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六章课堂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1)1.理解资产高安全度、资产高利润率、现金流充足、资产高增值率和把握新产业 (1)2.简述基于业务优化的高质高效的财务支持 (1)3.简述管理会计的内涵是如何逐渐扩大的 (2)4.简述科学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2)5.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2)6.简述权变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3)7.简述信息经济学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3)8.简述代理人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3)9.简述知识经济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3)10.简述管理会计假设的内容及意义 (3)11.简述理解管理会计目标及其与企业目标的关系 (3)12.简述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财务会计质量特征的区别 (4)13.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产生及结合 (4)14.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4)15.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耦合逻辑 (4)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 (5)1.成本性态分析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 (5)2.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5)3.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特征 (5)4.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 (5)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6)1.试说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6)2.什么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表达式 (6)3.什么是保本点?影响保本点的因素有哪些? (7)4.什么是保利点?影响保利点的因素有哪些? (7)5.试说明一个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如何确定保本点 (7)6.什么是安全边际率、保本点作业率和经营杠杆率? (7)7.怎样进行实现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8)第四章变动成本法 (8)1.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有哪几个方面? (8)2.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期间损益发生差异有何规律? (8)3.试评述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9)4.“只要生产量大于销售量,当期全部成本法的利润必定大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

这一命题是否成立?为什么? (9)第五章资金管理 (9)1.现金管理业务流程 (9)2.银行账户管理 (9)3.资金计划管理 (9)4.现金池分类与构成要素 (10)5.现金池功能定位与构建原则 (10)6.现金池运作流程 (10)7.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10)8.银企直联系统总体运行流程 (10)9.银企直联系统主要功能 (11)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 (11)1.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有哪些? (11)2.短期经营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分别有哪些? (11)3.简述短期经营决策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11)4.简述在不同情况下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方法 (12)5.简述在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方法? (12)6.简述短期营运决策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13)第七章长期投资决策 (13)1.什么是独立项目和互斥项目? (13)2.什么是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包括哪些内容? (13)3.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如何计算? (14)4.现金流量在估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可删除) (14)5.投资决策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4)第八章全面预算管理 (16)1.什么是全面预算?你怎样认识它的重要性? (16)2.全面预算有哪些预算构成? (16)3.什么是弹性预算?与固定预算相比有何优越性? (16)4.试分析比较零基预算与增减预算的主要区别? (17)5.什么是滚动预算?有何特点? (17)6.简述预算控制的方法 (17)7.简述预算调整的前提条件 (18)8.现金预算包括哪些项目?各项目之间存在怎样的勾稽关系? (18)9.会计制度设计如何与预算管理衔接? (18)10.财务会计控制如何与预算执行对接? (18)练习题 (18)第九章作业成本管理 (22)1.简述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22)2.如何评价作业的增值性? (22)3.结合企业实际,谈读作业成车法的应用 (23)4.简述作业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途径 (23)5.作业成本法在制造费用分配基础与分配路径上与传统成本法有何有同 (23)第十章目标成本管理 (23)1.简述目标成本法的特点 (23)2.如何应用价值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 (23)3.结合企业实际,谈谈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 (24)4.简述目标成本法的实施原则 (25)5.简述确立目标成本的主要活动 (25)6.简述目标成本规划的五个步骤 (26)7.如何将顾客需求纳人目标成本管理? (26)8.简述价值链在目标成本管理中的贡献 (26)9.简述目标成本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 (27)10.简述目标成本管理的组织和团队 (27)11.简述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工具 (27)第十一章项目成本管理 (28)1.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 (28)2.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方法 (28)3.简述工作分解结构的作用 (28)4.以一场婚礼筹划为例,写出工作结构分解图 (28)5.简述项目资源计划的工具与方法 (29)6.简述项目成本估算的技术路线 (29)7.简述项目成本估算的方法 (29)8.简述项目成本估算和项目成本预算的区别与联系 (29)9.简述项目成本预算的调整内容有哪些 (29)10.简述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29)11.简述挣值法的三个基本值 (29)12.简述挣值法几个关键指标的内容与作用 (29)13.简述项目成本决算的意义和作用 (30)第十二章战略成本管理 (30)1.简述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的定义和特征 (30)2.简述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内容 (30)3.简述战略成本定位分析方法 (31)4.简述企业一般竞争战略的内容 (31)5.简述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的内容 (31)6简述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目的及基本原则 (31)7.简述供应链成本核算框架 (32)8.简述前瞻式成本管理及内容 (32)9.简述精益管理会计及其内容 (33)10.简述跨组织成本管理及其内容 (33)11.简述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 (34)第十三章绩效管理 (34)1.简述战略绩效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34)2.简述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34)3.简述责任中心的分类及其不同责任中心的绩效评价方法 (35)4.简述内部转移价格及其制定 (36)5.简述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含义及其基本流程 (36)6.简述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管理体系 (36)7.简述平衡计分卡之“平衡” (37)8.简述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程序 (37)9.简述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 (38)第十四章管理会计报告 (38)1.简述会计报告体系的构成 (38)2.简述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特征 (39)3.简述按不同标志分类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39)4.简述管理会计报告流程 (39)5.简述基于报告对象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40)6.简述基于责任中心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40)7.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41)第十五章管理会计信息化 (41)1.如何理解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概念 (41)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原则、程序的内容 (41)3.如何理解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架构 (42)4.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42)5.如何理解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模式 (43)6.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44)7.如何理解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44)8.如何理解绩效管理信息化过程 (45)9.如何理解绩效管理信息平台 (45)10.如何理解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 (45)11.如何理解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45)12.如何理解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化 (46)13.如何理解ERP系统的管理会计 (46)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1.理解资产高安全度、资产高利润率、现金流充足、资产高增值率和把握新产业(1)资产高安全度是企业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更好地避免下列风险:①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②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③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整版)第六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

