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分类大全

合集下载

苗木基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

苗木基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

苗木基地常用除草剂的种类跟着在出产中广泛运用,除草剂已成为出产增加最快的农药之一,其性质、化学布局、作用办法、施药目标、运用办法等,均多种多样。

从不一样的视点对除草剂进行分类,是正确认识与把握其作用原理与施用办法的根底。

按作用性质分类①灭生性除草剂可以苗草不分、不加挑选地杀死各种树苗,如五氣酚钠、克芜踪、草甘膦等。

②^择性除草剂可以挑选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与树苗安全,如二甲四氣、2,4-D,西玛津、敌稗、禾草灵、茅草枯等。

除草剂的挑选性不是肯定的,如五氣酚钠自身是灭生性的,但运用妥当可作为选择性除草剂运用;2,4-0是挑选性除草剂,但用量过大或在树苗生育期运用,又可成为草苗不分的灭生性除草剂。

因而,除草剂的挑选性是在必定目标、剂量、时刻、办法和条件下体现,其好坏由挑选性系数(杀死或按捺10呢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按捺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所决议,系数越大越安全,通常在大于2时才可推行。

按作用性质分类①内吸性除草剂又称传导性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别离或一起吸收,通过输导安排运输到树苗体的各部位,损坏它的内部布局和生理平衡,然后形成植株死亡。

通常药效发扬较慢,但可起到斩草除根的作用,运用时要有耐性、不急于收效,用量不宜过大,如二甲四氣、草甘膦、西玛津、阿特拉津等。

②触杀性除草剂是指某些除草剂喷到树苗上,不能内吸传导,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有些树苗安排。

杀草收效快,对杂草地下有些或有地下繁衍器官的多年生杂草作用较差,如除草醚、五氣勘钠等。

按化学布局分类①无机除草剂指首要由天然矿物质制成,不富含机碳素化合物,而富含铜、铁、钠等无机元素的一类除草剂,如氣酸钾、氣化钠、亚砷酸钠等;②有机除草剂由碳素化合物构成,首要以有机组成质料如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制成,大致分为酚类、苯氧羧酸类、苯甲酸类、二苯醚类、联吡捉类、氨基甲酸酯类、琉代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替代腺类、均三氮苯类、二硝基苯胺类、有机麻类、苯氧基及杂环羟基苯氧基丙酸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以及其他杂环类等。

旱稻除草剂有哪些

旱稻除草剂有哪些

旱稻除草剂有哪些旱稻除草剂有丁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吡嘧磺隆、敌稗、杀草丹等。

1、丁草胺:该药剂是一种酰胺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可在芽前和苗期使用,有效期为1-2个月。

2、二甲戊灵:该药剂为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可在在玉米、大豆、棉花、蔬菜及果园中使用,可防除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等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一、丁草胺1、丁草胺是一种酰胺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其纯品为淡黄色油状液体,有微芳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2、丁草胺在常温及中性、弱碱性条件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在强酸条件下会加速该药剂的分解,在土壤中能够被降解。

该药剂对对人畜低毒,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对鱼类高毒。

3、丁草胺主要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再传导至全株而起到除草作用,可在芽前和苗期使用。

植物吸收了丁草胺后,在体内抑制和破坏蛋白酶,影响蛋白质的形成,抑制杂草幼芽和幼根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杂草死亡。

4、丁草胺可在粘壤土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上使用,药剂能够被土壤胶体吸收,不容易被淋溶,特效期能够达到1-2个月。

二、二甲戊灵1、二甲戊灵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该药剂能够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但不影响杂草种子萌发,会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起作用。

2、二甲戊灵能在玉米、大豆、棉花、蔬菜及果园中使用,可防除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看麦娘、牛筋草、灰黎、鳢肠、龙葵、藜、苋等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3、二甲戊灵还可以抑制菟丝子幼苗的生长,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烟草的腋芽发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4、二甲戊灵对鱼类高毒,使用时要注意不得污染水源和鱼塘。

在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上使用时,不宜在苗前施用。

三、仲丁灵1、仲丁灵又被称为止芽素,是一种触杀兼局部内吸性抑芽剂,属于低毒性的二硝基苯胺类烟草抑芽剂,该药剂对抑制腋芽的生长效力高,药效快。

2、仲丁灵在施药后2小时内不下雨,药效就能够发挥。

其纯品为橙黄色结晶状,可溶于氯代烃及芳香烃类溶剂中,在碱性及酸性条件较为稳定。

简述除草剂的种类和剂型。

简述除草剂的种类和剂型。

简述除草剂的种类和剂型。

除草剂是一种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成分的不同,除草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剂型。

