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师说》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师说》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

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三岁而孤,靠兄嫂鞠育成人。

怀瑾握瑜,满腹经纶却功名蹭蹬(19岁进军长安,三试不第),历尽艰辛方才进士及第。

走入仕途后又因性格耿直、直言无忌而贾祸,一贬阳山、再贬为河南、三贬潮州,颠沛流离,身心交瘁,但他能做到宦海浮沉而荣辱不惊。

从政为官,鞠躬尽瘁,有惠及民;执笔为文,泻玉飞珠,成为一代宗师。

三起三落1. 803年《论天旱人饥状》一贬连州阳山令。

2. 806年奉召回长安知国子博士二贬河南令3. 814年平定淮西乱军功晋授刑部侍郎4. 819年宪宗凤翔迎佛骨,信佛狂潮席卷京城,以文人的勇力和胆魄写《论佛骨表》三贬潮州刑史(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春》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朗读,感知春意;2.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3.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教学难点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金文春,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字?(春),然后出示解释:春,推也。

草字头中间一个屯字下面一个日字。

屯字像一个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阳光的推动下,幼芽破土而出。

草长出的季节就是春,表示万木生长,充满生机。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韵吧。

二、朗读,知春意1.自由朗读课文,思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是带着什么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明确:作者描写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春天的人。

是带着热爱和赞美的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

2.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去读呢?明确:用轻松、欣喜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

朗读节奏是应该轻盈还是缓慢呢?明确:朗诵节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普通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节奏可以轻盈一些;平静、庄重、悲哀、沉重的内容节奏可以缓慢一些。

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应该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整体节奏是轻盈的,中间又有舒缓的地方,这样就给人回环往复的美感。

3.老师范读其中一段。

如1-2段。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段落。

三、品读,感春趣1.(过渡语)同学们,草绿了,花开了,风吹着,雨下着,平时由于习惯,我们对此视而不见,知而不新,但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会发现朱自清先生把这些表现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散文学会会长林非曾经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朱德熙曾经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

2.同学们,我们在你最喜欢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过精确的观察、讲究的用词写出了春天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3.生来交流,老师作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课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计算
3.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
2. 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练习册、教学PPT
3. 课堂布置:幻灯片投影、黑板、讲台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通过示范和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并记忆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懂之处进行及时解答和辅导
教学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加减法题目
2. 自主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备注:以上教案提纲仅为参考模板,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掌握新闻的结构。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分析本文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语言特色。

(2)体会新闻中蕴含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引出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新闻内容。

2、教师介绍新闻的相关知识,包括新闻的定义、要素、结构等。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析新闻的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明确各部分的作用,如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新闻内容,导语提纲挈领地揭示新闻的核心,主体详细阐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和细节,背景补充相关的历史和社会情况,结语总结新闻的意义和影响。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1)选取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等,组织学生讨论其含义和所蕴含的情感。

(2)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复杂情感。

3、探讨写作技巧(1)让学生思考本文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如视角的选择、细节的描写等。

(2)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

4、感受民族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关于香港回归后的发展成就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香港的现状。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范文
主题: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判别式;
3. 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判别式的理解和应用;
2.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配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3. 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引入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小组合作,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五、教学过程
1. 授课: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实践: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性质。

六、教学评价
1. 各类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
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2. 电子教学资源;
3. 教具和实验设备。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3.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齿轮传动公开课教案设计

齿轮传动公开课教案设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齿轮机构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总课题:齿轮传动
分课题:齿轮传动的组成和分类
课型:新授课
组织形式:演示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齿轮传动机构的概念和组成,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几种分类及区别;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及其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教学提纲]:
一、知识回顾
(一)、运动副的分类运动副分为低副、高副
二、新课引入
(一)、减速器是如何实现减速的目的?
1、展示减速器图片>
2、提问:该设备有哪些构件组成?
齿轮之间的接触方式和运动副分别为什么?
三、齿轮传动概述
(一)、定义
(二)、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三)、特点
三、齿轮传动分类
(一)、1、按两齿轮轴线的相对位置及轮齿的形状
2、按啮合情况:
3、按齿轮传动工作条件
4、按齿轮圆周速度高低
5、按齿轮齿廓曲线的形状
四、知识应用
< 课堂练习>:判断并选择正确的齿轮分类
[作业布置]。

三位数加法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三位数加法公开课教案教学提纲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三位数加法(笔算)教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过程。

2、掌握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教学准备: 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30+540= 320+180= 490-130= 570-380=2、引入新课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满十就要进一。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法。

3、板书课题:三位数加法(笔算)二、新课1、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1)用加法计算:271+122=393(种)(2)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1+2=3,十位:7+2=9,百位:2+1=3271 一定注意从个位加起,相同数位要对齐+122393 答: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393种。

例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1)用加法计算:271+31=302(种)(2)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1+2=3,十位:7+3=10,十位满十向前进一百位:百位上的2加上十位进来的1是3,即时2+1=3271 (一定注意从个位加起,相同数位要对齐)+ 31302 答: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302种。

(3)使学生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进一位。

3、学生尝试计算:271+903 (强调:百位相加满十向千位进一)4、小结:计算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三、巩固练习1、森林医生:下面各题计算有错误吗?说说错在哪里,并改正。

684+79= 975+765=2、用竖式计算919+80= 365+825=93+802= 201+594=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五、作业1、课堂作业:数学书练习八第4题写在1号本上。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提纲模板教案主题:(课时编号、课题名称、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5分钟)
...
2.讲授与引导(30分钟)
...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
...
4.拓展延伸(15分钟)
...
四、教学评价: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评价方式:以课堂练习、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
(3)评价依据: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对此次教学做出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解题方法。

教案撰写人:(姓名)教学时间:(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点A与BC中点DD
求证:AD⊥BC
(三)例2:如图AD
AB=DC,AD=
BCB C
求证:A=∠B
1、小结
2、练习:41页1)、2)
45页7、8、9、(必做题)
47页1(选做题)
提出问题
布置学生根据条件画出三角形
引导学生探讨总结
出示并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归纳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内容
出示变式习题
指导提示
出示习题
公开课教案
授课人
班级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
边边边公理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四、
巩固练习
五、
课后作业
1、SAS ASA AAS
2、写出几组线段
边边边公理
(一)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二)例1: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
AB=AC,AD是连B C



重点:利用“sss”证明问题
难点:在复杂习题中找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板书设计
边边边公理
一、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小组合作探讨研究
培养归纳能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协作增强竞争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
课型
新授课
模式
数学四步式
时间
10.23.
教具
三角板
圆规




知识与技能:1、会说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公理
2、会运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过程与方法:
分析----归纳----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提示指导巡视
出示习题
提示指导巡视
提示
布置内容个别指导
布置提出要求
思考举例回答
思考分析画图
观察讨论总结
听理解
思考分析归纳
观察小组讨论回答
观察分析思考
书写证明过程组内对比纠正
小组讨论观察分析思考
书写证明过程组内对比纠正
归纳总结
思考分析练习
记录
巩固旧知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明确本节知识目标
培养归纳能力
积极互动探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