第六章变动成本法习题一、关键概念1.贡献毛益2.变动成本法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D )。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B )。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B )。

A.房屋及设备租金B.技术研发费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D.不动产税金4.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D )。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5.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C )。

A.相同B.大C.小D.无法确定6.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D )。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7.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C )。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8.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B )。

A.完全正相关B.基本正相关C.完全相关D.完全无关9.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B )。

A.营业毛利B.贡献毛益C.营业利润D.期间成本10.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 C )。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固定性制造费用D.变动制造费用;11.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12.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C )。

A.单位收入B.单位利润C.单位边际贡献D.单位边际贡献率13.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A )。

管理会计习题集(带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集(带答案)

《管理会计学》习题第一章总论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论述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成本特性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固定成本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B.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C.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D.固定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 B )。

A、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不相同B、在各种产量水平下保持不变C、随产量增加而增加D、随产量增加而减少3、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应( A )处理。

A、作为期间成本B、作为产品成本C、递延到下期D、按在产品与产成品分摊4、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分期营业净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变动生产成本水平出现了差异B、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C、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计入损益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不同D、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5、当期初无存货,期末有存货时,全部成本法确定营业净利润( B )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A、小于B、大于C、等于D、或大或小6、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前、后期产量不变时,按全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润( C )。

A、增加B、减少C、不变D、或多或少或不变7、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 A )之间的差额。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总成本D、单位售价二、多项选择题1、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CD )。

A、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C、生产成本D、非生产成本2、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ADE )。

A、固定成本B、直接成本C、间接成本D、变动成本E、混合成本3、常用的成本性态分析方法有(ABD )。

A、技术估算法B、合同检查法C、因果法D、历史成本分析法4、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损益确定上存在以下区别(BCD )。

A、营业收入的计算公式不同B、营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不同C、所编制的损益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D、损益确定程序不同5、边际贡献可以以(ABD )表示。

