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标准

合集下载

除草剂准则

除草剂准则

以水稻田为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草剂防治陆稻(旱播)、移栽稻(包括常规移栽和抛秧)、直播稻(水直播、早播水管)和秧田(旱育秧、水育秧)杂草的登记用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

其他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试验条件2.1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记录水稻种类和栽培类型,选择当地广泛种植的常规品种。

记录品种名称。

2.2 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试验地须有各种有代表性的杂草种群,主要杂草不少于30株/m2,且数量分布要均匀一致,杂草基数低时要进行人工接种。

杂草群落组成必须同试验除草剂的杀草谱相一致(禾草、莎草、阔叶草,一年生、多年生),记录各种杂草的中文名及拉丁学名。

2. 3 栽培条件所有试验小区耕作条件(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肥力、耕作)须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插秧田定穴定株,直播田和秧田定量播种,栽培措施符合当地生产实际。

选择平整地块,记载整地的时间和方法。

保证所有试验小区的水层均匀一致,水层管理应同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相一致。

记录前茬作物及前茬用过何种除草剂,避免选择用过对后茬水稻有药害作用的除草剂的地块。

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注明试验药剂的商品名/代号、中文名、通用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试验药剂处理设高、中、低及中量的倍量四个剂量(设倍量是为了评价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订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

3.1.2 对照药剂对照药剂须是已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有较好安全性和除草效果的产品。

对照药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应同试验药剂相近并使用当地常用剂量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设人工除草和空自对照。

3.2 小区安排3.2.1 小区排列试验的不同处理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有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邻近对照排列;特殊情况如防除多年生杂草的试验,为了避免多年生杂草覆盖分布不均匀的干扰,小区需根据实际情况而采用相应的不规则排列,并加以说明。

草坪除草剂技术参数及要点

草坪除草剂技术参数及要点

草坪除草剂技术参数及要点来源:北京园林植保网草坪杂草的防除一直是草坪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杂草的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草坪建植的成败,草坪杂草极大的影响草坪景观效果又决定养护质量的好坏。

琳海植保多年致力于草坪杂草的综合防治,针对南北方不同建植的草坪研发出系列的草坪除草剂,在草坪杂草的防除上取得非凡的成绩,更多草坪除草的专业知识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

一、禾本科草坪(冷暖季草坪通用)防除阔叶杂草草阔净---42%乳油杀草谱广、除草彻底、安全高效、草坪幼苗即可使用防除杂草:旋覆花、萹蓿、天胡荽、酢浆草、泽漆、地锦、猪殃殃、藜、田旋花、马齿苋等绝大多数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宿根性杂草。

适用草坪: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结缕草、翦股颖等多数禾本科草坪;丹麦草和阔叶草坪禁用。

使用时间:草坪苗后10天以上生长健壮的草坪,在杂草发生初期,稀释250-300倍液叶面喷施,杂草较多区域可加大喷洒量。

随着杂草叶龄加大,用药量可随之增加;对于9叶以上杂草或者宿根性杂草用药量可以增至150-200倍液。

高尔夫球场使用时推荐单位平米用药量为0.16-0.3毫升。

药效表现:用药后24小时内杂草停止生长, 5天内杂草开始变黄枯萎,5-12天死亡。

注意事项:北方地区早春用药,受低温的影响,药效表现迟缓或者效果不好,有时10-15天左右才能看出明显的效果,建议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用药较好。

施药前后三天草坪尽量不要修剪,利于杂草叶片对药剂的吸收传递。

土壤墒情好有利药剂的吸收传导,长期干旱的草坪用药效果差。

喷药时叶片严禁有露水或雨水、干燥情况下利于草坪草叶片对药剂的吸收。

草坪苗前10天不建议用药,苗后10-20天使用需严格按照用药量,推荐不低于250倍液为适。

包装规格:100ml*40瓶1000ml*12瓶蒲菊净专杀草坪中蒲公英、苦荬等恶性宿根菊科杂草适用草坪: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结缕草、狗牙根等多数禾本科草坪,草坪出苗30天以上健壮生长期均可使用,丹麦草和阔叶草坪禁用。

