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2)

合集下载

岩浆岩鉴定

岩浆岩鉴定

一、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1、石英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

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虫状外和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呈六方双锥的斑晶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它形粒状的晶体。

颜色从无色到烟灰色。

晶面呈玻璃光泽,但常见到的是断口面上的油脂光泽。

与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共生。

抗风化能力强,在岩石风化面上常呈现出明显的凸起。

与长石的区别在于无解理,看不到双晶,油脂光泽和无风化产物。

2、钾长石钾长石包括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透长石等。

产于侵入岩中的主要是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在浅成岩和喷出岩中可以是透长石。

条纹长石是正长石或微斜长石与钠长石交生的产物,其中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多于钠长石。

颜色是鉴别钾长石的一个重要标志。

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但也有呈紫红色、白色、灰白色,甚至灰黑色。

钾长石在风化过程中颜色会发生改变,肉红色可变成灰白色,灰白色也可变为肉红色。

而且酸性斜长石也常呈肉红色。

因此,颜色不能作为钾长石鉴定时的特征性标志。

产于深成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常呈它形粒状晶体。

当钾长石在斑状、似斑状岩石中构成斑晶时,常呈板状、板柱状自形的晶体。

野外鉴定长石时要特别注意双晶的观察。

当旋转标本,发现长石解理面上出现一半反光,一半不反光时,此即为卡斯巴双晶;当出现相间反光时即为聚片双晶。

钾长石常具卡斯巴双晶,而斜长石常具聚片双晶。

这才是区别钾长石和斜长石最重要的标志。

如果在大的钾长石晶体上,见有根须状的细脉,而且细脉的颜色又较浅,则为条纹长石。

钾长石风化时,常生成白色的土状高岭石。

3、斜长石斜长石广泛出现在各类岩浆岩中。

斜长石的种类和含量对于岩浆岩的分类和鉴定至关重要。

斜长石可呈不同的色调,一般基性斜长石颜色较深,为深灰色到灰白色;酸性斜长石颜色较浅,可呈灰白、肉红色。

基性斜长石由于遭受钠黝帘石化,其蚀变产物常带绿色色调;而酸性斜长石易绢云母化,其风化产物多呈灰白色。

在基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如辉绿岩、玄武岩)中,由于斜长石颜色较深且结晶细小,因此很难辩认。

岩浆岩的观察和坚定实验报告范文

岩浆岩的观察和坚定实验报告范文

岩浆岩的观察和坚定实验报告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岩浆岩的观察和鉴定实验报告一、引言岩浆岩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其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对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岩浆岩鉴定

岩浆岩鉴定

岩浆岩鉴定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实验 岩浆岩标本鉴定

实验   岩浆岩标本鉴定

实验一岩浆岩标本鉴定1、目的:了解对岩浆岩标本的观察,掌握对岩浆岩标本的描述内容及技巧。

2、内容:通过岩石标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全面细致的观察,对岩石做特征描述并命名。

岩浆岩大多是晶质块状,特有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

1区分侵入岩和火山岩结构构造的特征侵入岩在地下结晶,冷却缓慢,全晶质的,全是颗粒组成。

火山岩喷出地表,来不及冷却,大多含有隐晶质,玻璃质物质,只能看到部分颗粒,具有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7类。

侵入岩火山岩色率矿物组合超基性岩橄榄岩苦橄岩>70% 橄榄岩辉石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 40—70% 辉石斜长石中性岩 15—40%钙碱性闪长岩安山岩角闪石斜长石碱性正长岩粗面岩正长石钾长石(次要:斜长石角闪石辉石)过碱性霞石正长岩响岩正长岩霞石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15%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花岗闪长岩)次要:黑云母为主色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含量。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黑云母,角闪石)若岩石中以钾长石为主为花岗岩,若以斜长石为主为花岗闪长岩。