《管理会计》第1--6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1--6章习题答案
(2)变动成本法期间成本=4 000+1 000+600×4=7 400
完全成本法期间成本=1 000+600×4=3 400
(3)变动成本法销货成本=22×600=13 200
完全成本法销货成本=26×600=15 600
(4)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40×600-(22+4)×600-(4 000+1 000)=3 400
27×5000=135000
45000
4×5000=20000
25000
20×5000=100000
0
0
0
0
35000
45000
差别损益
-10000
应直接出售,这样可多获利10000元。
(3)
方案
项目
继续加工
直接出售
差异额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
加工成本
27×2500=76500
10000
4×2500=10000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2000-0)÷(7-5)=6000件
当5000件≤X<6000件,应外购
当X≥6000件,应自制
4.解:
相关成本
自制
外购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19000-7000=12000
2000
2000×8=16000
合计
14000
16000
因为自制成本为14000,小于外购的16000,因此自制。
销售收入
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
毛利
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变动
固定
小计
营业利润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练习题及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第六章短期生产经营决策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产品是否进行深加工决策中,深加工前的半成品成本属于()。

A、估算成本B、重置成本C、机会成本D、沉没成本2、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是按()进行的分类。

A、决策本身的重要程度B、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C、决策规划时期的长短D、决策解决问题的内容3、在价格决策中,某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A、31B、32C、33D、364、企业去年生产某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3000元,固定成本是1000元,假定今年其他条件不变,但生产该产品的设备可对外出租,一年的增加收入为()元时,应停产该种产品。

A、2001B、3100C、1999D、29005、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不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原因是买方出价低于()A、正常价格B、单位产品成本C、单位变动生产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6、在管理会计的定价决策中,利润无差别点法属于()A、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B、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C、以特殊要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D、定价策略7、在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中,如果零部件的需用量尚不确定,应当采用的决策方法是()A、相关损益分析法B、差别损益分析法C、相关成本分析法D、成本无差别点法8、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即()A、增量成本B、加工成本C、机会成本D、专属成本9、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A、标准成本相等的业务量B、变动成本相等的业务量C、固定成本相等的业务量D、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1、D2、B3、C4、B5、C6、B7、D8、C9、D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属于无关成本的范围。

A、历史成本B、机会成本C、联合成本D、专属成本E、沉没成本2、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主要包括()。

