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

2020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2.(有答案)1.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来,而无车马喧。

(___《饮酒》)2)“家住___,人在___”,出自北宋词人___的《青玉案·元夕》。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欲弹琵琶马上催,又恐琵琶声催泪”。

2.(2分)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B.___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曲艺是更是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的“自律的艺术”,在雅俗之间游弋。

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___的质疑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___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___用自己的行动对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___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在这四个要素中,___并不看重“作品”本身。

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技艺或美感的表现,而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艺术家的作用是发掘和表达这种观念,欣赏者的作用是理解和接受这种观念。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1.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是()A.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C.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D.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未名湖旖旎风光烘托出一种宽松的境界。

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

①宽松使人心态平和、凝神静思。

②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依据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

③松是做学问的前提。

④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青春。

A. ①②④③B. ③②④①C. ①③④②D. ②④③①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按要求填空。

______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梦里与妻子相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韩愈《师说》中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构成对比的“古之圣人”对待从师态度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闻角[唐]章孝标边秋画角①怨金微②,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②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羁旅B.咏史C.边塞D.咏物对本诗评价适合的一项是______ 。

A.慷慨激昂B.雄奇瑰丽C.平实质朴D.深沉悲壮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
1. 学校举办中秋赏月诗会,以下诗词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 )
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 下面是某高三学生的自主招生自荐信,画线部分表达不得体的有( )处。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我是×××,来自××高级中学,曾代表学校参 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 佳辩手”称号,贵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理想。③ 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此致 敬礼 ! 自荐人: ××× ××年×月×日
第 3 页,共 19 页
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 理而妙”。 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 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 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 一段。 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 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 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 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 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 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曹操很懂得 关公的这种感情用事的性格,就提起往事,要关公放自己过关以报当年的厚恩。关 公按自己的情感逻辑思忖,感到自己的确还欠着曹操的一份恩情,只好今天放过曹 操的残兵败将求得恩义的平衡了。 ⑤ 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 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这种逻辑明明是违反理性逻辑的,仍然要贯彻到底,哪怕个 人、事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也要“恩怨分明”以求得“信义素著”之名。如果罗贯 中的笔下,关公的“义”的逻辑遇到理性逻辑就不中用了,那么关公的性格就显得 软弱而苍白了,关公的形象之所以动人,就在于这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 贯到底。 ⑥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⑦然而让人物进入一种自己也无可奈何的情感逻辑,是使人物获得自己的生命的关 键。有时,这种逻辑并非像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那样直接,而是相当曲折的。 ⑧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以理性逻辑去代替情感逻辑。而对于我 们来说,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 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 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概念化的危险越大。倒是在小孩子、 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 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 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 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 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途径。 对第①段加点词“歪曲”在文中含义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 A.扭曲 B.变异 C.深刻化 D.个性化 有人认为第⑤段画线句改为“关公的这种行为,有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语言更为简洁。 你如何看,请简述理由。

2020秋季高考上海卷语文答案讲评

2020秋季高考上海卷语文答案讲评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5 分)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③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B具2.(5 分)(1)(2分)D 注意“刻苦学习” “志存高远”(2)(3分)B ②应该放在第一格,“又恰好……”上承“如同……";下接①“俨然……中式画卷”,然后③总结“江南建筑特点”3. (2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论题)注意:“发现‘儿童'”意味着“发现儿童的特征”,§0)T1 “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4.(3 分)A §®11①首先把CD去掉,“只能是” “不宜出自”肯定错②B错在“专为",§⑤J1 “蒙书专为儿童编写”•95.(2分)C §⑧J3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是存在儿童文学的9 •♦♦♦♦♦♦6.(5分)注意:本文结构就是提出问题(论题》——分析问题(事实——归类标准——澄清错误)——解决问题(结论)答案示例:①-②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③-⑦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儿童文学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行澄清,⑧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

