌注桩,当采用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且不小于()。
A 75%、15MPa;B 70%、15 MPa;C 75%、22.5 MPa ;D 70%、22.5 MPa6、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宜在未检测桩中继续扩大检测。
A 10%;B 20%;C 30%;D 50%7、低应变检测时,时域信号出现周期性反射波,且无桩底反射波,则该桩应判为()类桩。
A Ⅰ;B Ⅱ;C Ⅲ;D Ⅳ8、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
据此请选择下列哪种桩型不宜使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A 桩径800mm,桩长10m ;B 桩径420mm,桩长2.5m;C 桩径1000mm,桩长4.5m;D 桩径600mm,桩长6m。
9、当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可用上限频率在其安装谐振频率的()以下时,可保证较高的冲击测量精度,且在此范围内,相位误差几乎可以忽略。
A 1/5;B 1/4;C 1/2;D 1/310、瞬态激桭通过改变锤的重量及锤头材料,可改变冲击入射波脉冲宽度及频率成分。
低应变法试题(KEY)

低应变法试题(50分)一、填空题(10分)1.一般低应变法测试的目的是测试桩的桩身完整性,判断桩身缺陷的位置和程度。
2.低应变的传感器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灵敏度、频响特性、线性度。
3.力频率成分与冲击脉冲中的宽度有关,浅部缺陷用窄(高频)的脉冲,深部缺陷用宽(低频)的脉冲。
4.低应变用加速度传感器的幅频线性段的高限不应小于5000Hz ,速度传感器不应小于1000Hz 。
5.低应变钟形力脉冲的宽度为1ms时,其对应的高频截止分量约在2000 Hz左右,采样频率应至少为4000 Hz。
6.当上行的压力波遇到桩顶时,会反射为下行拉力波,当遇到阻抗变大时会反射为下行压力波。
7.动力测桩时为了使采集到的数字信号保留原有模拟信号特性,根据采样定理,应使选用的采样频率f1上限高于被测信号最高fm,并满足下面的不等式f s≥2f m。
8.低应变反射波法、桩身混凝土纵波波速的定义为:c=(E/ρ)1/2;缺陷的深度计算式为x=cΔt /2000 (均写出表达式即可)。
9.进行基桩承载力检测之前,应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10.低应变测试过程中,从理论上讲,按实测曲线入射峰-桩底反射峰确定的波速将比实际的波速高,根据该波速确定的桩身缺陷位置将比实际的浅。
11.低应变法在现场测试灌注桩时锤击点位于桩顶中心,传感器用耦合剂安置于桩的距离桩中心2/3半径处。
测试管桩时锤击点位于和传感器安装点成90。
方向。
12.动力试桩法中,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可用v/(m/s)表示;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可用v/(m/s2)或v/g或PC/g等表示;应变式力传感器的灵敏度可用 v或v/(με) 表示。
13.低应变法测试分析的物理量是_桩顶质点的振动速度或加速度___其分析方法一般常用__时域__、__频率域__。
14.利用加速度计测得的原始信号是加速度曲线,必须积分成速度曲线方可分析。
15.当信号出现振荡时,可在时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频谱分析或滤波方式消去。
低应变题及参考答案答案word版本

低应变题及参考答案答案工程桩检测上岗培训考试卷(动测部分)(考试时间: 9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低应变动测反射波法是通过分析实测桩顶速度响应信号的特征来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别桩身缺陷的位置及程度。
2、公路工程基桩应进行100%的完整性检测,各种方法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和满足工程检测的特定要求。
3、低应变法检测桩身质量时,所用的传感器可采用 速度型和 加速度型传感器。
4、低应变法信号采集时,应根据桩径大小。
桩心对称布置 2-4 个检测点。
5、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
当桩径不大于1000mm 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等于或大于100cm ,每根桩不宜少于 4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应少于3次。
6、缩径类缺陷主要包括夹泥、夹砂、离析等。
7、对于缩径类缺陷,其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对于扩径类缺陷,其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
8、对于同一地质条件、尺寸相同的桩,相同深度的缺陷,如果缺陷尺寸越大,则其反射波波幅越大。
9、对于接收到的加速度原始信号,进行分析时,应首先进行积分、滤波、去直流等处理。
10、当桩长和桩径一定时,桩身强度愈低、桩侧土愈坚硬,桩底反射信号愈弱。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低应变检测中一般采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响特性优于速度传感器,其频响范围一般为0-2KHz 。
( √ )。
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检测取得好信号与传感器安装有关、与激振的方法无关。
( × )3、一根Φ为377mm 长18m 的沉管桩,对实测曲线分析发现有二处等距同相反射,进行频率分析后发现幅频曲线谐振峰间频差为300Hz ,砼波速为3000m/s ,其缺陷部位在6m 。
( × )(x=1/2000*△t x *c 或x=1/2*c/△f,计算应该是5m 4、低应变反射波法可以检测出混凝土的龄期。