管理会计第六章答案——Answers for Chp 6

管理会计第六章答案——Answers for Chp 6

Q1 (6-B3) Dropping a product lineAll amounts are in thousands of British pounds.The major lesson is that a product that shows an operating loss based on fullyallocated costs may nevertheless be worth keeping. Why? Because it may produce a sufficiently high contribution to profit so that the firm would be better off with it than any other alternative.The emphasis should be on totals:Existing General Replace Magic Department With Operations Merchandise Sales 6,000 -600 + 250 = 5,650 -600 + 200 = 5,600 Electronic ProductsVariable expenses 4,090 -390 + 175a = 3,875 -390 + 100 b = Contribution margin 1,910 -210 + 75 = 1,775 -210 + 100 = 1,800 3,800 Fixed expenses 1,100 -120 + 0 = 980 -120 + 30 = Operating income 810 - 90 + 75 = 795 - 90 + 70 = 790 1,010 a(100% - 30%) × 250b (100% - 50%) × 200The facts as stated indicate that the magic department should not be closed. First, the total operating income would drop. Second, fewer customers would come to the store, so sales in other departments may be affected adversely.Q2 (6-37) Sell or process furtherProduct M should not have been processed further. The only valid approach is toconcentrate on the separable costs and revenues beyond split-off:Sell at ProcessSplit-off Further asas M Super M Difference Revenues, 2,500,000 gallons @30¢ & 36¢ $750,000 $900,000 $150,000 Separable costs beyond split-off -- 165,000 Income effects for April $750,000 $735,000 $ (15,000) 165,000The joint costs do not differ between alternatives and are irrelevant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o sell or process further. The next table (not required) confirms the results (in thousands):Alternative 1Super DifferentialAlternative 2L M Total L M TotalEffectsRevenues $1,000 $750 $1,750 $1,000 $900 $1,900Joint costs $1,600 $1,600 ---$ 150Separable costs --- 165 165 Total costs 165$1,600 $1,765Income effects $ 150 $ 135 $(15)$ 165The difference in total costs over the five years is $3,000 in favor of keeping, computed as follows:Q3 (6-40) Replacement of old equipmentFive Years TogetherKeep ReplaceCash operating costs $22,500 $15,000 $ 7,500DifferenceOld machine (book value):Depreciation 5,000 --or --Lump-sum write-off -- 5,000Disposal value -- -2,000 2,000 New machine: Acquisition cost -- 12,500Total costs $27,500 $30,500 ($ 3,000)-12,5002. The loss on disposal of the old machine combines the lump-sum write-off (anirrelevant item) with the disposal value (a relevant item), $5,000 - $2,000 = $3,000loss on disposal. Because of the inclusion of an irrelevant item, this amount doesnot affect the computation in requirement 1. It is best to keep the lump-sumwrite-off and the disposal value separate, as is done in the table in requirement 1.Q4 (6-45) Hotel rooms and opportunity costs2. The simplest approach is:Let X = % of occupancyThen $110 × X = $70X = $70 ÷ $110 = 63.636%A longer approach follows. To be indifferent, Marriott would have to generate thesame rent as the American Airlines contract which is $70 × 50 rooms × 365 days =$1,277,500.Let Y = Number of rooms per day @ $110$110 × Y × 365 = $1,277,500$40,150 × Y = $1,277,500Y = 31.82 rooms per dayPercentage of occupancy of the 50 rooms = 31.82 ÷ 50= .63636= 63.636%To check the answer:$110 × .63636 × 50 × 365 = 1,277,493 ≈ $1,277,500Q5 (6-51) Choice of product2. The solution in requirement 1 assumes that moderately priced items can outselldesigner items 2 to 1 and that the store will be 100% full of such items.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the items are ignored. If these factors do not hold,som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tems may be preferable.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 include the investment in inventories, the number of salespersonnel, the skills and training of sales personnel, and the degree of substitutability between the types of items.This problem could also be addressed on a unit basis. Suppose one designer item is displayed and sold in a given time period. How many moderately priced itemscould be sold in the same period? First, compute how many moderately priceditems would be displayed:Moderate priced items displayed = 4/3 × designer items displayed = 4/3 × 1 = 1 1/3 For each item displayed, 1 1/2 moderately priced items would be sold in the same time period that 1 designer item is sold. Why? Because turnover of designer items is 2/3 that of moderately priced items, which implies that turnover of moderately priced items is 1 1/2 times that of designer items. Therefore,Moderate priced items sold = 1 1/2 × 1 1/3 × designer items sold= 2 × designer items soldGulf Coast Fashions can use a given amount of space to sell either 1 designer item or 2 moderately priced items. Contribution margins are:Moderately priced itemsDesigner items1 × $120 = $1202 × $65 = $130The contribution is greater from selling 2 moderately priced items than from selling 1 designer item.Q6 (6-58) Conceptual approachMarketing management misjudged the life of the old freight cars. This may raise questions about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ed useful life of the new freight cars. However, the unexpired costs of the old freight cars are not relevant to this decision. The conceptual error being made by the operating manager is the failur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decisions:the original decision and the current decision. Instead, he is mixing the two so that neither is evaluated correctly.The current decision should be influenced solely by expected future revenues and outlays, including the capital investment. The book value of the old equipment is per se irrelevant. The current decision should not carry the burden of past blunders.The past decision should be audited. In this instance, hindsight reveals that marketing management was overly optimistic. The key question is whether unwarranted optimism is being used again to justify additional outlays.Some instructors may wish to point out how decisions such as these might be affected by the long-term relationships with a big customer at this and other locations.Many decisions have such interdependencies.Q7 (6-66) Make or Buy1. The $10,000 disposal value of the old equipment is irrelevant because it is the samefor either choice. This solution assumes that the direct department fixed overheadis avoidable. You may want to explicitly discuss this assumption.Cost Comparison for Make or Buy DecisionAt 60,000 UnitsNormal VolumeBuyMakeOutside purchase cost at $1.00 - $60,000 Direct material at $.30 $18,000 -- Direct labor and variable overhead at $.10 6,000 -- Depreciation ($188,000 - $20,000) ÷ 7 24,000 -- Direct departmental fixed overhead** at$.10 or $6,000 annually 6,000-- Totals $54,000* $60,000*On a unit basis, which is very dangerous to use unless proper provision is made for comparability of volume:Direct material $.30Direct labor and variable overhead .10Depreciation, $24,000 ÷ 60,000 .40Other fixed overhead**, $6,000 ÷ 60,000.10Total unit cost $.90Note particularly that the machine sales representative was citing a $.24 depreciation rate that was based on 100,000 unit volume. She should have used a 60,000 unit volume for the Rohr Company.**Past records indicate that $.05 of the old unit cost was allocated fixed overhead that probably will be unaffected regardless of the decision. This assumption could bechallenged. This total of $3,000 ($.05 × 60,000 units) could be included under bothalternatives, causing the total costs to be $57,000 and $63,000, and the unit costs to be $.95 and $1.05, respectively. Note that such an inclusion would have no effect on thedifference between alternatives.Also, this analysis assumes that any idle facilities could not be put to alternative profitable use. The data indicate that manufacturing rather than purchasing is the better decision--before considering required investment.2. At 50,000 Units At 70,000 UnitsMake Buy Make BuyOutside purchase at $1.00 - $50,000 - $70,000Direct material at $.30 $15,000 -- $21,000 --Direct labor and variableoverhead at $.10 5,000 -- 7,000 --Depreciation 24,000 -- 24,000 --Other direct fixed overhead 6,000 -- 6,000-- Totals $50,000 $50,000 $58,000 $70,000At 70,000 units, the decision would not change. At 50,000 units, Rohr would be indifferent. The general approach to calculating the point of indifference is:Let X = Point of indifference in unitsTotal costs of making = Total costs of buying$.30X + $.10X + $24,000 + $6,000 = $1.00 X$30,000 = $.60 XX = 50,000 units3. Other factors would include: Dependability of estimates of volume needed, need for quality control, possible alternative uses of the facilities, relative merits of other outside suppliers, ability to renew production if price is unsatisfactory, and the minimum desired rate of return. Factors that are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outside supplier include: short-run and long-run outlook for price changes, quality of goods, stability of employment, labor relations, and credit standing.。

