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ppt-精美1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张) 动态:壮观湍急
奇山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视觉:山高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听觉:山静
3.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 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03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语气和重音, 朗读节奏要放缓,尽量读出层次感。
诵读课文
轻快
舒缓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 异水. ,天下独绝.
惊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 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 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注】①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干:连接。②汉:银河。 ③翼:鸟儿。④企:祈求,盼望得到⑤被:同“披”,覆盖。⑥晦: 黑暗。⑦信足:漫步,随意的走。⑧荡:消除。
与顾章书
【注】 ①仆:自己的简称
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梅溪之西, ②去月:上月。
③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 ④薛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
本植物。屈原《楚辞·九
(xiù)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lì), 歌·山鬼》:“若有人兮山
之阿,被 (pi)薛荔兮带女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PPT优秀课件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千形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4.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广阔,令人神清气爽。(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词语背后的准确,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人教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4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共43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c3c3efa45177232e60a26a.png)
形容词作动词,
消散、散尽
同样
跟、随
风烟 俱 净,天山 共 色。 从 流飘荡,任意 东西 。
全,都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向东或向西
一百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
表示约数
独一无二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完全散净, 天空与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 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 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 多里(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 天下独一无二。
有
1、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味
地
2、读出一点蓬勃的生机
朗 读
3、读出一点高雅的情趣
4、读出一点奇异的美感
读 缥(piǎ)o 碧 准 窥(kuī)谷
急湍( ) tuā
n
轩( )邈xu(ān ) miǎo
字 泠泠(lín)g 作响 鸢( y)uā飞n 戾( )天lì
音 经纶( jīng )lún 横柯( )上k蔽ē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 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 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 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 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 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 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 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
鸢飞 戾 天者,望峰 息心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 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 日。
戾:到达,至。 息心:平息名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反:同“返”,返回。 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 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昼:白天。 交映:互相掩映。 见:看见。
译文
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 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 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 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 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 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 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 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 望文生景”的能力。(难点)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 色之美。(重点)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 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 趣。
作家作品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 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 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 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 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 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 即去世。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积累
(三)一词多义
1.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积累文言知识
(四)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争着;上,名词作动
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 描写;其次“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 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 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文章怎样用“异”“奇”二字写水山?
水色—— 缥碧 异
水
新知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你知道吗,只要你再 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 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 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 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 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0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感悟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深深感受到作者寄情山 水的情怀。在那奇山异水间,仿佛看到作者于不得 志中寻得一方宁静。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美景 之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富春江的秀丽风光,以 此来寄托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 对现实中不得志的无奈与感慨。我们在欣赏这篇美 文时,也能从中体悟到人生的起伏,学会在困境中 寻找心灵的慰藉。
板书设计
与 总写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朱
元寄情山水 意欲归隐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字词积累
yùn kē xuān miǎo piǎo yīng
韵 柯 轩邈 缥 碧 嘤
líng kuī
tuān yuān lì
泠 窥 急湍 鸢 戾天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江水清澈(静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 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课文解析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急湍甚箭 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课文解析
1.第1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还写了什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8张PPT)美在情感的波澜欣然—孤寂—欣喜—陶醉—感叹美在“闲人”的意味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宁静的心境,惆怅的心绪,悠闲的情致,旷达的胸襟。
美在月色的描写“积水空明”写月光泻地的清澈透明,这是一种静谧之美;“藻、荇交横”写月色穿透竹柏,星星点点,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这是一种动态摇曳之美。
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回顾《记承天寺夜游》的“三美”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窥谷横柯千转经纶你读准了吗?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uānlìkuīkēzhuànlún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zì 情挥洒,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 )石,泠泠( )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32张PPT)

四、课文探究
写作特点:
1.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 象,富有生机;
2. 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 3. 抓住景物特征,突出奇山异水; 4. 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
四、课文探究
思考讨论: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净:消散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顺、随 东西:往东往西 许:上下、左右
二、课文解读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 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 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二、课文解读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总叙了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美。
听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鸟蝉猿)
负:凭借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转:通“啭”,鸟鸣声 绝:停止,断
二、课文解读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生寒意,山峦凭借 (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 都在争着爬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 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 嘤嘤,和谐而动听。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三、课文解读
积累词汇:
1、通假字 (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三、课文解读
2、一词多义
(1)直:争高直指:笔直 直视无碍:一直
(2)绝:天下独绝: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断
(3)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

翻译以下几个句子
1.风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 同呈现同样青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释义:
皆: 都
缥碧: 青白色
见:看见 底: 水底
游:游动 细: 细小
碍:障碍 急湍: 急流的水
甚:比……快 猛: 迅猛、汹涌
若:像 奔: 飞奔的骏马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 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 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 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 水皆缥碧
清澈 水深—— 千丈见底 夸张
静(详)
水清——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略)
第三部分,这部分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 作者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抒发了
,流露出爱 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题: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仔细阅 读课文,回 答下列问题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 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 “奇”在哪里,“异”在何 处?,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缥碧”的特点, 写江水晶莹清澈的静态美;然后以比喻和夸张的 手法,勾勒出水急湍猛浪的动态美,动静结合, 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水皆缥( piǎo )碧 急湍( tuān )甚箭
●
●
互相轩邈( miǎo ) 泠泠( líng )作响
●
●
嘤嘤 ( yīng )成韵 千转(zhuàn)不穷
●
●
鸢(yuān )飞戾( lì)天 窥( kuī )谷忘反
●
●
●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 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互相轩邈
轩邈“向高处生长,向远处生长。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
风烟俱净
净:消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动词活用为名词
皆生寒树 寒:使……感到有寒意
横柯上蔽 上: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绝巘多生怪柏 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极,到了极点 消失 断 消失 独一无二,绝妙的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借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 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使人 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 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 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 身之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其次是从 声音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最后从色的角度写 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动静结合。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窥谷忘反 反:“返”,返回
任意东西
东西: 向东流;向西流。名词活用作动词
负势竞上
向上 ,名词活用作动词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籍 ③庵:草屋 ④克:挤。榨 ⑤蒿:蒿草 ⑥静衣:干净的衣服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浅青色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于箭,比箭还快 动作名,这里指飞奔的马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 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直接看到,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就像飞奔的马。
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寒:使....心生寒意
冲击,撞击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互相和鸣 鸟鸣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 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 和谐动听。
表示多
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猿则百叫无绝。
消失
蝉长久不断地叫,猿不停地啼着。
至,到达
平息名利之心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克 ④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 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 衣⑥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 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筹划,治理
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 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 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名作状,在上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木的枝干
互相掩映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 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有时才能见到阳光。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吴 均
“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 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 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特点:讲求对仗,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 替,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 日。
第一部分(1):总写富 春江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色, 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3):分写 “水”之异,“山”之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形作动,消散 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跟、随
名作动,向东 流向西流
风和烟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自富阳至桐庐,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表约数,来
独一无二,绝妙的
向上 在上边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急湍甚箭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句 省略句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人教 部编版 第12课 《与朱 元思书 》课件 (共27 张PPT)
01
A、或依林木之下 或:有时 B、题其衣裳 题:写
C、临终诫曰 终:最后 D、更以静衣易之 易: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