橄榄石:黄绿色,没有解理,只有发育的裂缝。

黑云母:片状辉石:解理夹角87°,黑色,短柱状角闪石:夹角56°,黑色,长柱状浅色矿物:钾长石正长石(肉红色)斜长石(灰白色晶体是板状白色长条,晶面反光强,玻璃光泽)石英(乳白色,没有解理,油脂光泽,透明度高)火山岩(里面有一半或全部没有长成晶体,是隐晶质,玻璃质矿物,所以不能用色率观察,尽量用已形成的矿物)只要看到石英为流纹岩,肉红色为粗面岩或响岩,主要是斜长石为玄武岩,安山岩,若有黑色小颗粒,为玄武岩,浅色的为安山岩。

完全没有矿物:根据颜色,黑耀眼,气孔状,浮在海里的浮岩,松脂岩(颜色清淡)实验二侵入岩薄片鉴定1岩石的矿物成分2岩石的结构步骤:估计色率识别矿物,区分主要和次要矿物结构10*10 镜面下视域为1.6mm 电脑的视域2mm没双晶的长石可以认为是正长石,负低突起。

石英:灰白,表面干净,正低突起。

岩浆岩鉴定报告

岩浆岩鉴定报告

一、显微镜下薄片鉴定(一)矿物描述斑状结构,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

暗化边结构发育,块状构造。

斑晶:含量28%左右,主要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和钾长石,粒径0.1~0.8mm不等。

1.普通角闪石:含量15%。

单偏光下淡草绿色-黄绿色,弱多色性。

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3~0.8mm,大小不等。

正中突起,发育两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56°或124°。

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二级黄绿,横切面对称消光,纵切面近平行消光,Np˄C≤5°,为玄武闪石。

大部分角闪石斑晶暗化边结构发育,部分角闪石可见简单双晶。

2.斜长石:含量10%。

单偏光下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板状,粒径0.2~0.7mm。

正低突起,两组完全解理。

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一级灰白,斜消光。

发育聚片双晶和卡钠复合双晶,部分长石可见环带结构。

最大消光角法测得Np’˄(010)=25°~26°,为中长石。

斜长石表面可见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

3.钾长石:含量3%。

单偏光下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板状,粒径0.1mm左右。

负低突起,发育两组完全解理。

正交偏光下干涉色一级灰白,斜消光,卡式双晶发育。

部分钾长石表面可见绢云母化,高岭土化。

基质:含量72%。

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

含有微量不透明矿物。

1.斜长石:含量55%。

单偏光下无色,微小条状,正低突起,无定向分布。

正交偏光下可见聚片双晶和卡钠复合双晶。

2.玻璃质:含量15%。

单偏光下浅灰色,正交偏光下近于全消光,因脱玻化作用而略显光性。

3.不透明矿物:含量2%。

黑色不透明,呈细小粒状均匀分布在基质的斜长石晶体之间。

(二)综合分析1.根据斑晶成分主要为角闪石和中性斜长石,即可推断岩石处于钙碱性中性岩大类;2.岩石具斑状结构,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角闪石斑晶暗化边结构发育,可推测岩石形成于喷发环境,属于钙碱性中性喷出岩-安山岩类。

3.岩石中斑晶与基质为两个世代的产物,分别形成于不同的环境条件。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一、实验介绍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受极高温和压力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它的组成主要
是由矿物晶体构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种类繁多,有花岗岩、玄武岩、斑岩等。

其中,花岗
岩最为普遍,其构造特征有较复杂的岩石结构,有着独特的规律性,可以用来划分岩浆岩
及其形成背景。

本次实验选取某岩浆岩样品进行肉眼鉴定,样品组成以岩石与晶体为主,岩石为矿物
晶粒和杂质组成,晶体分布有序,晶粒有均匀不一的大小。

二、肉眼鉴定结果
1.样品的外观:样品表面呈金属灰、绿灰色,布满小的坑洞,有绿、白、灰等多种颜
色的晶体,界面光滑,可见多种矿物晶体;
2.触味:样品表面触感清凉,无异味;
3.宏观结构:样品结构以矿物晶体和真空为主,晶体呈均匀不一的大小,有片状、粒状、急折现象;
4.微观构造:微观上由粗大的晶体组成,粒度不均匀,有晶粒形状及结构;
5.折射率:样品的折射率较低,不致发出球形玻璃反色;
6.其他特殊性质:样品无其他特殊性质。

