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文学类作品阅读复习(一)ppt课件.doc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常见文本类阅读 课件(33张PPT)

借代
③具体代抽象: 例子: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 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例子: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喻体) 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比喻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③借喻: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 (喻体)。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 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文学文本阅读知识串讲
1
内容详解
[一]
常见文学文本类阅读
2
常见文学文本类阅读
1、记叙文阅读 2、散文阅读 3、小说阅读
1.记叙文概率大,较容易理解 2.散文形散而意不散,形散意也散比较难 3.小说难度小,注意小说三要素
3
内容详解
[二]
记叙顺序及作用
4
1.按照时间顺序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按照事件发展规律或者顺序来 2.时间顺序或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以事情内部逻辑联系
(2)作用: ①补充情节,丰富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 ③使行文起伏多变。
(3)例子:《同志的信任》为表现文章的中心--鲁迅先7生是“最可信的同志"的 需要,先写鲁迅先生接到方志敏的密信、文稿及看信的经过,再插写方志敏 被捕及狱中书写文稿和密信以及托付鲁迅先生,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鲁迅先生如何珍藏密信、文稿和把它们转交给党中央的情况等。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

6.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层级:运用) 7.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 力层级:运用) 二、考纲阐释 文学文本阅读主要考查散文、小小说阅读,考查内容主要 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内容、情感、形象)、文章思路和线 索的把握,文章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赏 析,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共 4 小题,15 分。 题型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共 3 小题,12 分,另加 1 道选择题,分 值为 3 分,综合考查对文意、写作技巧、语言、主题等的把握。
⑦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地表 达了什么情感或特点。
⑧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 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⑨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此考点考查对文章整体思路及线索的把握,命题一般有: (1)对内容、事件的概括;(2)找出文章的线索。
【答题指导】 1.分析文章(段落)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哲理)或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归纳主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使读者获得 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总能或隐或现地传达文章的主旨。如《白 杨礼赞》,从题目就可看出这是一篇写给白杨的赞歌。 (2)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 关键句,一般都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一般情况下,记叙
8.记叙文(散文、小说)常见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常见的写作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渲染、白描、联想、 想象、象征、铺垫、照应、伏笔、设置悬念、以小见大、以静 写动、以动写静、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 交融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 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包括本体和象征体两个方面。运用象征
中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PPT优秀课件

50、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51、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52、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 53、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54、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55、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56、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5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8、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59、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6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中考语文知识与积累 _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 (共57张PPT)