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标准

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标准

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标准一、产品概述甲磺草胺,化学名称为N-[(甲氧基)磺酰]苯胺,是一种选择性前草甘膦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杂草的防治。

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以其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产品质量标准1. 外观: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应为均匀的颗粒,无可见的异物和结块。

2. 有效成分含量: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达到标签所声明值的90%~110%。

3. 悬浮率:产品在标准条件下的悬浮率不得低于70%。

4. 粒径:95%的粒子直径应小于5微米,确保良好的悬浮性和分散性。

5. 湿度:产品的湿度不应超过3%。

6. pH值:产品的pH值应在6-9之间,以保证稳定性和作用效果。

7. 释放性:甲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应具有良好的释放性,保证在水中能迅速分散。

三、生产工艺标准1. 原料选择:原料甲磺草胺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纯度足够高,无杂质。

2. 制粒工艺:采用先进的制粒技术,确保粒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3. 干燥过程:干燥过程要严格控制,避免因干燥不当造成的有效成分损失和产品性能下降。

4. 包装:采用防潮、防污染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检验方法1.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

2. 悬浮率的测定:按照GB/T 14825-93《农药悬浮剂悬浮率的测定》标准进行。

3. 粒径的测定: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径分布的测定。

4. 湿度的测定:采用烘箱干燥法进行测定。

5. pH值的测定:采用精密pH计进行测定。

五、使用说明1. 使用时机:根据作物生长期和杂草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机。

2. 使用方法:按照推荐剂量配水喷雾,均匀施药以获得最佳效果。

3. 安全防护:施药时需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装,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4. 兼容性:与大多数非碱性农药兼容,但使用前应进行小面积试验。

5. 注意事项:避免对水体、鱼塘、蜜蜂及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除草剂选择,除草剂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除草剂选择,除草剂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除草剂选择,除草剂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除草剂(herbicide)是越来越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当中了,但是关于这个除草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方面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农作物很大的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下边介绍一些关于如何使用除草剂,和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的。

一、除草剂的选择1、根据作物和杂草种类选择适当的除草剂。

除草剂一般具有选择性,不同除草剂品种对作物和杂草的作用是不同的。

农民选择除草剂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选购。

选择的除草剂应是对所使用的作物安全,而对作物田的杂草是高效的。

如2,4—D丁酯、二甲四氯对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安全的,能杀死灰菜、荠菜等双子叶杂草,但一般对稗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无效。

2、根据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和杂草选择适当的除草剂。

除草剂使用时期可分为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应根据施药时期选择适当的除草剂。

3、兼顾前后茬作物选择适当的除草剂。

长残效除草剂如绿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黄隆(豆磺隆)、普杀特、广灭灵、莠去津等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长,对后茬敏感作物会产生药害,使用这类除草剂时,一定要兼顾下茬作物。

如使用氯嘧黄隆的大豆田,下茬不宜种植甜菜、油菜、水稻、马铃薯、瓜类及蔬菜等敏感作物,下茬能种植小麦、大豆、玉米。

含有绿磺隆、甲磺隆的麦田除草剂仅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水旱轮作麦田使用,不能在北方旱作地区的麦田使用。

二、怎样使用除草剂1、使用除草剂应遵循先试验、示范,后推广使用的原则,除草剂新品种尽管已获得农业部的登记,也要在当地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取得使用经验后再推广应用,严格掌握使用剂量。

如果使用剂量过大,就会产生药害。

2、严格掌握使用时期。

不适时施药,除草剂与作物敏感期吻合,就会造成药害。

例如,水稻种子萌芽期使用杀草丹、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等,容易造成水稻出苗率减少,秧苗素质降低,严重时秧苗枯死。

2,4—D丁酯、百草敌等除草剂在小麦3叶期前及拔节后至开花期喷施,就会发生药害,使麦穗、叶片卷曲,影响抽穗。

95%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

95%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

草甘膦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治。

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1. 外观与性状:草甘膦原药应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杂质和异物。

2. 含量:草甘膦原药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3. 溶解度:草甘膦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残留溶剂: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溶剂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出规定限量。

5. 残留杂质: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杂质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得超出规定限量。