一、按作用机制分类1. 非选择性除草剂:能够杀死各种植物,包括目标植物和杂草。

这类除草剂常用于清除大面积的杂草,但也会对农作物和其他有用植物造成伤害。

2. 选择性除草剂:具有针对特定杂草的作用,对目标植物和其他有用植物影响较小。

这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草坪等地,能有效控制杂草的生长。

3. 土壤除草剂:通过在土壤中形成屏障,阻止杂草的发芽和生长。

这类除草剂适用于长效控制杂草的场所,如道路边坡、渠道等。

4. 叶面除草剂:通过叶面吸收,影响杂草的生长和代谢,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这类除草剂常用于农作物田间除草、园林绿化等场合。

二、按剂型分类1. 液体除草剂:包括乳剂、悬浊剂、溶液等形式。

液体除草剂易于使用,可以喷洒或刷涂在植物叶面或土壤上,便于药剂的吸收和作用。

2. 颗粒除草剂:以颗粒状或粉末状的形式存在,可以散布在土壤上,通过水分的渗透将药剂输送到植物根部,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3. 气雾剂:将除草剂制成气雾状,通过喷雾器或喷雾罐喷洒,能够快速均匀地覆盖植物叶面,提高除草效果。

4. 预混剂:将除草剂预先与其他添加剂混合,形成一种即用型的产品。

预混剂使用方便,能够减少使用者的操作复杂度,提高施药效率。

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包括目标植物、杂草类型、使用环境等因素。

在使用除草剂时,应注意按照标签说明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合理的轮作和耕作管理也是综合防治杂草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对除草剂的依赖,保持农田和园林的生态平衡。

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 非选择性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杀伤作用。

使用时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有用植物。

常见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草甘膦、草铵膦等。

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除草剂稀释后喷洒到草地或草坪上。

2. 选择性除草剂:对某些植物有杀伤作用,对其他植物无害。

使用时需要根据目标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除草剂。

常见的选择性除草剂有草地除草剂、葡萄园除草剂等。

使用方法一般是将除草剂稀释后喷洒到目标植物周围。

3. 联合除草剂:同时包含非选择性和选择性除草剂的成分,可以对多种植物进行除草。

使用方法与非选择性除草剂或选择性除草剂类似。

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阅读并遵守除草剂的使用说明,特别是稀释比例和使用时机等方面的要求。

2. 注意个人安全,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施药,避免风速过大或雨水过多,以免影响效果。

4. 避免使用除草剂在水源和水体附近,以免造成水污染。

5. 使用除草剂后,注意观察植物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请注意,使用除草剂时要谨慎,确保安全,最好在必要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

除草剂的分类及除草原理除草剂是用于防治杂草的化学药剂,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组成和除草原理,可以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大类。

下面将对这两种类型的除草剂进行详细介绍。

非选择性除草剂是指对所有植物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的除草剂。

它们能够杀死任何接触到它们的植物,包括作物、花草和杂草。

非选择性除草剂的主要成分是广谱杀草剂如草甘膦、草铵膦和百草枯等。

这些杀草剂在植物体内能够阻断蛋白质合成,导致植物生长停止,最终死亡。

除草剂的选择性取决于植物体内的生化特性。

因此,选择性除草剂是指只对一些特定的植物具有杀伤作用的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植物体内,包括药物吸收、药物转运和蛋白质靶标的特异性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选择性除草剂及其作用机制:1.拟除草剂:对禾本科杂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模拟植物激素的作用,干扰植物生长,导致禾本科杂草死亡,如草胺和苯醚草酮。

2.杂草利:对阔叶杂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植物叶绿体内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缺乏能量无法生存而死亡。

3.敌草隆: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体内垂直生长的组织的分裂和伸长,从而阻止其生长。

4.除草异构体:对禾本科杂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植物源汇转运系统,干扰植物养分的平衡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转移,导致禾本科杂草死亡。

此外,除草剂还可以根据用途进一步分为土壤处理剂和非土壤处理剂两类。

土壤处理剂是能够在土壤中长时间留存并发挥除草作用的除草剂,如土壤处理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

