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20200814115045)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试题

发展心理学试题

发展心理学试题第一篇:发展心理学试题发展心理学部分答案章节测试(要求的通过率:60.0%)测试结果:通过率[80.0%] 恭喜你!已经通过该章节测试第1次测试1.【多选题】以下()是行为遗传学的研究结论A: 认知能力和身高、体形等身体方面的特征一样受遗传影响 B: 像精神分裂症、极端的攻击性等病态行为也受遗传影响 C: 儿童的气质受遗传影响 D: 儿童在各方面表现均受遗传的影响 2.【单选题】以下()不是成熟的特点正确答案:[B]A: 普遍性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受训练和练习的影响3.【单选题】发展变化的实质是()A: 连续性 B: 阶段性C: 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D: 量变的过程4.【单选题】研究人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A: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B: 比较心理学 C: 民族心理学 D: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5.【单选题】以下()不是遗传的作用主要表现。

A: 与生俱来的特性 B: 成熟的影响 C: 关键期D: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6.【单选题】以下()不是环境作用的主要表现A: 关键期 B: 儿童如何解释环境刺激C: 成熟 D: 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对发展的影响7.【单选题】当代观点认为发展是由()来决定的A: 遗传 B: 环境C: 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D: 父母的教养方式8.【多选题】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其稳定性表现在()A: 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B: 许多年龄特征的变化,有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认知能力方面的年龄特征例外C: 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都是稳定的 D: 许多年龄特征的变化,有一定的范围和幅度,特别是认知能力方面的年龄特征9.【多选题】下面()是发展心理学家们关心的基本问题A: 天性与教养的问题 B: 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 C: 连续性和可变性 D: 发展变化的本质10.【单选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案:[D]A: 学习 B: 发展 C: 遗传D: 成熟章节测试(要求的通过率:60.0%)测试结果:通过率[80.0%] 恭喜你!已经通过该章节测试第1次测试1.【单选题】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设计称为()。

安徽大学《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

安徽大学《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

安徽大学《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儿童在5-12岁阶段的认知发展以____________为主导。

A. 启蒙思维B. 具体思维C. 形式思维D. 预操作思维答案:B. 具体思维解析:在5-12岁阶段,儿童的认知呈现出具体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来获得知识,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是具体思维发展的阶段。

2.下列哪项是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标志之一? A. 12-18个月时会模仿动作 B. 2-3个月时能够保持眼神接触 C.6-8个月时能够牵引物体 D. 9-12个月时会使用简单的语言答案:A. 12-18个月时会模仿动作解析: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标志之一是12-18个月时开始模仿他人的动作,这是婴幼儿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的表现。

3.儿童的道德认识按照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中: A. 1、前道德阶段;2、起始道德阶段;3、公正感阶段 B. 1、公正感阶段;2、起始道德阶段;3、前道德阶段 C. 1、起始道德阶段;2、公正感阶段;3、前道德阶段 D. 1、起始道德阶段;2、前道德阶段;3、公正感阶段答案:C. 1、起始道德阶段;2、公正感阶段;3、前道德阶段解析:儿童的道德认识按照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起始道德阶段、公正感阶段和前道德阶段。

在起始道德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道德标准和规范;在公正感阶段,儿童开始关注公正和平等;在前道德阶段,儿童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和原则。

4.下列哪项不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A. 建立独立的身份B. 发展性别角色认同C. 建立社会和亲密关系 D. 获得职业技能答案:D. 获得职业技能解析: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包括建立独立的身份、发展性别角色认同、建立社会和亲密关系等。

获得职业技能是成人阶段的任务。

5.儿童早期人际关系中最早出现的关系是: A. 同伴关系 B. 家庭关系 C. 师生关系 D. 亲子关系答案:D. 亲子关系解析:儿童早期人际关系中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发展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2. 正强化3.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4. 复演说5. 负强化6. 学习障碍7. 图式8. 溶血症9. 抓握反射10. 应答性行为11. 观察学习12. 多动症二、填空题1. 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2. ()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补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手段。

3.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和()三个水平。

4.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主要包括()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的年龄特征。

5.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普莱尔于()年发表的()一书。

6. 艾里克森认为,7-12岁也就是学龄期儿童所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和()。

7.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的思想,一个是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问题。

