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改)[精彩]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标准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标准编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09403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96学分:4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一、课程理念《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传统康复方法概论、经络腧穴、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药治疗以及传统运动疗法等内容。
该课程强调学生对传统康复技术的技能掌握及其实际应用,在各章节中重点介绍实用传统康复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刮痧、足部按摩等传统康复保健方法以及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经络和循行和交接规律、人体重要腧穴的定位以及刺法、灸法和拔罐法的操作要领;掌握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等推拿操作;掌握拔罐法和艾灸法的操作要点和适应症;掌握中医运动疗法的适应症。
学会运用针灸和推拿等传统康复知识对常见病制定治疗方案。
在学生学习完本专业主干课等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临床病症的康复治疗上,同时注意掌握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与现代疗法的联系。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相应的训练和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初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对物质世界有正确的认识,对临床常见病症能利用传统理论进行分析并将传统康复技术运用于疾病的康过程中,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康复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技能在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保持对祖国传统康复技能好奇心和探究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能够关注与康复治疗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学科交叉、技术过硬、综合各种学科共同服务于疾病康复的观念;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从而做到热爱康复医学,并用传统康复技术解决临床问题。
传统康复方法学

松香膏药
蛇床子、苦参、白芨、生石膏粉碎成细粉;将 艾叶粉碎,去细末,留艾绒 凡士林用中火熬成液态,取松香块、蜂蜡、蜂 蜜、芝麻油加入熬成糊状形成油绒;松香块用 中火熔化成糊状,将油绒倒入与松香搅匀 再将蛇床子、苦参、生石膏、白芨细粉投入搅 匀,待熬成黑色,倒入凉水中,当膏药温度降 到40℃时取出 消炎、镇痛、活血化淤和抗过敏
脐疗的方法 1.灸脐法 2.熨脐法 3.敷脐法 4.熏脐法 5.贴脐法 6.摩脐法 7.揉脐法
8.涂脐法 9.纳脐法 10.滴脐法 11.填脐法 12.罨包法 13.掺法 14.拔火罐法 15.磁疗法 16.激光法
注意事项
询问病情,防止毒性反应:本法施药治疗之前,宜详 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并询问药物过敏史,孕妇及胎 产史;避免药物过敏反应,或引起堕胎流产等医疗事 故发生。 注意将脐部擦拭干净,如脐部有感染者,禁止使用敷 脐法。如出现敷脐部位红肿痛痒或其他不适,应将敷 药去掉,停止使用敷脐法。 小儿施药,妥为护理:本法运用于小儿时,应护理好 小孩,嘱其不能用手抓挠,或拭擦,以防止敷药脱落。 同时小儿肌肤娇嫩,不宜使用剧性药物,贴药时间也 不宜过久,一般控制在1~2小时内为宜。
疗法分类
熏洗疗法按其操作方法分为熏洗法、淋洗法、浸渍法。 根据药液熏洗人体的部位不同分为全身熏洗法、头面 熏洗法、手足熏洗法、坐浴熏洗法等。
注意事项
药物煎煮加水要适量,太多则浓度降低。蒸煮时间据药 物性质而定,芳香性药物一般煮沸5~10分钟,块状和根 茎类药物多煮沸30分钟。 药液温度一般以40℃~50℃为宜,太高易烫伤皮肤或粘 膜,太冷易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刺激。 熏洗后要用干毛巾擦干患部,并注意避风和保暖。 妇女经期和妊娠期不宜坐浴和熏洗阴部。 注意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改).ppt

◦ 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太极拳、 八段锦等。
第二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阶段
◦ 先秦时期 ◦ 汉魏、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金、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建国以后
第三节 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 区别
所以,中医不讲病,只讲证,比如说一个高血压病人, 有可能在我这儿我把完脉就是太阴证,那我按太阴证 的药去治病人的高血压就没问题;但是另外一个高血 压属于少阴的层面,那我只能开少阴层面的药,同样 是高血压,可能开的药就不一样,这就叫“同病异 治”。
两个人病的表现虽然相同,但是要分不同的方法去治。
◦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 加、夜甚” 《内经》 ◦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 ◦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
处,节阴阴而调刚柔,如是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内经》
《内经》的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
《内经》把人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看做一个统一的、随时 空推移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整体。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
陈立典
导学
掌握传统康复方法的定义、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 论基础;
熟悉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所在;
了解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与发展、循证医学在传 统康复方法中的应用。
第一节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
传统康复方法 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最具优势的诊断治疗方法。证, 指与发病有关的各种证据 (信息)。辨证论治就是以中医理 论为指导,通过收集分析与疾病有关的各种信息;对疾病 本质作出的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传统康复方法学PPT课件

病、慢性风湿性疾病、周围血循环障碍等疾病
.
14
疗法分类
全身熏蒸法 室内熏蒸法 简易熏蒸法 局部熏蒸法
.
15
注意事项
全身熏蒸者要注意室温,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 在炎热季节,以防汗出过多,室内窒闷而晕厥。可在 熏蒸时适当饮水,治疗后应适当休息。
皮肤感染、破损处,不得施以本法,以防感染。 由于治疗时要充分暴露患处或治疗部位,寒冷季节应
有取暖设备,以免着凉感冒。热熨后宜避风保暖,静 卧休息。
.
12
二、熏蒸疗法
治疗原理 疗法分类 注意事项
.
13
治疗原理及范围
➢ 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法、药透疗 法,热雾疗法,烘雅(傣)
➢ 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 法
简 介
传统康复方法学
方
中药外治法
法
方 药
.
1
第一节 中药外治法简介
使用中药,运用非口服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 穴位、皮肤、粘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 治病为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具有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易学易用、容易推 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的特点
中药外治法的优点 中药外治法的治疗原则
局部熏蒸时,患部与药液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以温 热舒适为度,以防烫伤。
严寒季节应用本疗法,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局部熏蒸 者,应让患者盖上毛巾或棉毯,防止受冷感冒。
恶性肿瘤、癫病、急性炎症、心功能不全、肺心病、 孕妇等禁用此法。熏蒸器具一般应专人专用,特别是 用于皮肤病治疗,更当注意。
.
16
三、熏洗疗法 治疗原理 疗法分类 注意事项
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