(评分说明:论题和结论1分,论证过程4分.)7.名高麟阁,功显云台:西汉宣帝时,画十一位功臣于献琳阁,以彰显其名;东汉明帝时,画二十八位名将于云台,以显辘其功。

(4分)依据文中对儿童文学的评判标准:①蒙书专为儿童写②被统治者用来制造舆论的不是儿童文学③符合儿童心理和接受能力④故事讲解可以作为儿童的启蒙途径. 答案示例: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

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儿童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而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绊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

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试卷语文试题一、(5分)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杜甫在《登楼》中,坚信华夏政权稳固、并义正辞严地警告侵略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通过描摹声音来衬托情感,具有“顿挫凄绝”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6分)按要求选择。

4.中国古代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A.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

B. 在网络上购物一定要特别注意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 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人民用自己的力量建立新中国。

D.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5G的推广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三、现代文阅读(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①暑期生活的一件热闹事情,即上海国际动漫节。

约二十万观众来看,不仅吸引了各地的年轻人,欣赏人口创新纪录,而且,那一群在学生时代热爱动漫的人,如今长大,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

毫无疑问,如今动漫文化有了根,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生生长长的情种食粮。

②可是,动漫的世界,尽管有其正面的价值观,壁如家族情结、童心传统、寻找真情、挑战自我以及团队精神等,然而不能不说,较多的黑暗之心仍然是基本法则。

尤其是游戏世界,打打杀杀、勾心斗角、自私自利,迎合人性的本能冲动与野蛮血性,充满向下沉沦的娱乐至死的颓废,甚至,表面是英雄崇拜或励志人生,骨子里却是顺承人性的自然倾向,强权即真理,自我即天意。

久而久之,参与建构了人性的黑暗图景。

③我过去一直有一个看法,将所有的思想文化,分为两型。

上海市金山区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海市金山区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试卷1.按要求填空。

(1)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

(黄庭坚《登快阁》)(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

(柳永《___》)(3)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两句直接体现了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2.下列诗句不符合此次抗击新冠疫情情境的一项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C.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D.岂曰无衣,与子同裳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山水审美中,我们让自己的本性逼近对象,,,,,山水文学的独特魅力由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①于是我们就在对象中看到了气韵,看到了情调,看到了生命,看到了我们自己②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③体味对象,灌注生命给对象④并由此获得“自得”与“忘我”的喜悦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超越现实:艺术形式的批判性①可以这样说,形式感是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的重要前提,是艺术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艺术家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对于艺术家,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就不能满足于日常生活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家的艺术形式感有多广,他的感受领域就有多广,他的形式感达到什么程度,他对事物的把握就到什么程度,艺术表达也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②形式感的根本即感受方式,不同的感受方式生成了不同的形式感。

无限丰富的自然和同样无限丰富的人,决定了人类有着无限丰富的感受方式。

感受方式的多样性构成了丰富的形式感。

一个人所感受到的生活与他的心灵成正比。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通过自己的需要把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的能动作用,在感受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心理结构愈复杂,情感愈丰富,就愈能感受生活。

③我们常常惊叹20世纪艺术家们创造出的璀璨艺术世界。

无论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方文学、西方的美术,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艺术,丰富的艺术形式都给我们以丰富的精神享受。

2020届 上海市杨浦区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届  上海市杨浦区 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答题。

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元)白朴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

落日金焦浮绀宇①,铁瓮②独残城壁。

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

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③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④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

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髪。

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注]①金焦:金山,焦山。

绀宇:寺庙。

②铁瓮:北山前的一座古城。

③石冢:东高官王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

④龙荒:荒漠之地。

郭璞曾有“桑梓其翦为龙荒”之叹。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念奴娇》属于慢词。

B.从题材看是怀古之作。

C.题中“坡仙”即苏轼。

D.本词的押韵并不规范。

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

A.“落日”“残”渲染苍茫荒凉的气氛,寄寓历史沧桑感。

B.以“几点”状沙鸥之小,以沙鸥反衬雪地的茫茫一片。

C.“天宝人杰”化用古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成语。

D.下阕运用典故,借郭璞的预言来慨叹生灵涂炭的历史。

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答案】【小题1】D【小题2】B【小题3】【解析】(1)D.词的押韵是按照词牌名规定的来,题目中说“用坡仙韵”,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脚一样,如“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