管理会计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分析题】1. 某人将100万元投资于一项事业,估计年报酬率为6%,在10年中此人并不提走任何现金,10年末该项投资的本利和为多少?100×(F/P,6%,10)=100×1.7908=179.08万元2. 某人打算在5年后送儿子出国留学,如果5年末需要一次性取出30万元学费,年利率为3%,复利计息情况下,他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30×(P/F,3%,5)=30×0.8626=25.878万元3. 某企业10年后需偿还到期债务1000万元,如年复利率为10%,则为偿还债务企业每年年末应建立多少等额的偿债基金?1000÷(F/A,10%,10)=1000÷15.9374=62.75万元4. 某人购入一套商品房,向银行按揭贷款50万元,准备20年内于每年年末等额偿还,银行贷款利率为5%,他每年应归还多少钱?50÷(P/A,5%,20)=50÷12.4622=4.01万元5.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现有两种付款方案可供选择:(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10万元,连续支付10年;(2)从第4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15万元,连续支付10年。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为10%,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方案一的现值:10×[(P/A,10%,9)+1]=10×(5.759+1)=67.59万元方案二的现值:15×(P/A,10%,10)×(P/F,10%,2)=10×6.1446×0.8264=50.78万元因为方案二现值小于方案一现值,所以应选择方案二。

6. 某公司拟于2011年购置一台大型冲床,需一次性投资200万元,购入后安装调试即可投入运营。

该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年,每年能为公司增加税前利润50万元。

设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

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10%,所得税税率25%。

《管理会计》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1、企业管理具有以下职能()A 决策B 规划C 考核评价D 预测E 控制2、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A 参与经济决策B 控制经济过程C 规划经营目标D 预测经济前景E 考核评价经营业绩3、()属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A 预测决策会计B 责任会计C 预算会计D 规划控制会计E 以上都是4、()的出现标志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形成A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B 变动成本法C 预算控制D 责任考评5、管理会计正式形成和发展于()A 20世纪初B 50年代C 70年代D 80年代6、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A 规划控制会计B 管理会计师职业C 责任会计D 管理会计专业团体E 预测决策会计7、管理会计的主体有()A 企业整体B 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所有责任单位C 企业的最高领导D 责任人E 企业的主管部门8、管理会计在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考核评价经济活动与业绩时,其可以使用的计量单位有()A 货币单位B 非货币单位C 以货币单位为主,也广泛采用非货币计量单位D 以非货币单位为主,也采用货币单位9、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A 效益性原则B 最优化原则C 及时性原则D 决策有用性原则10、管理会计是()A 活账B 呆账C 报账型会计D 外部会计E 经营型会计11、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叙述,正确的有()A 工作程序性较差B 可以提供未来信息C 以责任单位为主体D 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E 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二、简答题1、简述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的关系。