低应变理论考试题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试卷装订封面5、 沿桩长方向间隔2.0m 安置两个传感器,两个传感器的响应时差为 0.512ms ,该桩波段的波速为3906 m/s 。
二、 选择题:(选择正确的一个或数个字母填入)(每题2分,共20分)1、 低应变反射波法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 _A_点。
时域信号分析时段应在 2L/C 时刻后延续不少于—D ms 。
A 1024;B 20;C 2048D 5;E 4000;2、 目前常用的桩身结构完整性检验方法有 A 抽芯法;B 声波透射法;C 静力试桩法;D高应变法;E 反射波法;3、 应力波在桩身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 _B_。
A 桩长;B 桩身材料;C 锤击能量;D 锤击力大小;E 桩周土特性。
4、 反射波法的桩身应力波波速 C 是_D_。
A 测点处的波速;B 桩全长的平均波速;C 桩入土深度的平均波速;D 测点 下桩长平均波速。
5、 桩作为杆件模型满足一维应力波理论的条件之一是 _B_。
(入波长,D 直径丄长 度)A ;<D;B > D ;C bD ; D 入《L ;E > L ;F F L 。
&灌注桩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ABCD )A 缩颈B .断桩C 混凝土离析D ,桩底沉渣较厚E,接桩处脱焊7、 反射波曲线中出现多次反射的原因是(AC )A 缺陷在浅部B •缺陷在深部C 断桩D 轻微扩径8、 下列关于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BC )A 必要时可采用冲击钻打孔安装传感器,但传感器底安装面应与桩顶面紧密接触B 实心桩传感器安装点在距桩中心约 2/3半径时,波速或缺陷定位的误差较小C 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点应远离钢筋笼的主筋D 稳态激振器的安装宜采用柔性悬挂装置9、 分别采用铝、尼龙和硬橡胶二种材料的锤头在同一根桩上敲击,得到脉冲力 的力谱宽度依次是(B )。
A 铝头最宽,尼龙头次之,硬橡胶头最窄B 硬橡胶头最宽,尼龙头次之,铝头最窄C 尼龙头最宽,铝头次之,硬橡胶头最窄D 铝头最宽,硬橡胶头次之,尼龙头最窄10、 低应变时域信号,2L /C 时刻前出现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则宜判为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小于15MPa 。
桩基检测低应变检测技术试题(答案)

桩基检测低应变检测技术试题(答案)第1题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A.45B.90C.135D.180答案:B第2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用加速度计测得的原始信号是,实际分析的曲线是A.加速度加速度B.加速度速度C.速度加速度D.速度速度答案:B第3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每个检测点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个,通过叠加平均提高信噪比A.1B.2C.3D.4答案:C第4题当桩进入硬夹层时,在实测曲线上将产生一个与入射波的反射波A.反向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C.同向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答案:A第5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桩身完整性类别分为类A.1B.2C.3D.4答案:D第6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所针对的检测对象,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A.工程桩B.桩基C.基桩D.试桩答案:B第7题对某一工地确定桩身波速平均值时,应选取同条件下不少于几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参于平均波速的计算A.2B.3C.4D.5答案:D第8题低应变反射波法计算桩身平均波速的必要条件是A.测点下桩长、桩径B.测点下桩长、桩顶相应时间、桩底反射时间C.测点下桩长、成桩时间D.桩径、桩顶相应时间、桩底反射时间答案:B第9题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测试桩浅部缺陷时,激振的能量和频率要求A.能量小,频率低B.能量大,频率高C.能量小,频率高D.能量大,频率低答案:C第10题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中,“检测波波形有小畸变、波速基本正常、桩身有轻微缺陷、对桩的使用没有影响”描述,应判为桩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B第11题在距桩顶X的桩身某处桩周土存在硬夹层,其低应变反射波法实测曲线具有以下特征A.在2X/C时刻会有同向反射波B.在2X/C时刻会有反向反射波C.在X/C时刻会有同向反射波D.在X/C时刻会有反向反射波答案:B第12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合理选择A.测点下桩长、桩径B.测点下桩长、桩顶相应时间、桩底反射时间C.测点下桩长、桩身平均波速和频域分辨率D.桩径、桩顶相应时间、桩底反射时间答案:C第13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是通过分析实测桩顶的特征来检测桩身的完整性A.速度时程曲线B.位移时程曲线C.加速度时程曲线D.压力曲线答案:A第14题应力波在桩底处于固定情况下,在桩顶实测的桩底反射波是A.反向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C.