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新人教版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附参考答案一.专题解读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巩固、发展、强化直至衰亡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的重量级专题,在中考中很大的比例。
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地方机构的演变等。
二.考点点击西周的分封制;法家韩非子的思想观点;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改革政治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等。
三.思路导引1、中央机构的演变: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秦朝)→中书省(元朝)→六部和殿阁大学士(首辅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2、地方机构的演变:分封制(西周)→郡县制→州县制(隋唐)→行省(元朝)→三司(明朝)四.知识梳理1.2.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朝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皇帝派官员管理。
4. 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就逐步解决了侯国问题,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创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5.唐太宗合并州县,减少官多民少的弊端;唐玄宗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
6.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
行省制度的实行,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
7.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
2024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训练课件)

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蕴含智慧: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原料易得,纸张成
本低;造纸方法易于推广,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问题1:请你仿照李华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补全下边卡片 空白处的内容。(3分)
12345678
人物:贾思勰
生活时代: 北朝(1分)
人生目标:造福百姓
主要贡献: 撰写《齐民要术》(1分)
A. 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 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12345678
点拨:根据表格内容信息可知,前秦苻坚和北魏孝文帝都 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如重用汉官、立学校、传授汉 文化、改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等,这些政策促 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因 此,这些政策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正确。儒学 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尊崇儒术”之后,排除A;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排除B;休养生息 政策强调的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与表格中的汉化政 策无关,排除C。
期末复习提升——专题训练 专题一 政治变革——改革与制度创新
项目
概况
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选举 禅让
标准:贤德之人 (德才兼备); 继黄帝之后,用“禅 制
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世袭 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 制 下”变成“家天 下”, 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项目
概况
中央 集权 制度
西汉 巩固
汉武帝采纳“推恩”建议,解决了王国问 题;建立刺史制度;实行尊崇儒术,使儒家 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 柱。 影响: 巩固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演变

初中历史教案: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演变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演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源于封建制度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2.1 夏朝的政治制度2.2 商朝的政治制度2.3 周朝的政治制度二、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1. 在秦朝,强秦政权推行中央集权1.1 秦朝的政治制度特点1.2 中央集权的推行与国家统一的实现2. 汉朝的政治制度演变2.1 西汉与东汉政治制度2.2 《汉书》对政治制度的记载三、三国时期及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1. 三国时期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分裂1.1 魏、蜀、吴三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2 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动2. 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统一2.1 南朝政治制度2.2 北朝政治制度2.3 侯景之乱与隋朝统一四、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1. 唐朝的政治制度演变与盛世1.1 唐朝的封建制度1.2 唐朝的科举制度2. 宋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与制度的完善2.1 宋朝政治制度的创新2.2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畅达五、元明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1.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官制体制1.1 元朝的行省制度1.2 官制体制的特点与问题2. 明朝的政治制度演变与政治改革2.1 明朝行政管理体制2.2 明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发展六、清朝政治制度变革与闭关锁国1. 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演变1.1 清朝封建政治制度1.2 乾隆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2. 闭关锁国政策与政治制度的僵化2.1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与影响2.2 政治制度的僵化与社会的变革七、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1.2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与建设2. 民国时期的政治混乱与制度变动2.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2.2 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国家的发展结语: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古代的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的推行,再到分裂与统一的循环,每一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复习课件人教版

五、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 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积极影响为主: 封建社会前期 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经济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消极影响为主: 封建社会后期 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极易出现失误、暴政 和腐败 文化: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二、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1、选官制度: 科举制 2、中央行政制度: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宣政院、
内阁、军机处、理藩院
3、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行中书省、三司、驻藏大臣 4、监察制度: 特务统治、按察司 5、少数民族行政制度: 蕃汉分治(民族政权并立时代)
实质:仍然是阶级统治(是民族分治的政治制 度)
明清政治知识点 源自
1.1368年, 建立明朝,他就是 。 2.燕王朱棣发动了“ 之役”,胜利后称帝,他就 是 ,迁都 。 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是设置了 等 特务机构。 4.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统一了女真各部。 5.努尔哈赤死后, 继位,改女真名为 ,改国 号为清,迁都 。 6.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操纵在 会议手中。 7.为加强君主专制, 帝设立军机处。 、 、 三朝大兴“文字狱”。
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 (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 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导房游所说的“偏”指的是哪一机构? 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军机处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综合提升课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主题线索主题考情观察主题一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
2.世袭制: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服从周王调遣。
(4)作用: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主题二 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措 施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政治 创立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及“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其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造成个人 独裁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征发人力筑万里长城(西抵御了匈奴南下加重了人民起临洮,东到辽东) 的徭役负担,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措施方面措施影响政治采纳“推恩”建议,限制豪强,建立刺史制度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思想文化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经济盐铁和酒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平抑物价,征收车船税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解除了边疆危机,开拓了疆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民族关系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主题三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项目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必然性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北魏崛起后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必然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封建统治巩固统治主要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上,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政治上,迁都洛阳风俗上,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成功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原因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富国强兵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适应了历史的发展与前进和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趋势孝文帝本人改革意志坚定启示改革是国家、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国家、民族才会有光明前程;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光辉的改革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史学结论对汉武帝“尊崇儒术”的评价(1)一方面,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谓千变万化,尤其是在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阶段,政治制度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然而,在这些变化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梳理一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
各个部落之间通过婚姻、同盟等方式建立联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组织结构。
部落的首领通常被称为“首领”或“酋长”,他们的权力主要来自家族和对军队的控制。
在政治决策方面,一般采取集体讨论和议事决策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这也带来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在奴隶社会时期,主要存在的政治制度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绝对的权力。
皇帝下设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有着一定的自治权,但受到皇帝的严格控制。
封建制度还有一套严密的官僚体系,由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城乡之间的划分也越来越明显。
这就导致了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
在战国时期,分裂的国家形成了多个强大的争霸势力,采取了一种类似于“分封制”的政治组织结构。
每个国家由国君领导,下设诸侯、大夫等官员。
这种政治制度的核心是以国家君主为中心的官僚制度。
随着秦朝的统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建立起来。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比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
这种政治制度形式在秦朝短暂的统治下达到了巅峰,但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抵抗。
接着,我们来看看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在汉朝时期,由于民众的反抗和压力,政治制度发生了一些改变。
刘邦建立的汉朝采用了类似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加入了一些封建制度的元素。
汉朝的国家机构设置了各类官员,如丞相、太尉、太傅等。
与此同时,汉朝也允许地方豪强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此后,中国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如下: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关系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
由郡县制到行省制,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地方官制的演变,秦商鞅变法设县,统一后推行郡县制,郡守为地方最高长官,掌军政大权;东汉末年,州刺史成为地方最高长官;唐玄宗设节度使,有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演变为藩镇割据;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集中地方财权与司法权;元设行中书省;明实行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互相牵制,开始改土归流;清在各省区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进行管理,并大规模改土归流。
初中历史政治制度演变教案

初中历史政治制度演变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上不同阶段的政治制度演变,理解不同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理解不同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中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以及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二、讲解政治制度演变(15分钟)1.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 汉朝的官僚制度4.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5.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6. 民国时期的共和制度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请学生思考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2. 请学生讨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3. 学生可以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自由讨论,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引导,指出不同政治制度的利与弊,并让学生自行总结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天的社会中建立更加和谐、公正、民主的政治制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作业一:结合本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政治制度演变的小论文。
2. 作业二:收集一些现代社会政治制度改革的案例,并写出你的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历史政治制度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但是,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