三、结论
本次肉眼鉴定的岩浆岩样品,外观为金属灰、绿灰色,晶体有均匀不一的大小,表面
布满小的坑洞,组成以岩石为主,由粗大的晶体构成,晶体分布有序,可见多种矿物晶体,折射率较低,以及无其他特殊性质。

根据上述信息可判断该样品属于岩浆岩。

岩浆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2)

岩浆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2)

岩浆岩标本鉴定报告(20101012)
本报告依据某处岩浆岩样本的系统地观察和描述,经过实验室的分析检测,确定为斑岩。

此次样本的直径约6.5cm,表面呈现出褐色,灰色和乳白色的颗粒组合,状似行星表面。

取材节点位处有石英、黑云母、钾长石、(辉)钠长石、片麻岩和花岗岩等组成,可
以说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岩浆岩样本。

通过实验室检测,测得如下分析结果:
1. 样本共有七种矿物组成,其中晶粒较小,尺寸在1.1mm以下;
2. 奥氏体铁元素含量较高,分别为1
3.2%与13.75%;
3. 针状长石的含量偏低,只占全部矿物的1.8%;
4. 样本基本熔温在1040℃到1100℃之间,此范围处于拉丁文Sanidine;
5. 碱度因子指数范围在17~18之间;
综上所有,经过检测分析,本次岩浆岩样本属于丘陵斑岩。

它具有奥氏体铁元素较多、针状长石含量偏低、熔温范围拉丁文Sanidine、碱度因子指数17至18等特征。

此报告结论不可作为在不普查调查的地形或地质条件下,仅以此报告作为成议设计一
切参考设计依据。

岩浆岩鉴定实例

岩浆岩鉴定实例

岩浆岩鉴定实例一、岩石产地:陕西商南松树沟1 手标本描述岩石浅黄绿色,均一块状构造,全晶质细粒等粒结构,粒径0.5-1mm。

主要由橄榄石(85%)透闪石(10%)组成,可见少量辉石与磁铁矿。

磁铁矿具磁性。

橄榄石粒状、黄绿色,受微弱的蛇纹石化。

辉石为黄褐色、短柱状,解理面上具丝绢光泽,可能为古铜辉石,粒度比橄榄石大,最大粒径达5mm。

透闪石为长柱状,长约2-8mm,长宽比1:5-1:10,无色,玻璃光泽,杂乱分布并穿过橄榄石,是后期生成的。

据手标本描述,初步定名为透闪石化纯橄岩。

2 薄片描述:镜下观察岩石具细粒粒状镶嵌结构。

主要矿物橄榄石(85%),次要矿物古铜辉石(<5%),副矿物磁铁矿,次生矿物透闪石(10%),蛇纹石少量。

主要矿物:橄榄石无色、粒状、半自形-自形等粒,粒径0.5-0.7mm,正高突起,个别见不完全解理,平行消光,裂纹发育,三级干涉色,蛇纹石化微弱,二轴晶2V(Ng)=88°,Fo=92,为镁橄榄石。

次要矿物:斜方辉石,淡黄色,短柱状,粒径比橄榄石大,正高突起,具{1 10}完全解理,夹角近90,平行消光,一级黄干涉色,二轴晶2V(Ng)=84°, En=89, 为古铜辉石。