8. 婴儿刚出生时脑重是成人的(),36个月时脑重已大约是成人的(),可见整个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脑发育最快,最重要的时期。

9. 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和()三种类型。

10. 美国心理学家()最早提出要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将儿童心理学发展成毕生发展心理学,并于1930年出版了()一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1. 弗洛依德根据力比多的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分为5个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期,潜伏期和()。

12. 胎儿生长的阶段包括()阶段,()阶段和胎儿阶段。

13. 班杜拉认为,强化是行为产生的原因,但他强调,强化既包括直接强化,也包括()强化和()强化。

14. 婴儿真正的言语发生的时间大约在()月与()月之间。

15.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6.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必须结合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二是()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作者是()P117A普莱尔B达尔文C弗洛伊德D施太伦2、我国最早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P119A孙国华B肖孝嵘C陈鹤琴D艾伟3、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准是()P124A里比多B认知发展C内分泌D人格特征4、最早出现、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P134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动作5、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P136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6、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P137A乔姆斯基B斯金纳C班杜拉D布鲁纳7、儿童可以掌握全部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P138A2岁B3岁C4岁D6-7岁8、许多儿童要到多少岁才能准确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P140A2岁B3岁C4岁D6-7岁9、少年期是指()P152A7-9岁B9-11岁C11-15岁D11-18岁10、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是由()提出P124A普莱尔B达尔文C艾里克森D施太伦11、中年斯是指()P160A25-35岁B28-35岁C25-50岁D35-60岁12、老年期指()P162A大于50岁B大于55岁C大于60岁D大于65岁13、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水平属于()P153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D形式运算水平思维14、第二反抗期常见于()P154A三四岁幼儿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5、游戏是幼儿的()P139A先天遗传本能B自我意识的表现C主导活动D个性倾向性16、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通过()设计了实验P136A视崖B刺激偏爱程度C纵向追踪D间接观察17、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多出现在()P154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18、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标志是()P146A机械记忆B理解记忆C无理解记忆D有意识记忆19、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P117A社会心理学B比较心理学C个体心理发展学D民族心理学20、艾里克森将个体的一生划分为()P125A4个B6个C7个D8个21、婴儿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常出现在()P139A6个月B8个月C1周岁未D2-3岁22、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个词P140A2-3个B3-4个C4-5个D5-6个23、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P139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24、中年期两类智力的发展模式是()P162A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B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C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5、Parten从社会性协同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个等级P140A4B6C8D10二、多选题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P121-122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D 临床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131-132A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脑有修复性C脑有机能代偿性D脑发育有可塑性3、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有()P133A从分化向整体发展B从不随意向随意动作发展C具有一定的方向性D具有一定的顺序性4、提示婴儿感知能力的研究方法有()P134A习惯化范式B观察法C纵向研究D优先注视范式5、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有()P136A具有相对性B具有主观性C具有客观性D缺乏响应的感觉器官6、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有()P142A一定的计划性B不清晰性 C 易变性D一定的预见性7、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包括()P145A前道德判断阶段B他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公德阶段8、青少年思维的主要特点()P153-154A可进行抽象符号运算B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C不能离开事物进行逻辑运算D形成形式运算体系9、记忆的策略主要有()P147A复述B归类C系列化D联想10、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包括()P124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大脑发展的快速期有()P131A2-3岁B5-6岁C8-10岁D13岁左右12、老化最快的感觉有()P161,164A视觉B味觉C听觉D嗅觉13、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P131A食物反射B防御反射C定向反射D吃奶时寻奶头反射14、柏曼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P124A胸腺期B口唇期C松果体腺期D性腺期15、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起核心作用的是()P144A自我意识的发展B道德意识的发展C家庭教育D学校教育16、属于流体智力的有()P167A知觉速度B机械记忆C常识D言语理解17、属于晶体智力的有()P167A词汇概念B机械记忆C常识D言语理解18、老年人人格改变的大体趋向有()P167A不安全感和孤独感B刻板谨慎、适应性差C保守D爱回忆往事19、关于第二反抗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155A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B反抗的对象主要是同龄伙伴C反抗的对象有时也会转到教师或其他成人身上D反抗的中心课题是依赖与控制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141A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B消极词汇是指儿童既不能理解又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C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词汇逐渐增多D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词汇逐渐增多21、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有()P123A遗传因素B父母因素C学校因素D环境因素22、施太伦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划分为()P125A幼儿期B学前期C意识的学习期D青年的成熟期23、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P131A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B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C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D逻辑思维增强24、对婴儿期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是()P133A说话B手的抓握动作C模仿动作D独立行走25、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有()P132A言语的发展B动作的发展C思维的发展D感知觉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docx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docx

