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一主两支式课程体系框架

合集下载

“一体两翼三级”的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一体两翼三级”的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一体两翼三级”的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作者:徐贵量来源:《天津教育·上》2020年第02期一、课程开发思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建设思路,其重要意义就是鼓励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

天津中学语文组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创新,创建了“一体两翼三级”的天津中学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尤其重点实施了语文卓越课程体系的建设工程。

“一体两翼三级”的课程体系是以国家规定的必修教材课程为主体,以市颁选修教材课程和学校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学校拓展课程为双翼,培养高中生卓越学习能力、卓越实践能力、卓越精神品质三级能力的课程生态体系。

语文学科卓越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着眼于学生有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学科性质与理念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为高质、高效开展语文卓越课程的建设,多年来,天津中学高中语文组充分利用学校的拓展活动课程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平台,逐步健全、完善“一体两翼三级”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卓越课程体系的建设。

语文学科“一体两翼三级”校本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业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生命成长、以精神提升促进生命腾飞”。

高中语文学科卓越课程体系是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高中阶段一组组生命体验的课程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德行美、情感美、智慧美和学习能力强的人的课程体系。

语文学科卓越课程的宣言:“用卓越课程打造卓越生命”。

三、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2017)》提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做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教育也必然做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自己。

所以,从教学目标来看七、八十年代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是一个唯“知识”目标的时代。

八、九十年代我们提出了双基目标,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唯知识与技能”的时代。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世界竞争激烈。

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因为他掌握了多少制造软件的知识,而是他有超前的创新精神。

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人们此时才发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开始关注人的发展,创建以人为本的教育。

为了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论是“唯知识”目标,还是“唯知识与能力”目标都是对教育的片面理解,都是走进了教育的误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只不过是还教育的本质而已。

教育本应如此,而我们在教育的误区里徘徊了这些年,而且至今难回头。

在我们国家浩瀚的人才长河中,教育是源头,源头治理不好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河水的质量。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走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定位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迷失教育的方向,走进教育的误区,最终培养出的是与时代相背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国家培养出了很多奥赛夺冠的人,却没培养出一个科技方面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我们有很多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却有很少的高科技知识产权。

关于三个目标的关系和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三个目标我也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

在此我只是谈谈自己对三个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解,但也不一定正确。

我认为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说以哪一个目标为核心,而应该说在不同的学段侧重哪一个目标。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之“一二三”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之“一二三”

关注[2016年第26期]摘要: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推进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要坚守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信念,形成课程意识和课程体系意识,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来设计课程体系,搭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课程结构,努力追寻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的关键。

关键词:课程体系;信念;意识;关键“一”———坚守一个信念: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本质就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二”———形成两种意识:一是课程意识,二是课程体系意识。

课程意识主要涉及“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课程体系意识则要求系统、整体、完整地看待所有的学校课程及其相关安排。

“三”———把握三个关键:一是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来设计课程体系;二是搭建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课程结构;三是努力追寻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建设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推进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旨在解决过去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只是片面追求课程数量、规模,忽略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造成课程建设“碎片化”“分散化”“割裂化”等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问题恰恰又反映了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和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高低,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内涵、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在多年的学校指导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实现学校发展的系统性突破,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经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

在我看来,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本质就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这是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坚守的一个重要信念。