6.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 7.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 、成语与歇后语等。 8.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1. 完成下列表格。(3分)
(1)《五柳先生传》 (2)宋代 (3)罗贯中
2.下列选句出自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是( A)(3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 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 沾湿,以此夸能。
6. 名著阅读(7分) ●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品 (1)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4 分)
①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他们往往是穿插出现 ,较难理清。集中阅读有关吴用的相关章回内容,可以帮 助读者更好地梳理其发展历程,全面把握该人物形象。② 小说常见的是用第三人称写,《简·爱》却采用第一人称的 写法。这样写,一方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使小说亲切可 感,更具真实性。另一方面,让读者从开篇到结尾都用简· 爱的眼睛看,用简·爱的感觉去感受,更易走进她的内心世 界。
B.(宋江一行)转过马行街来,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 ,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 。
C.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 ,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真乃一时胜会。
D.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 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 延,保操前行。 【解析】A.本句出自《观潮》,作者是宋代的周密;B.本 句出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C.本句出自 《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D.本句出自《三国 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③《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译文以及原 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 展阅读其他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 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 拓展阅读这本书。
文学类文本阅读-品析语言魅力+++课件(共17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4.呵呵,或许是儿时渴望读书又没书可读留的后遗症吧!(词语 含义)
“后遗症”原指某种疾病痊愈后所遗留下的一些症状,在这里指之前 没钱看书时想尽一切办法看书所留下的习惯,以致现在每到一个地方, 第一个去处依旧是书店,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痴迷之情。
课堂小结
12、、遇找词角解度词
3、析对象 品情感
课堂训练
完成导学案《在痛苦的深处微笑》及 《栖在树上的鱼》相关题目
(1)父亲盯着他的儿子,微笑的表情似乎凝固了。(2分)
“凝固”一词,本义是物质从液态转变到固态的过程,也 指固定不变,(本义,1分)在文中写出父亲一直努力保 持微笑的情态,准确地写出了父亲强忍疼痛,和儿子做游戏, 给儿子安全感,(语境义,1分)表达父亲对儿子深沉的伟 大的爱。(情感,1分)
2.贾玲先盛了一大盘五花肉肉,然后迅速的挥动右手,将肉一 片一片一根的往嘴里塞,只见她的腮帮子一股一股的扫着节拍, 吃的真香阿!(词性)
“盛、挥、塞、扫”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贾玲吃肉 肉的兴奋和满足,表达她对肉肉的喜爱之情,表现了贾玲吃 货的本质。
3.黄渤在一次采访中,被无良记者评价长的真有内涵,活得真有 勇气。(感情色彩)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 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 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教师点拨二
注意点1: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 1断.抓章关取键意词,进脱行离赏文析本:,用而“是冲要”充、分“联粘系”文、章“的润中湿心”思形想容,潮联来系时人的 动物作形,象表,现要了结海合潮作梦者幻的般思的想神感奇情,,轻结纱合般上的下柔文美来。品评。 2.从例如修:辞《的藤角野度先赏生析》中:作描者写运留日用学三生个的比句喻子来。描摹海潮。“细雨”、 “注朝意雾点”2:、同“一暮个烟句”子三,个可喻以体从,不引同起角读度者去丰赏富析的。联在想没,有是特春别雨提蒙 蒙示,的是情晓况雾下弥,漫只,要还找是准暮一烟个霭切霭入?点给,人从以某沾一衣个欲角湿度且去虚赏幻析迷即离可的, 感有觉提,示形,象则生按动照的提表示现的了角海度潮赏梦析幻。般的神奇。 3.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五例个如角:度每分天别潮描来写的了时潮候来,时听的见声海音浪、冲形击态岩、石气的息音、响动,作看。见以空“际细 雨细”雨、似“的朝,雾朝”雾、似“的暮,烟暮”烟形似容的潮飞来沫时升的落形;有态时,它以带“着腥腥气气”,、 “带咸着味咸”味形,容一潮直来冲时进的我气们息的。窗表棂现,了粘潮在来我时们的的神身奇上。,湿润着房 中的一切。”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学常识名著阅读ppt课件1