同向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答案:B第15题应力波在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桩底处于自由情况下,在桩顶实测桩身缺陷位置的反射波是A.反向B.奇数次反射反向,偶数次反射同向C.同向D.奇数次反射同向,偶数次反射反向答案:C第16题已知测点下桩长为L,入射波峰值时刻为t1,桩底反射波到时为t2,则桩身平均波速c为A.c=L/t2B.c=L/(t2-t1)C.c=L×(t2-t1)/2D.c=2×L/(t2-t1)答案:D第17题已知桩身平均波速为c,入射波峰值时刻为t1,缺陷反射波到时为t2,则桩身缺陷位置x为A.x=c×(t2-t1)B.x=c×(t2+t1)C.x=c×(t2-t1)/2D.x=c×(t2+t1)/2答案:C第18题低应变反射波法对缺陷的判定A.定性B.定量C.定性和定量D.既不能定性,也不能定量答案:A第19题下列桩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A.薄壁钢管桩B.大直径现浇薄壁混凝土管桩C.类似于H型钢桩的异型桩D.钻孔灌注桩答案:D第20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采用的测量响应传感器主要是A.位移传感器B.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D.声波传感器答案:B第21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高频窄脉冲冲击响应测量宜使用A.速度传感器B.加速度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D.位移传感器答案:B第22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且不应低于A.50%,15MPaB.70%,8MPaC.70%,15MPaD.50%,8MPa答案:C第23题实心桩的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半径处A.1/2B.1/3C.2/3D.1/4答案:C第24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照设定A.设置为1B.计量检定结果C.校准结果D.任意答案:B,C第25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对混凝土灌注桩桩头处理的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桩头可以有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B.桩头为坚硬的混凝土,桩头表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C.桩头表面可以有积水D.桩头应断开与承台或垫层的连接答案:B,D第26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对激振的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激振方向垂直于桩面B.激振点可以凹凸不平C.激振干脆,形成单扰动D.激振点应尽量靠近钢筋笼的主筋答案:A,C第27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预应力管桩的桩身完整性时,难测到桩底反射,下面说法正确的产生原因是A.桩的长径比较大B.预应力管桩的管状结构C.桩底土的性质发生了改变D.桩径较大答案:A,B,C第28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大直径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缺陷的方位性B.浅部变截面的问题C.排除高频干扰D.桩头处理答案:A,B,C,D第29题应力波理论用于基桩检测的基本假设,下面哪些是正确的A.一维连续均质线弹性杆件B.考虑桩土耦合面的影响C.没有考虑桩周土的影响D.考虑了杆件的横向惯性效应答案:A,C。
低应变题及参考答案答案

工程桩检测上岗培训考试卷(动测部分)(考试时间: 90分钟)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低应变动测反射波法是通过分析实测桩顶速度响应信号的特征来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判别桩身缺陷的位置及程度。
2、公路工程基桩应进行100%的完整性检测,各种方法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和满足工程检测的特定要求。
3、低应变法检测桩身质量时,所用的传感器可采用 速度型和 加速度型传感器。
4、低应变法信号采集时,应根据桩径大小。
桩心对称布置 2-4 个检测点。
5、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
当桩径不大于1000mm 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等于或大于100cm ,每根桩不宜少于 4个测点,每个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应少于3次。
6、缩径类缺陷主要包括夹泥、夹砂、离析等。
7、对于缩径类缺陷,其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对于扩径类缺陷,其反射波与入射波反相。
8、对于同一地质条件、尺寸相同的桩,相同深度的缺陷,如果缺陷尺寸越大,则其反射波波幅越大。
9、对于接收到的加速度原始信号,进行分析时,应首先进行积分、滤波、去直流等处理。
10、当桩长和桩径一定时,桩身强度愈低、桩侧土愈坚硬,桩底反射信号愈弱。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1、低应变检测中一般采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响特性优于速度传感器,其频响范围一般为0-2KHz 。
( √ )。
