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日本经济回归之梦的评述

合集下载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

日本的战后复兴与经济实力的崛起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面临着一片废墟和巨大的困境。

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发展能力,实现了战后复兴,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状况可谓是惨不忍睹。

城市遭受了大规模的轰炸,基础设施被严重破坏,工业生产几乎停滞。

同时,日本还面临着资源短缺、粮食匮乏等问题,民众生活困苦。

但日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而是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逐步踏上了复兴之路。

美国的援助在日本战后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美国为了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稳定的盟友,对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物资支持。

这使得日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基础设施建设,重建工业体系。

同时,美国的市场也为日本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日本政府在战后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他们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日本的产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产业政策方面,日本政府重点扶持了钢铁、汽车、电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促进了这些产业的迅速崛起。

日本企业在战后的发展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他们注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精益生产等管理方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日本企业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日本的汽车产业在战后迅速崛起,丰田、本田等品牌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

教育在日本的战后复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日本高度重视教育,普及了义务教育,培养了大量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劳动力。

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使得日本能够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也是日本经济崛起的重要驱动力。

日本在电子、机械、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众多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例如,日本在半导体技术方面曾经一度领先世界,为日本的电子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经济复苏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经济复苏对中国的影响

市场难免 会在 惊愕之余 有些茫然无 措、 将 需求总 量看 作一 个整 体 的蛋 糕 ,那
反应迟钝 。在悄 然无息之 中 ,日本 经济 么 日本经 济复 苏 引致 的需求抢 占效应 已经连 续 4 9个月 实现 了温和增长 ,经 势必会 带来新的蛋糕分 配 问题 。“ 日本 济复苏连 续性 直逼上 世纪 6 0年末 至 7 制 造”在 经济 复苏 大潮 下将对 国际市 0 年代初 “ 伊奘诺景 气”时 期 5 7个月 的 场 形成 巨大冲 击 ,欧 美 国家不得 不面 历史记录 。 最新数据 显示 , 0 5 日本 对 内部需 求 空 间 不断 被 挤压 的局 面 。 20 年
维普资讯
F ORUM 财经论坛 l
● 评 本 济复 对 的 响 析日 经 苏 中国 影
对 于 同处 亚 洲 的 中国 而 言 ,近 邻 日本 的 经 济 复 苏值 得 关
注 ,毕竟从 国际视 角审视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 转变之 中
C№ eny eey p陛潜m ~r c。…uc众…a的…ie y 。m 将到多 no cc nd J en r 受ba co
弈的风头浪尖。 此外, 更加值得注意的
日本经 济复 苏造 成 了 国 际贸易需 是 。 日本 此番 经 济复 苏之 中最 大 的一
3 2 0 国 融 6 J0 6 4 际 资
维普资讯
I r tnlini n n ia Facg t a n n e o ]
l E本 经济 复苏增 强 了 E 的 国际 l 元
易依 存 度较 高的 中国经 济可 能 因此 受
到不 容小视的直接 和 间接 影响。
货币地位 ,人 民币在亚洲货币一体化
政策选择遭遇 困境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一)银行业受地产泡沫破灭和巴塞尔资本要求影响,出现破产和信贷紧缩。

1.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下降,以抵押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不良贷款资产开始上升。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没有银行倒闭,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银行提供财政援助几乎为零。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虽然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提高财政援助以帮助该破产银行,但银行倒闭的数量仍然开始增加,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顶峰。

2.巴塞尔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日本银行业开始减少贷款,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刚创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

(二)财政政策效力减弱。

当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时,日本政府1990年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帮助提振日本经济,但当时日本主要公路和桥梁已经修建完成,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下降,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帮助提振经济。

同时,由于大部分公共投资集中在农村地区,相比对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共投资效率较低,不仅增加了预算赤字,使得公共投资的效力被分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刺激作用很低。

表1:日本公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期间(财政年度)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直接影响0.696 0.737 0.638 0.508 0.359 0.275 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453 0.553 0.488 0.418 0.304 0.226 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 1.071 0.907 0.74 0.58 0.407 0.317 私人资本0.444 0.485 0.452 0.363 0.294 0.262期间(财政年度)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直接影响0.215 0.181 0.135 0.114 0.108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195 0.162 0.122 0.1 0.1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0.192 0.155 0.105 0.09 0.085私人资本0.272 0.242 0.219 0.202 0.194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在下降。

