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适、室内温度25~28℃,湿度50%~60%,光线柔和,播放一些

黄水清,黄晓睿.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中国
妇幼保健,2000,15(9):568—569.
轻柔的音乐。②抚触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操作人员仪表整齐,
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抚触前先洗净双手,按照操作规程进

曹静,钱培德,梁秋瑾,等.儿科肌肤领域相亲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l(15):56-57.
行抚触。③抚触时间:从新生儿出生后2 d开始进行抚触,大
多安排在洗澡之后,午睡或晚上就寝前,或在婴儿不太饥饿 或烦躁时,每天l一2次,每次15 min。也有学者认为,抚触从 新生儿出生后第10天开始,每天3次,每次15 min有更好的 效果。

Field
动为主。腹部以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上腹抚到左下腹。 抚触四肢可用两手抓住婴儿一支胳膊,交替从卜臂向手腕轻
10
黄春香.早期干预对婴儿发展影响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8,12(1):25—27.
1l
Field
1'M.Interventi佣8 f撕Prema“Ⅱe inf抽t.J Pedia廿,1986,
次、大便7~9次)增多,对照组每天排便次数(小便6—9次、大

李秀红,静进.婴儿抚触作用的研究进展.华南预防医学,
2002,28(6):18—20.

蔡红.孙红.关于婴儿抚触的进一步探讨.饵放军护理杂志,
2003。20(10):10.
便5。7次)明显少于抚触组。提示,抚触对婴儿生理性黄疸的
退黄有促进作用。 2抚触方法的研究 2.1婴儿抚触的基本方法
助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并以最好的优势促进他 们的成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婴儿抚触是一项科学的有手法技巧的医疗护

婴儿抚触理论新进展

婴儿抚触理论新进展

03
婴儿抚触的实践应用
家庭抚触
家庭抚触有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 发育和心理发展,增强亲子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抚触动 Nhomakorabea, 如轻拍、按摩和拥抱,来安抚宝 宝的情绪,促进宝宝的睡眠质量

家庭抚触还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宝 宝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
宝宝的健康问题。
专业抚触服务
专业抚触服务通常由经过培训的抚触师提供,他们具备丰富的抚触知识和技巧,能 够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服务。
抚触有助于安抚婴儿的情绪,减少哭闹和焦虑, 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大脑的恢复和发育。
抚触对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影响
增进亲子关系
抚触为家长和婴儿提供了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增进亲子 关系,建立稳固的情感纽带。
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抚触,婴儿的情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回应,有助于提高其情感 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抚触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婴儿发育
抚触可以刺激婴儿的神经 系统和肌肉发育,促进身 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增强免疫力
抚触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 力和抵抗力,减少生病和 感染的风险。
提高情感智商
抚触可以增进婴儿与父母 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婴 儿的情感智商和社交能力 。
抚触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
抚触可以分为全身抚触、腹部抚触、 四肢抚触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抚 触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求。
增强免疫力
抚触可以刺激宝宝的免疫 系统,提高抵抗力,减少 生病的机会。
心理影响
增进亲子关系
抚触为家长和宝宝提供了一个亲 密接触的机会,有助于建立稳固
的亲子关系。
缓解焦虑和压力
轻柔的抚触能够让宝宝感到安全和 放松,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新生儿抚触的实验报告

新生儿抚触的实验报告

新生儿抚触的实验报告新生儿抚触的实验报告引言:新生儿抚触是一种旨在通过触觉刺激来促进婴儿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生儿抚触对婴儿的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新生儿抚触对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推广新生儿抚触的应用。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了60名出生不久的婴儿作为实验对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抚触组和对照组。

抚触组婴儿每天接受15分钟的抚触刺激,而对照组婴儿则没有接受抚触刺激。

实验持续了六个月,期间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进行了全面监测和评估。

实验结果:1. 生理发展方面:抚触组婴儿在生理发育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状态。

他们的体重增长速度更快,身高增长也更为迅速。

此外,抚触组婴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更为健全,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更低。

这表明,新生儿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生理发育,增强其免疫力。

2. 心理发展方面:抚触组婴儿在心理发展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状态。

他们更容易入睡,睡眠质量更高。

抚触刺激可以帮助婴儿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不安情绪。

此外,抚触组婴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也更为优秀。

他们在语言、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更快,与对照组婴儿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3. 亲子关系:抚触组婴儿与父母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亲子关系。