2015年中考第一轮复习
语文
湖北嘉鱼实验中学 耿剑军
专题5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考点阐述】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上的“ 常客”。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的要求是,一 要了解记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二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 式;三要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 学常识;四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 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各地语文中考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课标要求进 行设题的,其中,对教材涉及的文学常识,对现 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以 及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考得 较多。
(2014.咸宁)5.名著导读。(3分)
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
科书”。该书的作者是
。作品最
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这一
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
的精神品质。 小说的主人公对
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5.(3分,每空1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答 “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可)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海上诸岛的 经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怪异的世界。
B.《水浒》中,武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拳打镇关西,倒 拔垂杨柳,是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C.在笛福的笔下,鲁滨逊勇敢、乐观、不惧困难。在孤岛上,他 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 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C.《社戏》是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作品,选自他的小说集《呐 喊》,文章回忆了“我”童年时和小伙伴看戏的经历,表达了对 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23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分)(1) A (2) A (3)敬畏红字(4) A10 .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 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分)11 .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
“眉色飞舞” 一词的妙处。
(4分)12 .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分)13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4分)一一2008《惟有少年心》18分1 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 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 )->站在老屋门口11、细读第(2 )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参考示例,从第(7 )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屮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4分)【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
第(9 )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
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
(5分)_09《老屋》例子:《惟有少年心》1.阅读原文第4-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3 )敬畏红字(1 )勤做笔记(从第六段中“提炼”的)(2 )当众朗读(从第七段中“提取”的)(4 )画简笔画(从第九段中“组合”的)(一)语文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amebaidusna〉。
关闭了语文,或许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还有对内心快乐和幸福的感知与把握。
在一个母语缺失的地方,思维停止,思想风干,思路堵塞,即使科学的杂草成片成片地疯长,空虚的生命能传播的也仅仅是沼泽的死寂和家园的颓圮。
己故诗人海子咏叹:“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
这里有最朴实的文字,一如散落在草原上的星星般的小小兰花;这里有最温柔的文字,一如娇艳欲滴的玫瑰;这里有深刻反省自己、解剖自己的文字,一如铁骨铮铮的长满了尖锐长刺的灌木;这里还有最严谨的、表达深沉的爱与恨的文字,一如沉稳的捂桐,播撒一地的绿荫……”巩固练习《导引》《布鞋》P53【题型展示】一、给文章
拟题1 .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 (汕头)2 .给本文拟一个标
题,并简述理由。
(年荆州)二、品味标题的妙处3.如果把本文标题《都市农夫》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南京)4 .本文以“植物大熊猫一一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江丙)5 .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说标题,好在哪里?(百色)三、阐述标题的含义6 .文章以“西风胡杨” 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永州)7 .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 有哪几层含义?(潜江)【应对策略】
一、如何拟题可以以下面三种方式产生:
1、提取式,即直接从文段中提取一个词语或句子作标题。
如:《惟有少年心》
2、点明式,即直接点出写作对象或事件。
如:《赊米》
3、归纳式(中心式), 即将文章的主旨(中心)高度概括,浓缩为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向一棵树鞠躬》二、品味标题的妙处【应对策略】一个好的标题,其妙处很多,如何品味? 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
标题的风格:大致奋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等。
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
标题的作用:主耍有三种:1、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2、
显示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内容);3、归纳文章主R (蕴含作者的情感)。
例:《紫藤萝瀑布》,说说标题的妙处。
本文标题新颖生动,运用丫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引起读者兴趣,标题不仅展现出紫藤罗蓬蓬勃勃生长的动态,而且还隐含着作者对蓬勃永恒的生命力的深情的赞美与强烈的震撼。
三、阐述标题的含义注意儿种情况:1.多层含义:写出表层义和深层义2.比喻义:注意本义和比喻义3.象征意义:注意本义和象征义例1 :九上第12课以“心声”为标题,“心声”指的是什么?答:指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表达内心感情的愿望(表层义);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给予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深层义)。
例3 :本文以“不沉的船”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答:象征“小不点”虽然在不幸与打击中长大,但坚守并实现了
自己“周游世界”的梦想。
(象征义------- 般不用写本义)例2:文章以“雪
后的阳光”为题,有什么寓意?“雪后的阳光”指雪后天晴(本义),更相信小男孩俩能战胜困难,有美好的未来(比喻义)。
*《中考说明》P3现代文阅读
《复习导引》P44学习目标13 .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
(4分)第一次:▲第二次:A14 .第⑦段屮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属于▲描写,作用是:A15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A16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写出四点)(4分)A1 7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把▲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
(不能抄文屮的诗句)(4分)一一20 05年《母亲的诗》(1 8分)8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9 .第(1)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什么作用?(2分)10 .木文语言意蕴丰富,
让人回味无穷。
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加点词语加以品析。
(2分)11 .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4分)(1)A(2)A12 .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
请简述理由。
(3分)13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金子般的心灵。
请结合文木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4分)一一2006《不落别处》17分10 . 作者为什么说“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3分)11 .第(3 )段屮的“再种最后一茬”这句话,父母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为什么“每次都没有兑现”?(4分)12 .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我知道又该送走一巷了。
(3分)13 .阅读第(6)段,从哪里看出土地的“坦然无忧”?并说说土地坦然无忧的原因。
(4分)14 .阅读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一一2007《乡村的泥土》18分一、整体感知复习要点:1.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2.领悟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3.分析文题与内容的关系(标题的含义理解、妙处品味和拟标题等);4.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线索和思路第一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求:“准、精、全”)方法:详见《导引》44页①提取法(立足于文本)提取文中的统领句、
屮心句、关键句、主旨句形成概括性句子。
②组合法组合文章关键性词句进行概括③提炼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读文章,找出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一)语文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都有生命的
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关闭了语文,或许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后花园的那盏灯,还有对内心快乐和幸福的感知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