在中小学,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领域,课程实施是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其学校行动纲领中指出:“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学校一切工作最终的物化体现,是一所学校师生能力与水平最有力的证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与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与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评价体系
当你知道该评估什么的时候,就是你知道要教 什么的时候!
“在教育中, 经常本末倒置”。学习过程中, 学生做什么,想什么,学习的动力是什么,这 些都是由评价体系决定的。
知识、案例、项目三重考核体系
课程体系构成要素:
能力体系、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模式、评估
/考核方案 由能力表丰富为课程体系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能力体系基于学生从事职业的 两个角色(企业人员、学习者)确定了三级能力。一级能力是管理旅 游企业的能力、对客服务能力(岗位业务能力)、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二级能力是对一级能力的进一步细分;三级能力是直接针对岗位需求 和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管理团队与部门的能力、操 作旅游团队的能力、开发与销售旅游产品的能力等8大能力。在分析 得出的专业能力基础上,分析确定各学年专业教学能力层次并制定评 价体系。能力体系需清晰描述学生面对的职业角色、岗位、具体能力 要求,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给予了清晰的界定。特别 指出的是,根据旅游行业特点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 以轴型设计为主,线性设计为辅。轴心设计是指重复培养几项专业核 心能力,但复杂性会逐年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对核心能力如管理团队 与部门的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的培养均不可一蹴而就,需反复 贯穿于三年的教学计划中。而对于计算机基本操作等专业要求不高的 非核心能力采用分布在各个学期一次性完成培养的线性设计。另外, 大量实践课程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实境教学并与企业的培训体系结合起 来,体现学院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任务
关于知识、技能的界定
7、最终阐述能力 8、用简短的名称命名能力 例:管理团队与部门的能力 不要用部门管理
能力或管理能力
step4、制定能力体系表 定位:能力体系表中的能力取决去通过调研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职业需求的能力。

课程设置应与行业需求密切相关,强调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职场中快速适应和成长。

课程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包含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课程、人文社科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与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相衔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应及时关注行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调整,更新课程内容,使其紧跟时代潮流。

第四,课程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职业教育的核心特点是注重实践,因此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的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还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行业需求设置相关的实训课程和实际案例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可以通过与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也可以参考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模式和教学方法,借鉴其成功经验,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具有科学的结构和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课程体系框架幻灯片

课程体系框架幻灯片
以职位族为主线,按照培训梯次,将培训课程进行排列,构建一个符合员工职业生涯成 长的成长地图。
17
五、课程体系运行
三维课程体系框架
职位层级(y)
在岗实训、岗位轮换
七级




二级 一级
经营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技能操作人员
职位族(X) 18
结束语
培训课程体系是一个不断整合、更新的动态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战略调整, 逐步构建和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 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课程体系运行
13
四、课程开发步骤
课程开发五步法
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是否准确,是达成培训目的和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找到个人与岗 位能力要求的差距,把握好组织绩效的“问题点”、企业战略的“期望点” ,制定明确具 体的目标,以恰当的培训形式,考虑到学员的知识层次来策划课程内容,通过课程试讲和 评估进行课程优化。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016 年 02 月 21 日
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
划分职位族
分析能力要求
排列职业序列
确定
确定



序列
层级



培训对象
课程内容
课程 排序
成长地图
2
目录
Contents
一、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二、岗位能力要求、划分层级
三、能力要求与课程内容转换
四、课程开发步骤
五、课程体系运行
19
20
5
一、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确立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根据职位族的划分结果,将三个职位类型、三个职位层级进行组合,就构成了一个企业 的二维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职位层级(y)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星期一 小课时 入校-7:50 小课时 7:50-8:00 大课时 8:00-9:00 基础课时 9:10-9:45 基础课时 9:50-10:40 基础课时 10:4511:20 基础课时 11:2512:00 午间活动 12:0013:30 大课时 13:3014:30 大课间 14:3015:10 大课时 15:1016:10
中关村一小课程体系架构示意图中关村一小课程体系架构示意图做最好的我做最好的我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会学习敢负责能担当懂生活会学习敢负责能担当懂生活创新之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之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智慧之心热爱学习主动求知课程相互包容家校有效合作课程相互包容挖掘教育资源家校有效合作社会之心实践体验厚德笃行社会之心实践体验厚德笃行健康之心强身健体阳光心态审美之心艺美怡情才艺修身审美之心艺美怡情才艺修身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拓展转变创新思维课创新思维课基础学科课实践体验课实践体验课身心健康课艺术审美课语言类课程修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科学类课程达理身心健康善思多才善于创新志趣高远美德少年智慧少年健康少年幸福少年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幸福基因思考校本来自必选 课程校本 任选 课程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 健康课
社区服务 主题 班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图 北京师大附中课程结构图
(三)主题化
• 案例一:领导力课程
• 目标: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塑造学生当担责 任。
• 理念:“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领袖, 不是所有的孩子未来都会成为总统,商业巨子 或像特雷莎修女一样的伟人,但每个孩子都蕴 藏有影响他人生命的潜能,他的未来影响力取 决于父母如何挖掘!”——美国未来领袖训练 机构主席提姆•爱摩(Tim Elmore)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在将介绍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理念,对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并阐述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接着,论述构建该体系的关键要素和具体实施步骤。

