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设计
填料塔的设计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 ......................................................................................................................2.设计任务 ......................................................................................................................3.设计内容和要求 ..........................................................................................................二.设计资料..................................................................................................................1.工艺流程 ......................................................................................................................2.进气参数 ......................................................................................................................3.吸收液参数 ..................................................................................................................4.操作条件 ......................................................................................................................5.填料性能 ......................................................................................................................三.设计计算书..............................................................................................................1.填料塔主体的计算 ...................................................................................................1.1吸收剂用量的计算 ...................................................................................................1.2塔径的计算 ...............................................................................................................1.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4.填料塔压降的计算 ...................................................................................................2.填料塔附属结构的类型与设计 ..................................................................................2.1支承板.......................................................................................................................2.2填料压紧装置...........................................................................................................2.3液体分布器装置.......................................................................................................2.4除雾装置...................................................................................................................2.5气体分布装置...........................................................................................................2.6排液装置...................................................................................................................2.7防腐蚀设计...............................................................................................................2.8气体进料管 ...............................................................................................................2.9液体进料管: ...........................................................................................................2.10封头的选择.............................................................................................................2.11总塔高计算 .............................................................................................................3.填料塔设计参数汇总 ..................................................................................................四.填料塔装配图(见附录)......................................................................................五.总结..........................................................................................................................六.参考文献..................................................................................................................附录..................................................................................................................................前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填料塔的设计指导

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一.填料吸收塔简介在化学工业中,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中分离气体混合物,原料气的精制及从废气回收有用组分或去除有害组分等。
吸收操作中以填料吸收塔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力降小,操作弹性大和持液量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对填料吸收塔设计大部分是经验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在给定生产任务的条件下,由经验确定出一个液气比的值,然后手算出吸收塔的有关设计参数。
