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精选3个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儿童故事

中国历史儿童故事

中国历史儿童故事从古至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充满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还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国历史儿童故事吧!故事一,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孟母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不惜搬家三次,只为了让孟子能够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学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也激励着孩子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向上。

故事二,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愚公一家住在两座大山之间,为了方便出行,愚公决定移山,尽管别人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但是愚公却坚持不懈地挖山搬石,最终感动了神仙,使得两座大山被移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目标。

故事三,神箭手。

神箭手是中国古代的传奇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有一个叫做后羿的英雄,他曾经用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智慧和技艺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同时也激励着孩子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故事四,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孔融小时候和同伴一起吃梨,他却主动让梨给别人先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分享和帮助他人,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以上这些中国历史儿童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还能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历史故事有哪些

小学历史故事有哪些

小学历史故事有哪些故事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历史故事有哪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学历史故事篇一:昆阳大战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

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三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不知从哪儿去物色了一个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长得个子特别高,身子又像牛那样粗大。

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够驯养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

王莽派他为校尉,让他带了一批猛兽上阵助威。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八九千人。

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怕对付不了,主张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去。

刘秀对大家说:“现有我们兵马和粮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打击敌人;如果大家散伙,昆阳一失守,汉军各部也马上被消灭,那就什么都完了。

”大家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王莽军兵力强大,死守在昆阳也不是个办法。

商量的结果,就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

当天晚上,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骑着快马,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

王莽军没有防备,就给他们冲出了重围。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

王莽军凭着人多武器精,认为攻下昆阳不在话下。

他们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向城里射来。

城里的人到井边打水,也不得不背着门板挡箭。

王莽军又用穜(chōng)车撞城,还挖掘地道想打进城里去。

但是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刘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全部调到昆阳去。

但是有些汉军将领贪图财产,不愿意离开这两座城。

刘秀劝他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

儿童历史小故事5篇_历史小故事经典阅读

儿童历史小故事5篇_历史小故事经典阅读

⼉童历史⼩故事5篇_历史⼩故事经典阅读每⼀篇历史⼩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其中的道理和知识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童历史⼩故事5篇,供⼤家参考。

历史⼩故事1杨贵妃与“贵妃鸡”贵妃鸡”是苏州名菜。

它的做法是选⽤肥嫩的童⼦鸡翅膀与⾹菇、淡菜、嫩笋、青椒⼀起焖烧⽽与。

贵妃鸡的特点是菜⾊鲜艳,绿、乳黄、⿊、⽩相配,令⼈赏⼼悦⽬,吃起来既嫩⼜鲜,⾹味扑⿐,是少有的佳肴。

贵妃鸡,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它⼀定与哪⼀位贵妃有渊缘。

事实也的确如此,原来,这位贵妃不是别⼈,正是那位“回眸⼀笑百媚⽣,六宫粉黛⽆颜⾊”的杨⽟环。

1200多年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

李隆基做皇帝之初,任⽤姚崇、宋景治理国家,使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到最⾼峰,史称“开元盛世”。

但到了晚年,唐明皇昏庸⽆⽐,唐朝⼜从发展的巅峰跌落下来。

宠爱杨贵妃就是他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现。

杨⽟环本是李隆基看中她之后,想⽅没法娶了过来,封为贵妃。

有了杨贵妃之后,唐明皇整⽇整夜与她寻欢作乐,把国家⼤事交给了李林甫、杨国忠等⼀帮奸⼈。

有⼀天,唐蝗皇⼜与杨贵妃饮酒对歌,弄得神魂颠倒。

他喝醉之后,连呼“好酒呀,好酒!吃得痛快!”杨贵妃也痴迷神糊地叫道:“我要飞上天!”唐明皇因酒醉听错了,以为贵妃要吃“飞上天”,马上让太监命令御膳房做出来。

听了皇帝的圣谕,厨师们⾯⾯相觑:他们从来没说过有“飞上天”这道菜。

但皇帝⾦⼝⽟⾔,他能说出来,你就得做出来。

众御厨们开动脑筋苦思冥想。

有个厨师说,⽼鹰飞得⾼,⼤概就是“飞上天”吧!⼤家⼀听,赶紧做了两只红烧⽼鹰。

可⼀尝才发现,鹰⾁是酸的!于是厨⼦们重新开动脑筋。

在厨师中有位苏州的名厨,叫“苏空头”,他想到鸡的肌胛⾁最鲜嫩,把它拿来做“飞上天”肯定好吃。

他把⾃⼰的想法对⼤家⼀说,众⼈⼀听,只好如此了。

他们⼿忙脚乱地找来⼏只童⼦鸡,斩下它们的翅膀,与⾹菇、淡菜、笋⽚、青椒⼀起焖烧,“飞上天”就算做成了。

⼤家⼀看此菜,⾊鲜味⾹,才定下⼼来。

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_中国经典历史

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_中国经典历史

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_中国经典历史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蕴含着无数经典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带来一篇精选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希望能够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些乐趣和启发。

