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佚名【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法 60例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0.05).结论阿奇霉素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口腔厌氧菌感染、软组织及皮肤感染等均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1【总页数】3页(P129-131)【关键词】阿奇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正文语种】中文当前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 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此外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

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当前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由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治疗当中[1]。

本品为新一代氮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更为广泛,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均有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抗感染治疗的60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观察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 平均年龄(42.3±8.2)岁;感染类型:上呼吸道感染12例,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10例, 口腔厌氧菌感染3例, 软组织及皮肤感染5例。

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组织损伤
炎症反应过程中,扁桃体 组织受到损伤,可能出现 肿胀、充血等症状。
化脓形成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菌 繁殖产生的毒素和酶可导 致组织坏死和化脓形成。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症状包括发 热、头痛、喉咙疼痛、吞咽困
难等。
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 和体征,以及进行咽部检查和 血液检查来诊断化脓性扁桃体 炎。
病程缩短
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血常规指标改善
阿奇霉素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 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 ,表明炎症得到控制。
C反应蛋白水平下

C反应蛋白是反映炎症的指标,阿 奇霉素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 下降。
降钙素原水平下降
降钙素原是细菌感染的标志物, 阿奇霉素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逐 渐下降,表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 炎疗效观察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引言 • 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 •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病理机制 • 研究方法 • 结果分析 • 结论与讨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1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由 细菌引起。
2
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抗 菌作用。
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NEU)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05
结果分析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症状改善情况
阿奇霉素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后,患者的发热 、咽痛、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疼痛程度减轻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特性及临床疗效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特性及临床疗效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特性及临床疗效【摘要】目的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中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9年8月-2019年10月某院收治的1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常规组55例)和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55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95%和3.64%,显著优于常规组患儿的81.82%和14.5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以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药物安全性。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呼吸道感染;药理特性;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儿体内的病原菌所引起[1]。

近几年,耐药病株作为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致使临床治疗的失败率逐渐增高,主要是因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发生改变,所以一般的常规药物已经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2]。

本文将通过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中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资料根据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某院在2019年8月-2019年10月某院收治的1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儿55例;常规组,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平均年龄(6.2±0.2)岁;实验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平均年龄(6.0±0.5)岁;所有患儿中,58例患儿为急性支气管炎,28例患儿为急性扁桃体炎,16例患儿为急性咽炎,8例患儿为肺炎;两组患儿的分组情况均经某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常规组患儿实施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生产企业: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90110;国药准字:H20044047;规格:0.6g)治疗,取本品30m g/kg与100 m l生理盐水完全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一日三次;需要连续治疗5天;1.2.2对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生产企业: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81109;国药准字:H20064850;规格:0.1g)注射治疗,取本品10 mg/kg与9% 生理盐水完成稀释后实施静脉滴注,一日三次;需要连续治疗5天;1.3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案

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案

一、引言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长、毒性低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联合用药成为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针对阿奇霉素的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及适应症1. 药理作用阿奇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具有以下特点:(1)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2)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4)半衰期长,一次给药即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血药浓度。

2. 适应症阿奇霉素适用于以下感染性疾病的治疗:(1)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3)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丹毒等;(4)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5)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淋菌性结膜炎、沙眼等。

三、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案1. 联合用药的目的(1)提高疗效:针对细菌耐药性问题,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抗菌谱,提高疗效;(2)减少耐药性:通过联合用药,可以降低细菌对某一药物的耐药性,延缓耐药性的产生;(3)缩短疗程: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单药治疗所需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联合用药方案(1)肺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方案一: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0.5g,每日1次,连续服用5天;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连续服用7天。

方案二:阿奇霉素联合克拉霉素阿奇霉素:0.5g,每日1次,连续服用5天;克拉霉素:0.5g,每日2次,连续服用5天。

(2)尿路感染、淋病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方案一: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1g,单次给药;头孢曲松:2g,每日1次,连续服用3天。

方案二:阿奇霉素联合米诺环素阿奇霉素:1g,单次给药;米诺环素:10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7天。

阿奇霉素说明书

阿奇霉素说明书

阿奇霉素说明书一、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奇霉素英文名称:Azithromycin汉语拼音:Aqimeisu二、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奇霉素,其化学名称为:(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核己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己吡喃糖基]氧]-1-氧杂-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三、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四、适应症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2、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

4、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

5、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五、规格按 C₃₈H₇₂N₂O₁₂计(1)0125g (2)025g (3)05g六、用法用量1、成人用量(1)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 10g。