非土壤处理剂则是指除草剂在土壤中迅速降解,并在植物体内快速传导和吸收,对植物进行除草作用,如叶面喷雾的除草剂。

综上所述,除草剂根据其选择性和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大类。

非选择性除草剂通过阻断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来杀死植物,而选择性除草剂则是通过模拟植物激素、破坏光合作用或影响养分平衡等机制作用于植物体内。

封闭除草剂种类

封闭除草剂种类

封闭除草剂种类
一、可可二胺盐除草剂
可可二胺盐是封闭草籽上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它能够针对封闭草籽上的种子壳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从而破裂它们的种子壳,使得草籽能够正常地萌发。

使用可可二胺盐除草剂的步骤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适量的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在受侵染的区域即可。

二、双酰胺盐除草剂
双酰胺盐是另一种常用于封闭草籽除草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进入到封闭草籽的内部,直接杀死种子。

使用这种除草剂需要注意,不应将其过量使用,否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使用双酰胺盐除草剂后,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处理区域进行管控,以免影响环境和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草胺膦除草剂
草胺膦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能够杀死各种草本植物,包括封闭草籽。

它能够影响植物的氨基酸合成,从而使其无法进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使用草胺膦除草剂的方法包括喷洒和灌注,使用时需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剂量及喷洒时间,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除了以上三种化学物质,还有一些天然的除草剂,如醋、盐水等,但它们效果不如化学除草剂明显,而且需要使用较多剂量才能起到清除封闭草籽的作用。

因此,在选择除草剂时,最好选择具有明显效果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除草剂的分类

除草剂的分类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shangrong@)
枝、衰弱枝、病虫枝。

(2)抑强扶弱。

适用于发育不均衡的苗冠。

冬季适当疏去生长旺盛和直立性枝条,加大侧枝的开张角度,利用背后枝换头,短截时剪口留弱芽或弱枝,以削弱过于强壮的侧枝长势。

对生长弱的侧枝,应促进其生长,减小侧枝的开张角度,一般采取中度短截,剪口留饱满芽,以促进新梢长势。

(3)控制大侧枝的长势。

不论苗冠发育均衡与否,都应控制强壮侧枝的长势,如果强壮侧枝基部直径超过所着生部位苗干直径的1/3,应对其进行重剪,以抑制长势。

4.切根 为提高樱花大苗移栽成活率,须在定植前l~2年进行切根处理,促使切根伤口处多生有效须根。

切根应在春季发叶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将茁木基径5倍以外的根系切断,挖切深度为基径的2倍,宽度为基径的1~2倍,挖后覆紧土壤。

四、病虫害防治
1.叶枯病 一般在夏季发病。

起初在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圆形斑点,随后变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病叶枯死但不脱落。

防治方法为摘除并焚烧病叶,出叶前喷8∶8的波尔多液防治,出叶后喷45%代森
铵水剂40倍液防治。

2.红蜘蛛、蚜虫 6月中旬进行蚜虫防治,可用10%吡虫啉800~1000倍液喷雾。

红蜘蛛在7月中旬防治,药剂可用1%哒螨灵悬浮剂1500倍液,或白红螨杀1500~2000倍液。

樱花不能使用乐果药剂,易产生药害,造成落叶。

(全文完)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24014)
戚永奎 葛兆建 陈 涛
342019.24绿色植保新理念,庄稼安全有保障。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除草剂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除草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随着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它的种类的增多。

那么,除草剂种类有哪几种?除草剂类型及作用机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按除草剂的传导方式分类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情况,可以将除草剂分为内吸性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两种:1、内吸性除草剂施用后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鞘等部位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输导、扩散到全株,破坏杂草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使之枯死的药剂。

如2,4-d、西玛津、草甘磷等。

内吸性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对大草也有效。

2、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

这类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差或无效。

因此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较小的杂草。

二、除草剂的作用性质分类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又可分为两种:1、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无选择的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

如五氯酚钠、百草枯、草甘磷等。

这类除草剂一般用于田边、公路和铁道边、水渠旁、仓库周围、休闲地等非耕地除草,也可用于果园、林下除草。

2、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或浓度下,除草剂能杀死杂草而不杀伤作物;或是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另一些杂草无效;或是对某些作物安全而对另一些作物有伤害,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目前使用的除草剂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如敌稗、西玛律、丁草胺、二氯哇淋酸等。

