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养生法(已经成功)

合集下载

胎息养生秘法研究心得

胎息养生秘法研究心得

胎息养生秘法研究心得我国古代医学大师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这样一段话:“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去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据说,宋美龄很欣赏这段话。

然而,去这“五难”,凡人是难做到的,因此,凡人养生难。

况且,去掉这“五难”,人生该有多乏味。

胎息不是一种呼吸锻炼,而是通过一定的锻炼途径重新激活人体已退化的自然本能。

古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很多锻炼的方法.最早对胎息提出修炼方法的是晋代的葛洪.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一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引之皆不欲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耳。

”这种方法若无明师指点,往往会造成强行憋气,为避免出现各种意外伤害,学者宜慎用。

后人将胎息和脐息、踵息、自然呼吸、腹式呼吸等并列,应该说并不合适,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摄生三要》明确指出:“但知闭气,不知胎息,无益也。

”北宋文学大家苏东坡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法。

他在《苏沈良方》中记录的方法是:“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空虚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

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

随之不已。

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

”苏子的方法不是闭气不出,渐至胎息,而是自己数呼吸的出入。

这种方法与佛家禅修的数息类似。

该法通过数息、随息等方法逐渐使神气合一,达到口鼻呼吸停止的境界,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调息安神而实现胎息之境地。

但是仍然不能将他看做呼吸训练,因为它本是一种意念修炼,是用单一的观念代替杂乱的观念,从而达到心理清净,获得养生延年的功效。

具体方法可参照《勿药元诠》所述来修炼:“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屈,解在宽带(腰带不宽,则气不流通),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腭,唇齿相著,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

胎息养生法1-22

胎息养生法1-22

胎息养生法1-22胎息中,元气的创生是一个量变过程,积元气由少至多正气由弱到强。

顺着这种滋生进度,从摄取能量和药物方面,应有恰当的配合,加强排除能力。

营养的摄取,药物和医疗手段采用,都建立在元气创生的基础上。

重病症要有医疗介入,元气的创生可以支持医疗的成功,病愈后继续沿着返归路线进行。

根据年龄,体质不同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配有系列药物,基本上是中药,也可以是中西结合。

重大病症者进行胎息,要与医疗相配合,对于身体病情,要依据具体情况与不同表现,分清轻重缓急,适当地进行。

内分泌系统病患,胎息与中药配合;免疫系统疾患,胎息与食疗同行;呼吸系统病患,胎息与药物相同;循环系统疾患,胎息与安神法并用;神经系统疾患,胎息与安神法配合;老年机能低下,胎息与食疗配合。

总而言之,进入胎息,在元气滋生,生命能量加强,病灶消除的转化过程中,另有药物营养的配合、支持正气的提高、称之为扶正祛邪,或者标本同理,或者去邪为主达到扶正。

使人体尽可能达到阴阳平衡稳步过渡至胎息的正常状态。

练习胎息养生法还必须懂得如下之理: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大乐伤阳、大怒伤肝、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善惊伤胆、多食伤胃、躬思伤脾、醉饱入房伤精、热气伤骨、冷气伤肺、食勿大言。

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说梦者凶、夜寝语言大伤元气。

诸伤圣人皆戒之。

养生则要做到: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常抵腭、齿宜数叩、津宜数咽、背宜常暖、胸宜常摩、腹宜常擦、关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

国家心血管研究小组组长洪昭光教授说的四句话:“合理膳食,加强运动、戒烟少酒、心态平衡”和洪教授开的“八珍汤'八味药供你服用,保证你能健康而长寿。

八味药是:第一味药:兹爱心一片,世界充满爱心。

第二味药:好肚肠二寸,善良助人。

第三味药:正气三分,人都要有正气。

健康呼吸的最高境界胎息(人人可学)

健康呼吸的最高境界胎息(人人可学)