(2)对其他感染的治疗:第 1 日,05g 顿服,第 2~5 日,一日025g 顿服;或一日 05g 顿服,连服 3 日。

2、儿童用量(1)治疗中耳炎、肺炎,第 1 日,按体重 10mg/kg 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 05g),第 2~5 日,每日按体重 5mg/kg 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 025g)。

(2)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体重 12mg/kg 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 05g),连用 5 日。

七、不良反应1、本品常见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2)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

(3)其他:阴道炎、口腔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

2、临床中还观察到下列<1%的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阿奇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抗菌活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奇霉素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阿奇霉素的药理特性阿奇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以及一些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达 2-4 天,因此给药次数相对较少,通常为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此外,阿奇霉素具有组织浓度高的特点,在肺、扁桃体、前列腺等组织中的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这使得它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阿奇霉素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在治疗这些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对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阿奇霉素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它不仅对肺炎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还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有效。

在治疗儿童肺炎时,阿奇霉素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常被选用。

在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奇霉素还可能具有预防急性发作的作用。

此外,阿奇霉素在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阿奇霉素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阿奇霉素对这些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在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对于单纯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口服阿奇霉素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盆腔炎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提高治愈率。

四、阿奇霉素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疱病、蜂窝织炎等,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阿奇霉素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在儿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阿奇霉素用于儿科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本院80例使用阿奇霉素的儿科患者,统计其性别、年龄、制品剂型、给药途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累及系统,并对其治疗时的监护要点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结果:对80例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出现不良反应患儿9例,占比为11.25%,其中11~13岁患儿1例(1.25%);7~10岁患儿1例(1.25%);4~6岁患儿2例(2.5%);2~3岁患儿4例(5%);0.5~1岁患儿1例(1.25%)。

其中发生不良反应者以2~3岁患儿比例最高;阿奇霉素共有干混悬剂、注射剂两种,使用干混悬剂者70例(87.5%),注射剂者10例(22.5%),以干混悬剂为主;口服者3例(3.75%),静脉滴注者6例(7.5%),引发不良反应的患儿中静脉滴注者明显高于口服用药者;轻、中、重度不良反应者分别为5例(6.25%)、3例(3.75%)、1例(1.25%),患儿主要表现为轻度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者1例(1.25%),消化系统者6例(7.5%),皮肤系统者2例(2.5%)。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系统;2例患儿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占2.5%,其中以药物用量用法不科学、药物学拮抗及药物配伍不科学为主。

结论:阿奇霉素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能够引发不良反应,以2~3岁小儿为主,发生于静脉滴注时较多,主要累及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

医院应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加强监督及管理,保证合理用药。

关键词:阿奇霉素制剂;儿科疾病;合理用药引言阿奇霉素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近年来在感染类疾病治疗中应用疗效肯定,其主要通过阻断细菌转肽过程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达到杀菌灭菌的目的。

而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不良反应呈多样化特点,严重时会致死。

阿奇霉素原理

阿奇霉素原理

阿奇霉素原理阿奇霉素,又称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在临床上,阿奇霉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

本文将从阿奇霉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阿奇霉素的作用原理是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它能够与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阻断了核糖体上氨基酸的连接,从而使细菌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导致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这种作用原理使得阿奇霉素对许多细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体、支原体等。

除了抑制蛋白质合成外,阿奇霉素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特点。

首先,它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可以在细胞内外形成高浓度,从而增强了其抗菌效果。

其次,阿奇霉素在体内的代谢相对较慢,使得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可以减少用药次数,便于患者依从性。

此外,阿奇霉素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在临床应用方面,阿奇霉素被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支气管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此外,对于一些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阿奇霉素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来说,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和药理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用药指征、用药剂量和疗程等问题,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希望本文能够对阿奇霉素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有所了解,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究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2例。

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36例。

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后,A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0.5 g/次,1次/d;B组患者应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0.3 g/次,1次/d;C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0.5 g/次,1次/d;D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200 mg/次,2次/d。

分析四组患者连续治疗7 d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A 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B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C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D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21.43%)与B组(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率(19.44%)与D组(19.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奇霉素抗菌谱广,对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阿奇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导致的急性发作病症,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部镇痛、咽喉阻塞等[1]。

泌尿系统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2]。

阿奇霉素属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通过作用于核糖体的50s亚单位,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该药具有半衰期长、杀菌效果更佳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3-4]。