一、伏羲和女娲远古时期,天地混沌一团,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在一片荒野之中。

他们决定为人类创造生活的一切。

于是,伏羲开始研究万物,画出了八卦的八个卦象,用来表示天地的变化和道德准则。

而女娲教人们种植谷物、养蚕、用火等等,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二、大禹治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大禹的伟大君主。

当时洪水泛滥,人们生活在水患中无法安居乐业。

大禹毅然决定治理洪水,他带领人民修建堤坝、开挖河道,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地,最终成功地化解了洪水威胁。

大禹治水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崇敬的典范,也开创了中国古代治水工程的先河。

三、愚公移山传说中有一个愚公,他住在太行山下。

他和儿子决心把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移走,以便改善生活条件。

尽管别人嘲笑他愚蠢,但愚公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最终,上天被愚公的坚持所感动,派来了神仙帮助他们移走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坚持,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伯牙绝弦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伯牙是一个擅长琴艺的音乐家,他的琴艺非常高超而又独特。

唐朝的宰相钟子期也是一个懂音乐的人,他非常想听伯牙的琴音。

一天,钟子期去拜访伯牙,却得知伯牙已经去世。

伯牙临终前曾留下遗训,要求琴师只要会弹出《高山流水》,他愿意弹奏。

钟子期深感遗憾,他便摧毁了自己收藏的名琴,再也不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朋友之间要有真挚的感情,不容易被名利所迷惑。

五、屈原投江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他辅助楚怀王,努力为国家谋福利。

然而,楚怀王受奸臣的挑唆,不相信屈原,屈原遭到了贬斥。

屈原深感失望和绝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屈原去世后,人们纷纷赶来救援,无奈只能在江河中划船找寻屈原,并丢下粽子以免屈原的身体被鱼儿咬食。

这一天正是端午节,人们至今还保持着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幼儿历史故事

幼儿历史故事

幼儿历史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历史故事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历史故事,幼儿可以了解过去的人和事,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情感、语言、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适合幼儿的历史故事。

故事一,《小猫钓鱼》。

从前,有一只小猫,它很喜欢钓鱼。

有一天,小猫拿着渔网和渔竿,来到了一条小河边。

它悄悄地躲在草丛里,等待着鱼儿上钩。

不一会儿,一条大鱼儿上钩了,小猫高兴地把它放进了篮子里。

可是,这时候,一只大鹰飞过来,把小猫吓了一跳。

小猫赶紧逃跑,把篮子里的鱼儿都放了回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爱护动物。

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故事二,《小松鼠的故事》。

小松鼠是一个勇敢的小动物。

有一天,它听说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野狼,经常伤害其他动物。

小松鼠决定去找野狼,劝他改变自己的行为。

经过一番劝说,野狼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不再伤害其他动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同时也要善良地对待他人。

故事三,《勇敢的小兔子》。

小兔子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动物。

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大火,很多动物都被困在了火场里。

小兔子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救出了被困的动物们。

虽然小兔子也受了伤,但是它的勇敢行为感动了所有的动物,它们都为小兔子鼓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也要乐于助人。

通过这些历史故事,幼儿可以了解到历史中的勇敢、善良、团结等美好品质,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语言、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和启发,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

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

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是博大精深的,其中蕴藏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给孩子讲述这些历史故事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适合给孩子讲述的中国历史故事。

1.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关于坚持与毅力的故事。

故事里,愚公和家人为了修建道路,决心移走挡在家门口的大山。

尽管山势巍峨,但愚公却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得到了神仙的帮助。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只要有恒心和决心,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2. 《白蛇传》:这是一则关于爱情和善良的传说。

故事讲述了一条白蛇化身为女子白素贞,与人类许仙相爱的故事。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白蛇和许仙都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最终克服了一切障碍。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可以学到爱与宽容的力量。

3. 《孔子讲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和价值观。

给孩子讲述孔子的故事,如《礼记》、《论语》中的寓言和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尊重和礼仪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 《鸿门宴》:这是一则关于智慧和谋略的故事。