副矿物:磁铁矿,黑色、不透明,粒状,粒径<0.1mm。

次生矿物:透闪石,无色,长柱状,正中突起,具闪石式{110}完全解理,二级初干涉色,Z∧Ng=10º。

蛇纹石少量,分布在橄榄石颗粒间及裂隙中,无色,低突起,一级灰白。

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

少量辉石部分包含橄榄石,成反应边结构。

粒状磁铁矿被前二者所包裹,因此,其结晶顺序为:磁铁矿-橄榄石-古铜辉石岩石经受透闪石化及轻微蛇纹石化。

透闪石化发育说明岩浆演化晚期,交代溶液的成份是富Si和Ca的。

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色率100,属超基性深成岩。

岩石由橄榄石组成,辉石含量<5%。

定名:透闪石化纯橄岩。

二、岩石产地:山东济南1 手标本描述:岩石为深灰色,块状构造,全晶质中粒等粒结构,粒径2-4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岩手标本及薄片鉴定评分细则作者:马润则刘显凡单位:地球科学学院日期:2010年10月15日岩浆岩未知鉴定注意事项利用小刀、放大镜、偏光显微镜并借助于“矿物光性鉴定手册”,在规定时间内对未知岩石标本、薄片进行鉴定,给出正确的岩石命名,写出的鉴定报告,并绘镜下素描图。

岩石标本和薄片鉴定报告中的各项分值,原则上按主、次及其普遍性、重要性进行确定。

标本、薄片鉴定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编号:A7 (If10.1)岩浆岩标本、薄片详细鉴定资料编号:A1 产状:岩盆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暗绿灰色,风化面及裂隙面带有黄灰色(2分),中粒等粒粒状结构(6分),局部包含结构(2分),块状构造(8分)。

矿物粒度2-3mm,个别达5-6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60-65%)(3分),较为新鲜,浅黄绿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短柱状,解理不完全,半贝壳状断口(5分);辉石(25-30%)(3分),黑色粒状、短柱状、可见解理(5分);次要矿物为:铬透辉石(6-8%)(3分),暗绿色,半透明柱粒状,解理不发育(5分);另含微量黑色半金属光泽的铬尖晶石或铬铁矿(附加1分)。

沿橄榄石粒间或岩石裂隙面见有灰白色、黄灰色被膜状蛇纹石分布,其含量≤5%(附加2分)。

另外,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局部可见少量灰白色团块状次生碳酸盐矿物(附加1分)。

初步定名:暗绿灰色中粒辉石橄榄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中粒半自形近等粒粒状结构(6分),局部为等轴镶嵌粒状结构(1分),偶见包含结构(1分);矿物粒度多2-3mm。

柱状矿物长轴多半定向排列构成弱定向构造(2分)。

主要矿物:1.橄榄石:70-75%(3分),无色,半自形短柱状-粒状,个别呈细小颗粒包含于辉石中;正高突起,具不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三级蓝绿,近平行消光,部分颗粒具带状消光(滑动双晶)。

沿边缘、解理或裂隙发育蛇纹石化现象。

测得(+)2V=85-87°左右,属镁橄榄石(5分)。

2.斜方辉石:15-20%(3分),无色,半自形短柱状-他形粒状,粒度大小不一,具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一级橙黄,平行或近于平行消光,较为新鲜,未见产生变化。

(+)2V=75-80°,为顽火辉石(5分)。

次要矿物:1.单斜辉石:5-7%(3分),无色-微带淡绿色,多为细小半自形柱粒状,具完全解理,干涉色二级黄绿,斜消光,Ng∧C=37-38°,为(铬)透辉石(5分)。

副矿物:铬尖晶石:含量2-3%,棕褐色,分布不均,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粒状,正交偏光镜下全消光,为均质体矿物。

(附加2分)不透明金属矿物:偶见。

次生矿物:蛇纹石:2-3%,浅灰绿色、浅褐绿色,呈微细鳞片状、纤维状集合体沿边缘、解理或裂隙交代橄榄石,一级灰干涉色,干涉色微弱。

(附加2分)滑石:微量,浅棕褐色,细小鳞片状集合体交代橄榄石,二级以上干涉色。

(附加1分)综合分析:(共5分)①岩石主要由暗色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应属超镁铁质岩类,也是超基性岩类;(2分)②根据岩石结构特征判断,该岩石为中深成侵入岩;(1分)③据矿物自形程度、颗粒大小、包含、反应及共生关系等可确定原生矿物结晶顺序大致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铬尖晶石;(2分)镜下素描图(5分)详细命名:暗绿灰色中粒尖晶石二辉橄榄岩(6分)(暗绿灰色中粒尖晶石方辉橄榄岩)编号:A2 产状:岩墙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灰白色(2分),斑状(或多斑状)结构(4分),基质微粒结构(4分),块状构造(8分)。

