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合集下载

2023年林业宣传标语11篇

2023年林业宣传标语11篇

2023年林业宣传标语11篇林业宣传标语11、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2、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4、坚持以生态系统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5、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6、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7、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8、加快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9、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10、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11、加强林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经济效益12、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13、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14、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生态安全意识15、为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6、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17、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18、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19、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20、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21、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22、城市绿化要坚持美化环境和生态功能相结合23、把森林收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24、构筑绿色屏障再造秀美山川25、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26、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27、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28、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29、植下千顷树,福泽荫后人,国土绿起来,人民富起来30、森林像水库,有利农林牧,雨多它能蓄,雨少它能吐31、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32、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33、森林无价宝,人类少不了34、退耕还林利国利民35、林业是基础产业36、要想富多栽树37、加快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平衡38、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39、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40、义务植树,利国利民41、造林爱林护林重现碧水蓝天42、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基本国策43、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44、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5、人人义务植树年年绿化祖国46、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47、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条件48、植树造林质量第一49、绿化河北护卫京津致富群众50、治理风沙源誓教水碧天又蓝51、退耕还林还草遏制荒漠化52、大搞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53、荒漠化正在威胁人类生存54、加强果树管理提高果品质量55、改善投资环境造林绿化先行56、办好绿色产业振兴林业经济57、发展绿色产业,拓宽致富门路58、飞封造管增资源绿色企业增活力59、发挥资源优势办好森林旅游60、认真学习《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61、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62、贯彻中央、省委《决定》加快林业持续发展63、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64、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维护生态安全65、开展无公害防治生产绿色果品66、乱砍滥伐林木违法67、严禁毁林开垦68、承包造林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69、滥伐林木祸及子孙70、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林业服务标志71、爱护野生动物请嘴下留情72、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73、征占用林地需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74、擅自开垦林地违法75、运输木材须申办运输许可证76、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益受法律保护77、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78、科学营林育林保护森林资源79、木材运输证、检疫证须随货同行80、发掘林区资源潜力搞好森林生态旅游81、经营驯养野生动物要办理许可证82、要想风沙住必须多栽树83、要想代代富年年要栽树84、森林防火利国利民85、防火如防疫千万别大意86、严管林慎用火防为先87、上坟不烧纸植树寄哀思88、林区防火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89、进入林区防火第一90、落实《植物检疫条例》防止有害生物入侵91、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效保护森林资源92、依法治火严惩犯罪93、林区过往车辆行人要接受森林防火检查94、加强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95、严禁烧茬子燎地边、上坟烧纸96、预防、扑灭森林火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97、关爱环境严防山火98、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99、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100、预防、扑灭森林火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林业宣传标语21、加快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法解读

森林法解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 遵循。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健全,林业发展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林业在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助力 脱贫攻坚、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会明确要求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 森林法修改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立法项目。修订森林 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是强化目标责任和监督检查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要的是明确责任,强化监督。本次修 订新增“监督检查”一章,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地方人民政府森林资 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的监督 检查措施,明确了森林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的规定。
谢谢大家
四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立足国情,严明基本管护经营制度的 同时,为制定具体措施和下一步改革留出空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肆 主要内容
森林法修订后共九章,八十四条。修订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森林权属保护
明确森林权属关系,加强产权保护,是调动林业经营主体和投资 者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积极性的根本措施。本次修订新增“森林权属 ”一章,一方面结合中央近年来关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发 展要求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分别规范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 有森林资源的权利主体、主要权能以及权利实现方式和条件;另一 方面体现平等保护和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明确各类主体参与林业 经营的权利和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义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森林资源又是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财富,从事林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质的转变,是从计划管理到经济管理、从资源产品经济到资源商品经济的历史潮流,在当今的经济高度发展的年代,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产是很好的融资产品。

目前作为银行抵押贷款方面基本上以用材林为主,所谓的用材林的经济收益来自商品木材的生产,木材的生产需要林木培育到一定的年限后才能进行。

因此以当前的业务需要对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的过程。

森林资源资产由于具有的经营持续性、再生的长期性、分布的辽阔性、功能的多样性、管理的艰难性等特点,这个原因就是与一般的资产评估区别所在,评估所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也不同,对于不同的评估目的、种类、范围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其评估所需资料也不同。

资料一部分要求林业企业提供,但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院调查和收集整理完成的报告。

用材林是以培育经济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现以用材林(桉树)抵押贷款为例进行说明。