抚触刺激可以增强父母与婴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亲子互动。

这对婴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讨论: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新生儿抚触对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抚触刺激可以增加婴儿的体重和身高,提高其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婴儿的睡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此外,抚触刺激还可以加强亲子关系,对婴儿的社交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结论:基于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生儿抚触对婴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抚触刺激可以促进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提高其免疫力,增强睡眠质量,加强亲子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新生儿抚触的应用,为每个婴儿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新生儿抚触综述

新生儿抚触综述

新生儿抚触的研究进展医学院护理学(助产方向)章华蓉摘要:新生儿抚触是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 以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育的科学育婴新方法。

从婴儿抚触的起源、方法、时间、体位、作用等多个方面, 研究新生儿抚触的进展。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进展新生儿抚触是指抚触者经过科学的指导,对新生儿皮肤的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手法技巧得按摩,让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是一种对新生儿健康十分有益的自然健康医疗技术[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抚触对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利[2]。

在医院尤其是在家庭中,开展婴儿抚触尤其是新生儿抚触,不仅有利于婴儿体格和智能的发育,增强婴儿免疫力,增进母婴感情,同时又是一种简单、可行性强,可广泛开展,并大力推广的一门护理技术[3]。

1 抚触的起源最早的按摩研究起始1881年,柏林大学Dr.Zabluelozasli对运动后的肌肉进行按摩的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接受过按摩的肌肉会很快地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在1940年, Dr.Margar在临床中观察到,如果婴儿在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 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4]。

在20世纪5 0年代末, Dr.Harlow发现, 如果幼猴在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母猴接触时, 就会停止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并导致适应外界环境的困难。

他认为对于人类而言,这种影响可能会延伸至婴幼儿期以后, Harlow的实验为以后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到了1986年,美国迈阿密大学开始对早产儿的按摩研究,并于1991年,在美国强生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世界首个抚触科研中心,但直到1996年Dr.Klans才将新生儿抚触的应用带入我国。

2 新生儿抚触方法、时间和体位2.1新生儿抚触的方法2.1 1 国际标准法( COT) 婴儿全身裸露,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依次抚触,力量由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2.1 2 国内改良简易法( MDST) 在COT的基础上,婴儿处于半裸状态下,对其头部、腹部、背部、手腕与踝部进行改良按摩。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婴儿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轻柔爱抚与温和的抚摩,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育儿护理新方法。

在当前人们对健康及生命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医疗服务市场扩展,增加特色服务项目,增强服务竞争力,深化爱婴医院及整体护理建设,有必要引进和开发婴儿抚触技术。

本文通过婴儿抚触技术的研究现况的介绍,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此技术,并且加以推广与应用。

1.婴儿抚触的历史与发展抚触源于英语Touch。

它是一种古老的话题,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抚触。

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及古罗马都有用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历史记载。

在中国唐朝,按摩也与针灸、内科及驱妖术并列为当时的四大医疗技术。

近代的按摩研究起始于1881年,柏林大学Zabludows对运动后的肌肉进行按摩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接受过按摩的肌肉会很快地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1940年,Margar在临床中观察到如果婴儿在出生后数周内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及循环功能发育,使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变得较平稳,这是最早有关婴儿抚触的研究。

抚触技术有很长的历史。

抚触技术最早应用在古埃及帝国时代[1]。

1940年Dr.Ribb在临床观察到婴儿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呼吸、循环功能[2]; 1958年Dr.Harlo 在试验中发现饥饿小猕猴宁可要抚摸而不要食物,震惊心理学领域;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抚触科研中心,Dr.Meclue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按摩指导协会[1]。

如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婴儿抚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中国1998年引进此项技术,相继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大城市开展对早产儿、新生儿抚触研究,并取得与国际一致的结果,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围产医学会、儿科医学会的认可,婴儿抚触引起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兴趣及社会、家庭的关注,婴儿抚触的普及正在兴起。

2.婴儿抚触的方法2.1抚触前准备:建立婴儿抚触室,房间温度宜28~30℃,安静、舒适,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选择适当的时间,最好在婴儿沐浴后、午睡及晚上睡觉前,宝宝不太饿或太饱,不疲倦、不烦躁,且在清醒时进行。