斑晶粒径多2-5mm(1分),含量约50%(2分),主要为烟灰色自形-半自形石英(17%)(5分)、熔蚀粒状长石(32%)(5分)及少量黑色鳞片状黑云母(6%)(3分)。

基质占50%左右(1分),微粒结构,粒度多<0.5mm(1分),由大量微细浅色长石(3分)、石英(3分)及少量暗色黑云母(1分)组成,极少量棕褐色微小榍石星散分布(附加1分)。

长石多具次生变化现象(附加1分),呈瓷白色、浅黄灰色或浅紫灰色;另见有少量亮黄色金属硫化物和黑色金属氧化物沿岩石裂隙面分布(附加2分)。

初步定名:灰白色黑云母花岗斑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斑状结构(4分),局部聚斑状结构(1分),基质半自形粒状结构(3分)。

斑晶:50-55%,粒径>2mm(2分)1.石英:15-20%(2分),自形粒柱状,具熔蚀现象,部分呈聚斑状,其周围常发育再生加大边,与基质中石英微粒界线存在一定过渡(3分)。

2.斜长石:15-20%(2分),半自形-自形板粒状,聚片双晶发育,一级灰白干涉色,负低突起,Np′∧(010)=15-16°,为An≤5的钠长石;部分被包含于碱性长石中,普遍具不均匀绢云母化(2分)。

3.碱性长石:15-20%(2分),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粒状,为正长条纹长石,具条纹结构,主晶显卡式双晶;部分包含有细小斜长石自形晶,部分较大的碱性长石颗粒边缘可包含基质矿物长石、石英微粒,显示其边缘在结晶晚期或后期的再生加大现象(2分)。

4.黑云母:5-6%(1分),棕褐色半自形-不规则片状,极明显多色性,平行消光;内部常包含具有暗褐色放射性晕圈的锆石微粒,部分黑云母边缘不规则状并可包嵌微粒状基质矿物长石、石英。

局部有绿泥石化及褪色(白云母化)现象(1分)。

基质:45-50%,粒度≤0.2mm(2分)由相对均匀的微粒状半自形钠长石(10-12%,具聚片双晶)(2分)、碱性长石(13-15%,无双晶)(2分)、石英(13-15%)(3分)及少量鳞片状黑云母(4-5%)(1分)组成。

以钠长石自形程度略好,偶含有白云母(附加1分)。

副矿物:微量,主要见锆石、萤石。

锆石为微细粒柱状,多包含于黑云母中;萤石呈细小不规则粒状星散分布,部分包含于长石、黑云母中,具交代成因特点。

(附加1分)次生矿物:少量,主要为绢云母(交代斜长石)、绿泥石(交代黑云母)。

局部见有绢云母集合体岩岩石微裂隙分布。

(附加2分)综合分析:(共5分)①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石英总量超过20%,故应属酸性岩类;(1分)②根据岩石的斑状结构、基质的微粒结构以及石英斑晶熔蚀现象等判断,该岩石为浅成岩,斑晶与基质矿物为两个世代产物;黑云母斑晶不具暗化边结构,故非喷出岩;(2分)③据矿物自形程度、颗粒大小及共生关系等可知:较大的斑晶矿物在地壳深部先结晶→基质矿物是在岩浆侵入地壳较浅处后在较快冷却条件下才结晶的,基质矿物大致结晶顺序为,黑云母、钠长石→碱性长石→石英→白云母;而绢云母、绿泥石为后期交代原生矿物形成。

(2分)镜下素描图(5分)详细命名:灰白色黑云母碱长花岗斑岩(6分)灰白色黑云母钾长花岗斑岩灰白色(多)斑状黑云母碱长(钾长)花岗岩(注:岩石中斜长石为钠长石,利用三角分类图确定基本名称时,钠长石应归入碱性长石)编号:A3 产状:岩株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浅灰色(2分),中细粒不等粒粒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矿物粒径多0.5-4mm(1分),少数大于5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65-70%)(4分),灰白色,半自形粒状或厚板状,粒度略细,次生变化明显,解理多不清楚(6分);角闪石(25-30%)(3分),绿黑色,较自形柱状-长柱状,粒度大小不一,可见完全解理(5分)。

