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分级]国检标准

合集下载

钻石国检证书鉴别很简单认准三个标志就可以

钻石国检证书鉴别很简单认准三个标志就可以

钻石国检证书鉴别很简单认准三个标志就可以1、如何看国检钻石鉴定证书国检证书要看其权威程度只要认准三个标志就可以了,非常简单。

(1)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合格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面向社会检测、检验产品的机构,必须由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管理部门会同评审机构评审合格,依法设置或依法授权后,才能从事检测、检验活动。

计量认证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人员的资格(水平)、检验设备仪器的准确、精密程度,是否有必要的工作场地和条件,是否有健全的工作、管理规程、规章制度,是否有正确的工作依据和检验方法等等。

(2) 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有资格作出仲裁检验结论。

具有cma主要意味着检验人员、检测仪器、检测依据和方法合格,而具有cal标志的前提是计量认证合格,即具有"cma"资格,然后机构的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条件也符合要求,由此可以认为,具有cal则比仅具有cma的机构,工作质量、可靠程度进了一步。

(3) cnal-——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

有这一标志,表明该检验机构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证委员会的考核,检验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水平(cma、cal仅表示通过了省级质量技术管理机构的考核、认可)。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cnal"标志在国际上可以互认,譬如说能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承认。

2、国检证书的内容(1)总质量:国检证书一般是在钻石镶嵌之后出具的,所以证书上标示出的是整件首饰的总质量。

(2)形状:指钻石的琢型,一般常见的是圆形刻面琢型。

(3)颜色:镶嵌钻石的颜色。

一般来说镶嵌钻石的颜色和裸钻相比,由于有托架颜色影响,所以有上下1个等级的区别是正常的。

(4)净度:镶嵌钻石的内含物的量。

但是镶嵌的钻石,由于托架和爪的影响,一般净度比裸钻有1个等级的提高。

钻石的等级划分和鉴定

钻石的等级划分和鉴定

钻石的等级划分和鉴定(给各位准新娘买婚戒的参考)自己马上要结婚了,正在考虑买钻戒的事情,想着很多姐妹应该都需要这个资料,发给大家参考:钻石等级的简单划分一、净度FL 完美无瑕IF 内部完美无瑕,表面稍有瑕疵VVS1. VVS2 含极微小的内含物(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细瑕疵)VS1. VS2. 含极小的内含物(肉眼无法看见的微细瑕疵)SI1. SI2. 小的内含物(肉眼无法看见)I1. I2. I3. 内含物(肉眼可见的瑕疵)二、颜色钻石的颜色分级由英文字母D到Z分为23级--D、E、F属无色范围之内;G、H、I、J属于接近无色范围;K、L、M微微淡黄色;N以下为淡黄评定钻石等级- -钻石以其最高的硬度、晶莹透彻的质地及光彩夺目的特征,在世界上被称为“宝石之王”。

它是成功、高雅、忠诚、永恒和纯真的象征,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钻石是目前世界上珠宝贸易中交易额最大的一种宝石,自从热导仪等轻便检测仪器问世以来,鉴定钻石的真伪已成为很简单的事,但如何评价一颗钻石的优劣,却成为了钻石贸易中的主要问题。

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GB/T16554-1996《钻石分级》中规定,评定钻石等级高低的因素有四个,即钻石的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这四个因素又称“4C”标准,“4C”是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重量四个英文术语中头一个字母C,而4C是评价钻石品质的不可缺一的综合要素,也是消费者判断一颗钻石价值的衡量标准。

在珠宝市场中有各种各样的钻石,有纯天然钻石,也有经过辐照、充填等方式处理的钻石;有白色钻石(实际上为无色,在白色背景衬托下显现白色),黄色钻石,也有彩色钻石如红色、绿色、蓝色、橙色等;从形状上分,有标准的圆钻型钻石,也有心形、椭圆形、梨形等造型的钻石。

在市场中最为常见的钻石是白色(无色)的标准圆型钻,因此在“4C”标准中,钻石的颜色、净度、克拉重量的分级仅指对天然的白色(无色)至浅黄(褐、灰)系列,克拉重量大于0.2的抛光钻石进行分级,而切工分级只针对标准圆型切工钻石或已镶嵌白色(无色)至浅黄(褐、灰)系列,1克拉~0.1克拉的钻石品质分级。

珠宝行业中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

珠宝行业中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

珠宝行业中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在珠宝行业中,钻石一直以来都是最受追捧的宝石之一。