2、为什么称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计?3、简述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4、简述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2、管理会计的职能有哪些?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一、选择题1、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为()A 质量成本B 未来成本C 责任成本D 业务成本E 历史成本2、固定成本具有以下特征()A 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B 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C 固定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D 单位固定成本的不变性E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性3、变动成本具有以下特征()A 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B 单位变动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C 变动成本总额的变动性D 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E 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A 成本的目标B 成本的可辨认性C 成本的经济用途D 成本的性态5、下列成本项目中,()是酌量性固定成本A 新产品开发费B 房屋租金C 管理人员工资D 广告费E 职工培训费6、成本性态分析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A 固定成本B 变动成本C 混合成本D 半变动成本E 半固定成本7、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有()A 直接分析法B 历史资料分析法C 高低点法D 散布图法E技术测定法8、在我国,下列成本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是()A 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B 保险费C 广告费D 生产工人工资E 材料费9、以下属于半变动成本的有()A 电话费B 煤气费C 水电费D 折旧费E 工资费10、房屋和机器设备的折旧一般属于()A 变动成本B 固定成本C 混合成本D 半变动成本11、一般说来,计件工资制下的直接人工费属于()A 固定成本B 变动成本C 混合成本D 半变动成本二、简答题1、简述成本性态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1000件,该产品的单位完全成本为80元/件(其中,单位固定成本为30元)。

现在一客户要求以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

要求:请考虑以下不相关情况,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为企业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1)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不增加专属成本;
(2)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1000元专属成本;
(3)同(1),但剩余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5000元;
(4)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300件;因有特殊要求需追加1000元专属成本。

答:(1)单位变动成本=80-30=50(元/件)
初步判定单位变动成本<订货价格
差别损益=(70-50)×200=4000(元)应接受订货
(2)差别损益=4000-1000=3000(元)应接受订货
(3)差别损益=4000-5000=-1000(元)应拒绝订货
(4)差别损益=200×(70-50)+100×(70-100)-1000
=0 接受或拒绝订货均可
2.某厂生产A产品,其中零件下年需18000个,如外购每个进价60元。

如利用车间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每个零件的直接材料费30元,直接人工费20元,变动制造费用8元,固定制造费用6元,合计64元。

该车间的设备如不接受自制任务,也不作其他安排。

决策下年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解:自制零件下的成本=18 000×(30+20+8)=1044 000(元)
外购零件下的成本=18 000× 60==1080 000(元)
自制零部件的差量收益=1080 000—1044 000=36 000(元)
因此,应选择自制零部件方案。

3.假定上题自制零件方案需增添专用设备两台,每台100000元,使用期限5年,假定没有残值,按直线法进行折旧,每年为40 000元。

根据这一变化,该厂零部件是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
解:自制零部件的预期成本 y1=40 000+58x
外购零部件的预期成本y2=60x
当y1=y2时,x=20000(个)
因此当x=20000时,y1=y2,两个方案不分优劣。

当X<20 000时,y1>y2,外购方案较优。

当X>20 00O时,y1<y2,自制方案较优。

4.某企业生产A产品,其中半成品原来对外销售,现根据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计划将半成品进一步加工为成品对外销售,另外继续加工需要向银行借款买设备,年折旧费为30 000
解:差量收入=18000×100-20000×60=600000元
差量成本=18000×78-20000×42=564000元
新增固定费用=30000+22500=52500元
差量损益=600000-564000-52500=-16500元
所以,应选择半成品出售方案。