该设计手段落后,没有考虑经济技术指标,不符合工厂实际生产中成本最低要求,故提出了填料吸收塔的优化设计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填料塔的有关内容。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填料塔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与板式塔相比,在填料塔中进行的传质过程,其特点是气液连续接触,而传质的好坏与填料密切相关。
填料提供了塔内的气液两相接触面积。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传质速率等与填料的材质,几何形状密切相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十分注中填料的性能和新型填料的开发,使得填料塔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更加广泛。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还有以下特点:1.当塔径不是很大时,填料塔因为结构简单而造价便宜。
2.对于易起泡物系,填料塔更适合,因填料对气泡有限制和破碎作用。
3.对于腐蚀性物系,填料塔更适合,因为可以采用瓷质填料。
4.对于热敏性物系宜采用填料塔,因为填料塔的持液量比板式塔少,物料在塔内的停留时间短。
填料塔的压强降比板式塔小,因而对真空操作更有利。
填料塔的设计

φ
F
泛点因子与液体喷淋密度有关,但为了工程计算方便, 泛点因子与液体喷淋密度有关,但为了工程计算方便,常采用与液 体喷淋密度无关的泛点填料因子的平均值,见数据表11。 体喷淋密度无关的泛点填料因子的平均值,见数据表 。
气相动能因子( 因子) 2) 气相动能因子(F因子)法
气相动能因子简称F因子,其定义为: 气相动能因子简称 因子,其定义为: 因子
(1)温度的确定 )温度的确定——溶解度 溶解度 (2)压力的确定 )压力的确定——溶解度和操作费 溶解度和操作费
二、填料类型的选用
(一)填料类型——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填料类型 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 、散装填料 拉西环、 拉西环 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 鞍填料、环矩鞍填料等。 鞍填料、环矩鞍填料等。 2、规整填料 、规整填料——网波纹填料和板波纹填料 网波纹填料和板波纹填料
注意: 注意:
实际操作中采用的液体喷淋密度大于最小喷淋密度。若液体喷淋密度小于 实际操作中采用的液体喷淋密度大于最小喷淋密度。 最小喷淋密度,则需进行调整,重新计算塔径。 最小喷淋密度,则需进行调整,重新计算塔径。
(二)填料层高度计算及分段
1)传质单元数法 ) 1、填料层高度计算 、
Z = HOG ⋅ NOG
UV µV αt DV kG = 0.237 αt µV ρV DV RT
UL µL kL = 0.0095 αW kL ρL DL
2/3 −1/ 2
0.7
1/3
µL g ρL
Cs = u
ρ L − ρV
ρV
气相负荷因子法多用于规整填料空塔气速的确定。计算时, 气相负荷因子法多用于规整填料空塔气速的确定。计算时,先求出最大 气相负荷因子; 气相负荷因子;《常用规整填料的最大气相负荷因子可通过有关填料手册查 也可从图22曲线(适于波纹板填料)查得,如为其他填料,可以250Y 22曲线 知,也可从图22曲线(适于波纹板填料)查得,如为其他填料,可以250Y 型波纹板填料为基准,乘以修正系数C 见表12 后按下式计算: 12》 型波纹板填料为基准,乘以修正系数C,见表12》后按下式计算:
填料塔的设计

目录前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对有害气体的控制更必不可少。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对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2.设计任务试设计一个填料塔,常压,逆流操作,操作温度为25℃,以清水为吸收剂,,气体处理量为1500m3/h,其中含氨%(体积分数),吸收脱除混合气体中的NH3要求吸收率达到99%,相平衡常数m=。
3.设计内容和要求1)研究分析资料。
2)净化设备的计算,包括计算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及校核计算。
3)附属设备的设计等。
4)编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应按要求编写,即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
要求内容完整,叙述简明,层次清楚,计算过程详细、准确,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及参考文献等,格式参照学校要求。
5)设计图纸。
包括填料塔剖面结构图、工艺流程图。
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零部件等编号,并附明细表,即按工程制图要求。
图纸幅面、图线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图面布置均匀;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资料1.工艺流程采用填料塔设计,填料塔是塔设备的一种。
塔内填充适当高度的填料,以增加两种流体间的接触表面。
例如应用于气体吸收时,液体由塔的上部通过分布器进入,沿填料表面下降。
气体则由塔的下部通过填料孔隙逆流而上,与液体密切接触而相互作用。
填料塔设计标准及规范最新

填料塔设计标准及规范最新1. 设备设计基础填料塔的设计应基于详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流体的性质、流量、压力、温度以及所需的分离效率。
2.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介质的化学性质、温度、压力以及可能的腐蚀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碳钢、塑料和陶瓷等。
3. 填料类型选择填料塔的效率和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填料的类型。
常见的填料类型包括散堆填料、规整填料和金属网填料等。
4. 流体力学设计填料塔的流体力学设计应确保气体和液体在塔内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载或死区。
设计时需考虑流体的流速、压降和湍流程度。
5. 塔体结构设计塔体结构设计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载荷,包括静载荷、动载荷和热应力。
6. 塔内附件设计塔内附件包括分布器、收集器、支撑结构等,它们的设计应确保流体的均匀分布和有效收集。
7. 安全与环保要求填料塔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安全和环保法规,包括排放标准、防火防爆要求以及紧急排放系统的设计。
8. 控制与监测系统填料塔应配备必要的控制和监测系统,以实现过程的自动控制和实时监测,确保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 维护与清洗设计时应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清洗方便性,确保在必要时可以快速进行清洗和维护工作。
10. 经济性评估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填料塔的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包括材料成本、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
11. 规范和标准遵循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国际和国内的相关行业标准,如API、ASME、GB等,确保设计的合规性。
结语填料塔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活动,需要综合考虑工艺、材料、结构、安全、环保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标准的更新,填料塔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需求。
填料塔的设计指导

填料塔的设计指导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储存、处理和供应物料。
它可以用于各种行业,包括矿山、化工、能源、冶金等。
料塔的设计对于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料塔设计的指导原则。
首先,料塔的设计应基于所处理物料的性质和特点。
这包括物料的粒度、湿度、粘度和流动性等。
不同的物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需要采取不同的设计措施。
例如,对于流动性差的物料,应考虑采用斜坡状的料塔设计,以避免物料堆积和堵塞。
对于湿度较高的物料,应考虑采用防潮措施,以防止物料结块。
其次,料塔的设计应考虑物料的存储容量和供应能力。
存储容量应根据生产需求和物料供应的稳定性来确定。
供应能力则取决于料塔的出料设备和供料系统。
出料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物料粒度和流量要求来确定。