新生儿抚触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抚触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抚触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也更加重视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而抚触护理是当前儿科的一种护理干预理念,通过抚触护理可以更有利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新生儿身体素质和智力发育,同时还可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对预防新生儿各种疾病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抚触护理也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

因此在临床中需对新生儿抚触护理更加重视,在护理期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更好的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发育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护理;研究进展引言:在当前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抚触护理也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成为了新生儿护理的最新护理理念,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所有父母和医护人员的愿景,想要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确保新生儿有充足的睡眠,还需要给予新生儿良好的环境、情感的交流和合理喂养方式等等,在护理期间也需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抚触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母婴情感的交流,还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育,在新生儿科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1.概念及研究现状新生儿抚触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护理理念,在护理期间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利用护理人员的科学护理手法,来抚摸新生儿的各个部位皮肤,通过这种温和的感官神经刺激,来温和的刺激到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促进新生儿产生生理效应,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抚触护理早在1881年就被发现,有相关科学家发现通过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肌肉的疲劳和紧张。

而在1940年有相关研究人员就新生儿经过抚触护理后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发现新生儿在出生后被母亲进行经常性的抚摸后,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发育。

我国是在1997年将抚触技术进行引进,且在各个城市逐渐进行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新生儿抚触方法及注意事项2.1准备工作在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前,首先需要确保抚触新生儿需满足足月且无畸形以及无疾病的早产儿等条件后才可以开展抚触护理。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抚触来源于英语touch,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规范的对婴儿全身按摩,让大量温和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是婴儿得到感触的满足和情感心理上的安慰,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

对婴儿的按摩研究,最早记载是1940年Ribble的临床观察研究记录,他观察到如果婴儿在出生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按摩,呼吸和循环功能得到促进,婴儿浅而不完全的呼吸会变得比较平稳。

到20世纪50年代末,Harlow的母猴试验为婴儿抚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7年,美国强生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将婴儿抚触技术引进我国,一些医疗机构根据我国国情对其方法进行改良并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抚触的临床作用研究及作用机理胎儿在母亲体内,即被温暖的羊水浸抚着,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又受到母体产道收缩所带来的挤压。

当婴儿出生后,失去了这个环境,又不能主动接受刺激,这是时给与适量的温和的被动刺激,温和的按摩,轻柔的语言,亲切的目光交流,安静的环境都使婴儿有安全感和依附感,从而促进婴儿体格发育、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1.体格发育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抚触有助于婴儿体重的增长,尤其是0~6个月婴儿①②③。

因为婴儿在1岁内增长较快,尤其是上半年增速比下半年要快,增速最快的时期最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有试验表明②,抚触对婴儿前半年的体重用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是抚触能促进婴儿新陈代谢,增加消化吸收能力,使婴儿的肌肉、骨骼等得到更加强壮的生长,从而促进体格发育。

沈炯等③的抚触对婴儿早期发育的的影响的研究也表明,生后即接受抚触的婴儿42天时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随着抚触的进行,到4个月时,不仅体重、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头围、胸围均有提高,优于对照组。

冯玲英等②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抚触与动作训练对婴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随时间推迟,作用尤为显著。

关于抚触促进婴儿体格发育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有理论解释为,随着温和性的抚触,刺激通过体表触觉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再有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一方面使机体胃肠蠕动增加,胃泌素增加,刺激胃酸分泌,促进婴儿对营养物质的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使婴儿体重增加④,另一方面抚触按摩促进了与生长发育相关激素,这些激素直接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护理研究新进展

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护理研究新进展

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护理研究新进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主要探讨了新生儿抚触的相关手法及改良方法,同时也分析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的抚触,可以使婴儿感到安全、舒适、情绪安定,减少焦虑和烦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抚触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为了使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抚触工作,现将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方法1.1 抚触的对象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的新生儿及疾病的新生儿,有研究表明,早产低体重儿生后经过1 h观察,对无严重并发症且基本生命体征稳定者进行抚触也是安全的[1]。

1.2 抚触的时间新生儿从出生后24 h开始进行抚触,每天1~2次,每次15~20 min。

1.3 抚触前的准备1.3.1 环境准备室内温暖舒适,温度28~30 ℃,湿度55%~60%,早产儿抚触应在远红外辐射台或在暖箱内进行,抚触的同时播放温馨、轻柔、愉快的音乐,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1.3.2 抚触者要求洗手,双手温暖,指甲短于指端,不戴手饰,双手涂以婴儿润肤油,抚触时要充满爱心,面带笑容,与婴儿交谈,有研究表明,在抚触过程中以亲切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及眼神的交流是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良性刺激,给宝宝爱和满足,能安抚宝宝的情绪、减少哭闹、增加睡眠、增进健康[2]。