5.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ABCD四种新产品,其中B产品可以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出售。

资料有:产量8吨,分离后销售单价为6000元,加工后销售单价为10000元,联合成本为2000元,可分成本为单位变动成本500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对B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作出决策。

解:差量收入=10000×8-6000×8=32000元
差量成本=5000×8+20000=60000元
差量损失=60000-32000=28000元
因此,B产品分离后不再加工,而应立即出售比较有利。

甲车间加工能力为30000小时 ,乙车间加工能力24000小时。

计算甲乙产品的最优组合(图解法)。

解:设x1为甲产品产量,x2为乙产品产量,S 为提供的贡献毛益,则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axS =10x1+8X2
1212
1221043000048240002500,0x x x
x S t x x x +≤⎫⎧⎪⎪+≤⎪⎪•⎨⎬
≤⎪⎪⎪⎪≥⎩⎭
则可形成一个可行区域即A 、B 、C 、D 、E 、F 的面积区域如下图。

A 点的贡献毛益总额=16000元 B 点的贡献毛益总额=36000元 C 点的贡献毛益总额=37500元 D 点的贡献毛益总额=35000元 E 点的贡献毛益总额=25000元
因此,C 点为最佳组合:x1=2250件,x2=1875件
7.某企业计划生产A 产品3600件,每天可生产40件,产销平衡,每批调整准备成本为200元,每件产品储存成本为5元。

试计算最佳产品批量和数量以及最佳批量点的成本。

解:
537Q =
=件
N 6.7=
=或
N 6.73600==批
537
TC2683元
8.某企业预计年生产C产品10 000件,工厂总成本为450 000元,其中直接原料280 000元,直接人工费80 000元,其他变动费用40 000元,固定费用50 000元,目标成本利润率40%。

按成本加成法确定C产品价格,并确定生产8 000件、12000件时的价格。

解:10000件时单位售价=450000(140%)
63
10000
⨯+
=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45000050000
40
10000
-
=元/件
80000件时:变动成本总额=8000×40=320000元固定成本=50000元
成本总额=370000元
单价=370000
64.75
8000

=
(1+40%)
元/件
12000件时:变动成本总额=12000×40=480000元固定成本=50000元
成本总额=530000元
单价=530000
61.83
12000

=
(1+40%)
元/件
9.某企业计划期生产并销售某产品35 000件,上年每件产品价格400元,销售量28 500件。

该产品价格弹性在3.5元左右。

确定计划期产品价格掌握在什么水平对企业最为有利。

解:P1=P〔1+(Q1-Q)/E×Q〕
=400×〔1+(35000-28500)/(-3.8×28500)〕
=375.99元/件
可见该产品价格下调至375.99元对保证完成35000件的产品销售量最为有利。

10.一企业具备利用数量有限的A材料开发一种新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现有甲、乙两个品种可供选择。

甲品种的预计单价为117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00元/件,消耗A材料的单耗定额为50千克/件;乙品种的预计单价为65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360元/台,消耗A材料的消耗定额为40千克/台。

要求回答下列互不相干的两问:
(1)假定开发新品种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若企业现有A 材料138000千克。

①利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做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

②利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做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
(2)假定开发过程中需要装备不同的专用模具,甲需要追加专用模具成本104000元, 乙需要追加专用模具成本83000元,做出开发何种新品种的决策。

解:(1)①甲品种的单位贡献边际=1170-800=370(元/件)
乙品种的单位贡献边际=650-360=290(元/件)
开发甲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
050
37=7.4(元/千克) 开发乙品种时可获得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40
29=7.25(元/千克)
因为7.4>7.25,所以开发甲品种比开发乙品种更有利。

②开发甲品种的相关业务量=
05000
138=2760(件) 开发乙品种的相关业务量=40
000
138=3450(件)
开发甲品种时可获得的贡献边际=(1170-800)×2760=1021200(元) 开发乙品种时可获得的贡献边际=(650-360)×3450=1000500(元) 因为1021200元>1000500元,所以开发甲品种比开发乙品种更有利。

(2)
由该表可见,评价指标差别损益为-300元,小于零,可以据此判定应当开发乙品种,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300元利润。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