本文以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探究阿奇霉素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怀疑或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的156例患者,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72例。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21~74岁,平均(36.6±11.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个人史、生活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3~81岁,平均(40.1±12.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个人史、生活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每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后,A组患者应用阿奇霉素(辉瑞制药)进行治疗,0.5 g/次,口服,1次/d;B组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江苏恒瑞)进行治疗,0.3 g/次,口服,1次/d;C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0.5 g/次,口服,1次/d;D 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北京双鹤)进行治疗,200 mg/次,口服,2次/d。

记录四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评价指标:治疗有效,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稳定,临床稳定标准需符合下列所有5项指标:(1)体温≤37.8 ℃;(2)心率≤100次/min;(3)呼吸频率≤24次/min;(4)收缩压≥90 mm Hg;(5)氧饱和度≥90%(或者动脉氧分压≥60 mm Hg,吸空气条件下)。

治疗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需更换抗感染药物,或初始治疗一度改善又恶化,病情进展,认为初始治疗失败[5]。

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评价指标: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消失,尿菌阴性,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0~28,单位:个/ul),疗程结束后2周、6周复查尿菌仍阴性。

治疗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尿常规白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变化或增加,治疗结束后尿菌仍阳性,或治疗后尿菌阴性,但是2周或6周复查尿菌转为阳性,且为同一种菌株[6]。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临床疗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A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B 组采用罗红霉素治疗的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C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率(91.67%)明显高于D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有效率(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者,共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为呕吐(4例)、腹泻(2例)、惡心(1例)、皮疹(2例),A组不良反应率为21.43%。

使用罗红霉素者,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为呕吐(4例)、腹泻(2例)、恶心(1例)、皮疹(1例),B组不良反应率为19.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者,共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为呕吐(2例)、腹泻(1例)、恶心(2例)、皮疹(2例),C组不良反应率为19.44%。

使用氧氟沙星者,共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为呕吐(4例)、腹泻(1例)、恶心(0例)、皮疹(2例),D组不良反应率为19.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3.1 药用机制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衰周期可达2~4 d,且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尤其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志贺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尤为明显[7-9]。

阿奇霉素的药物机制是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蛋白合成。

阿奇霉素在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中有药物聚集现象,通过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将药物送达到炎症部位,提高局部组织中药物的浓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10]。

口服阿奇霉素后,其药物能够快速地被人体吸收,并且在短时间内进入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内,在口服药物后2.5 h 左右浓度达到最高,比同期血药浓度高出数十倍,且药物可在巨噬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团内聚集达到更加明显的杀菌效果[11]。

阿奇霉素可在组织中滞留时间延长且释放较慢,在用药一段时间(14 d)后仍然可以在体内检测出药物的原型,且该药物可由肾脏高效清除。

所以,阿奇霉素每日服用1次即可发挥药物效果,维持时间较长[11]。

二次感染时,服用后药物成分存在于吞噬细胞内,当受到外界细菌等感染刺激时,吞噬细胞活化,释放出高浓度的阿奇霉素。

同时感染部位的中性粒细胞也会受到细菌刺激释放药物,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3.2 临床应用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可能会产生恶心、腹泻、呕吐、皮疹、头晕等症状,多数为程度较轻的可逆性反应且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但阿奇霉素对于肾功能障碍、皮肤过敏、肝功能障碍等患者应用会产生副作用,而“希舒美”等阿奇霉素药物有可能造成患者心脏电活动异常、潜在致命的心律不齐等状况[12]。

阿奇霉素以其抗菌谱广、半衰期长、药物利用率高、口服时生物利用度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上治疗中耳炎、扁桃体炎、尿道炎、支气管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等。

本研究中,A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症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B组采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的有效率(76.19%),C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D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有效率(77.78%),说明采用阿奇霉素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病症,且效果更佳;A组不良反应率(21.43%)与B组不良反应率(19.05%)差异不明显,C组不良反应率(19.44%)与D组不良反应率(19.44%)相同,說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副作用。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病症具有可靠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夏玉滨.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疗程[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113-114.[2]王永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136-137.[3]王小荣.阿奇霉素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55-56.[4]玛依拉沙比尔,木尼拉玉素浦.阿奇霉素药理和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9):188.[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4):1-27.[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8-534.[7]陈宝福.阿奇霉素药理和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6):264.[8]平坤亚.阿奇霉素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z2):92-93.[9]王志敏.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16-118.[10]郭兴国,李忠燕,王延鹏.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特性与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301-302.[11]王志华.阿奇霉素的药理和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20-221.[12]倪林凤.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7,15(1):88-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