三、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类除草剂按使用方法还可以分为:1、土壤处理剂即以土壤处理法施用的除草剂,把药剂喷撒于土壤表面,或通过混土把药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封闭的药土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

这类药剂一般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施药,也可在果树、桑树、橡胶树等林下施药,如氟乐灵、西玛津等。

2、茎叶处理剂以喷洒方式将药剂施于杂草茎叶的除草剂,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如敌稗、稳杀得、阔叶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草剂分类大全(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

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

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

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

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

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

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1、土壤处理剂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

“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

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

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

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到达根部,而使杂草彻底死亡。

有的除草剂既可触杀,又可内吸,但会有一种方式是主要作用方式。

比如虎威,可以触杀叶片,也可以被根吸收,但在应用中以触杀叶片为主。

与杂草的分类相同,上述分法应联系起来看待,如百草枯是触杀型灭生性茎叶处理剂,乙草胺是内吸传导型选择性土壤处理剂。

(四)按化学结构分类对除草剂的化学结构分类法的了解,有助于详细了解除草剂除草的作用机制,对于除草剂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处理非常有帮助。

1、苯氧羧酸类(苯氧乙酸类)(羧酸类)羧酸类除草剂主要包括三大类:苯氧羧酸类、喹啉羧酸类和苯甲酸类。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均是在2,4-D结构基础上研制的,共有20个品种,其中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很少,仅有BASF公司开发的2个品种:高2甲4氯丙酸和高2,4-滴丙酸,并且都属于旋光活性异构体,前者于1987年投产。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选择性问题比较复杂,因使用剂量和植物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也是由BASF公司率先开发成功,目前只有两个品种:二氯喹啉酸和喹草酸,前者于1984年投产。

苯甲酸类除草剂开发较早,共有7个品种,如麦草畏等。

羧酸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属于激素型除草剂,杂草中毒症状与生长素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

自1942年发现2,4-D至今,羧酸类除草剂已有60余年的历史,但这类除草剂仍占有一定地位。

如2,4-D、麦草畏等,其中2,4-D的销售额达1.2亿美元,麦草畏的销售额在除草剂中居11位。

主要包括2,4-D,2-甲-4-氯苯氧乙酸和它们的钠盐、胺盐等,这是生长素类除草剂,在低浓度下,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能杀死双子叶植物,但对单子叶植物影响很小。

这类药剂可促进植物体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过度分裂和伸长,组织因过度生长呈畸形,从而阻碍物质运输,导致植物死亡。

通常用于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多年生阔叶杂草,进行土壤处理时,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幼芽也有一定的防效。

但出土后效果不好。

此类除草剂可被阔业杂草的根和茎叶迅速吸收。

当其盐或者酯类喷布于杂草后,杂草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

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

施于土壤中,主要被土壤微生物进行降解,在温暖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他们的残效期为1-4周,而在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则可达1-2个月。

1)2,4-滴丁酯在麦田杂草施用适期为小麦穗分化生长锥伸长期到单棱期和小花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两个阶段。

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气温低,小麦解毒过程慢,用药量大易出药害,小麦穗分化二棱中、后期用对小麦最不安全。

玉米在4叶期前或7叶以后施药易出药害。

应设50-100米的隔离区。

药剂能穿国角质层和细胞质迅速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当传到生长点时,使其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展开,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传导到茎部,能使细胞异常分裂,根茎膨大,丧失吸收能力,形成层膨大成团状物时,韧皮部坏死,筛管堵塞,有机营养受阻,造成植物死亡,这是对双子叶植物敏感的原因。

2)、2甲4氯钠盐作用速度比2,4-D慢,禾本科杂草对其很敏感,3-4叶期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最强,到幼穗分化期敏感性又上升。

如施药后12小时内小中-大雨应重施。

2、苯甲酸类通常用于禾本科作物田,进行茎叶处理防除一年生与对年生阔叶杂草。

多数品种具有除草活性,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活性。

施药后能被植物迅速吸收,积累于植物代谢活跃的部位。

具有类生长素的作用和干扰内源生长素的作用,他们影响植物根与芽的生长,造成畸形。

苯甲酸类除草剂的盐在土壤中易被淋溶,残效期因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从2-3周到1年以上。

麦草畏(百草敌)用于禾本科作物内吸传导,根茎叶都可吸收,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

小麦4叶前和拔节后禁止施用,安全临界期为小麦拔节期3、二苯醚类??1960年罗姆哈斯公司首先发现了除草醚的除草活性,它是在酚类除草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旱田选择性除草剂。