健康呼吸的最高境界胎息(人人可学)展开全文❤胎息之境❤提到“胎息”,很多人就想到了神秘的道家功夫,并认为“胎息”就是不用口鼻呼吸,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从中国传统功法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讲,所谓的“胎息”,是一种静态的、特殊的胸腹联合呼吸,通过正规的训练,人人可以达到“胎息”之境界,裨益健康。

❤呼吸模式❤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呼吸包括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大模式,呼吸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膈肌、肋间肌、胸肌、腹肌、骨盆底肌及腰背肌等。

人类的每一个呼吸动作,都是由不同的呼吸肌肉群参与进来,从而改变人体胸腔及腹腔的压力梯度,使肺泡完成扩张及收缩,最终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从呼吸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呼吸最核心的内容是肺泡开合之间的气体交换,并不是胸式或者腹式呼吸,也不是呼吸时某一块肌肉是否能够收缩或者舒张。

了解了呼吸的过程,我们就知道了所谓的胸式呼吸,就是呼吸时以胸部肌肉群为核心的呼吸模式;而腹式呼吸,就是指呼吸时以腹部肌肉群为核心的呼吸模式;胸腹联合呼吸,就是呼吸时胸部肌肉群和腹部肌肉群等共同参与。

我们本篇讲的最为重要的胎息,属于胸腹联合呼吸,是胸腹联合呼吸中的静态呼吸,即在胸腹肌肉群最大程度“不动”的情况下,完成健康轻松的气体交换。

胎,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思,一个是指胎儿,一个是指器物的固定模型、模具;息,是呼吸的一种表现形式,即没有动作外形的呼吸;胎息,就是指在呼吸肌肉群静态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呼吸过程的一种呼吸模式。

我们普通人要做到“胎息”,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要把我们胸腹的呼吸肌肉群松解、松开,达到骨肉分离,并通过以武圣孙禄堂大师“无极桩”为核心的桩功体系,把我们身体的脊柱异常弯曲调理正常。

第二,要通过易筋经、少林八段锦等易筋锻骨的功法,把周身松散的呼吸肌肉群从新整合,恢复成为几种特殊的功能状态,如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三焦”整合状态、调理脾胃须单举的“脾胃”整合状态等。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时时刻刻注意调整我们的胸椎,只有胸椎功能位置达到最优,才能顺利的进行“胎息”。

胎息内养法

胎息内养法



2 03 o1 .
■●—圆囱 养 内
胎 囊 内养法
文/ 武 组 三
胎 息 内 养 法 , 括 闭 息 与 调 息 两 类 。 者 借 助 特 包 前
殊 的闭息锻 炼 , 逐渐 延长 停 闭呼吸 的耐久 能 力 : 来 后
诀 》 等 , 而宋 代 苏轼 有 “ 生之 方 , 胎 息 为本 ” 等 故 养 以
种 导 引 功 法 中 , 不 少 都 融 合 了 “ 气 胎 息 ” 法 如 有 闭 之
儿 通 过 脐 带 而 禀 受母 气 , 以供 其 生 长 发 育 之 需 : 气 母
在 胎 儿 体 内循 环 弥 散 , 从 脐 带 出 入 而 起 到 吐 故 纳 新
作 用 , 构 成 了 胎 L 特 殊 呼 吸 代 谢 方 式 , 即 为 “ 的 胎 息 ” 也 称 之 为 “ 呼 吸 ” 以 与 出 生 后 口鼻 之 “ 呼 , 内 , 外
是 锻 炼 闭 气 的 耐 久 力 。 宋 以 后 “ 丹 术 ” 起 , 强 唐 内 兴 则
十二指 肠球 部溃 疡等 消化 系统 疾病 , 神 紧张 症 、 精 抑
郁 症 、 眠 等 精 神 性 疾 患 , 相 当 显 著 的 疗 效 。 如 能 失 有
配 合 以 按 摩 导 引 , 法 对 风 湿 痹 痛 、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本 类
古代养 生 家 以为胎儿 生机 蓬勃 , 无 思欲 之患 , 外 内 无 精 气 之 耗 有 返 还 本 ” 说 。而胎 息 的修 习 , 是 “ 之 便 以后 天 之 气 , 引 接
也 都 以 “ 息 ” 要 篇 , 《 息 经 》 《 息 铭 》 《 息 胎 为 如 胎 、胎 、胎
等 疾 病 也 有 一 定 的疗 效 。 外 , 行 胎 息 而 有 所 成 就 此 修 者 , 合 存 想 和 意 念 引 导 以 攻 疾 , 可 治 疗 某 些 疑 难 结 也 疾病。