2、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检测取得好信号与传感器安装有关、与激振的方法无关。
( × )3、一根Φ为377mm 长18m 的沉管桩,对实测曲线分析发现有二处等距同相反射,进行频率分析后发现幅频曲线谐振峰间频差为300Hz ,砼波速为3000m/s ,其缺陷部位在6m 。
( × )(x=1/2000*△t x *c 或x=1/2*c/△f,计算应该是5m 4、低应变反射波法可以检测出混凝土的龄期。
(完整版)低应变检测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低应变检测题目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第十五条:热情服务,维护权益。
下列不属于该条规定的内容是。
A.维护委托方的合法权益; B.不做假试验,不出假报告;C.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D.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按规定严格保密2、透射波的速度或应力在缩颈或扩颈处均()。
A 不改变方向或符号;B 改变方向不改变符号;C 不改变方向改变符号D 改变方向改变符号3、低应变检测时,实测桩长小于施工记录桩长,按桩身完整性定义中连续性的涵义,应判为()类桩。
A Ⅰ;B Ⅱ;C Ⅲ;D Ⅳ4、按JGJ106-2003规范,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钻孔混凝土桩,柱下三桩或三桩一下的承台为100个,施工总数量为330根,则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至少应为()根。
A 100;B 99;C 20;D 1655、某工程地基采用C30的钻孔灌注桩,当采用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且不小于()。
A 75%、15MPa;B 70%、15 MPa;C 75%、22.5 MPa ;D 70%、22.5 MPa6、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宜在未检测桩中继续扩大检测。
A 10%;B 20%;C 30%;D 50%7、低应变检测时,时域信号出现周期性反射波,且无桩底反射波,则该桩应判为()类桩。
A Ⅰ;B Ⅱ;C Ⅲ;D Ⅳ8、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
据此请选择下列哪种桩型不宜使用低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
A 桩径800mm,桩长10m ;B 桩径420mm,桩长2.5m;C 桩径1000mm,桩长4.5m;D 桩径600mm,桩长6m。
9、当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可用上限频率在其安装谐振频率的()以下时,可保证较高的冲击测量精度,且在此范围内,相位误差几乎可以忽略。
A 1/5;B 1/4;C 1/2;D 1/310、瞬态激桭通过改变锤的重量及锤头材料,可改变冲击入射波脉冲宽度及频率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建筑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理论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A. 通过桩身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B. 通过桩身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C. 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D. 检测灌注桩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答案:C(JGJ106-2003第3.1.2)2. 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A.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B.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2MPaC.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2MPaD.设计强度的30%,且不小于15MPa答案:A(JGJ106-2003第3.2.6)3.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受检基桩的长细比应满足A.>10B.≥10C.≥5D.>5答案:D(非规)4. 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频围为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A. 10~2000HzB. 10~1500HzC. 100~2000HzD. 100~1500Hz答案:A(JGJ106-2003第8.2.2)5.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 时刻后延续;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围上限。
A. 少于5ms,小于2000HzB. 不少于5ms, 不应小于2000HzC. 不少于10ms, 不应小于2000HzD. 少于10ms,小于2000Hz答案:B(JGJ106-2003第8.3.2)6. 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点。