故事中,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上展开了一场智力较量。

通过巧妙的计谋,刘邦成功地打败了项羽,最终建立了汉朝。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智慧和谋略在解决问题和取得胜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中国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满足孩子对历史的好奇心,还能够教育他们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品质。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成长过程中受益匪浅。

让我们一起赋予孩子们更多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念吧!。

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

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

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幼儿历史故事,是培养幼儿文化意识和历史素养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质。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

故事一: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的波恩市。

幼儿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学习到德国的文化和音乐。

故事中,贝多芬非常喜欢音乐,父母对他的音乐天赋也十分关注。

可是,他的父亲却对他非常严厉,甚至经常打他。

于是,他选择离开家,在德国各地旅行,学习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

最终,他在维也纳成为总管弗朗茨·约瑟夫·哈耶克家庭的音乐家,成为了著名的作曲家。

故事二:见义勇为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中,有很多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

幼儿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故事,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例如,大英雄岳飞的故事。

他在南宋时期,抗击入侵的金兵,多次打败金兵的进攻。

但是因为他的军功太大,引起皇帝的嫉妒,最终被流放到外地。

岳飞后来下落不明,但他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民族英雄的代表之一。

故事三:伦敦塔的故事伦敦塔是英国的一座著名古建筑,最初建于11世纪。

这座塔曾经是国王的宫殿、武器库、监狱和法庭等多种用途。

幼儿可以通过这个故事,了解英国的历史和文化。

故事中,伦敦塔曾经被用作政治犯的囚禁之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著名的女王安妮·博林,她因为怀疑与她的婚姻有关的罪名被囚禁。

以上三个故事都是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它们的魅力在于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形象的人物形象、有趣的细节描述,使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并记忆历史知识。

同时,这些故事还能够引发幼儿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最后,故事是一种能够触发幼儿想象力、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方式。

只有通过精心编写、精致制作的幼儿历史故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改进历史教育内容和形式,让更多优秀的幼儿历史故事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让幼儿从小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健康的心灵成长。

适合小孩听的历史故事

适合小孩听的历史故事

1.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2.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被遣送回越国,回国后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最终称霸一时。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3.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长沙太守刘玄德也跟着起兵,被称为“刘皇叔”。

刘备虽有皇族血缘但家境贫寒,只能和同样卖草席为生的关羽、张飞两人一起在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共同讨伐黄巾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桃园结义”的故事。

4.胯下之辱
韩信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到处蹭饭吃。

有个恶霸知道了韩信的情况后,就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刀带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随后恶霸当众羞辱韩信说:“你
若不怕死,就拿剑刺我;你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稍微愣了愣神之后,当着大家的面儿从恶霸的胯下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耻笑韩信他胆子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精选3个
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精选“闭门羹”是什么羹
我们都知道,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那么,你知道这里的“闭门羹”到
底是什么样的“羹”吗?
其实,“闭门羹”一词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相传在唐代,宣城女子史凤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
的男子便纷纷慕名来拜访她,却很难见到她。

因为她会客时,要求客人先献上一首诗,若
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
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只要见了门前的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告辞了,所以人
们便把这羹称为“闭门羹”。

久而久之,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了。

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原
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达主人对客人的轻视。

不过,让史凤自己没想到的是,还真有
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

如今,“闭门羹”还成为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当然,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

可惜流传到现在,拒客的时候只有“闭门”而没有美味四溢的“羹”了。

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精选蔡邕救琴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有个大臣名叫蔡邕。

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
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

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

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
前进谗言说他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蔡邕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他自
知已成了灵帝的眼中钉、肉中刺,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
京城,远远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
不过他的耳朵。

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他都有一套
精辟独到的见解。

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家中那
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时时细加呵护。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
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
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

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的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
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也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
上又吹又摸。

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

然后精雕细刻,一丝
不苟,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

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
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

灵帝不识人才,使蔡邕落魄他乡;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这样慧眼识良材
的音乐专家,终于使一身英华得以展现。

这两件事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告诉我们的道理却
是一样的:要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才能并合理地使用,做到人尽其才。

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精选王勃的故事
有一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在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
作序,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并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然后起身告辞。

发现序诗后句空了一个字,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便纷纷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

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是很好。

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空字补上。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王勃的随从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

望阎大人海涵。


阎大人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

王勃故作惊讶:“何
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都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
勃笑道:“空者,空也。

槛外长江空自流。

”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