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富民强桂,教育先行。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千百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民生性意义。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基本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初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跨入大众化发展新阶段;民族教育得到优先扶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师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面向东盟国家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我区教育事业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未来十年,是我区持续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富民强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努力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为我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佚名
【期刊名称】《人事天地》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为深入实施人才强桂战略,促进人才资源有效开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桂”奋斗目标,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制定本规划纲要。

【总页数】12页(P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42
【相关文献】
1.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壮大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摘编 [J],
2.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J],
3.推动广西人才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 [J], 韦振标
4.《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
布实施 [J], 无
5.浅论人才及人才的教育培养之道——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谈起 [J], 刘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纲要领会精神谋划发展

学习纲要领会精神谋划发展

学习纲要领会精神谋划发展【摘要】广西高职院校如何理解和领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如何参与到教育改革中去,如何实施好规划纲要内容,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学习《广西教育规划纲要》人才培养《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广西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广西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

作为广西高职院校,如何理解和领会精神,如何参与到教育改革中去,如何实施好规划纲要内容,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学习纲要,明确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广西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重大工程和改革试点等内容。

明确提出2020年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全面勾画了今后10年我区教育发展道路与基本思路,尤其是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方针,指明了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广西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战略目标:到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建成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和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

组织实施高等教育振兴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强化工程等十项教育发展重点工程,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等十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着眼于加快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广西教育规划纲要》整篇文字体现出其出发点是强基固本,强国必先强教,整体思路是优先发展,指导思想是育人为本,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发展重点是促进公平,发展核心是提高质量。

在职业教育方面《广西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二章总体目标和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高度重视德育工作
第四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第五章巩固发展义务教育
第六章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第七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八章全力振兴高等教育
第九章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第十章创新发展继续教育
第十一章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第十二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第十三章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走特色办学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教育解读

走特色办学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教育解读

走特色办学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等教育解读易忠(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2010年7月29日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走特色办学之路。

高等教育走特色办学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可以从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课程体系、校园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特色办学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11)01-0005-03Lead A Character istics Developing RoadYI Zhong(Gu 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 ation alities ,Guan g xi Cho ngzuo,532200)Ab str act :J uly 29,2010the releas e of “national plan outline for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al reform Development (2010-2020)”present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 f Featu res for Colleges and U nivers ities,th is indicates th e way of the dev elopment of Co l 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o s ch ool characteris tics .Characteris tics of Colleges and U nivers ities taking the ro ad to schoo l is of great s ignifica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an take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th e ro ad runn ing from th e s ch ool mis sion,developmen t orientation,dis ciplines ,s cientific res earch,cu rricu l u m,campus culture and other s ix as pects.Key w ord s :national plan outlin e fo r medium and l o ng term education al reform develop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aracteris tics o f s chool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向社会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教育用地的意见-桂政发[2014]9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教育用地的意见-桂政发[2014]9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教育用地的意见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保障教育用地的意见(桂政发〔2014〕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保障教育用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教育用地保障工作教育用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办学的必备条件。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滞后等多方面原因,我区教育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用地普遍存在不足,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侵占教育用地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布局调整的深入开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不断增多,城市教育用地不足、城乡教育项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发展水平跟不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各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保障教育用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战略的高度,立足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切实落实好政府责任,千方百计解决教育用地不足和教育项目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切实保障我区教育用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科学规划,为教育发展预留充足空间(一)做好教育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各级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在修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将教育发展用地纳入城市、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教育发展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

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学研全面合作办学探索

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学研全面合作办学探索

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学研全面合作办学探索【摘要】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面临的困境,应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以逐步走出办学困境,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方式培养懂技术、会动手的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

为此,与厂矿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全面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必走之路。

欠发达地区高职学校由于地域、资金、人才等原因合作办学面临诸多困境,应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方式,以逐步走出办学困境。

本文试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产学研全面合作办学进行探索。

一、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产学研结合即产品生产、学生学习、生产攻关研究相互配合,形成较强的学习、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系统,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产品在“做”和“学”中不断被完善、提升、创新。

实现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培养懂技术、能动手的一线“蓝领”。

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

毫无疑问,任何工厂企业,一线人员的比例和需求量总是最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近几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总是高于其他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

以诚信敬业为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13•【字号】桂政发[2012]9号•【施行日期】2012.0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的通知(桂政发〔2012〕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2007年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的决定》(桂发〔2007〕32号)并召开全区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经过3年攻坚,我区职业教育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职业教育攻坚预期目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提高我区职业教育首轮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内涵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富民强桂新跨越战略实施的能力,特制定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

一、充分认识深化职业教育攻坚的重要意义(一)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没有“富民”就没有小康,实现“富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富民强桂,教育先行。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千百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推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民生性意义。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基本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初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跨入大众化发展新阶段;民族教育得到优先扶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师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面向东盟国家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我区教育事业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未来十年,是我区持续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富民强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努力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为我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全区上下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二)工作方针。

在推进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促进公平、强基固本、提质增量、改革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

促进公平。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青少年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建立和完善科学公正的制度规则,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强基固本。

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加快实施教育布局调整,努力形成规模适当、结构优化、质量保证、效益较高的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安全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大普通高中和幼儿园改扩建及新建力度。

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办学水平。

提质增量。

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推动教育普及。

统筹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使我区教育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升、规模增大。

改革创新。

解放思想,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着力解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服务发展。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我区教育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促进广西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总体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

到2012年,教育发展基础能力增强,结构优化。

城乡学前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7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7%。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8%。

高中阶段教育办学条件改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3%。

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

继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900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0年。

到2015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

初步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优质幼儿园逐步增加。

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内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扩大、毛入学率达到87%。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

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100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年。

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办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教育。

全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300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学会适应社会。

坚持全面发展。

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深入实施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五)完善德育内容体系。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各族师生“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

(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

突出德育的实践体验,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

完善德育工作队伍培养、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

实施德育名师培养工程,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配齐中小学班主任和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强中小学德育教师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保障待遇,加强管理,提高专业化水平。

(七)优化育人环境。

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推进和谐学校建设,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富有时代特点、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建设德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空间,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

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资源。

加强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管理,弘扬社会风气,努力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八)建立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通过改扩建、新建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

适应城镇化需要,加快城镇幼儿园布局和建设,城区以配套小区幼儿园建设为主,扩大城市幼儿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资源举办幼儿园,办好村级及以下幼儿教育点,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合理制定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

完善政府、社会、家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补助。

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通过公办、民办并举方式,建设一批安全适用和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残疾儿童幼儿园。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及街道幼儿园发展,并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范畴。

支持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薄弱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着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