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传统康复方法学课程号(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119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传统康复学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现代康复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够熟悉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现代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掌握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干预方法,以及传统康复方法在常见的疾病康复中的运用,让同学能够熟悉和了解传统康复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康复治疗专业的同学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详见附件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传统康复方法学》,主编: 陈立典,统编教材,2008年出版五、主要参考资料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1(期末理论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成绩比例为70: 30附录:第一章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第一节传统康复方法的定义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基本概念及包含内容:2、熟悉中医康复方法的“功能”导向思想二、教学内容1、传统康复方法的基本概念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包含的内容和措施3、传统中医康复方法以“功能”为导向的思想三、教学时数:1学时。
四、教习比例 1:0第二节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及思想。
2、了解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教学内容1、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讲习比:2:0第三节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2、了解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二、教学内容1、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是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结合三、教学时数:1学时四、讲习比:1:0第四节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医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二、教学内容1、中医康复方法所具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第一章_概论

第三节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原理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传统康复技术作用原理的认识
➢ 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 调整阴阳、补虚泻实:针灸、按摩、饮食 ➢ 舒筋健骨、滑利关节 :推拿手法 ➢ 祛风散寒、通络除湿:经络气血不通出现疼痛
二、现代医学对传统康复技术作用原理的认识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调节肌肉张力:推拿可提高肌肉张力和弹性,
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应从 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
通过辨证论治消除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 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求 本”的原则。
(五)经济、简易、实用
第四节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优势
一、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互补性
➢ 理论基础的互补性 ➢ 评定技术的互补性 ➢ 治疗技术的互补性
整体康复
二、传统康复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特点与优势
(一)养生与康复结合 注重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中医称“治 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三级预防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残、已残防障” 传统康复的很多治疗技术来源于中医养生学。
(三)宋、金、元时期——学术繁荣
在这一时期,传统康复医学及其治疗技术发展很快, 官方设立安济坊、养济院等收治老弱病残者的康复 医疗机构。 ➢ 北宋王惟一主持设计制造针灸铜人,著《铜人腧穴 针灸图经》 ➢ 宋朝时期《八段锦》《易筋经》 ➢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深化与普及
二、整体康复和辨证康复是传统康复治疗的核心思想
(一)整体康复 1、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人体各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协调六腑,通过经络 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 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传统康复方法学》习题

第一章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三大基本观点?A.整体观B.正气为本观C.辨证观D.功能观2.以下哪个不是整体观的具体体现?A.天地合一观B.天人相应观C.人与社会一体观D.形神一体观3.以下哪个不是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基本理论A.整体观B.治未病C.祛邪观D.功能观4.以下哪个是“阳”的具体体现A.静止B.外在C.下降D.寒冷5.以下哪个是“阴”的具体体现A.上升B.温热C.明亮D.有形6.以下哪个是五行相克的体现A.火克木B.木克土C.水克木D.土克金7.以下哪个是五行相生的体现A.木生土B.土生木C.水生木D.水生金8.以下哪个是五脏归属五行表述正确的A.肝属木B.肝属火C.心属土D.心属金9.以下哪个是五脏归属五行表述正确的A.肾属土B.肾属火C.肺属土D.肺属金10.以下哪个是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表述正确的( )。
A.肾与大肠B.肺与大肠C.脑与小肠D.心与胆名词解释1.传统康复方法: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改善和促进人体功能,维护和提升健康状态为目标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包括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运动疗法等。
2.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内涵、特性、归类及生克规律,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独特思维方法。
简答题1.传统康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答:传统康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是:(1)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
(2)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3)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4)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
(5)简便廉验,得天独厚。
2.传统康复方法与中医养生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传统康复方法和中医养生方法在方法学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如均采用针灸推拿、传统体育运动、传统娱乐活动等手段。
传统康复方法学

1传统康复方法学: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
2针灸:就是只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上烧灼、熏熨,借灸火的温和热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体表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3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
4失语症:是指由于脑部器质性损伤而使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种言语障碍综合征。
5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螺纹面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和缓的上下,左右或环旋动作。
6行气法:针刺得气后,为了使经气循经而行,气至病所的方法7推拿康复疗法学:指治疗师在中医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以力的形式作用于患者体表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并让患者加以相应的肢体活动,从而减轻患者各种病痛,改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自身功能康复,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8“4”字实验:又称之为帕切克实验,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屈髋、屈膝,大腿外展外旋,并将患侧小腿踝部置于健侧大腿膝上部,两腿作成一“4”字样。
9搜气法:当针刺入所需深度后,如不得气或气至不明显,可将针退至浅层,改变针刺方向,再行针刺。
10搭肩实验:又称为肩关节内收实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能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
1、阳陵泉穴的主治功能(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正坐屈膝垂足,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A、消化系统病症: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黄疸,胃脘痛,腹胀,肠鸣,便秘。
B、神经系统病症:小儿舞蹈症,脑卒中后遗症。
C、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如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膝肿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变及其引起的膝关节运动不利;下肢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