一、森林资产评估所需资料1、了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所需资料:①待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以小班一览表或者调查簿形式,按小班提供);②林木资源资产分经营类型分龄段的面积、蓄积统计;③各小班基本图及地形图;④各小班立地等级和地利条件调查资料。

2、关注其权属资料问题①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山林权证书及山林权证书清册;②山林权权属图;③有关森林经营权的合同、协议书等。

3、森林经营资料,这个部分是关键部分,采用各种方法都涉及到的数据1)木材销售及价格资料;2)森林采伐成本资料;①采伐工价;②采伐段各生产工序的定额及难度系数;③集材及林道修筑情况及成本。

3)营林生产成本:①营林工价、苗木及肥料价格;②各营林工序生产定额及难度系数;③各营林段的平均生产成本;④护林、防火成本。

4)销售成本及税金费:①仓储及销售阶段费用;②各种税收及计税方式;③各种税金费及计算方法。

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世界森林和中国森林分布状况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

单位面积蓄积量很高。川西高山峡谷林区,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80立方米/公顷,
西藏波密岗乡一片200年生的云杉林,平均胸径达92厘米,树高57米,蓄积量达1950立
业局分布。其次,陕、甘的陇东地区
(小陇山、子午岭),陕西黄龙山、
桥山,山西的管涔山、太岳山、吕梁
山、五台山、关帝山、中条山等为次
生林区。


• 本地区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地区,黄土高原为我 国最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 土为该地区发展林业的重点任务,也是为本地区脱贫致富 创造良好的条件。蒙新高原是我国干草原和荒漠区,风沙 危害尤为严重,每年沙漠化面积以千万亩速度扩大,因此, 防风固沙是这里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解放后,尤其是七 十年代以来,营造各种防护林近亿亩,基本上控制了蒙新 地区的风沙危害;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林网、林带的保护; 部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进行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水 土流失的面积有所缩小,灾情减轻。
。还应结合名胜古迹发展风景林和森林公园。
(五)西北和华北西部地区

本区包括的范围有山西、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自治
区的中、西部。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基本指标:

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秦岭南坡(汉中、甘肃白龙江流域)、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青海东南
部等。这里为原始林区,并有国有林
(五)全球森林的三分之一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

用于生产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的森林比重大于50%的国家和地区全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09):45-48,51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EG02007、2023BEG02050)。

作者简介:田娜玲(1992—),女,宁夏吴忠人,硕士,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森林经营管理及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收稿日期:2023-02-19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2.31亿hm 2,居世界第5位,森林覆盖率达24.02%。

其中:天然林面积为1.43亿hm 2,人工林面积为0.88亿hm 2[1]。

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影响最持久且深远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以下简称“FES”)是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能够带来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2]。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提出了以生态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使FES 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FES 的需求也日益加剧。

目前,已有日本、英国、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3-5]众多国家较早进行了关于FES 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研究,其研究结果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数据资料。

为更好开展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田娜玲,魏耀锋,任佳,岳鹏,李庆波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宁夏银川750010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意义深远。

国内外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关评估研究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资源保护及相关林业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为什么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为什么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这是因为,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其特殊功能决定了森林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具有缓解温室效应的功能。

近百年来,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已严重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国际焦点就集中在引发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

研究表明,陆地大约90%的碳存储于森林之中,森林每生产10吨干物质,可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

过去20年我国增长的森林资源净吸收4.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的一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蓄水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

据有关部门测定,一片10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在年降水量340毫米的情况下,每亩林地的土壤冲刷量是60公斤,而裸地的土壤冲刷量高达6750公斤。

国内外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森林资源,水灾、旱灾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1/ 1。

森林的文化功能

森林的文化功能

森林的文化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森林的多种功能,而森林的文化功能也愈加得到重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森林的文化功能,森林的文化功能又大致有哪些呢?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

德国近自然林业理论认为,森林的文化功能是“森林通过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发展认知、大脑思考、生态教育、消遣娱乐、美学欣赏以及景观美化等方式,而使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的服务效益”[1]。

笔者认为,森林的文化功能是指在人与森林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森林以自身的客观品质或者人类所赋予的品质对人所产生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人类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当前我国学者认为森林文化服务功能包括美学与文学艺术、游憩与保健疗养、科普与教育、宗教与民俗等方面。

森林的文化功能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与森林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

森林是人类的诞生之所,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人在不断认识和改造森林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两者的关系,使森林具有了人类的文化特征,也使人类生活烙上了森林的印记。