后来日本又将除草醚成功地用于水稻田除草,并于1966年开发出对水稻安全的草枯醚。

70年代后出现了生物活性比除草醚高几十倍的若干新品种,形成了除草剂中重要的一类。

进入80年代,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含三氟甲基的高效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氟呋草醚、氟酯肟草醚、氟草醚酯、氟萘草酯、乳氟禾草灵等。

目前,二苯醚类除草剂已有近20个品种商品化。

近期开发的二苯醚类化合物只有一个氯氟草醚,是由匈牙利Budapest化学公司开发的具有单一旋光活性体的高效旱田苗后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冬小麦、大麦田阔叶杂草如西风古、猪殃殃、仓耳等,用量为10~30g/hm2,商品名Buvirex,制剂240g/L乳油。

二苯醚类化合物是一种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x)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合成受阻,从而导致杂草叶片枯萎死亡。

这类除草剂作用速度快,且稍有药害,但通常不影响作物产量,对后茬作物安全。

由于二苯醚类除草剂大多对鱼贝低毒,且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曾在我国及日本大面积应用。

近年来部分品种虽然因为环境毒性而在欧美被禁用,但也有经久不衰的品种,如罗姆哈斯公司1975年开发的乙氧氟草醚(果尔)。

部分品种为土壤封闭处理剂,部分为茎叶处理剂。

封闭处理剂主要杀灭一年生杂草幼芽,应在杂草萌芽前施用,阔叶效果好于禾本科杂草;茎叶处理剂可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但对多年生阔叶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

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持效期中等。

对植物主要起触杀作用。

对作物易产生药害,但只是触杀性药害,一般5-10天可恢复,不影响产量。

1、乙氧氟草醚果尔)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0天左右,在稻田中的持效期为20-25天。

选择性触杀型芽期除草剂,主要通过胚芽鞘、中胚轴进入植物体内,根很少吸收,有光的条件下发挥除草作用,施入稻田后24时内沉降土表并很快被土壤吸附,对后茬无残留药害。

用于水稻,应在高于20cm,应为30天以上秧龄壮秧。

应在秧苗陋露水退后施药。

保持3-5里面深水层。

2、三氟羧草醚(达克尔、杂草净)在土壤的半衰期为30-60天,用于大豆、花生通过茎叶吸收,促使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

该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施药后可能会出现褐色斑点。

喷施均匀,最好先试验在推广,大豆4片叶后,豆叶覆盖杂草,除草效果差,而且药害加重,最高气温低于21度或土温低于15度施用,易药害。

3、乳氟禾草灵(克阔乐)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用于花生、大豆为选择性茎叶处理剂,1-3天敏感阔叶杂草有灼伤斑,并逐渐扩大,对后全株死亡,没有足够的光照会影响药效迅速发挥。

对花生、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药斑,后期的叶片生长正常。

4、甲羧除草醚(茅毒、治草醚)持效期35-79天触杀型芽前土壤处理剂,对阔叶的效果要好,水层太深,淹没稻苗心叶易产生药害。

5、氟磺胺草醚(虎威)半衰期为6-12个月,用于花生、大豆、绿豆大豆芽前,苗后早期防除阔叶杂草,药后4小时下雨不降低药效,大豆吸收后,能迅速降解,持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由于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会钝化,在正常施用条件下,对后茬影响不大,量大对后茬有药害。

6、乙羧氟草醚持效期只为15天在土壤中易被微生物降解而失效,几个小时后杂草就有显着的受药症状,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小。

药害后不影响产量。

4、四取代苯类?从70年代初开始,人们对Protox抑制剂的开发突破了二苯醚的结构限制,先后发现一系列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的活性化合物。

从结构式上看,这类除草剂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在1、2、4、5位取代的苯环,因此有人将此类除草剂称为四取代苯类除草剂。

四取代苯类除草剂的结构比较复杂,基本上都是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其中含有恶二唑、三唑啉酮、吡唑、酰亚胺结构的品种较多。

此类除草剂的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于1970~1972年开发的恶草酮、氯炔恶唑酮。

90年代罗纳普朗克公司又开发成功另一个恶二唑类高效、广谱除草剂丙炔恶草酮(稻思达),主要用于稻田和甜菜地防除1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特别是对恶性杂草四叶萍有良好防效,用量60~100g/hm2,剂型80%W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