然而,钻石的品质和价值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且统一的钻石分级标准与鉴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珠宝行业中常用的钻石分级标准,以及鉴定钻石品质的方法。

一、钻石分级标准钻石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4C”: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 Weight)。

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颜色(Color):钻石的颜色主要影响它的净度和美观度。

GIA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及其他权威机构采用了一个由字母D至Z来表示颜色的等级。

D级表示无色,越往后依次增加的字母表示黄色或棕黄色的程度。

因此,D级钻石被认为是最为珍贵和稀有的。

2. 净度(Clarity):钻石的净度评定的是它内部和外部的瑕疵程度。

权威机构通常使用10倍放大镜来评定净度,分为FL/IF(Flawless/Internally Flawless)、VVS(Very,Very Slightly Included)、VS(Very Slightly Included)、SI(Slightly Included)和I(Included)五个等级。

FL/IF级别的钻石几乎没有任何瑕疵,而I级则表示瑕疵最多。

3. 切工(Cut):切工是指钻石在加工过程中的形状和比例。

它是钻石与光线相互作用的关键。

常见的切工包括圆形、梨形、公主方形等。

优秀的切工可以使钻石更具闪耀度,并最大限度地反射光线。

4. 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克拉是钻石的重量单位。

1克拉等于200毫克。

一般来说,克拉数越高,钻石越有价值。

然而,克拉重量并不是决定钻石价值的唯一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颜色、净度和切工。

二、钻石鉴定方法除了上述的4C钻石分级标准,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鉴定钻石的品质。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

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

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钻石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其质量分级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钻石的质量分级是按照其色泽、净度、切工和克拉数等因素进行评定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

首先,钻石的色泽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钻石的颜色分为D至Z级,其中D级为最高级别,代表着无色透明的纯净钻石,而Z级则代表着有明显色彩的钻石。

在一般情况下,D至F级的钻石被认为是无色级别,G至J级的钻石被认为是近无色级别,K至M级的钻石被认为是轻微有色级别,而N至Z级的钻石则被认为是有色级别。

色泽的评定需要在专业的光线下进行,以确保准确度和客观性。

其次,钻石的净度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钻石的净度分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等级,其中FL级代表着无瑕疵级别,I3级代表着明显瑕疵级别。

净度的评定需要在10倍放大镜下进行,以便观察钻石内部的瑕疵情况,从而确定其净度级别。

此外,钻石的切工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切工分为优、很好、好、中等和差五个级别,其中优级代表着切工精湛,能够使钻石充分展现其火彩和闪光,而差级则代表着切工粗糙,影响了钻石的美感和光彩。

切工的评定需要在专业的显微镜下进行,以便观察钻石切面的光线反射情况,从而确定其切工级别。

最后,钻石的克拉数也是评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克拉数代表着钻石的重量,一般来说,克拉数越大,钻石的价值也就越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克拉数并不是唯一决定钻石价值的因素,其色泽、净度和切工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钻石的质量分级标准包括色泽、净度、切工和克拉数等因素,每个因素都对钻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购买钻石时,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钻石质量。

同时,建议消费者在正规的珠宝店或者有信誉的商家购买钻石,以确保其质量和真实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钻石质量分级标准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钻石。

钻石鉴定及分级

钻石鉴定及分级


发光性:
紫外荧光——无至强,蓝、黄、橙黄、粉色等, 长波较短波强,Ⅰ型钻石以蓝、浅蓝为主,Ⅱ型以 黄色、黄绿色荧光为主。 X射线荧光——一般蓝白色,可用于将金刚石从砾 石中分选出来。 阴极发光——主要呈现蓝色、橙红色和黄绿色, 可与合成钻石区别(生长结构也不同)。

色散:0.044 (榍石0.051,翠榴石0.057,锡石0.071)
1

晶体习性:属六八面体晶类 常见单形八面体{111},菱形十二面体{1010},立 方体{100}及其聚形。

晶体形成后常受到溶蚀等地质作用而形成凸晶 凸晶:晶体各晶面中心都相对凸起呈曲面,晶 棱弯曲呈弧线。 晶面常发育生长纹,生长锥或蚀象 八面体晶面可见倒三角形凹坑 立方体晶面可见四边形凹坑 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可见线理和圆盘状花纹