次要矿物为石英(4-5%)(2分),无色透明,微带烟灰色,细小粒状(2分)。

另外,偶见有棕褐色榍石微粒。

(附加1分)初步定名:浅灰色不等粒角闪闪长岩(8分)(浅灰色中细粒角闪闪长岩)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半自形不等粒粒状结构(6分),斜长石普遍具环带结构(2分)。

主要矿物:1.斜长石:50-55%(2分),无色,自形-半自形宽板状,正低突起,一级灰白干涉色,聚片双晶及正环带结构发育,也见卡钠联晶和钠长石-肖钠长石复合双晶;普遍具不均匀(中部明显)绢云母化、粘土化,偶有碳酸盐化。

测得斜长石中部Np′∧(010)=26-27°,为An47-50的中长石,边缘Np′∧(010)=5°,为An24的更长石,平均成分为中长石(5分)。

2.普通角闪石:30%(3分),褐绿色,大小不等的半自形柱状-长柱状,正中突起,具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一级顶部-二级蓝,斜消光,Ng∧C=25°,部分发育有简单双晶和聚片双晶。

局部有浅闪石化现象,致使其颜色变浅、干涉色降低。

(5分)次要矿物:1.石英:5-7%(2分),无色,呈细小不规则粒状,与碱性长石集合体一起充填于斜长石、角闪石之间,无解理,表面较为洁净,正低突起,一级亮白干涉色(2分)。

2.碱性长石:8-10%(2分),无色,他形不规则粒状,表面较脏,主要为正条纹长石,多具条纹结构;部分较小的碱性长石与细小石英呈粒状交生并充填于较大矿物颗粒之间,不显条纹及双晶;具不均匀粘土化。

(4分)副矿物:微量,主要为不透明金属矿物、榍石及磷灰石,偶见方解石。

(附加1分)金属矿物:1-2%,黑色不透明,半自形-不规则细小粒状,星散分布。

(附加1分)榍石:≤1%,浅褐色,自形-不规则细小粒状,正极高突起,可见完全解理,高级白干涉色。

(附加1分)磷灰石:≤1%,无色,自形-半自形柱状,正中突起,一级灰干涉色,平行消光,负延性。

(附加1分)次生矿物:微量,主要包括绢云母、粘土矿物、(交代长石)、浅闪石(交代角闪石)。

(附加1分)综合分析:(共5分)①由色率、主要矿物组合可知该岩石应属于钙碱性中性岩大类;(1分)②根据其中细粒不等粒粒状结构以及斜长石的环带结构推测,该岩石侵位深度不太大,应属中-中浅成的侵入岩;(2分)③根据自形程度推断原生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

(2分)镜下素描图(5分)详细命名:浅灰色不等粒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7分)(浅灰色不等粒角闪石英闪长岩)(或中细粒)编号:A4 产状:岩床手标本肉眼鉴定:(共50分)深灰色(2分),半自形中粒粒状结构(8分),块状构造(8分),矿物粒度多2-4mm(1分)。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0-50%左右)(3分),无色或灰白色,半自形板粒状,具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玻璃光泽(6分);辉石(40-45%)(3分),黑色,半自形短柱状或粒状,可见完全解理和阶梯状断口,玻璃光泽(6分)。

次要矿物为:紫苏辉石(5-6%)(附加2分):浅棕色,为较细小粒柱状,具半透明感(附加1分);黑云母(2-3%)(2分):褐黑色,细小鳞片状,极完全解理面上显珍珠光泽,分布不均匀(4分)。

岩石较新鲜。

初步定名:深灰色中粒辉长岩(7分)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共50分)辉长结构或辉绿辉长结构(6分),局部反应边结构(1分)、包含结构(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