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美术上教案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 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然物品感受并表现其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2.能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4.提升学生绘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物品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品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2.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1. 观察物品1.1 课前活动带一个小布袋让学生摸不同的自然物品(如树叶、树皮、石头、果实等),感受其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了解其各自的性质。
1.2 观察指导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并提问引导:•物品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物品表面的纹理有哪些特点?•物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有哪些颜色的变化?•物品在不同光线下会有什么变化?2. 简笔画练习2.1 教学方式老师现场示范简笔画的基本形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物品并进行简笔画练习。
2.2 简笔画要求•着重表现物品的形态;•尽量简化物品的细节;•保持笔触流畅。
3. 学习色彩运用3.1 色彩应用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使用颜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
3.2 练习学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尝试使用颜料进行描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所画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相互欣赏和交流,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是最直观的评价方式,评价时要着重考虑其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的表现;2.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考虑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3.感性评价,询问学生对于自己所画作品的感受以及所获取到的知识和技能。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身边自然物品的美感并表现出来,能够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第2课熟悉的物品 课件(共51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Shu xi de wu ping
学 习 目 标
了解静物和素描的定义 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 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体积感(实践)
静物
静止的绘画。一般指水果、 花草、器物等生活中熟悉的 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 称为静物。
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 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来表现他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 己的内心情感。
主体物往往是 放在中间点的位置, 前面的点往往是第 一次要物体的摆放 位置,最后面的点 是帮助你加强画面 的空间层次的推移。
我当小老师
请同学帮我点评一
下以下作业中常见的
太小
构图问题。
1
太大
3
2
太散
不同的笔
Bu tong de bi
感受不同的笔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情感。
欢
安
快
静
钢笔
笔
铅笔
炭笔
木炭条
作画步骤
(起稿、找结构)
绘画的过程
(铺大色调)
(深入刻画)
绘画的过程
(调整完成)
绘画的过程
素描作画步骤:
• 起稿——定型(形体比例) • 找结构——定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 • 铺大色调——定面(黑白灰三大面) • 深入刻画——加强体积感
45
练习直线(长横线、长竖线不同) 平涂(一条线挨着一条线、成块)
水平式、四边形、S形、三角形等
构图的基本法则
均衡与和谐
1 3
2
构
图
的
基
本 形
图 三
式
根据构图需要,物品摆放要 有一定的变化。
七年级美术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简案

学习了怎样去观察、组合、表现物体的方法。教师示范。
四、小结拓展:
静物画作品传达出的情感,是艺术家们情感的投入,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展现。吉老师希望大家课后拓宽视野,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感受静物之美!
板书设计
课题: 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
塞尚《静物》
莫兰迪《静物》
3.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教学
重、难点
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明暗的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教、学具
准备
课件,视频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画家梵高和妇女的这段对话,很好地诠释了静物画的真正意义——将静止的物品鲜活起来,将容易流逝的美好永世定格。
二、新授:
探究活动一静物组合之构图
1.老师出示摆放的物品,分析构图。
2.小游戏:找出正确的构图形式。
探究活动二静物组合之明暗关系
1.通过黑白模式的塞尚苹果《静物》,引出 素描是所有绘画的基础。
2.静物组合之名作赏析
莫兰迪《静物》 这幅画也正体现了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的重要手段,老师现在将中间白色瓶中间部分放大,你看画面中的明暗对比,(PPT 出示色阶)非常像素描里的色阶,通过多角度线条的排列,营造出无比丰富的暗面,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橱柜》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品的体积感。这幅画面的暗面就表现非常的柔和。
课题熟悉的物品——静物组合
年 级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第2课熟悉的物品》是苏少版七(上)中华博览绘画教材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艺术美的眼光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如平面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构图等。
2. 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如线描、阴影、明暗对比等。
3. 培养学生用观察力和创造力捕捉物品的美感。
4.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观察和捕捉物品,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不同。
他们对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课熟悉的物品》中的静物画。
先让我们来看一些静物画的图片,你们对这些画作有什么感觉呢?学生1:这些画作很美,色彩搭配得很好。
学生2:我觉得每个画作都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看起来很有层次感。
老师:很好,你们对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有很敏锐的观察力。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构图和表现静物画的方法。
步骤二:教学讲解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
平面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可以将物品放在画布上的不同位置,形成平面感。
对角线构图则是利用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增加画面的动感。
还有中心构图,将物品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题。
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画作中使用了哪种构图方式。
学生3:我觉得这幅画使用了对角线构图,因为画面中的物品形成了一个斜线。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除了构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阴影和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静物画。
第2课+熟悉的物品+课件(共23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2 作画一幅
下课
S形:优雅有变化
四边形:和谐感,使画面更舒适
思考???
线条的轻重 虚实变化
线条的疏密安排
大家想一想,这几幅作品中构 图还有哪些规律可循呢?
构图——基 本法则:
变化与统一 均衡与和谐
1、高的物品尽量放在后面 2、颜色相同的物品尽量分开 3、左右两边的物品摆放注意节奏, 疏密结合
作业要求
1 熟悉素描构图方式,记 忆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
熟悉的物品
七上 2
什么是静物??
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的对象时,我们通常称 它为“静物”
最早出现在罗马的庞贝时期
什么是静物画??
描绘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器物、水果和花卉等 的绘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
大师作品欣 赏
什么是素描??
线条素描
素描的表现手法:
线面结合
明暗素描
三大面 五调子
三大面、五大调
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五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 线、反光、投影
素描的基本要素:
三大面
亮面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 出一定的明暗关系。
被光充分照亮的一面 介于亮面和暗面之间的部分 背光的一面
灰面
暗面
五大调
在光的影响下, 高光
具有一定物理结构和材 料的物体在不同区域所 反映的光影变化的规律。
灰面
明暗交界线 反光 投影
这几幅画中的物 品摆放的位置是 否合适?
80%
60%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 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字描述,文字颜色、 大小、字体可根据需求进行更改。
《第2课熟悉的物品》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上

