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1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及注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春芳歇(xiē),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译文及注释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注释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应该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山居秋暝》原文赏析

《山居秋暝》原文赏析《山居秋暝》原文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原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1.暝:日落,夜晚。
2.王维,约(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诗人、画家。
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
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9.下:归也,如“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作“回来”义。
10.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
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
随意:任凭。
春芳歇:春芳:春草;歇,消散、逝去。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留:居。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叶摆动,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山居秋暝古诗原文及翻译

1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2新:刚刚。
3清泉石上流:写雨后山泉在岩石上流的情景。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
5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6随意:任凭。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
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山居秋暝的意思是什么

山居秋暝的意思是什么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

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赏析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出自《全唐诗》。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
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

《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山居秋暝》原文,《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山居秋暝》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山居秋暝》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山居秋暝》原文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三、《山居秋暝》作者介绍王维,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山居秋暝》原文,《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山居秋暝》作者介绍,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注释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
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翻译赏析《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维的五言律诗。
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译文1: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后,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译文2: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晴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悄悄地在大石上缓缓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上岸收网。
尽管春天的芳菲已经消散而去,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词语解释】浣女:洗衣女。
1.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2.暝:日落,黄昏。
3.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4.新:刚刚。
5.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6.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7.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huàn),洗。
8.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
9.下:归。
【诗文赏析】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
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要点]
1.文学常识
其特点。
作品集是《王右丞集》《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
2.本文主旨
描绘了山中秋天傍晚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陶醉自然景色,乐于归隐,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
3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山村秋日傍晚的恬美景色,
灰暗之感,相反地,清新而富有生气,展现了山村雨后月下宁静秀美的画面。
环境清新明丽。
颔联写林中景色,明月苍松,清泉山石,景色清幽雅洁。
这里既有整体的写意的渲染,又有细部的工笔的描摹;既有色彩的涂抹,又有光线的透视。
诗人用画家的敏锐目力捕捉意象,便这联成为“诗中有画”的名句。
这首诗主要写山中幽静的情境,但诗人却是通过一系列动词的妙用来表达
的。
中间4
把“浣女归”、“渔舟下”颠倒成“归浣女”、“下渔舟”,增强了节奏的跳跃感。
整个句子则是因果关系的倒装:一是未见人而先闻其声,一是未见舟而先见莲动,写出一个活动的过程。
诗人通过动态、静态的和谐配置,喧闹和静谧的巧妙安排以及明月、清泉、洗女、渔舟等美好意象的交错连缀,组成了一幅恬美的山居秋暝图,并以此寄托高远的情怀和人生的志趣,意蕴含蓄,耐人
寻味。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A】
1.作品融诗、画、音乐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唐代诗人是【】
A. 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2. 在下列诗人中,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A.王昌龄
B.王维
C.岑参
D.李商隐
3. 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A. 陶渊明的《饮酒》
B.杜甫的《蜀相》
c. 李商隐的《无题》 D.王维的《山居秋暝》
4.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爱情诗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E 3.BC】
1.《山居秋暝》中渗透着诗人高洁志趣的景物有【】
A.明月
B.石 c.松 D.清泉 E.竹
2.《山居秋暝》的主要艺术特点有【】
A. 景物白描
B.以动衬静
c. 视听交错 D.诗情画意 E. 风格清新
3. 王维田园山水诗所继承的前代诗人有【】
A.曹操
B.陶渊明 c.谢灵运 D.屈原 E.孟浩然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空山
..新雨后。
【空山:幽静的山。
】
2.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歇:消逝。
王孙:代表隐者。
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今萋萋。
”“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
四、简答题
1.分析《山居秋暝》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也鲜明地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景物,并在诗中成功地写出完整的画面。
开头两句就给这幅画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调: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雨。
三四句写景,月光从松树的缝隙照到地上,清泉从石上流过。
五六句写景和人,竹林中的女子,莲花中的渔船,诗中既有总体的色调常渲染,又有具体的景物刻画,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五、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
答: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写出了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傍晚,秋雨过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静谧。
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写山村如何宁静,而是写静中之动,写清泉在石上流淌,写洗衣女于在竹林中说笑,写渔船归来搅动莲花,给这幽静的画面增添了生趣,多了一种宜人的情调。
动静互相映衬,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 诗中哪儿句使用了对仗?
间”对“石上”,“照”对“流”;五六句“竹喧”对“莲动”,“归”对“下”,“浣女”对“渔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