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作者是()P117 A普莱尔B达尔文C弗洛伊德D施太伦2、我国最早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的作者是() P119 A孙国华B肖孝嵘C陈鹤琴D艾伟3、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准是() P124A里比多B认知发展C内分泌D人格特征4、最早出现、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P134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动作5、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P136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6、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P137A乔姆斯基B斯金纳C班杜拉D布鲁纳7、儿童可以掌握全部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 P138A 2 岁B 3 岁C 4 岁D6- 7 岁8、许多儿童要到多少岁才能准确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P140A 2 岁B 3 岁C 4 岁D6- 7 岁9、少年期是指() P152A 7-9 岁B9- 11 岁 C11- 15 岁 D 11- 18 岁10、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是由()提出 P124A普莱尔B达尔文C艾里克森D施太伦11、中年斯是指() P160A25- 35 岁 B 28- 35 岁C25-50 岁D35- 60 岁12、老年期指()P162A大于 50 岁B大于 55 岁C大于 60 岁D大于 65 岁13、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水平属于()P153A具体形象思维B直觉思维C形象思维 D 形式运算水平思维14、第二反抗期常见于()P154A三四岁幼儿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5、游戏是幼儿的() P139A先天遗传本能B自我意识的表现C主导活动D个性倾向性16、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通过()设计了实验P136A视崖B刺激偏爱程度C纵向追踪D间接观察17、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多出现在()P154A婴儿期 B 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18、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标志是()P146A机械记忆 B 理解记忆C无理解记忆D有意识记忆19、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P117A社会心理学 B 比较心理学C个体心理发展学 D 民族心理学20、艾里克森将个体的一生划分为()P125A 4 个B 6 个C7 个 D 8 个21、婴儿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常出现在() P139A 6 个月B 8 个月C 1 周岁未D2- 3 岁22、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个词P140A 2-3 个B 3-4 个C4- 5 个D5- 6 个23、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P139A婴儿期 B 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24、中年期两类智力的发展模式是()P162A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B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C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5、 Parten 从社会性协同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个等级P140A 4B 6C 8D 10二、多选题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访谈法) P121- 122D 临床法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131-132A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脑有修复性C脑有机能代偿性D脑发育有可塑性3、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有() P133A从分化向整体发展B从不随意向随意动作发展C具有一定的方向性D具有一定的顺序性4、提示婴儿感知能力的研究方法有() P134A习惯化范式B观察法C纵向研究D优先注视范式5、关于时间知觉正确的说法有()P136A具有相对性B具有主观性 C 具有客观性 D 缺乏响应的感觉器官6、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有() P142A一定的计划性B不清晰性 C 易变性 D 一定的预见性7、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包括() P145A前道德判断阶段B他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 D 公德阶段8、青少年思维的主要特点() P153- 154A可进行抽象符号运算B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C不能离开事物进行逻辑运算D形成形式运算体系9、记忆的策略主要有()P147A复述 B 归类 C 系列化 D 联想10、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包括()P124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11、大脑发展的快速期有()P131A2-3 岁B5-6 岁 C8- 10 岁D13 岁左右12、老化最快的感觉有()P161, 164A视觉B味觉C听觉D嗅觉13、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P131A食物反射B防御反射C定向反射 D 吃奶时寻奶头反射14、柏曼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P124A胸腺期B口唇期C松果体腺期D性腺期15、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P144A自我意识的发展B道德意识的发展C家庭教育D学校教育16、属于流体智力的有()P167A知觉速度B机械记忆C常识D言语理解17、属于晶体智力的有()P167A词汇概念B机械记忆C常识D言语理解18、老年人人格改变的大体趋向有()P167A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B 刻板谨慎、适应性差 C 保守D爱回忆往事19、关于第二反抗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P155A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B反抗的对象主要是同龄伙伴C反抗的对象有时也会转到教师或其他成人身上D反抗的中心课题是依赖与控制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141A积极词汇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B消极词汇是指儿童既不能理解又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C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词汇逐渐增多D随着年龄的增长,积极词汇逐渐增多21、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有()P123A遗传因素 B 父母因素C学校因素D环境因素22、施太伦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划分为()P125A幼儿期 B 学前期C意识的学习期D青年的成熟期23、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P131A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B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C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D逻辑思维增强24、对婴儿期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是()P133A说话B手的抓握动作C模仿动作D独立行走25、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有()P132A言语的发展 B 动作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 感知觉的发展。