结论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发展,并探讨研究的未来方向。

通过本文,读者将深入了解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实用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课程体系、构建、实施步骤、理念、必要性、关键要素、总结、展望、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行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展望未来、研究展望、背景介绍、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灌输性、与行业需求脱节等,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市场的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和提高就业竞争力。

研究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本文将探讨这一主题,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就业需求。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线性 半导体器件具有非线性,需进行线性等效 3)工程性 即近似或忽略次要因素,抓主要矛盾
2、抓“四基 ”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应用
3、勤于实践
参加电子竞赛;阅读相关杂志;进行电子小制作...
目标:精讲多练,采用案例、任务驱动、演示、研 讨等方法,时刻牢记以集成电路为主。能够设计中 小型实用电路。
微控制芯片(MCU)
可编程逻辑器件(PLD)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大规模存储芯片(RAM/ROM)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飞速 发展起来的电子计算机所经历的四 个阶段充分说明了电子技术发展的 四个阶段的特性。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
算机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
算机 第三代(1964~1970)集成电路
计算机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
品牌电脑
IBM 7090
ENIAC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 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这台计算机使用了 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 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 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 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 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 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 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 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 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 9年。
微处理器的性能
100 G 10 G Giga
100 M 10 M
8080
8086
8028 6
8038 6
Peak
Advertised
Performance
(PAP)
Real Applied
Performance
(RAP)
41% Growth
Mega
Moore’s Law
8048 6 Pentium
卫星
解调/纠错
/电缆
IBM CPU
第二代
SOC DRAM
传输 反向多路器
DRAM
第三代 将来
DRAM
MPEG解码
声频
视频
接口
接口
STBP
SCI IEEE1284
GPIO ,etc
System On A Chip
六十年代的集成电路设计
•微米级工艺 •基于晶体管级互连 •主流CAD:图形编辑
Vd
A
d
B
IC产业技术发展经历了电路集成、功能集成、技术集 成,直到今天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集成,其目标 就是将电子产品系统电路不断集成到芯片中去,力图 吞噬整个产品系统。单芯片的嵌入式系统的出现,以 单个芯片实现的产品系统不仅仅限于硬件系统,而是 一个带有柔性性能的软、硬件集合体的电子系统。 SoC是微电子领域IC设计的最终目标
1922年 弗里斯研制成第一台超外差无线电收音机
1934年 劳伦斯研制成回旋加速器
1940年 帕全森和洛弗尔研制成电子模拟计算机
1947年 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发明晶体管;香农奠定信息论的基础
晶体管时代(1948~1959) 宇宙空间的探索即将开始
主要大事记
1947年 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莱研制成第一个点 接触型晶体管1948年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发表信息论的论文 英国采用EDSAG计算机,这是最早的一种存储程序数字计算机 1949年 诺伊曼提出自动传输机的概念 1950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福雷斯特研制成磁心存储器 1952年 美国爆炸第一颗氢弹 1954年 贝尔实验室研制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 1957年 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宣布研制成第一个 集成电路
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一主两支式课程体系框架
知识
能力
素质
专业建设指 导委员会
E工 D艺 A实 仿训 真课
学校 college
专传 业统 实理 验论 课课
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
学工衔接
企业 Enterprise
职业能力
专业实训课
课程教学计划与大纲
电子设计竞赛 校外参观实习
专业理论模块 专业实践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
——设计硬件电路的基础
三、学什么?
器 细化 电 细化 系