这是一种森林人格化和人格森林化的过程,也是森林文化功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具体而言,森林之所以具有文化功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森林自身具有的客观品质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要,这是森林文化功能存在的客观前提。

例如森林本身具有的美为欣赏和旅游提供了客体,森林丰富的资源为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课题和场所,森林中的新鲜空气和负氧离子能够缓解压力治疗疾病,某些树种的生物特性符合人类所向往的品质等。

另一方面,人自身有从森林中获得精神满足的主观需求,并在获得过程中使森林人格化,具备了文化特性。

例如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便是神化自然以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

人类送别的时候喜欢折柳相送,便赋予柳树送别的文化涵义;人们喜欢正直的品质,而松树以其相似的特征成为这一品格的文化符号。

总之,森林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品性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而人们在寻求这种满足的同时又赋予森林更多新的品质,这最终形成森林多方面的文化功能。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八个方面基本内容,它们无不与森林保护直接或间接相关。

那么林业在协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那些至关重大的作用呢?首先,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在陆地上森林、沙地和湿地生态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既是近地表大气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一些物质和某种能形式积聚的“汇”,又是另一些物质和某种能形式释放的“源”,也是生产者“储库”和大气—植物—土壤系统能量物质转化流通的重要通道。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地球生物量的99%,而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

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是具有最大生物量的生态系统。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其巨大的生物能量和复杂的结构,在同化作用过程中对大气起着净化作用,同时影响所在环境的气候,具有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

另外,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在人类走出森林后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森林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不可估量。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森林的作用渗入古代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史书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记载。

古代的建筑、机械、车辆、船舶、战舰等,无不以木材为最早的原料。

当今世界将木材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用途非常广泛,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回归自然”成为时尚,这种需求还会越来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杠塘镇护林防火集中宣传活动材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尽管前期国家通过实施六大工程使我国的生态状况得以初步改善,但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森林火灾、乱砍滥伐、森林病虫害对环境的威胁长期存在,导致因环境恶化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触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需求的日益增加,国家对生态保护、生态建设高度重视,把林业“双增”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目标考核,因此,搞好资源保护与培育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的责任,也是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回顾以前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宣传不到位、群众政策知晓率低参与率的问题;有措施不具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制度不健全、预案不完善可操作不强的问题;也有设施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护林防火工作需要的问题;因此,就要求我们通过扎实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来实现“量效”双增目标,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平安绥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要实现这一目标,青杠塘党委、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很好的佐证。

但我认为,护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真正意义的做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立足于“防”,要在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上下功夫。

护林防火工作基础在群众,关键在乡镇,重点在村居,落脚点在农户。

只有人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增强了,才能真正管住火源,保护森林。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增强全社会护林防火意识上下功夫,要在护林防火责任分解上下功夫。

一是严格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护林防火责任分解;二是动员全民参与护林防火,有效防范森林火灾;三是加强防火物资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储备物资拿得出、用得上;四是完善防火值班制度,公布火情举报电话,规范野外用火管理;五是加大护林防火工作宣传,通过曝光违法案例,做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到查处一人、警示一批、
教育一片的效果。

2、立足于“管”,在强化资源保护、消除火灾隐患上求实效。

要继续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严查、严管、严防,切实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保护森林资源。

一是森林防火期严禁野外用火,非森林防火期严格审批,规范野外用火;二是对中小学生、有智力障碍的特殊人员要明确监护人,落实监管责任;三是对入区观光人员要严格森林防火检查,保证火源不进山;四是对春节、清明等传统祭祀重要时段要加强巡护,严防死守,不疏不漏;五是要大力推进集体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面落实管护主体到户后对群众管护森林的指导和监管,做好集中管护和群众自主管护的衔接;六是各乡镇要对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中浮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3、立足于“扑”,在提升扑救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上求突破。

森林防火要向最好的方向努力,也要从最坏处打算,我们既要力争不发生重大火灾,也要做好扑救火灾的准备,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从我县近年来一些森林火灾的扑救情况看,确实暴露出我们在应急处置、队伍建设、物资储备、扑救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希望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打恶仗、战大灾的准备,切实加强扑救能力建设。

同时要加强护林员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护林防火演练,努力提高护林防火人员的业务素质,打造业务娴熟、素质过硬的护林防火防扑队伍。

同志们,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的序幕已经拉开,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护林防火工作全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平安绥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目标。

林业“双增”即实现量效双增。

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简单说是:面积四千,蓄积十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