二、草甘膦原药质量检测结果经过实验室检测,对多批次草甘膦原药的质量进行了检测,得到以下结果:1. 草甘膦原药外观与性状符合要求,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杂质和异物。

2. 草甘膦原药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未发现含量不足或超标情况。

3. 草甘膦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溶剂和残留杂质均未超出规定限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结论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草甘膦原药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可以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

我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草甘膦原药,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以上是有关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感谢各位的阅读!(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可能因检测标准、结果以及生产企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结果,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情况,还需要关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草甘膦原药的实际应用效果、安全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草甘膦原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经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实际应用,草甘膦原药在杂草防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对多种广泛分布的杂草进行有效控制,包括一些对其他除草剂具有耐药性的杂草。

除草剂技术配方,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除草剂技术配方,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除草剂技术配方,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该配方能防除多种杂草,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种植后杂草的发生。

2、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该配方主要防治多年生杂草,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

一、除草剂技术配方1、90%乙草胺(45-90克/亩)+41%草甘膦(45-90克/亩)。

使用时直接进行喷雾即可,这两种药剂进行混用不仅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灭草效果,而且还能防除出土的多种杂草,可以有效控制作物种植后杂草发生,同时它对作物比较安全,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生长期内杂草的危害。

2、90%乙草胺(40-75克/亩)+50%莠去津(40-75克/亩)+41%草甘膦(30-60克/亩)。

在作物定植前可以采用喷雾法使用该药剂,这个配方对于多年生杂草很有效,可以杀死其根系,达到根除的目的。

尤其适合玉米田,在玉米播后苗前,当田间有大量杂草时就可以使用该配方,这样既可以杀死田间的大草,又能达到土壤封闭的效果。

3、90%乙草胺(45克-50克)+苄嘧磺隆(2-4克/亩)+草甘膦(40-80克/亩)。

使用时一定要在杂草还没有长出来时进行喷雾,该配方主要用于免耕直播水稻田,它具有有双重作用。

此配方具有低毒、杀草谱广、残效期长的特点,不仅可以达到杀草清茬的效果,还有土壤封闭的作用。

4、56%2甲4氯钠盐(10-20克/亩)+41%草甘膦(80-110克/亩)。

使用时可以采用毒土法,该配方对阔叶杂草、阔叶杂灌等防除效果比较好,而且也不影响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5、41%草甘膦(40-80克)加乙羧氟草醚。

使用时可以在作物定植后进行喷雾,此配方比较适合用于农田免耕时,对于一般的阔叶杂草有很大防除效果。

二、草铵膦除草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以在荒地除草为例,可以在水中适当加入部分草甘膦,这样杂草后期反弹性会减少。

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求

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求

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求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是消灭田间杂草,保证农作物安全生长,并且不能产生药害。

因此,应根据杂草、农药、工具、环境条件,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掌握安全、高效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点。

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技术要点是:“一平”、“二匀”、“三准”、“四看”、“五不”。

1、一平:地要平。

施药的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没有坑坑洼洼。

如果地不平,浇水和降雨很容易使田块高处的药剂向低洼处移动,以致在地面高的地方药少造成草荒,在地面低洼之处药量增多农作物受药害。

因此,精细平整土地,可提高播种质量,减少药害,保证全苗,达到前期肜药杀草,后期以农作物的高密度控草。

2、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药水、药土、药肥),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二匀的目的是均匀用药,以保证除草效果,减少药害。

3、三准:施药时间要准,施药量要准,施药地块面积要准。

如施药时间、面积、用药量不准,就收不到应有的除草效果,而且还会使农作物受药害。

4、四看:看苗情、看草情、看天气、看土质,灵活掌握施药期,施药量和施药方法。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不足3厘米深或水深淹住心叶不施药,毒土太干或田土太干不施药,叶上有露水、雨水时不施某些除草剂,漏水田不施药。

如上述5种情况下施药,易发生药害,药效不佳。

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1、土壤因素(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吸附性与淋溶性,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粘土吸附除草剂的量多,而有机质少或砂质土壤则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淋溶性大。