(3)紫外荧光 合成钻石短波比长波强,且为黄或黄绿色,而 天然者长波比短波强,颜色分带合成钻石为立方 一八面体式样,天然钻石八面体式样。
(4)内外部特征 a、含Fe、Ni合金触媒金属包裹体 (呈长圆形,定向或粒状分散状,反射光下见 金属光泽) b、晶面出现树枝状生长纹 c、发育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和四 角三八面体等单形组成的聚形。



鉴别: a、颜色分布特征 天然者色带为直线状或三角形状 辐照者颜色限于表面,色带分布位置及形状与其 琢型及辐照方向有关 b、吸收光谱 590nm的吸收线的出现是辐照者鉴定依据 c、导电性 天然蓝色钻石具导电性,辐照蓝色钻石不导电

(4)镀膜钻石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就有在低压下用气相法 制成钻石的报道,尤其是原苏联科学家一直致力于 这方面的研究,生长速度太慢,未引起人们重视。 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用化学气相沉淀法(CVD法) 以较快速度制成了钻石膜(DF) 气相沉淀法生长钻石膜是利用一种能量(热能、电 能或光能)使碳氢化合物(甲烷、乙醇等)气体离 解,产生活化的炭离子,使之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 在同质或异质基底上形成钻石膜(聚晶金刚石膜)。 化学气相沉淀法(CVD法)也可生产钻石。

中国钻石分级标准

中国钻石分级标准

中国钻石分级标准钻石净度:几乎所有的钻石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细微的杂质或一些生长纹,在10倍的放大镜下,鉴定师根据钻石中内含物的性质、成分、位置和大小等来评价钻石的净度等级。

钻石中的内含物越少、越小越接近无色,钻石的净度级别越高,钻石也就越珍贵。

在进行净度分级时,钻石的大小也有关系,如一颗半克拉的钻石和一颗三克拉的钻石,同样的位置有一个同样的内含物,半克拉的钻石的净度等级可能为VS2级,而三克拉的钻石的净度等级可能为VS1级。

在向顾客介绍钻石的净度时,建议营业员避免使用“瑕疵”这类带有负面含义的词,可用“内含物”“内部特征”“外部特征”等中性意义的词向顾客解释。

尤其对于一些对钻石知识缺乏了解的消费者来说,作为营业员应多向顾客宣传天然钻石不可避免地会含有内部、外部特征,例如:SI级及其以上的钻石都是很有价值的钻石,都属于“肉眼下无瑕”的钻石,它们的特征是肉眼下看不到的小瑕疵,不会影响钻石的光泽、火彩,更不会影响钻石的耐久度。

中国国家钻石分级标准将钻石的净度分为五个大级别,十个小级别。

在进行净度分级时,要求钻石的净度分级就由2-3名技术人员共同无成,在十倍放大镜下,彩比色灯或其它日光灯下进行。

观测前,应对钻石进行清洁,在店内钻石柜台上应常备干净的钻石专用的擦布,如尼龙织成的方帕、鹿皮等,并经常清洗、保持干净。

正确使用放大镜:平常惯用右手者,右手持放大镜,左手拿镊子夹住钻石或左手拿钻饰,平常惯用左手者则向反。

将放大镜几乎接触到眼睫毛,双眼自然睁开,移动钻石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来调节焦距。

先从钻石台面开始观察,将焦距逐渐向下“压”,来观察钻石内部不同部位的净度情况,然后观察钻石底部由底尖到腰部的净度情况,再将钻石台面朝下观察腰围特征。

七种(外形瑕)指钻石表面上的特征,可分为下列几种(在钻石鉴定证书上记载时以绿色来表示):(1)洞痕瑕:指在钻石表面上的洞痕而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裂痕、撞击或是抛光的程序中,在表面上造成的洞痕。

[钻石分级]国检标准

[钻石分级]国检标准

“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克拉重量(C a r a t)大钻稀贵 小钻璀璨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

1克拉=200毫克=0.2克。

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

0.75克拉又称75分, 0.02克拉为2分。

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重量 的增大,其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 因色泽、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

在每一种不 同的大小和形状中,都能找到品质优良的钻石,最重要的是找一颗大小适合而式样又让你喜欢的钻石。

你不妨在珠宝店内试戴看看,当它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对的时候,那颗就该是你的了!净度(C l a r i t y)晶莹剔透 纯美难求钻石结晶于地球深处地幔岩浆之中,环境复杂,成分多样,温度压力极高,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其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物或存在疵瑕。