【精品】浅谈日本经济衰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精品】浅谈日本经济衰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浅谈日本经济衰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世界经济指导教师:***20030506中文摘要日本是东亚经济模式的代表,是政府主导、赶超型经济的成功典范。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充当亚洲经济“雁行增长模式”的领头大雁作用,即以日本为雁头,以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为雁身、以东盟和中国为雁尾,从而确立了日本在亚洲的核心和主导地位并登上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在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把巨资投到房地产和金融证券市场,并大肆在海外投资,经济出现了泡沫化。

到90年代初,日本受到全球性经济低迷的影响,其高房价、高股价的泡沫被戳破,再加上全球市场的萎缩,日本经济发展停滞,经济增长持续低迷,通货紧缩逐步加深,失业率逐年上升,开始陷入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衰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直接原因既有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也有十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因素;日本经济难以启动的间接原因,是日本政府干预过多、国际竞争力下降所导致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和政治体制中的问题。

为了摆脱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不景气,日本政府近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没有明显启动经济,反而累积了巨大的财政金融风险,使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失去了回旋余地。

如今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而日本经济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影响日本经济的问题主要是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由于日本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具有双重性,而且结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起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决非能一日而臻其功,日本经济复苏任重而道远。

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这几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在7%至8%左右。

然而,有效需求仍显不足,市场价格水平增幅回落,呈现通货紧缩趋势,就业问题、“三农”问题仍是摆在面前的难题,财政赤字和金融风险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日本经济衰退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不可低估。

虽然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小,体制也截然不同,但两国经济面临的有些问题却有很大相似之处。

浅谈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动力

浅谈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动力

浅谈近年来日本经济复苏动力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潭,这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近年来,日本经济好像开始复苏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本文将从政治、社会、财经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

政治因素的影响日本自民党连续执政了几十年,经济政策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僵化。

但是,在安倍晋三的领导下,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改革措施,这有助于推动了经济复苏。

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日本的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即购买国债和其他证券,以此来刺激经济增长。

该政策的另一个目的是降低日本的通货紧缩,并提高通货膨胀率提,从而达到刺激消费和扩大经济的效果。

其次,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推动经济增长。

此举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并降低税收,为制造商提供补贴,以及实施其他措施,以鼓励企业投资和消费。

最后,在政治稳定方面,日本政府的政策稳定性可以说是全球最高的之一。

这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政府对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心和稳定性,使得它们愿意耐心地等待经济复苏的到来。

社会因素的影响日本社会也在某些方面协助了经济复苏。

最明显的方面就是在劳动力市场。

由于日本经济在过去的十年中陷入萧条,使得很多人失业。

但是,在最近几年,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很多人开始愿意出门找工作。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增加了一些产业的生产力。

此外,由于日本经济的萎缩,导致了很多人感到焦虑和不满。

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他们需要积极地参与和支持经济复苏。

这些人的行动带动了社会的能动性,并提高了经济恢复的进程。

财经因素的影响在财经因素方面,日本的GDP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而失业率和债务占GDP的比例都在下降。

这说明了有些政策变化的效果。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加速,日本取得了出口收入的增长。

特别是日元贬值后,日本的输出产品总额成本降低,使得商品更具有吸引力。

其次,在日本国内经济中,服务业的表现突出。

世界经济3:2013年日本GDP初值48981.13亿美元,人均38465美元

世界经济3:2013年日本GDP初值48981.13亿美元,人均38465美元

世界经济3:2013年日本GDP初值48981.13亿美元,人均
38465美元
日本内阁府当地时间8点50发布的GDP初次速报显示,2013年日本GDP初次速报值4784477亿日元,同比名义增长1.0%,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

分季度实际同比来看,一季度增长0.0%,二季度增长1.2%,三季度增长2.3%,四季度增长2.7%。

经季节调整后,分季度实际环比来看,一季度增长1.2%,二季度增长1.0%,三季度增长0.3%,四季度增长0.3%;从季度环比折年率来看,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增长3.9%,三季度增长1.1%,四季度增长1.0%。

按年平均汇率计算,2013年日本名义GDP约合48981.13亿美元或30335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的59385.45亿美元减少10404.3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或下降19.1%。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业者,他们基本上属于低收入人群。