除草效果和对农作物的药害,以沙土、壤土、粘土的顺序递减。

(2)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有吸附作用,有机质微生物也多。

某些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有分解降低药效的功能。

因此,土壤有机质及微生物多时,则应增加除草剂的用量。

(3)土壤含水量:多数除草剂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药效提高,甚至对除草剂的效果有决定作用。

但施药后雨量过大,会造成除草剂淋溶下渗,出现药害。

2、气象因素(1)风:施药时有风,风速超过8-10米/秒时,喷雾施药,除草剂的药效可降效一半左右。

除草剂标准

除草剂标准

除草剂标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Guidelin for safety application of sulfonylureas herbicid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 herbicide)分子中具有磺酰脲结构的一类除草剂。

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芳环————————脲桥————————杂环其中X=N、CHY=Cl、COOH、CO2CH3、SO2CH2CH3、CH2CF3、CF3、OCH2Cl、OCH3、OCH2CF3、NO.2、OCH2CH3、O(CH2)2OCH3、O(CH2)2Cl、COOC2H5、CON(CH3)2R=CH3R1=CH3、CL、OCH3、CHOF2、NHCH3、N(CH3)2、CF3、SCH3R2=OCH3、CH3、CL、CHOF2、OC2H5、OCH2CF3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噻吩、呋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 3、OCH 3、Cl ;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脲类除草剂。

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

2.2长残留性除草剂 long resideual herbicide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在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Guidelin for safety application of sulfonylureas herbicide)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 herbicide )
分子中具有磺酰脲结构的一类除草剂。

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
芳环————————脲桥————————杂环
Y
SO 2
NH
C
N
R
O
N
N
R 1R 2X
其中X=N 、CH
Y=Cl 、COOH 、CO 2CH 3、SO 2CH 2CH 3、CH 2CF 3、CF 3、OCH 2Cl 、OCH 3、OCH 2CF 3、NO.2、OCH 2CH 3、O(CH 2)2OCH 3、O(CH 2)2Cl 、COOC 2H 5、CON(CH 3)2
R=CH 3
R 1=CH 3、CL 、OCH 3、CHOF 2、NHCH 3、N(CH 3)2、CF 3、SCH 3 R 2=OCH 3、CH 3、CL 、CHOF 2、OC 2H 5、OCH 2CF 3
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噻吩、呋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 3、OCH 3、Cl ;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脲类除草剂。

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

2.2
长残留性除草剂 long resideual herbicide
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在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

磺酰脲类长残留性效除草剂品种如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单嘧磺隆等。

3 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技术准则
3.1 使用技术准则(见下表)
3.2 使用条件
3.2.1 药剂选择
选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应是取得登记的产品,且质量检定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3.2.2 作物及栽培品种的选择
仅限登记作物范围内使用,且选择试验、示范的耐药性强的品种。

3.2.3 防治对象
选用的药剂的杀草谱应与田间杂草种类相吻合。

3.2.4 栽培条件
栽培条件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际,所选的地块应是上茬作物没有使用药剂或用过的药剂对本茬作物没有影响,种子应有土壤覆盖,幼苗要求健壮。

3.2.5 使用剂量与施药方法
使用剂量应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药量应根据实际施药面积计算。

配制药液时采取二次稀释法,先配成母液,然后再稀释,混均后立即均匀喷雾;用水量要符合当地农药生产实际。

一般采用扇型喷头非超低容量喷雾器,喷压控制在3个大气压以上,喷雾完毕彻底清洗喷雾器械。

3.2.6 施药时期
应按照所使用产品的标签说明进行施药。

4 影响磺酰脲类长残留性除草剂的主要因素及合理使用技术
4.1 影响除草剂长残留性的因素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长短,主要决定于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产品质量外,还受制于用药量、土壤特性(土壤PH值、土壤类型)、施药时期、喷雾质量、温度及湿度等因素。

对长残性除草剂的推广持慎重态度,坚持试验、示范、推广原则。

4.1.1 土壤PH值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随PH值而异,在PH<7偏酸性条件下易降解,在PH值>7偏碱性土壤中降解缓慢。

4.1.2 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一般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残留活性低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4.1.3 土壤温、湿度
土壤温度、湿度影响磺酰脲类除草剂降解速度,一般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药剂水解;相反,药剂分解缓慢,在土壤中残留期延长。