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 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使用权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表面疵瑕及其对光彩影响程度将未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细分为L C、V V S1、V V S2、V S1、 V S2、S I1、S I2、P1、P2、P3共10个级别。

已镶嵌钻石划分为 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5个级别。

L C—镜下无瑕疵 V V S1/V V S2—极微瑕疵(肉眼不可见) V S1/V S2—微瑕疵(肉眼不可见) S I1/S I2—瑕疵级(肉眼不可见) P1/P2/P3—重瑕疵级(肉眼可见)色泽(C o l o u r)无色高雅 异彩罕见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 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

愈是透明无色,白光愈是能穿 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

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 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 i a m o n 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

钻石 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

国家标准钻石切工比率分级表

国家标准钻石切工比率分级表

国家标准钻石切工比率分级表
网上一直流传一个严选标准,内容如下:
1.Depth 深度比例:57.5%-63%,严选60%-6
2.3%
2.Table 桌面比例:52%-62%, 严选54-58%
3.Crown Angle 冠部角度:31.5-36.5度,严选34-35°
4.Crown Height 冠部高度比例:12.5%-17%,严选15-1
5.5%
5. Pavilion Angle 底部角度:40.4-41.8度,严选40.5-41°
6.Pavillion Depth 底部深度比例:42.5-44.5%,严选42.5-43.5%
7.Star Length 星形刻面长度比例:45%-65%,严选50-55%
8.Lower Half 腰下刻面比例:70%-85%,严选75%
9.Girdle 腰围厚度:Thin,Thin to Medium.,Thin to Slightly Thick,Medium,Medium to Slightly Thick,Slightly Thick.等六种严选Thin to Medium,Medium,Medium to Slightly Thick三种
10.Culet 底尖大小:None-very small,small,严选None
11.Polish 抛光:Very Good or Excellent,严选Excellent
12.Symmetry 对称:Very Good or Excellent,严选Excellent
13.Fluorescence荧光None(无),Faint(弱),Medium(中等),Strong(强),Very Strong (很强),严选None(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石分级”国家标准克拉重量(C a r a t)大钻稀贵 小钻璀璨钻石重量以克拉(又称卡)计算。

1克拉=200毫克=0.2克。

一克拉分为一百份,每一份称为一分。

0.75克拉又称75分, 0.02克拉为2分。

在其它条件近似的情况下,随着钻石重量 的增大,其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长;重量相同的钻石,会 因色泽、净度、切工的不同而价值相差甚远。

在每一种不 同的大小和形状中,都能找到品质优良的钻石,最重要的是找一颗大小适合而式样又让你喜欢的钻石。

你不妨在珠宝店内试戴看看,当它看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对的时候,那颗就该是你的了!净度(C l a r i t y)晶莹剔透 纯美难求钻石结晶于地球深处地幔岩浆之中,环境复杂,成分多样,温度压力极高,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其内部难免含有各种杂物或存在疵瑕。

这些内含物的颜色、多少、大小、位 置分布对钻石净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常使用权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表面疵瑕及其对光彩影响程度将未镶嵌钻石的净度级别细分为L C、V V S1、V V S2、V S1、 V S2、S I1、S I2、P1、P2、P3共10个级别。

已镶嵌钻石划分为 极好,很好,好,较好,一般5个级别。

L C—镜下无瑕疵 V V S1/V V S2—极微瑕疵(肉眼不可见) V S1/V S2—微瑕疵(肉眼不可见) S I1/S I2—瑕疵级(肉眼不可见) P1/P2/P3—重瑕疵级(肉眼可见)色泽(C o l o u r)无色高雅 异彩罕见钻石有多种天然色泽,由珍贵的无色(切磨后白色),罕见的 浅蓝、粉红到常见的微黄不等。

愈是透明无色,白光愈是能穿 透,经折射和色散后更是缤纷多彩。

钻石色泽分级是在专业实验室的分级环境中,由技术人员将待 分级钻石与标准色泽比色石反复对比而确定。

最白的钻石定为D级(即从D i a m o n d的第一个字母开始)。

钻石 色泽共分为11个级别,依次分别为:D、E、F、G、H、I、J、K、L、M、N。

切工(C u t)精工雕琢 光芒尽现钻石的璀璨光辉归功于其独特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性能。