《熟悉的物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基础的素描技巧,通过描绘“熟悉的物品”提升绘画基本功。
2. 学会观察物品的形状、结构、纹理等特征,并运用线条和阴影表现出物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意设计能力,能通过作品表达对物品的理解和情感。
二、作业内容作业主题以“熟悉的物品”为主题,可以是学生生活中的文具、书籍、装饰品等任何一种物体。
作业步骤1. 观察物品:学生选择一件熟悉的物品,仔细观察其形状、结构、纹理和色彩等特征。
2. 构图设计: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品的基本轮廓和大致比例。
3. 素描基础练习:学生运用基本的素描技巧(如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等)描绘物品的轮廓和细节。
4. 阴影处理:学生学会运用阴影表现物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物品看起来更加生动。
5. 创意表达:在完成基础素描后,鼓励学生加入个人创意和情感元素,使作品更具个性。
作业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三、作业要求1. 作品需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观察细致,能够准确捕捉物品的特征。
3. 素描技巧运用得当,线条流畅,阴影处理自然。
4. 创意表达有新意,能够体现个人对物品的理解和情感。
5. 作品保持整洁,不出现污渍和折痕。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2.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品,学习他人优点,改进自身不足。
3. 综合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结果,给予学生作品综合评价和反馈。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作品,反思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家长反馈:家长了解孩子的作品及教师评价后,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熟悉的物品”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观察、构图、素描和创意表达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绘画基本功和审美情趣。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2课熟悉的物品

如桌子、椅子等。 如锅、瓢等。
如牙刷、洗发水瓶等。
物品的用途
家居用品
提供生活便利,提高生 活质量。
学习用品
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 率。
厨房用品
烹饪食物,满足饮食需 求。
02
物品的观察与表现
观察方法
细节观察
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纹 理等细节特征,捕捉其独特之处
。
结构分析
了解物品的结构组成,探究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耗和减少废弃物。
设计元素
形状
色彩
物品的形状应符合设计理念 ,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和使用
的便捷性。
01
02
色彩的选择应符合设计风格 ,同时考虑色彩心理学和品
牌形象等因素。
03
04
材质
选择合适的材质,考虑其质 感、耐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
功能
物品的功能应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考虑功能的实用性和
易用性。
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明确 设计的目的和目标用户。
详细设计
对筛选出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设 计,包括形状、材质、色彩,进行初步筛选。
原型制作
根据详细设计结果,制作物品原 型,进行测试和评估。
0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
1 3
展示时间
颖•性、文独字特内性容和创造 性•,是文否字能内够容打破传 统思维模式,提出新
的解决方案。
技术性
评价作品在技术实现 方面的难易程度、稳 定性和可靠性,以及 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
术手段。
实用性
评价作品是否具有实 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工 作效率或改善生活质
量。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
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不同的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把熟悉的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来对待,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书籍、瓶花、水果、书包等物品为主,教育学生于平凡之中见神奇,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线造型为主。
在教法设计上,以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结合实物图片欣赏等直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
二、教学目标: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
②初步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初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提高艺术即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在静物造型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开学初,我们共同欣赏了《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大师笔下的动物植物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给人以深刻的美妙感受,这节课我们把目光从古代收过来,回到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上来。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八页。
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板书课题)(二)欣赏与发现:1、静物概念:出示现代静物(水粉画)和舞蹈纹盆图片学生比较二者外形,质地,纹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前者形状简洁,质感粗糙,纹饰原始,后者造型丰富,质感细腻柔滑,纹饰华丽。
物品的变化表明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教学难点:
①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最好能做成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比较)。
学生:分组带水果.文具用品。
四、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类似图片。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
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
教师归纳: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体验阶段:
(1)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画图片。
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结合范图分析归纳:
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
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还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美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教师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作业过程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活动要求
展示的生活物品要有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讨论兴趣的物品。
展示的静物作品除表现者的表现意图或情感。
要求学生能用线基本表现出物品的大小.结构.比例等关系,对明暗造型不作深入要求,但要了解相关知识点。
5.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相互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6.评价点
(1)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
(2)静物表现方法是否与他人不同。
(3) 了解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