A. 大于512B. 大于1024C. 少于512D. 少于1024答案:D(JGJ106-2003第8.3.2)7.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荷灵敏度为A.30-100PC/gB. 10-100PC/gC. 30-1000PC/gD. 10-1000PC/g答案:A(非规)8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A. 桩中心;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B.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C. 桩中心;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D. 距桩中心2/3 半径处; 距桩中心1/3 半径处答案:C(JGJ106-2003第8.3.3)9. 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处。
A. 45°; 1/2B. 90°; 1/3C. 45°; 1/3D. 90°; 1/2答案:D(JGJ106-2003第8.3.3)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要求,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为A.100%B.30%C.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D.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10根答案:C(GB50202-2002第5.1.6)11.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要求,对于一般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为A. 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10根B. 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C. 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D. 不应少于总数的20%,且不应少于20根答案:B(GB50202-2002第5.1.6)12.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要求,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
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为A.100%B.30%C.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D.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10根答案:C(JGJ106-2003第3.3.4)13.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锤垫,宜用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A.宽;窄B.宽;宽C.窄;宽D.窄;窄答案:A(非规)14.模/数(A/D)转换器的位数不低于;采样频率不小于,单通道的采集点不少于,应具有时域、频域处理功能。
A. 6bit;20kHz,;512点B. 6bit;40kHz;512点C. 12bit;20kHz;1024点D. 12bit;40kHz;1024点答案:D(非规)15.低应变法检测,其手锤越重、接触面刚度越小、应力波频率越低,则激振能量越,测试深度越A.小;大B.大;小C.大;大D.小;小答案:C(非规)16.低应变法检测中,桩周土阻力越小、桩土刚度比越大,能量衰减,测试深度A.越小;越小B.越小;越大C.越大;越小D.越大;越大答案:B(非规)17低应变法检测中,桩身混凝土越密实、强度越高、材料阻尼越小,则应力波能量被吸收得,测试深度A.越少,越小B.越少;越大C.越多;越大D.越多;越小答案:B(非规)18.低应变法检测中,桩端混凝土与桩端持力层阻抗相差越大,测试围,反之,测试围越,阻尼相差越小。
A.大;小B.大;大C.小;小D.小;大答案:A(非规)19. 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是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比A.>3B.>4C.>5D.>6答案:C(非规)20.反射波法的有效测试深度不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A.激振方式B.桩身质量C.检测数量D.设备条件答案:C(非规)21.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要求,当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Ⅲ、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时,宜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A.10%B.20%C.30%D.50%答案:B(JGJ106-2003第3.4.7)22.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要求,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为A.1根B.不得少于1根C.不用检测D.全部检测答案:B(JGJ106-2003第3.3.4)23.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JGJ106-2003)要求,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A. 30#,且不应少于20根B. 30#,且不应少于10根C.20%,且不应少于10根D.10%,且不应少于10根答案:D(JGJ106-2003第3.3.4)24.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要求,对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A. 30#,且不应少于20根B. 30#,且不应少于10根C.20%,且不应少于10根D.10%,且不应少于10根答案:D(GB50202-2002第5.1.6)25.