然而,未经切磨的金刚石也只不过相貌平平,只有通过准确计算、精 心设计和完美切割抛磨,使光线充分折射出顶面才能使美钻光 芒尽显。

钻石是最硬的物质,无坚可摧,永不磨损,一经切磨, 光辉永恒。

判别切工优劣的方法:拿起钻石,凝视跳动在顶面的光芒,车 工精美的钻石辉煌眩目,不会因镶嵌或款式不同而华采隐没, 很简单,是不是?你也能做得到。

车工的级别分为:很好,好, 一般。

在1997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中,镶嵌钻石品质分级规则是:把钻石的颜色分为优白(D、F、G),白(H、I、J),浅黄白(K、L、M、N)三个等级;把净度分为L C、V V S、V S、S I、P五个等级。

并颜色净度两个指标综合成为极好、很好、较好、一般五个等级。

综合对照表如下:镶嵌钻石品级分级表净度 无瑕 极微瑕 微瑕 瑕疵 重瑕疵颜色 L C V V S V S S I P优白D E F G极好(1)极好(2)极好(3)好(4)一般(5)白H I J极好(6)很好(7)好(8)好(9)一般(10)䖞白K L M N很好(11)好(12)较好(13)一般(14)一般(15)这个钻石品质分级规则,在我国珠宝市场的营销活动、质量检验、价格评估以及教学实践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纠正了那些以次充好、模棱两可、无所适从的混乱秩序。

但近年来,笔者在质检实践,以及所见所闻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发现进行检验、对比、分析按这一分级规则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的缺陷。

它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着商业营销;另一方面也误导了顾客的选购。

以国际通行的、公认的“4C”标准相对照,笔者认为,这一分级规则至少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色级综合表所划定三等十一级,显然太粗。

国际标准分为十一级(D、E、F……N)是很好,它们之间是过渡关系。

然而,综合三个等级(优白、白、浅黄白)显然不合理。

如,浅黄白,包括K、L、M、N四级,检测证书只定浅黄白这个等级,但K色与N色差别是十分明显的,商品价格差别甚大,差额可以达40%~50%。

市场营销中,消费者往往认定白色不好,浅黄白色不好不愿购买浅黄色白级钻石。

其实,K级与J级是十分接近的过渡色级,而与N色级相差甚远。

价位上,往往浅黄白是一个定值,所以极不不合理。

而另一方面,真正的白色似乎应在H色以上,但综合表却把H、I、J定在同一白色级内,也不合理。

如果不划分优白、白、浅黄色三等级,直接使用国际色级D、E、F……N就不会出现上述矛盾,色级渐变,价位过渡,顺其自然。

净度综合表分为L C、V V S、V S、S I、P五等级,与国际标准一致,本来没有矛盾。

但是, 与不同的色级对照定位时,就出现了矛盾现象,显然欠妥。

如,在优白级对照净度五等级时,相应划定为极好、极好、很好、好、一般五等级,其实是两个极好级,缺欠一个较好级,与渐变规律矛盾。

同理,在白色级对照净度五等级时,相应出现极好、很好、好、好、一般五等级,其实出现两个好级,没有较好级,也是不合逻辑的递交。

同时,在浅黄白级对照净度五等级时,相应出现为很好、好、较好、一般、一般五等级。

其实出现两个一般级,亦不合理。

综合起来,可以明显看出,色级相同,而净度不同,却出现相同的等级。

如表中的座标代码(1)、(2)相同,(8)(9)相同,(14)(15)也相同,再如按逻辑规律,(5)(9)(13)应当相同,实际却不相同,无法自圆其说。

尤其是(5)(10)(15)三个档次,色级不同,差别甚大,只因净度相同,而划定却为相同等级(一般级),更使人难以接受。

如果按照逻辑规律划分,似乎应当更正如下几个等级名称:(5)一较好,(9)一较好,(15)一差。

也许定一个“差级”会 在营销中产生难点,无人花钱买“差级”钻石,对此可以另外设计一个恰当的“名词 ”。

切工钻石划分标准中,“4C”之一且是切工。

为什么在这个综合表中没有切工这一标准呢?实际上,切工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品级划分,影响光学效应,影响人们对钻石火彩的欣赏与认识。

而且商品价格上,差价可高达30%~40%,所以,商家可能会利用这一缺欠,以次充好,误导消费。

所以,笔者认为,检测证书中,没有划定切工的标准,是一个严重缺陷。

建议在分级标准中予以补正。

可以参照国际切工划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重量也是“4C”标准中的一个指标。

但是,目前现行的各种检验证书中, 均无“重量”主一标准,消费者对此意见纷纷,认为重量没有证书保证,又不便检测,影响了可言度。

对于镶嵌钻石,检测机构确实无法实施检测。

究竟应该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要专门研究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绝不能空缺。