供料系统的设计应确保物料能够均匀灌注到料塔中,并能够顺利地从料塔中取出。
第三,料塔的设计应考虑安全性。
料塔是一种高大的结构,涉及到重力和物料的压力。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这包括结构强度的计算、抗震设计、设备的安全设置等。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第四,料塔的设计应考虑可维护性和可持续性。
料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各种设备和管道。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料塔应具有方便维护的设计。
这包括设备的布局合理性、易于检修的设置、设备的可拆卸性等。
此外,还应考虑节能和环保问题,以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最后,料塔的设计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料塔的功能可能需要不断扩展和更新。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例如,可以预留一些空间来安装新的设备或增加料塔的高度。
此外,还应设计料塔的具体位置和布局,以便于将来的扩建和改造。
综上所述,料塔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物料性质、存储容量、供应能力、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需求等因素。
只有在这些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料塔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填料塔的设计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 填料吸收塔设备的设计 年级专业: 200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 名:指导老师:姚瑞清2011年1月10日目录一.设计任务-----------------------------------2 二.填料选择-----------------------------------3 三.计算所需物性参数---------------------------3 四.设计计算过程-------------------------------4 五.塔附件选择---------------------------------10 六.工艺流程说明-------------------------------15 七.心得体会-----------------------------------16 八.参考文献-----------------------------------18 九.工艺流程图---------------------------------19一. 设计任务原料气入塔温度为25℃,用清水吸收原料气体中的SO2气体,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2000m3/h,其中含有SO2的摩尔分数为0.07,SO2的吸收率为90%,气体入口温度为25℃.水入口温度为20℃。
已知:20℃时,E=3.55 10³kPa, L/G=1.5(L/G)min;操作压力:常压;操作温度:液体20℃; 气体:25℃;填料类型:乱堆塑料鲍尔环;要求设计填料吸收塔,求所需塔高,塔径,塔内件,塔接管尺寸,绘制流程图,吸收塔工艺条件图,设计过程评述。
二.填料选择该系统属于易分离系统,可采用散装填料,系统中含SO2有一定腐蚀性,故考虑选用Ф50mm塑料鲍尔环,由于系统对压降无特殊要求,考虑到不同尺寸鲍尔环的性能采用乱堆Ф50mm塑料鲍尔环。
鲍尔环特性:鲍尔环是在拉西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近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填料。
填料塔的设计完整版

填料塔的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前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对有害气体的控制更必不可少。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对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2.设计任务试设计一个填料塔,常压,逆流操作,操作温度为25℃,以清水为吸收剂,吸收脱除混合气体中的NH 3,气体处理量为1500m 3/h ,其中含氨%(体积分数),要求吸收率达到99%,相平衡常数m=。
3.设计内容和要求1)研究分析资料。
2)净化设备的计算,包括计算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及校核计算。
3)附属设备的设计等。
4)编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应按要求编写,即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
要求内容完整,叙述简明,层次清楚,计算过程详细、准确,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及参考文献等,格式参照学校要求。
5)设计图纸。
包括填料塔剖面结构图、工艺流程图。
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零部件等编号,并附明细表,即按工程制图要求。
图纸幅面、图线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图面布置均匀;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资料1.工艺流程采用填料塔设计,填料塔是塔设备的一种。
塔内填充适当高度的填料,以增加两种流体间的接触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 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组长:成员:设计日期:设计题目: 空气丙酮填料塔的吸收设计条件: 空气-丙酮体系●混合气:丙酮蒸气和空气●吸收剂:清水(25℃)●处理量:1500m3/h(标准状态)●相对湿度:70%●温度:20O℃●含量:进塔混合气中含丙酮:1.82%(V%)●要求:丙酮回收率:90%●操作条件:常压操作●厂址地区:任选●设备型式:自选设计内容:相关说明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塔径的确定(2)填料层高度计算(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5.设计结果汇总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指导教师: xxxx目录第一节概述------------------------------------------41.1吸收技术概况------------------------------------------41.2吸收设备的发展------------------------------------------4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1.4丙酮的相关资料------------------------------------------6 第二节设计方案的确定-----------------------------------------72.1吸收剂的选择--------------------------------------------7 2.2吸收流程的选择----------------------------------------8 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9 2.4操作参数的选择------------------------------------------9 2.5设计模型图------------------------------------------10 第三节吸收塔的工艺计算----------------------------------------113.1基础性数据--------------------------------------------11 3.2物料计算-------------------------------11 3.3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12 第四节设计后的感想-------------------------------------------------184.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18 4.2设计感想-------------------------------------------------------------------------------------------18 附录:参考文献-----------------------------------------------------------------------------------20第一节概述1.1吸收技术概况吸收的依据即为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