抚触者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合格人员。

1.3.3 婴儿的准备一般在婴儿沐浴后,午睡前,或喂奶后1 h,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清醒时进行。

预备好毛巾尿布、替换的衣服及婴儿润肤油。

1.4 抚触的步骤(1)抚触者洗手,温暖双手,将宝宝裸体放置于温暖柔软舒适的卧具中。

(2)双手涂以婴儿润肤油,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抚触,然后逐渐增加压力,使宝宝逐渐适应抚触。

开始的同时用亲切柔和的语言告诉宝宝开始抚触了。

1.5 抚触的手法1.5.1 传统的抚触手法(1)头面部(舒缓面部紧绷):取适量润肤油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画一个微笑状;眉头、人中、下巴同样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画一个微笑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抚触法是通过双手对婴儿全身各部位肌肤进行科学的有规则、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轻柔爱抚与温和的抚摸[1],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帮助其顺利适应新生活,同时促进母婴交流,稳定婴儿情绪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育儿护理新方法。

多年研究表明,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幼儿的情商,是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是一种成本低、效益好、易掌握、值得推广的实用护理技术,本文现将新生儿抚触研究现状中数如下。

1、新生儿抚触研究的起源及现状
抚触源于Touch,1940年,Pr.Ribble在临床观察到婴儿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吸收,循环功能;1958年Dr.Harlow在实验中发现饥饿小猕猴宁可要抚触而不要食物,震惊心理学界;1982年Dr Tiffang Field发现早产儿吸吮橡皮奶头刺激能促进成长;1986年继续对早产儿抚触发现能促进其生长发育,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抚触科研中心,Dr.Mecluer 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抚摩指导协会。

如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婴儿抚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1995年美国强生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将婴儿抚触技术引进我国,起步较晚,但已相继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大城市开展对早产儿、新生儿抚触研究,并取得与国际一致的结果。

得到中华护理学会、儿科医学会的认可,新生儿抚触引起我国医务工作者的兴趣及社会家庭的关注,婴儿抚触的普及正在兴起。

2、抚触对婴儿影响的生理机制
触觉是最原始的感觉反应,皮肤又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中枢神经的外在感受器,新生儿在出生时,具有视、听、觉等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并能对照顾他的方式、环境的种种刺激有应答。

一般认为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使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胃液素、胰岛素等分泌增加,摄奶量增加,同时抚触减少婴儿焦虑及恐惧不安,增加睡眠时间,两者均利于体重和体格发育。

抚触也利于促婴儿B-内啡肽,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泌,从而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2、3]。

抚触不仅是神经中枢的刺激,而且感受到情感的连接和传递,故能促进神经性为发育[4]。

3、新生儿抚触的要求及方法
3.1 抚触的要求[5]:
要求环境温暖,保持室温,25-28摄氏度,湿度50%-60%,操作台面温度36-37摄氏度左右,有条件的设在安静,舒适专用房间或抚触室。

要求操作者心情舒畅,充满爱意;用安慰性语言和亲切目光与新生儿交流。

播放柔和音乐,让操作者和婴儿彼此放松,使之处与安静愉悦状态,操作前洗手并抹婴儿润肤油。

要求婴儿出生24小时后,在婴儿进食1小时后较安静、不累、清醒的状态下,由专职抚触护士进行抚触。

3.2 抚触注意事项:
抚触时禁止用力,新生儿出现啼哭,肌张力增高,活动兴奋性增高,肤色改变,呕吐等情况时暂停抚触,如以上反映持续1分钟以上应完全停止抚触。

抚触时避开未脱落脐痂部位,指甲短于指端,不戴首饰,以免损伤婴儿皮肤,润肤油不可溅入婴儿眼睛。

3.3 抚触方法
3.3.1 国际标准法:新生儿全身裸露,按操作标准顺序从头面部、胸部、腹部、
四肢、背部抚触,力度从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3.3.2 国内改良简易法:对婴儿头部、腹部、手腕和踝部进行按摩。