成人教育专升本《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专升本《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发展心理学》一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冯特B.达尔文C.普莱尔D.弗洛伊德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3.人生第二个发展加速期是指( )。

A.幼儿期B.童年期C.青年期D.青春期4.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叫( )。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相关研究D.因果研究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B.达尔文C.华生D.霍尔6.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7.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B.后天的经验C.动作D.吸吮8.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叫( )。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9.埃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的调节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10.( )是婴儿天生的学习能力。

A.习惯化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模仿学习11.婴儿具有整合跨通道信息的知觉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 )。

A.直立行走B.抓握反射C.五指分化D.手眼协调12.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在( )。

A.0.5—1.5岁B.1.5—2.5岁C.2.5—3.5岁D.3.5—4.5岁13.活动性气质儿童表现为( )。

A.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B.常以愤怒或者悲伤为主导情绪C.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D.积极探索环境,偏爱运动性游戏14.婴儿兴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 )。

A.自发性的兴趣阶段、无选择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兴趣B.无条件反射性兴趣、条件反射类兴趣、社会性兴趣C.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D.初级兴趣、次级兴趣、社会性学习兴趣15.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

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如达尔文的《一个儿童的传略》,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2、习惯化“习惯化”是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的减少的现象。

3、图式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动作在相似的情境中不断重复而概括或迁移的结果。

4、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即对性别的理解,包括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理解性别的坚定性、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

5、成人感成人感是指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矛盾性原则2、普莱尔3、恐惧愤怒爱4、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5、同化顺应6、良心自我理想7、主动性内疚感8、利他行为9、游戏10、安全型回避型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①描述;(1分)②解释;(2分)③预测;(2分)④控制。

(2分)2、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和提高的过程。

这是因为下列发展具有稳定性:①脑的发育;(1分)②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1分)③人类学习;(2分)④人类知识的结构的发展。

(2分)3、简述早期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母亲的敏感性;(1分)②积极地与乳儿的交流;(1分)③对乳儿及时安慰;(2分)④乳儿安全感的形成,主要和与照看者关系的性质及稳固性有关。

(2分)4、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心理发展的标志有哪些?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增长;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的增长;(2分)③各种心理机能的关系不断重建;(2分)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

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

发展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大全解析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从出生到老年各个阶段心理发展变化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关于发展心理学的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供学习者参考:一、选择题1.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的生理发展B. 个体的心理发展C.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D. 教育对个体的影响答案:B解析:发展心理学专注于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青春期面临的主要危机是:A. 信任与不信任B. 自主与羞耻C. 主动与内疚D. 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答案:D解析: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危机是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个体在这个阶段需要探索自我身份和在社会中的角色。

二、简答题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冲突和需求,这些冲突的解决方式会影响个体的性格发展。

2. 描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语言、思维和社会规则,这一过程被称为“近发展区”,即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

三、论述题1. 论述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的关系。

答案: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则和社会规范,形成更复杂的道德判断。

例如,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指出,儿童从他律道德(基于规则和权威)发展到自律道德(基于内在的道德原则)。

结束语发展心理学的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自我意识2、同化与顺应3、发展心理学4、自我中心5、依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__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年后是以为主导活动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 世纪初的霍尔提出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 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之内,婴儿逐渐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逐渐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与其它物体分离的实体。

A、1 岁 B 、3岁 C 、半岁 D 、5 岁2、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 1 —2岁B 、2-4个月C 、7 -9个月D 、5岁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是二因素论者。

A、高尔顿B、华生 C 、皮亚杰 D 、斯腾4、( ) 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 ,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

