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提纲精选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复习提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名词解释

1.正火:把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随炉冷却后,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3.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4.淬火:将钢加热到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淬硬性:钢淬火后的硬化能力。

6.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7.贝氏体:过冷奥氏体中温转变的产物。

8.马氏体:C原子溶入 -Fe形成的饱和间隙固溶体。

9.贝氏体转变:奥氏体中温转变得到贝氏体的过程。

10.马氏体转变:将奥氏体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得到马氏体组织的过程。

11.脱溶: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称为脱溶或沉淀,是一种扩散型相变。

12.固溶:将双相组织加热到固溶度线以上某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获得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的处理工艺。

13.固溶强化: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原子而形成固溶体时,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4.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15.渗氮: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16.化学热处理: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17.表面淬火: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二、简答题

1.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及其应用

答:固溶强化;

位错强化;

第二相强化;

④细晶强化。

2.相变应力/组织应力是什么对组织性能有什么影响

3.

答:组织应力又称相变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相变,由于新旧相之间存在着结构和比容差异,制品各部分又难以同时发生相变,或者各部分的相变产物有所不同,也会引起应力,这种因组织结构转变不均均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组织应力。

热应力:金属制品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不同造成制品各部分温度差异,从而热胀冷缩不均匀所引起的内应力。4.奥氏体化的形成及控制(形成过程、机理、及控制措施)其中包含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答:奥氏体:C溶于γ–Fe的八面体间隙形成间隙式固溶体

形成过程:形核:通常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界面处或珠光体团的边界处;

长大:奥氏体长大是通过铁素体与奥氏体的点阵重构,渗碳体的溶解和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进行,即奥氏体逐渐吞噬其两边的铁素体和渗碳体而长大;

残余渗碳体分解:剩余在奥氏体中的渗碳体通过碳原子扩散,不断溶于奥氏体中;

共析钢:P→A

T升高,过热度ΔT增大,相变驱动力ΔG增大,原子扩散速度增加,形核率I和长大速度G均增加;

原始组织:原始组织越细,碳化物越分散,珠光体的层片间距S0越小,相界面越多,形核率I越大,同时碳的浓度梯度dc/dx增加,长大速度G均增加;

合金元素:

影响奥氏体长大因素: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速度:加热速度快,时间短可以细化晶粒;

含碳量的影响;

④合金元素的影响:形成难溶碳化物阻碍原子扩散,阻止长大;

减小奥氏体晶粒尺寸措施:两相区和临界区加热;

零保温;快速加热;④细化原始晶粒;⑤循环加热;⑥形变热处理。

5.片状珠光体与粒状珠光体的形成条件?

答:珠光体转变驱动力:新旧两相自由能差

粒状珠光体形成机制:特定条件下过冷奥氏体分解;

片状珠光体低温退火;

高温回火;

④形变球化。

5.表面淬火(感应淬火)与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为主)定义、目的及使用范围和优缺点

答:化学热处理:将零件放在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以改变其表层化学成分和组织,从而获得所需力学或化学性能的工艺总称。

优点:能有效改善钢表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不受工件形状限制;很多化学热处理的零件具有变形小,精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的特点;经济效果好;有较好的工艺性。

过程:分解、吸收、扩散

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渗碳后进行: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后组织:表面:高碳马氏体+Fe3C+Ar 心部:低碳马氏体+少量F

缓冷后组织:P+Fe3CⅡ P P+F F+P(少量)

渗层厚度:0.8-2mm

渗氮:将N渗入钢件表面,以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

优点:高硬度,耐磨性;高红硬性;高抗咬和性;高疲劳强度;高抗蚀性;工件变形小

缺点: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渗层薄;不能承受高的接触应力;和冲击载荷

表面淬火:在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及心部组织情况下,利用快速加热将表层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以强化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目的: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

表面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表层组织为M回;心部组织为S回(调质)或F+S(正火)。

与化学热处理区别:不改变零件表面的化学成分;

使零件表面迅速加热到临界点以上(心部温度仍处于临界点以下),然后快速冷却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达到强化表面的目的。

适用材料:中、高碳钢,普通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合金铸铁。预处理:调质、正火或球化退火。后处理:低温回火

应用:适用于重型载重汽车上的重要零件如万向节、十字轴、曲轴、齿轮等。

6.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裂纹的成因及控制

答:淬火应力是指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工件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及组织转变的不同时所引起的内应力。当淬火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极限时,将在工件上出现淬火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