3.3.3 国内改良简易经络按摩法:即对头部、腹部、手腕和踝部进行按摩的同时增加经络中脾经和肾经的按摩,朱建兴等[4]认为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的早期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国外通用法最明显。

3.3.4 改良抚触法:范晓妹[3]对100例新生儿在传统抚触法基础上加脊背捏提推拿,腹部“I L U”型按摩及四肢揉捏、抖动手足指关节提捏等方法,进行抚触结果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及神经系统发育均优于对照组。

3.4 抚触体位
3.4.1 先仰后俯,从头到背。

3.4.2 先俯后仰。

齐红[6]等将100例新生儿分别安置俯卧位、仰卧位各50例,结果得出新生儿最佳舒适体位是俯卧位。

4、抚触的临床研究
4.1 对早产儿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Nelson D[2]1986年研究显示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Field[7]1986年研究证明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行为功能发育。

黄水清[8]1998年对20例早产儿抚触14天,抚触组平均日摄奶量多与对照组,生长指标大于对照组,30天后体重比对照组重305克,两组差异显著。

王菊香[9]对15例早产儿抚触研究,结果显示体质量增加35%,摄奶量增加17%,提示在早产儿护理中抚触确实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4.2 抚触对正常新生儿的研究
抚触对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赵婉文[10]等认为抚触使新生儿血糖降低而又未发现引起低血糖反应,增加新生儿食量,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格生长发育。

范晓妹[3]对100例新生儿进行改良抚触结果显示接受抚触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和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新生儿安静、易入睡、且睡眠时间延长,同时可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段丽红[11]等同样研究证明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早期生长发育。

4.3抚触对疾病儿的研究
对患儿抚触能减轻症状,起辅助治疗作用。

汤丽娟[12]认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和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张锦琼[13]认为抚触可与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目前在国外对HIV携带婴儿、可卡因成瘾婴儿、哮喘儿童、癌症儿童、糖尿病儿童等的抚触治疗正在研究之中。

国内也进行疾病新生儿如肺炎、高胆红素血症与硬肿症的抚触,其促进生长作用与正常新生儿一致[14],但协同治疗效果尚未报道。

4.4 抚触对产妇自身恢复作用的研究
产妇生产后,亲自进行抚触婴儿,不仅可促进婴儿的发育,同时也可促进其自身的恢复。

吴朝霞[15]认为抚触对产妇的自身的恢复也起促进作用。

在抚触婴儿的过程中,可以排遣苦闷,放松自己的神经,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

减少抑郁症的发生,还可以使乳汁分泌增加,改善产妇的睡眠质量,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

5、展望
婴儿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

由于在国内起步较晚,仍要做大力宣传和培训,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加快研究步伐。

要积极开展对疾病儿的抚触研究,并不断扩大抚触项目和内容等,使新生儿抚触这项成本低、
效益好、易掌握、有益于婴儿、产妇健康的医疗护理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雪丽霜叶梅艳杨巧玲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10):728-730
[2]Nelson D, Heitman R,Jennings C Effects of Tactile stimulation on premature Infannt Weight Gain Jobstet Neonatal Nurs 1986,15(3):262-267
[3]范晓妹改良抚触法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研究护理学杂志 2002,17(7):489-791
[4]朱建幸王德芬巩月华等不同抚触方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多中心临床研究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15(4):192
[5]何丽尚晓娣新生儿抚触疗法的初步尝试天津护理 2000,8(3):130-131
[6]齐虹孙志远新生儿俯卧位抚触的益处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1):55
[7]Field TM Interventjion for Premature Infant J pediatr 1986,109(1):183-191
[8]黄水清婴儿抚触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8(2):99
[9]王菊香高玉先张宝荣抚触与早产儿健康实用护理杂志 2001,17(1):30
[10]赵婉文张建平陈文才等抚触对新生儿血糖及体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01,3(4):275276
[11]段丽红李卫红史粉桃等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02,16(5):276
[12]汤丽娟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02,17(12):941
[13]张锦琼抚触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
[14]Field TM Schanberg SM Sxafidi F Tactile/Kinesthetic Stimulation effect on oretrin nronnstes Pediatrics 1986,77(50):654-658
2003,19(3):31-32
[15]吴朝霞茅志娟产妇抚触婴儿对自身恢复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9):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