说明安倍政府的就业政策,仅仅属于摊薄了就业的大饼,增加的主要是低收入就业。

而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就业与生活并不安定,致使日本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安倍经济学”实施已近4年,大企业利润增高,但日本企家庭的消费支出没有增加,拖累了内需的扩大。

同时,在量化宽松的刺激下,物价的上涨,使一部分民众感到生活开支的提升与压力的增大。

然而,“安倍经济学”第二支箭的成果不仅不稳定,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2013年日本政府债务已经突破1000万。

日本的经济奇迹和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的经济奇迹和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的经济奇迹和泡沫经济的崩溃以日本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令人瞩目又令人警惕的经济奇迹和随之而来的泡沫经济的崩溃。

在20世纪后半叶,日本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这一经济繁荣并未持续太久,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带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经济奇迹的背后日本的经济奇迹是指从战后重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快速经济增长。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GDP以每年高达9%的速度增长,日本的制造业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汽车、电子、钢铁等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的经济奇迹首先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战后,日本把重点放在了工业化上。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出口。

此外,日本的企业文化也是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的企业注重质量和效率,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不断壮大自己的品牌。

另外,日本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也为经济奇迹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优惠贷款以及对战略性产业的投资等方式,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二、泡沫经济的崩溃虽然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之而来的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泡沫经济指的是经济资产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投机行为泛滥的现象。

19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飞涨,人们疯狂投资,形成了一场巨大的泡沫。

泡沫的崩溃导致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局面。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迅速下跌,人们的财富缩水,对经济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银行信贷风险暴露出来,很多银行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

此外,政府也未能有效地应对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冲击,导致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

三、泡沫经济教训及经济重建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崩溃往往与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政府干预密不可分。

因此,避免泡沫的形成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并建立透明、健全的金融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日本经济回归之梦的评述
王喜文
2013年2月22日,访问美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进行了演讲,题目为:《Japan is Back(日本回来了)》。

演讲伊始,安倍就表明:日本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二流国家”。

安倍宣称,亚太地区是全球重要地区,日本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依然拥有主导地位。

所谓的规则包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

他并称,日本将继续担当公共海洋资源的守护者,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一道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

并当场宣示,强大的日本回来了。

但是,强大的日本迫切需要经济复苏,安倍在演讲中一再解释,“安倍经济学”这一词并非自己创造,而是来自市场。

他希望通过三大手段,解决日本长达10多年的通货紧缩。

首先是敦促日本银行推出大胆的金融政策,激活日本股市,促进日本制造业产品出口;其次是通过机动性财税政策,让GDP增长2%,带动60万人就业;然后是制定经济增长战略,刺激民间消费、民间投资,让市场活跃起来。

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将日本培育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兴市场。

为“日本回来了”而推出梦幻式的复兴战略
2013年6月14日,安倍政府正式推出《日本复兴战略》,副标题则为“Japan is Back”。

安倍政府为重振日本经济,推出由“三支箭”构成的经济增长战略。

一是大胆的金融政策,二是机动性财政政策,三是促进民间投资,以上三项政策同步推进。

《日本复兴战略》中,通过“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性财政政策”,恢复并提升民间的投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路线”。

基于此,《日本复兴战略》中,制定了三项行动计划作为实现增长的具体措施,即: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培育战略市场计划、国际化战略。

通过实施“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强化产业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培育战略市场计划”,培育新的市场。

同时,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

《日本复兴战略》还提出,未来十年,实现年均名义GDP增长3%左右,实际GDP增长2%左右。

由此,十年后人均国民总收入扩大到150万日元以上。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中,“大胆的货币政策”和“机动性财政政策”已经推行,经济增长战略的可行性被视为左右安倍经济学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目前日本银行所谓的大胆金融政策是造成日元贬值的主因。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中,“大胆的货币政策”和“机动性财政政策”已经推行,经济增长战略的可行性被视为左右安倍经济学成败的关键。

可以说,目前日本银行所谓的大胆金融政策是造成日元贬值的主因。

2013年4月,日元兑美元跌破100大关,创四年新低。

受日元贬值影响,丰田汽车、索尼等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企业如愿出现了增长。

同时,货币贬值带来的价格竞争力的提升,也让日本政府对日本经济本年度实现整体增长寄予了厚望。

他们认为,日元大幅贬值,也会使得部分转移到海外的生产线考虑回归日本国内。

货币贬值无法效仿美国制造业回归梦
美国制造业向其国内回归是美国复兴梦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页岩气革命降低了企业采购能源的成本,所以,美国政府期望美国重新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基地。