因为大钻当中,重量差一分,价格就差不少。

价价值是与重量的平方成比例递增的,不可小看。

再者,市场上也曾出现过一些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就所标识重量有误差而引起的纠分。

综合上述,现行的钻石品质分极标准,存在许多矛盾、缺陷,不之是问题,应当引起制订标准的部门重视,加以认真研究。

以求妥善解决。

这个标准,似乎清晰度很高,基实,人为因素太多,反而矛盾太多。

倒不如采取模糊概念、渐变过渡妥当些。

怒笔者直言,不如还是直接使用国际划分标准,即净度直接用L C、V V S、V S、S I、P五级,色级直接用D、E、F……N十一级,取消那个综合表的名称。

钻石4C 评价钻石质量的好坏与它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加工质量有关,对于一颗成品钻石,国际上用4C 标准来进行分级,即颜色(C o l o r )、净度(C l a r i t y )、重量(C a r a t a g e )、和切工(C a t )。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的钻石分级系统,近年来国际珠宝协会(C I B J O )和美国珠宝学院(G I A )提出的分级系统得到了普遍认可。

我国在1997年5月也颁布了钻石分级的国家标准。

一.颜色:颜色是钻石分级中一个重要指标。

在颜色评价中,我们主要对开普系列的无色—浅黄系列的钻石进行分级,它是与一套颗粒大小相同、且颜色已标定的标准样比较而确定。

目前所用的分级标准以C I B J O (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和C T I A (美国宝石学院)的标准为主要参政。

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点不同:C T B J O 实验室中的比色石称为“标准比色石”,其中每一颗钻石对着每一色级的下限;G I A 系统使用的比色石,每一颗钻石代表着从E 开始每一色级的上限。

在有了一套标准比色石的情况下,我们再拥有合适的光源(比色灯),合适的分级环境(在黑暗的房间中使用标准光原)以及丰富的经验,我们就可以对钻石的颜色进行分级了。

钻石颜色等级系统对照表美国珠宝学院(G I A )国际珠宝协会(C I B J O )中国国家标准(1997年5月)D 极白(+) DE 极 白 EF 很白(+) FG 很 白 GH 白 HI IJ 较 白J K L L 次 白K M M N 一级微黄 NO P 二级微黄 Q R 三级微黄S -Z黄(或棕)无色 近无色 略带黄色 非常浅的黄色到浅黄色D H L P Z钻石颜色尺度图在钻石的颜色分级中,D、E、F级肉眼观察无色,G、H、I、J几乎没有颜色,但有经验的宝石学家能感觉到很淡的黄色,K-Z肉眼能看到黄色。

钻石的颜色对其价格影响最大,如1ct重的钻石,P 级只有D级价格的1/3,因此颜色的确定要求极严,在实验室中通常在钻石比色仪下进行颜色分级。

对于蓝、红、粉等其他颜色的花色钻石,花色钻石的颜色则色质越纯、饱和度越高越贵重。

过去花色钻石稀少且昂贵,近几年,在西澳大利亚找到了许多红色和玫瑰色钻石, 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花钻市场。

二.净度净度是钻石分级中另一个重要指标。

净度是指钻石内外缺陷的程度,包括包裹体、解理、裂隙、双晶、生长纹和蚀象等内外部瑕疵。

钻石净度等级系统对照表美国珠宝学院(G I A)国际珠宝协会(C I B J O)中国国家标准(1997年5月)F L(无瑕)I F(内无瑕)I F(内无瑕)V V S1(一级极轻微瑕)V V S(极轻微瑕)V V S2(二级极轻微瑕)V S1(一级轻微瑕)V S(轻微瑕)V S2(二级轻微瑕)S I1(一级微瑕)S I(微瑕)S I2(二级微瑕)I1(一级小瑕)P1(一级不洁)I2(二级小瑕)P2(二级不洁)I3(三级小瑕)P3(三级不洁)F L-I F V V S 1 V V S 2 V S 1 V S 2 S I 1 S I 2 S I 3 I 1 I 2 I 3 无瑕非常微小的瑕疵非常小的瑕疵小瑕疵大的瑕疵钻石净度尺度图下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你如何观察钻石的净度。

1.F L 指在10倍宝石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洁净,即宝石内部和外部均不见内含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