4.1.4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积累
氯磺隆、甲磺隆在较高剂量下连年施用,可能造成药剂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对后茬作物
的影响加重,应避免高剂量连年施用。

4.2 合理使用技术
4.2.1合理安排后茬作物
不同作物对长残留性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后茬安排耐药性强的作物。

4.2.1.1 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使用氯磺隆的田块后,后茬作物不宜种植:甜菜、玉米、高粱、大豆、谷子、油菜、小扁豆、棉花、向日葵、南瓜、烟草、甘蔗、大葱、芹菜、辣椒等作物敏感,也不可以在小麦田套间种这些作物;同时施用过氯磺隆的麦茬地,不能作水稻育秧、直播、抛秧、小苗移栽田。

从耐药性来看,籼稻>粳稻,且大苗移栽耐药性增强。

在推荐剂量下,药后间隔200天左右对移栽稻安全。

4.2.1.2 甲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使用甲磺隆的田块后,后茬作物不宜种植:油菜、棉花、大豆、绿豆、玉米、花生、红小豆、白菜、芝麻、瓜类等敏感,也不可以在小麦田套间种这些作物。

甲磺隆对后茬水稻敏感性表现为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早稻>晚稻;。

避免麦茬地作育秧田、直播田。

在推荐剂量下,药后间隔150天以上对移栽稻较安全。

4.2.1.3 胺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水稻对胺苯磺隆相对敏感,不同水稻类型对胺苯磺隆敏感性强弱依次直播稻>移栽稻;粳稻>糯稻>籼稻;早稻>一季中稻或单晚稻。

后茬种植棉花、花生、大豆较安全,但对水稻(秧田、直播田)、玉米不安全,在推荐剂量且土壤pH值<7的地区,药后间隔期180天以上,对移栽稻较安全。

4.2.1.4 氯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氯嘧磺隆土壤半衰期7~20天,使用甲磺隆的田块后,第二年不能种植:油菜、甜菜、马铃薯、胡萝卜、洋葱、南瓜、白籽瓜、芥菜、白菜、小扁豆、向日葵、烟草、直播稻等敏感作物,也不能取土作育秧苗土。

从耐药性强弱看,小麦>玉米>高粱、谷子。

氯嘧磺隆应限制在大豆连作区和小麦—大豆轮作区内使用,最小间隔90天种植小麦,间隔300天以上种植玉米、谷子、棉花、花生。

4.2.1.5 单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使用单嘧磺隆的田块后,间隔150天播种玉米、大豆安全,适于麦-夏玉米轮作区使用。

后茬不同作物敏感性强弱依次,油菜>旱稻>苋菜>高粱>芝麻>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燕麦。

油菜最敏感,后茬不宜种油菜、旱稻、苋菜、高粱等作物。

4.2.2 降低长残留性除草剂用量的施药技术
4.2.2.1 使用助剂
对苗后喷雾的药剂,一般应在稀释液中加入植物源助剂1%,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0.25)%。

4.2.2.2 合理混用
选择适合的混配剂,降低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用药量。

作为混配的药剂应对本茬作物安全、防治对象互补、无拮抗、土壤中易于降解且作用方式多样的品种混配轮换、合理搭配使用。

4.2.2.3 农业措施与除草相配合
应建立农业措施、生态调控与化除相结合的农田环保型控制技术体系。

具体为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缩小行距;利用地膜覆盖或覆盖稻草和麦秸等覆盖物减少杂草发生量;保持土壤湿度,提高药效,降低用药量。

在干旱条件下,施药后采用机械混土或垄作播后施药机械培土及时镇压保墒减少药剂的流失,增加灌溉水量,加速除草剂的降解。

4.2.3 使用安全剂减轻敏感作物药害
一般采用保护剂拌种,如用0.5%NA(1,8-萘酐)对玉米、小麦、大麦、水稻、高粱进行种子处理增加了它们对氯磺隆、甲磺隆的耐药性;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芸苔素内酯、康凯、复硝酚钠等)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安全性。

4.2.4 抗性的预防
应选用不同作用靶标除草剂的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同时兼顾水旱轮作的种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