修炼“胎息”的4种法门及功效

修炼“胎息”的4种法门及功效

修炼“胎息”的4种法门及功效胎息修炼法⿎荡元⽓排出病浊----古往今来,⼈们为了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命资助,⽆不把胎息视为回归⾃然,达到长⽣久视的必经之途和再⽣之门。

⾃古以来多少⼈为了这把⽣命之匙⽽餐,风饮露,吃尽千⾟万苦,四处寻找甚⾄不惜⽣命代价,孜孜以求,所以圣⼈孔⼦感叹道:“朝闻道,昔死可矣”。

然⽽,由于胎息潜藏于⼈⾝内,它的启动有⼀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程序,如果掌握不到这⼀技法,就象没有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再多的宝藏只能是可望⽽不可及。

神⽓相合⽽⽣胎息我⾃幼好医术,在学医三年后,曾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国针灸学会深造过针灸专业。

为深造医道,经历了长达⼗年的游学⽣涯。

祖国的七⼤古都都留下了我的⾜迹,多少名⼭⼤川、古刹、道观、寂寞旷野有过我探寻⼀⼒的⾝影和⼼酸,与此同时,我对传统修炼⽂化产⽣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典籍中记载的修炼体验常常在⾃⾝中再现。

在此基础上,我研究和创编了胎息排⽯法。

1987年的夏天,我对结⽯病的研究已进⼊到“特殊的呼吸排⽯法”阶段,通过适度的闭⽓,⽤真空⼒将腹部上提,下放若⼲次。

当⽓闭不住时,再恢复呼吸。

有⼀次我躺在床上,进⾏这种闭⽓凹凸腹腔的锻炼,腹部突发出⼀股势不可当的⼒量,拱动着腹腔产⽣剧烈的起伏运动,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调服,凭着对胎息的长久练习经验,我在惊恐中渐渐镇定下来,体验着跳动的节律,寻找着跳动的⼒源。

在愉悦⾝⼼状态下,腹部⾜⾜⾃由跳动了近40分钟,周⾝汗流如洗,⾝体舒畅,⼼情喜乐,妙韵隽永。

此后经过多次的揣摩演练,能够⾃如的引发胎息。

胎息象汹涌澎湃的浪涛,将胸腔⾥的内脏翻动冲击,有时全⾝被⼀股内⼒抽搐成⼀团,动时如雷霆万钧,静时如细⾬绵绵。

随着胎息进程的深⼊发展,⼈体脏腑功能得到了调整,全⾝经脉也趋于通畅,并使腹腔的动态频率渐渐平缓下来,但与此同时,肾间动⽓却象⽕⼭从深层的岩浆中喷涌⽽出,这个脏腑跳动的⼒源此时才清晰的显露出庐⼭⾯⽬。

命门动⽓不断地向脐下强劲的喷射,整个体内如风箱般“虚⽽不屈,动之欲出”。

胎息养生法的作用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胎息养生法的作用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胎息养生法的作用(一)胎息养生法的益处有人问练习胎息养生法有什么益处?现在讲一讲这方面的道理。

人们为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

人生几十年,身体内存积着大量的有害物质,人体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疼。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胎息启动可以振动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拉动五脏六腑气穴,可以把堆积身上几十年的阴寒和污秽之气排除出去。