A 、霍尔B 、格塞尔C 、卢梭D 、洛克5、现代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B、S.霍尔C、普莱尔D、冯特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

A、亲子关系 B 、亲社会行为C、同伴关系 D 、性别角色行为7、( ) 提出在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A、斯金纳C华生D班杜拉&在同一时间内对1岁、2岁、3岁三组儿童作词汇数量测定,这是(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C、聚合交叉D、个案研究9、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 、谈话法C、问卷法 D 、观察法10、婴儿言语的产生是()。

A 、10—14个月B、15—19 个月C、19—20 个月D、20—30 个月11、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及()时期A、性成熟 B 、辩证逻辑思维C情感和情绪D、自我意识A、幼儿期B小学时期C、初中时期D、婴儿期12、()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13、()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手段。

A、皮亚杰 B 、格罗斯 C 、彪勒 D 、弗洛伊德14、()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起来。

A、老年期B 、成年期C、青少年期 D 、童年期1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16、幼儿掌握词类的顺序是()。

A、先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B、先是动词,其次是名词,再次是形容词C、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再次是名词D先是名词,其次是形容词,再次是动词17、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为主。

A、形象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C、辩证逻辑思维 D 、创造性思维18、成年中期的年龄界限是()。

A、30—50 岁 B 、30—45 岁 C 、35—60 岁 D 、40—60 岁19、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指()儿童。

A、4-7 岁 B 、6-7 到11-12 岁 C 、2-5 岁D 、12-18 岁20、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 分)A、具体形象性B、直观动作性 C.高度创造性 D.抽象逻辑性1、列举 4 个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及代表人物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3、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4、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分)1、试述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2、根据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其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 分)1、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特存在的个体意识,表现为认识自我和对待自我的统一。

2、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人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3、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还不能将自我与外界很好地区分开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5、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二、填空题(每空1 分, 共15 分)1.环境与主体。

2.超我3.后习俗水平4.婴儿期、青春期。

5.攻击性行为。

6.保持过程。

7、直观动作性,具体形象性,具体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8、摆弄物体,游戏,学习,劳动。

9、复演说。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11A、12A 、13D、14C、15B 16A 17C 18C 19D 20D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 分)1B.2C .3D. 4A 5C 、6B 、7B 8B 、9C 、10A 、1、列举 4 个婴儿言语发展理论及代表人物( 6 分)答:(各小点分,共 6 分)1)斯金纳的强化说;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3)阿尔波特和怀特赫斯特“模仿说”及“选择性模仿” ;4)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各小点 2 分,共6 分)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3、塞尔曼关于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有几个阶段答:(各小点分,共 6 分)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认为分以下几个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阶段2: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约8〜10岁);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约10〜12岁);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

4、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各小点 1 分,共 6 分)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青年初期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 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

第三,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第四,自我评价的成熟。

青年初期的学生能独立评价自己的内心品质、动机、行为和表现,其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

第五,有很强的自尊心。

第六,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1、试述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10 分)答:(1)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作用。

各小点 1 分,共 4 分)第一,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第二,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第三,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第四,斯金纳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只有及时强化才能有利于某中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2) 将行为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各小点 2 分,共 6 分)斯金纳重视将其理论应用于实践,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育婴箱:斯金纳这种育婴箱的根本设计思想是,尽可能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创造一个适宜儿童生长的环境,养育身心健康的婴儿。

第二,行为矫正:斯金纳操作性行为反射的思想在儿童行为矫正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他提出的消退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儿童出现争吵、冲突或自伤行为时,教师或其他友人不予以理睬,直到儿童得到了由自身行为所弓 1 起的消极后果,如疼痛,就会自动停止某种行为。

第三,辅助数学机:斯金纳认为,日常的教学实践常常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等。

根据这些实际问题,斯金纳发明了最早韵辅助教学机。

教学机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提供反馈的速度和反复教学的耐心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斯金纳的强化控制理论以及在实践方面的工作对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及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等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根据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其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

答:(1)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其心理各个方面相对生理发展相对平稳。

因此,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2 分)(2)少年期的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各小点1分,阐述 3 分,共8 分)第一,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少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不服从权威,不愿意轻易接受成人的意志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与此同时,在少年的内心中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程度与过去相比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感情和生活上,而少年则更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