吸收塔设备是气液接触的传质设备,一般可分为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两类。
一般级式接触采用气相分散,设计采用理论板数及板效率;而微分接触设备常采用液相分散,设计采用传质单元高度及传质单元数。
本设计采用后者。
吸收是气液传质的过程,应用填料塔较多。
而塔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它提供了塔内气—液两相接触而进行传质和传热的表面,与塔的结构一起决定了填料塔的性能。
1.2吸收设备的发展吸收操作主要在填料塔和板式塔中进行,尤其以填料塔的应用较为广泛。
塔填料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长足的发展,鲍尔环、阶梯环、莱佛厄派克环、金属环矩鞍等的出现标志着散装填料朝高通量、高效率、低阻力方向发展有新的突破。
规整填料在工业装置大型化和要求高分离效率的情况下,倍受重视,已成为塔填料的重要品种。
其中金属与塑料波纹板造价适中,抗污力强,操作性能好,并易于工业应用,可作为通用填料使用;栅格填料对液体负荷和允许压降要求苛刻的过程十分有利,并具有自净机能,即使应用在污垢系统也能长期稳定运转;脉冲填料独特的结构使之在大流量、大塔径下也不会发生偏流,极易工业放大,从发展上看很有希望。
塔填料仍处于发展之中,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传质效率,同时考虑填料的强度、操作性能及使用上的通用因素,并综合环型、鞍型及规整填料的优点,进而开发构型优越、堆积接触方式合理、流体在整个床层能均匀分布的新型填料。
就目前看,填料的材质仍以陶瓷、金属和塑料为主,特别为满足化工生产中温度和耐腐蚀的要求,以开发并采用了氟塑料制成的填料。
填料塔原先被认为设备笨重,放大效应显著,所以常用于塔径较小的场合。
近二三十年来,填料塔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气液分布装置上的改进及规整填料的开发,使塔的直径可超过15m,在加大通量,减少压力降,提高效率及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填料塔的发展,与塔填料的开发与研究是分不开的,除了提高原有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外,还开发了不少效率高、放大效益小的新型填料,加上填料塔本身具有压降小、持液量小、耐腐蚀、操作稳定、弹性大等优点,使填料塔的开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3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化学工业中,气体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直接生产化工产品,分离气体混合物,原料气的精制及从废气中回收有用组分或除去有害物质等。
尤其是从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角度出发,对废气中的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吸收除去过程的开发研究,有关着方面已提出了不少新的方法,发表了不少论著与文献。
除此之外,地球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医药工程,也要应用气体吸收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
工业上的气体吸收过程,由于所用的吸收剂、吸收剂浓度、操作温度与压力、再生方法等的不同,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
吸收过程可以在填料塔、板式塔、鼓泡塔、搅拌反应釜等设备中进行。
从传质角度讲,吸收所用的是气液接触设备,应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界面,但在吸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吸收设备与蒸馏设备及气液反应器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化学工业中的吸收操作,应用于脱除CO2及脱除H2S等装置数目为最多,开发研究也最多。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制取化工产品(1)应用98%硫酸吸收SO3制取98%硫酸,应用20%发烟硫酸吸收SO3制取20%的发烟硫酸。
(2)应用93%硫酸脱除气体中的水蒸气以干燥气体。
(3)用水吸收氯化氢制取31%的工业盐酸。
(4)用水吸收NO2生产50%-60%的硝酸。
(5)用水或37%甲醛水溶液吸收甲醛制取福尔马林溶液。
(6)氨水吸收CO2生产碳酸氢铵。
(7)纯碱生产中用氨盐水吸收CO2生成NaHCO3。
(8)用水吸收异丙醇催化脱氢生产的丙酮。
B分离气体混合物(1)油吸收法分离裂解气。
(2)用水吸收乙醇氧化脱氢法制取的乙醛。
(3)用水吸收丙烯氨氧化法生产的丙烯腈。
(4)用醋酸亚铜氨液从C4馏分中提取丁二烯。
(5)用水吸收乙烯氧化制取的环氧乙烷。
C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组分(1)用硫酸从煤气中回收氨生成硫铵。
(2)用洗油从煤气中回收粗笨(B.T.X)。
(3)从烟道气或合成氨原料气中回收高纯度CO2。
吸收过程的描述D气体净化(1)原料气的净化。
其主要目的是清除后续加工时所不允许存在的杂质,它们或会使催化剂中毒,或会产生副反应而生成杂质。
例如,合成氨原料气的脱CO2和脱H2S,天然气、石油气和焦炉气的脱H2S以及硫酸原料气的干燥脱水等。
(2)尾气、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
燃煤锅炉烟气、冶炼废气等脱SO2,硝酸尾气脱除NOX,磷酸生产中除去气态氟化物(HF)以及液氯生产时弛放气中脱除氯气等。
E生化工程生化技术过程中采用好气性菌,发酵中需要大量的空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吸收和代谢,要应用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吸收)这一基本过程[1]。
1.4丙酮的相关资料丙酮概述丙酮,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
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能溶解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
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
丙酮的一些物化性质第二节设计方案的确定2.1吸收剂的选择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对溶质的溶解度大所选的吸收剂多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和分离要求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效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
2.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他组分则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体的纯度。
3.挥发度要低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程的经济性。
4.再生性能好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注意所选择的吸收剂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
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
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
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用廉价易得的溶剂。
工业上常选用水做二氧化硫的吸收剂。
除了物理吸收可能还会发生化学反应。
2.2吸收流程的选择用水吸收丙酮属中等溶解度的吸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采用逆流吸收流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丙酮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各种填料的结构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使用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塔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