这时你会感觉手心发热,头部出汗,有时身体流汗,初期汗液粘而臭。

通过长期练习,身体内部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经络的传导、气血的运行、各组织间的新陈代谢、肌肉的紧张与放松、胃肠道的蠕动加快、消化腺与分泌腺的分泌等。

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长期坚持锻练,身体疾病会全部逐渐消失。

另外人体进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经过“推陈出新”的过程。

推陈就是排浊,出新就是生之元是元气。

浊是指秽浊,泛指体内不利于健康的瘀血、痰、湿、风、寒、肿瘤、体液中的废物及一切病理产物。

排浊的途径可通过大便、放屁、小便带下、尿石、清尿黄尿、浓尿、上呕(痰涎、腥沫、淤血、清水、黄水)、咳嗽(咳痰)、干咳(无形、浊气)、排汗(汗是排除心脏、血液、肺部的脂肪酸碱及风寒暑热的重要途径,皮肤排(水泡、斑)吟唱嗝声(去除心理积郁)等……。

中医说:“所有疾病都是气血失调造成的,血靠气来引导,因此气是健康的关键,气通则血活,气的顺畅与否会直接影响生理机能。

” 启动胎息后气血则畅通,免疫力得到提高,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全部都得到了调整而且平衡了阴阳。

机体会相对在这种状态下运动,从而改善体内各种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临床症状,而加速疾病痊愈,这就是练胎息法的最大功能和特点。

一般在进入胎息一周左右时间可出现排污反应,一般不需吃消炎药止咳药止泻药,排浊干净后这些反应会自行消失。

胎息功法——精选推荐

胎息功法——精选推荐

胎息功法【⼀、初级胎息功法】【丹闾式胎息法】呼⽓时想尾闾关发热(尾间⽳⾄命门⽳,道家称这⼀部位为尾闾关),吸⽓时想丹⽥贴命门或尾闾关。

如此⼀呼⼀吸反复循环⼀段时间后,丹⽥呈脉冲式向命门跳动。

当丹⽥跳⾄命门时,稍停数秒钟之后再复跳回原位,⼜静⽌数秒钟再向命门跳动,如此往来循环,产⽣⾃动节律时,丹闾式胎息便成功了。

【天凤式胎息法】天即⽞关窍(⽞关窍在两⽬之间由表⼊⾥1—2⼨处),凤代表下丹⽥。

练功时,吸⽓时意守下丹⽥,并⽤⼒将⽞关窍的真⽓吸⼊下丹⽥,稍停⼀会,接着将下丹⽥的真⽓呼升⾄⽞关窍。

反复如此循环⼀段时间后,使⽞关与下丹⽥之间产⽣蕴蕴之⽓,逐渐导致⽓海⽳与下丹⽥之间产⽣拆⼒,即将丹⽥拆向命门,如此循环。

当下丹⽥产⽣⾃动节律时,天凤式胎息便练成了。

【脐阴式胎息法】脐是肚脐,阴是会阴。

会阴是任脉和冲脉的起点,脐是任脉经上的窍⽳,⼜是⼗⼆经脉所会聚之⽳,是⼈之元⽓所藏。

吸⽓时意念会阴产⽣真⽓,并将真⽓⽤意念从会阴沿任脉上升⾄肚脐,呼⽓时意守肚脐,并⽤意念将肚脐的真⽓徐徐沿任脉降⾄会阴。

如此反复循环⼀段时间,肚脐和会阴之间就会发热、发胀、发紧,然后产⽣氤氤氲氲之内⽓。

⽓海与下丹⽥产⽣⾃动节律时,脐阴式胎息便成功了。

初级胎息的注意事项:(1)初级胎息最重要的是意念和导引问题,因为上述的三种⽅法不是短时间修炼就能成功的,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为练功时间长,故练功者对意念和导引往往不能持久,意念和导引⼀停,则杂念丛⽣,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