实际上,最近几年,福特、通用、陶氏化学公司等大型企业相继在美国扩建了生产基地。

含有建厂计划的企业在内,其总数在过去3年间已经增至50家。

除了汽车、化学厂商之外,还涵盖电子零部件、钢铁、航空运输业、建筑机械等很多业种。

波士顿咨询集团去年3月公布的报告称,通过制造业向国内回归,美国2020年前将新增200~300万人就业,从而美国失业率可降低至2%左右。

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降低失业率,大力支持制造业回归,推出了降低制造业法人税率、扩大针对制造业的研发投资等政策。

但是,高盛集团在2013年3月份发给客户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占世界出口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夺取更多的市场
份额),所以“现阶段,不能说提升生产率、降低能源成本就能提高美国竞争力”。

同时,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制造业中劳动力成本以及能源成本的占总成本比率不过是10%,所以并不能将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作为企业选择生产制造基地的关键因素。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往往更重视市场的增长空间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不少专家对美国制造业复苏说法持怀疑态度。

美国出口增速放缓、生产经营活动减速,目前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赞同经济学家的看法了。

另外,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制造业复苏,其定义的模糊也使得美国制造业复苏的讨论更加复杂。

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中预测,美国制造业可培育60~100万人就业。

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考虑到过去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大约减少了260万人的话,那么能用复苏一词来表达吗?
实际上,美国每年新增200~300万总就业人数,制造业每年增加10万人就业的话,所占总就业人数的比率仍将是一个很低的水平。

其实,美国制造业本来就没有“衰退”,而是一种“进化”。

或许一开始就把就业减少视为制造业衰退的标志本身就不正确。

原因是,过去10年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虽然减少了,但是产业附加值却增加了。

也就是说,美国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国家,取而代之的是在美国诞生了更多新兴产业。

具体而言,包括半导体、航空运输业、医疗设备等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业。

同时,就业减少使得通过设备更新等手段,可以以更少的人来生产同样的产品。

尽管就业减少了,但是不能说制造业“衰退”了。

为保障就业而牺牲效率,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同时,即便是就业增多了,如果工人的工资待遇受到抑制,与国民劳动收入的增长相抵消,更得不偿失。

更为重要的不是“回归”而是“进取”。

仅仅通过国内回归,就能够使制造业复苏是很不现实的。

制造业复苏,需要持续开拓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就是“创新”至关重要。

美国制造业问题的本质是开创新产品的力度不够,其原本的创新能力这一强项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与其他国家抢蛋糕吃,恐怕难以可持续发展。

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关键在于开发更多让消费者爱不释手的产品。

这对于以技术立国而引以为豪的日本来说,也很重要。

日元贬值或许让日本制造业得以喘息,但是过度依赖货币贬值,而不是自己去提升产品研发能力的话,恐怕也难以可持续发展。

美国会否一直支持安倍经济学帮助日本圆梦呢?
美国支持安倍经济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更注重自身的实际利益。

当被问及对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评价时,美国高官表示,“最重要的是结构调整”,日本参加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是重要的第一歩,以TPP为杠杆,来撬动整个市场的开放改革,从而实现结构调整。

美国容忍日元贬值,其实是为了加快推进TPP。

日元加速贬值,日本股市上扬,让日本国内对加入TPP怀疑和抵触,都渐渐地淡化了。

但是,日本政府显然忘记了20年前的一段历史。

1994年2月,当时的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和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就汽车、钢铁商业等领域的谈判破裂。

其后,美国政府容忍日元升值,市场上纷纷推测其为“为解决汽车摩擦问题,美国政府默许下的日元升值”。

当时,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换110日元一路上升,迎来了1995年春突破1美元兑换80日元的“超速日元升值”。

我们姑且不谈美国政府是否将汇率视为贸易政策的“工具”。

但很简单,如果美国的利益无法实现,美国国内批评容忍日元贬值的声浪就会一浪高过一浪。

届时,就很难判断美国还会不会继续放任日元贬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