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收规》(GB50007-2002)要求,直径小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及直径大于800mm的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进行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A.10%B.20%C.30%D.全部检测答案:A(GB50202-2002)26.下列对于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描述错误的是A. Ⅰ类桩桩身完整B. Ⅱ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C. 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D. 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答案:B(JGJ106-2003第3.5.1)27.下列那项是低应变法不能反映的A.桩身缺陷位置B.桩身缺陷程度C.桩身混凝土强度D.桩身混凝土传播速度答案:C(JGJ106-2003第3.5.1)28.低应变检测法力持续时间为A.0.1~1msB.0.1~2msC. 0.2~1msD. 0.2~2ms答案:D(非规)29.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岗位合格证书,持证人员年龄不超过周岁A.50B.55C.60D.65答案:D(DGJ32/J21-2009第4.1.2)30.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机构应对开展的检测项目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每个检测项目持有岗位合格证书的人员均不少于人A.3B.5C.8D.10答案:A(DGJ32/J21-2009第4.1.6)31.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每个检测人员在岗检测项目不多于项A.3B.5C.8D.10答案:B(DGJ32/J21-2009第4.1.6)32.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审核人员在岗审核项目不多于项A.3B.5C.8D.10答案:C(DGJ32/J21-2009第4.1.6)33.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新变更检测机构和新取得岗位证书的检测人员年不应变更检测机构A.1B.2C.3D.5答案:B(DGJ32/J21-2009第4.1.9)34.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人员岗位证书每年审核一次,审核申报工作由检测机构负责A.1B.2C.3D.5答案:B(DGJ32/J21-2009第4.1.11)35.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报告必须实事,数据准确可靠由不同的人员签字,并加盖检测机构资质(备案)章以及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
A.检测人员、分析人员、审核人员、技术负责人员4名B.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发人、技术负责人员4名C检测人员、审核人员、签发人3名D.检测人员、分析人员、审核人员3名答案:C(DGJ32/J21-2009第3.0.8)36.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32/J21-2009)要求,检测机构年次被县级以上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自最后一次通报之日起,年不批准资质扩项A.1;2;1B.2;2;2C.1;2;2D.2;2;1答案:D(DGJ32/J21-2009第3.0.18)37.低应变检测缺陷位置与实际相差一般不应超过米A.0.3B.0.5C.1D.1.5答案:C(非规)38. 反射波法的是建立在一维杆纵波理论基础上的,一维杆纵波理论的前提是激振脉冲的波长λ与被检测桩的半径R之比足够大,否则平截面假设不成立A.λ/R>5B.λ/R≥5C.λ/R>10D.λ/R≥10答案:D(非规)39.低应变法检测高粘结强度桩设计强度等级为A. 不小于C15B. 不小于C20C. 不小于C25D. 不小于C30答案:A(非规)40.当基础埋深较大时,考虑到基坑开挖对已成桩的影响问题,完整性检测应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软土场地在已成桩的条件下开挖基坑,必须严格实行均衡开挖,高差不应超过米A.1B.2C.3D.5答案:A(非规)41.弹性波v-t曲线中振动速度指A 压力波沿桩身传播速度B. 桩身振动C. 桩顶质点振动速度D. 桩底质点振动速度答案:A(非规)42.机械阻抗法中fm表示A.导纳曲线某低频段的HzB.导纳曲线某高频段的HzC.导纳曲线某频段的HzD.质点,力与速度,共振频率答案:D(非规)43.低应变信号采集应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个A.1~4;3B. 1~4;4C. 2~4;3D. 2~4;4答案:C(JGJ106-2003第3.5.1)44. 已知桩长20M,测得反射波至时间10MS,则波速为A.1500B.2000C.3000D.4000答案:D(非规)45. 一般桩土体系的自振频率为A.20~50HzB.30~50HzC.20~80 HzD.50~80 Hz答案:A(非规)46.低通滤波的频率上限一般不应低于A.1000HzB.1500HzC.2000HzD.2500Hz答案:C(非规)47. 桩长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