(2)B.“以沙鸥反衬雪地的茫茫一片”错误;此处雪是用来形容沙鸥的色彩如雪一般白。

(3)“一声长啸”可见诗人对于“几度生灵埋灭”“照见星星髪”的悲凉慷慨之情,而眼前景物是“海门飞上明月”,一轮明月飞上海门,写雄浑壮阔之景,情景交融,显得浩淼苍凉。

答案:(1)D。

(2)B。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一轮明月从海门之上升起,作者发出一声长啸,意境开阔、浩渺苍凉,“一声长啸”寄托了词人对生灵涂炭的历史感慨与自己年华老去的悲慨悲凉,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应用(10分)1.填空题(5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

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常识与理论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

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

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

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

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

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

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

“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

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

常识并非没有道理。

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

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

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

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

这就是常识解释。

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

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

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

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

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

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

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

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

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

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⑥理论所依据的道理来自常识,但是理论解释不同于常识解释。

常识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

“两小儿辩日”中,一小儿说太阳早上比中午近,因为看东西近大远小,一小儿说中午离我们更近,因为发热体近热远冷,连孔子也“不能决”。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找到一个焦点,让常识在两个道理狭路相逢。

而理论专为整体解释而生。

所谓整体解释,就是同一道理既解释了正常现象,也解释了反常现象。

理论家为了提供整体解释,必须把包含在常识中的种种道理组织成系统。

他必须格外重视其中的某些道理,把它们上升为原理,通过种种延伸和变形,从中再得出更多的定理。

理论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原理的数目,二是用推理把原理和定理联系起来。

理论家的思考并不古怪,但他会用我们都明白的思考和推理引出让我们大吃一惊的结论。

⑦可见,理论和常识无所谓谁更正确,只是理论用整体上的道理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把我们对世界的识见带到更深或更高的层面。

3.第①段划线句“冤家碰头”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分(1)发生冲突(2)相矛盾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分(1)狭路相逢(2)有差异能大致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0分(1)相遇(2)一道(3)未做答不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对第④段画线问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3分)A. 这两个反问句表明了理论对异常的事情很有解释力。

B. 这两句话以困惑的语气表现作者对天狗食月的疑问。

C. 这两个问好能引发读者对天狗食月这一解释的思考。

D. 这两个问号展现了理论家们研究月食现象的思路。

5.第⑥段提出“常识所包含的道理并不提供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的观点,并用两小儿辩日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3分)“‘两小儿辩日’中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冷’两条常识”、“它们单独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在判断太阳离地远近时,却会得出不同结论”、“表明常识包含的道理只能解释相关现实的一部分”四个点,答对一点给1分。

6.下列对“理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B )(3分)A. 爱因斯坦认为理论解释比常识解释更系统。

B. 在理论中,原理是比定理更为基础的道理。

C. 能用来解释反常现象的一组道理就是理论。

D. 理论解释优于常识解释,因为前者有推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文章先给出讨论对象,即常识和理论;然后明确讨论对象,将“常识”界定为“来自日常经验的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证,得到“常识解释有局限因而需要理论”“理论的道理来自常识”“理论解释更具整体性”三个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即常识和理论都正确,不过理论能对世界做出整体解释。

说明:给出讨论对象1分,明确讨论对象1分,展开论证,得出三个观点2分,得出结论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

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

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北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

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

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⑾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⑿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⒀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

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有删改)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

(4分)画线句中的“小舟”与冷月清辉下广袤的沙丘沙海形成对照,/ 苍凉辽阔的环境突显帐篷的微小,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小舟”又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想象寒山寺的钟声跨越万里,慰藉主人公的相思之苦。

/选择“小舟”作为喻体,能将沙漠、冷月、客船、家乡钟声巧妙联系起来,/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六个点,答对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9.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4分)黄蛉”是全文线索,文中人物的活动以黄蛉为中心展开;“黄蛉”是相思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了主人公对妻儿的思念,也寄托了妻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