1、本课程研究内容: 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
2、具体研究对象:
(1)按处理信号:1)模拟(A) 2)数字(D) (2)按信号频率:1)高频 2)中频 3)低频
四、怎么学?(How)
1、抓特点
1)规律性 基本电子电路组成具有规律性
i80386DX:275,000
m68030:273,000
i80286:134,000 m68020:190,000
m68000:68,000
i8086:28,000 M6800:
4,000 i8080:6,000
i4004:2,300
1.E+3 ’70 ’74 ’78 ’82 ’86 ’90 ’94 ’98 ’2019
集成电路阶段
自1958年第一块集成 元件问世以来,集成电路 已经跨越了小、中、大、 超大、特大、巨大规模几 个台阶,集成度平均每2年 提高近3倍。随着集成度的 提高,器件尺寸不断减小。
时期
50年代末 60年代 70年代 70年代末 80年代
规模
集成度 (元件数)
小规模集成电路(SSI) 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从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器件将是电子器件发展的第二次 变革,与从真空管到晶体管的第一次变革相比,它含有更深刻 的理论意义和丰富的科技内容。在这次变革中,传统理论将不 再适用,需要发展新的理论,并探索出相应的材料和技术。
知识经济的特征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
基本资源 土 地
矿产
知识(信息)
标志产品 粮棉、畜产 汽车、电器 芯片、软件、知识
能源消耗



发展速度

较高
更高
环境影响 较 好


整体速度

较高
更高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作用(Why) 三、学什么? (What) 四、怎么学? (How)
一、课程性质
1、电类专业三大技术基础课之一!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 2、78学时考试课 考研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作用
◆用在各行各业:航空电子、消费电子、医 疗电子…例:温度测控系统(炼钢炉、空调 、热水器…)
IBM 360 晶体管计算机
EDA技术的发展
ARM开发板
电子设计技术的核心就是EDA技术。EDA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应 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电子CAD通用软件 包,主要能辅助进行三方面的设计工作,即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和PCB设计。
EDA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电子技术基础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 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 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 的世界,电子技术无处不在:收音机、彩电、音响、 VCD、DVD、电子手表、数码相机、微电脑、大规模 生产的工业流水线、因特网、机器人、航天飞机、 宇宙探测仪,可以说,人们现在生活在电子世界中, 一天也离不开它.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的是以微 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因特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 现代电子技术在国防、科学、工业、医学、通讯及 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执 行 器 、 显
的采集

—各种

传感器
等 信息存储
一般意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
广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
集成电路发展趁势:目前仍以摩尔定律所揭示的规
律向前发展,晶圆的面积也在不断地加大,以软/硬 件协同设计、具有知识产权的内核(IP核)复用和超 深亚微米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 SOC)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趋势和新世纪集成 电路的主流。
1965年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Gordon E. Moore预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规律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三年增长四倍, 特征尺寸每三年缩小 2 倍 1965,Gordon Moore 预测 半导体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两年翻两番
存储器容量 60%/年 每三年,翻两番
10 G 1G
100 M 10 M 1M
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ESDA)阶段( 90年代以后):设计人员按照“自顶向下” 的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方案设计和功能划分,系统的关键电路用一片或 几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实现,然后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系统行为 级设计,最后通过综合器和适配器生成最终的目标器件。
微电子技术
Moore定律:
PentiumPro
Kilo 1970
1980
1990
2000 2019
微电子技术的三个发展方向
21世纪硅微电子技术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
特征尺寸继续等比例缩小 集成电路(IC)将发展成为系统芯片(SOC) 微电子技术与其它领域相结合将产生新的产业
和新的学科,例如MEMS、DNA芯片等
集成电路走向系统芯片
21世纪的微电子 将是SOC的时代
纳米电子技术时代
纳米电子学主要在纳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 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研究纳米尺度空间内的纳米膜、纳米线。 纳米点和纳米点阵构成的基于量子特性的纳米电子器件的电子 学功能、特性以及加工组装技术。其性能涉及放大、振荡、脉 冲技术、运算处理和读写等基本问题。其新原理主要基于电子 的波动性、电子的量子隧道效应、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量子 尺寸效应和统计涨落特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