(2)形体⼀定要放松,因为初次练功者,体内的真⽓微弱,如果形体不放松,那么微弱的真⽓在经络中运⾏就会受到阻碍。

真⽓不能到达特定的部位,就不能发挥特定的内功效应,也就练不出胎息。

(3)胎息起动时,在呼⽓和吸⽓之间,有两个双闭⽓的过程。

处在双闭⽓时,练功者第⼀次感到胸闷憋⽓,呼吸困难,甚⾄难以忍受,⼼⾥往往害怕会憋死,总想⽤凡息代替胎息。

凡息⼀起,胎息的⾃动节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扰⽽抑制住。

七星行穴胎息大法(储一恒)

七星行穴胎息大法(储一恒)

七星行穴胎息大法(储一恒)
七星行穴胎息大法:此胎息法:集胎息、内丹、轻功,特异神通,诸术为一炉、讲究姿式(散盘),手印,咒语、心法,四位一体的修行方式,快速开启顶门百会穴吸天地阴阳二气,日、月、星、三光能量,自百会穴注满全身,顷刻四肢关窍、骨节、穴位、毛孔、齐开。

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炼我阴阳短促易腐易坏之凡躯,达肉身坚固,寿命长久,千锤百炼、得道飞升。

依诀修炼7-49天,可验证以下功效:1、胎息行气(全身窍穴毛孔自呼自吸)2、骨健身轻(七星能量充满全身,如充气之球,漂漂欲飞)3、玄眼透视(通身俱是眼、脑后可见物)4、通灵入梦(潜识意可进入五华里以内所有认识人的梦境)5、体证虚空(身在屋内可以见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老君曰: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此矣)6、精气充盈(虚空能量,自全身穴道毛孔源源不断进入体内,元精元气,异常充盈,对性生活引起的头痛、头昏、耳呜、腰酸背痛、四肢无力、肾虚、等症状一扫而空。

会此法者虚空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诀在手即能恩爱缠绵,又可炼丹修仙,诀曰:即羡鸳鸯又慕仙,阴阳合和是前缘,若非得诀行天道,争得恩爱过百年。

7、寿命长久(古圣曰:子欲不死当修昆仑顶,此法元精元气充足、元神凝于顶门百会,内足其神,外固其形,形神坚固寿命自然长久,百年数百年均常理之中,持而修之达地仙之上乘,入神仙之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息养生法(已经成功)
我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早产,先天不足。

所以平时挺关注气功养生方面的知识。

其中,就有“胎息”一说。

有人把它形容的很神奇,据说要气功修到一定的境界才会出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下载了《胎息养生法》一书。

阅读完之后,发现“胎息”启动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没有多少气功基础的人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后就可以成功启动。

前几天,我就开始尝试着练习。

都是在晚上上床之后练习,练到自然睡着。

到了今天第四天。

居然初步启动了胎息。

很感兴奋。

现将练法列举如下:
l.闭息起伏法:稍稍收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2.闭息隆腹法:收气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3.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我的练法是从第一种练起,第一种练几遍,第二种练几遍,然后重点练第三种。

(我通过比较这三种练法,发现我本人练第三种感觉反应要明显些,所以我就重点练第三种。

有兴趣的人,可以每种都试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种,着重练习。


练习时,注意不要刻意去追求胎息,水到自然成,可能每个人胎息启动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

我就是在恍惚之间,突然启动的,事先没有什么预兆。

我启动时的感觉是:闭气时,腹部自然向中间(肚脐)收缩,同时腹部向下凹陷,就好像肚子通过肚脐吸气一样;当一口气憋不住时,呼气,肚子又恢复原状。

(当胎息启动后,你用上面的任意一种方法练习时,都能够启动胎息,而且不同的方法启动胎息的感觉不一样。


呵呵,是不是对胎息这么简单就可以启动感到不可思议拉?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我的QQ:1541794171 伊妹儿:zwj3323139@
想要《胎息养生法》一书的,可以给我发伊妹儿,我给你传一份。

如果练习了的,可以加我的QQ。

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习练者QQ:195505646 ,可以加我的QQ。

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