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力学题阅读及答案

202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力学题阅读及答案

2023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力学题阅读及答案题目一题目:小明用力拉开一把重40牛的椅子,底部置于地面上。

椅子被拉开距离为2米,拉力的方向与拉开的方向相同。

求小明拉开椅子所做的功。

答案:根据功的定义,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乘积。

在本题中,小明拉开椅子的拉力为40牛,位移为2米。

因此,小明拉开椅子所做的功为80焦耳。

题目二题目:一辆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速度变为30米/秒。

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比值。

在本题中,汽车的速度由20米/秒增加到30米/秒,变化量为10米/秒。

时间为10秒。

因此,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为1米/秒²。

题目三题目: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在无其他力的情况下从10米的高处自由下落。

求物体落地时的动能。

答案: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没有其他力对其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重力势能的转化。

在本题中,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下落高度为10米,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²。

因此,物体落地时的动能为196焦耳。

题目四题目:一个质量为0.5千克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10米/秒的速度运动。

当受到质量为2牛的水平力作用后,物体受到了减速,速度变为4米/秒。

求物体受到的减速度。

答案:减速度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比值的负值。

在本题中,物体的速度由10米/秒减少到4米/秒,变化量为6米/秒。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减速度的负值为加速度。

时间未给定,无法计算具体的减速度。

题目五题目:一个质量为3千克的物体,在一个铁轨上,水平向右以5米/秒的速度运动。

当受到质量为1牛的水平力作用后,物体受到加速,速度变为8米/秒。

求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比值。

在本题中,物体的速度由5米/秒增加到8米/秒,变化量为3米/秒。

时间未给定,无法计算具体的加速度。

题目六题目:一台电梯内有2个人,质量分别为60千克和70千克。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力学压轴题含解析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3力学压轴题含解析

专题23力学压轴题1.(2006天津,34)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温度,缩短烹煮的时间,人们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性质制造出了高压锅.某种规格的高压锅出气口的直径为3.2 mm ,计算出它的面积约为8 mm 2.要使锅内的气压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请你帮助计算该高压锅应配的限压阀的质量为多少克?(设外界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取105Pa ,g 取10 N /kg)【答案】80g【解析】p 阀=p 内-p 外=2p 0-p 0=p 0=105Pa 因为SmgS G S F p ===阀 所以g g S p m 80kg 108N/kg10m 108Pa 102265=⨯=⨯⨯==--阀 所以限压阀的质量为80g 。

2.(2009天津,28)天津在支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 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h 1米,CD 段海拔高度为h 2米,如图甲所示。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 米/秒运动,汽车t =0时经过A 处,t l 时经过B 处,t 2时经过C 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乙所示(P 1、P 2、t l 和t 2也为已知量)。

(1)请分析说明汽车在AB 段和BC 段运动时牵引力的大小关系。

(2)请用已知量求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的表达式(总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答案】(1)BC 段运动时牵引力较大;(2))()()()(1212122牛t t v h h G t t P f ----=【解析】(1)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 ,根据Fv t Fs t W P ===,得vPF =,又因为P 2大于P l 且速度一定,所以汽车在BC 段运动时牵引力较大。

(2)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为f ,BC 段长为L 、高为h ,由功的关系可得:)()()()()()()()()(1212122121212212122牛t t v h h G t t P f t t fv h h G t t P fL h h G t t P fLGh W F ----=-+-=-+-=-+= 即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1212122牛t t v h h G t t P f ----=3.(2011天津,28)如图1所示,某桥梁工程部门在一次工程作业中,利用汽车将重为G ,高为h 0的柱形实心铁块,从水深为h 1的河底竖直打捞上来。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详解】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B正确;C、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C错误;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故选C.2.2018年5月21日,遵义市教育系统第二届教职工羽毛球比赛在遵义师范学院体育馆开幕。

关于羽毛球运动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B. 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C. 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D. 击球后,羽毛球离开球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答案】 A【解析】【解答】A.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羽毛球的运动状态,A符合题意。

B.击球时,球拍给羽毛球的作用力和羽毛球给球拍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时受重力和阻力的作用,不再受推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 F的方向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该同学由于匀速下滑,受平衡力,滑梯对该同学的作用力与重力平衡,竖直向上,大小相等。

故选A。

2.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B. 人步行速度约10m/s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答案】 B【解析】【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1.4m/s,B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C不符合题意;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1g/cm3,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先估计人的质量,再根据G=mg求出重力后判断;B、根据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分析判断;C、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判断;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

3.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 B.C. D.【答案】 D【解析】【解答】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时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D。

4.如图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路面受到人的压力B. 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C. 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D. 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路面受到压力是自行车施加的,A不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支持力是自行车施加的,B不符合题意;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人受到的摩擦力是自行车施加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初中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下列结果中,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A.撑竿跳高运动员跳起并跃过横杆B.手中的石块释放后自由下落C.玩具手枪用弹簧将“子弹”射出去D.“蹦极”运动中落到低处的人被绳拉起【答案】B【解析】因为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而A、C、D均是由于弹力产生的效果,而B是由于重力产生的.故选B.2.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答案】 C【解析】【解答】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B.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所以磁铁对小铁球有吸引力,B不符合题意;C. 在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作用下,小球改变了运动方向,故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C符合题意;D. 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发生形变,所以不能说明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3.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D. 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答案】 C【解析】【解答】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相互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土兵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D符合题意。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如图所示,小蚂蚁背负着果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A.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果实所受的重力B.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果实所受的重力C.果实所受的支持力等于蚂蚁所受的支持力D.果实所受的支持力小于蚂蚁所受的支持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果实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支持力与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蚂蚁和果实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所受的总重力与蚂蚁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果实受到的支持力小于蚂蚁受到的支持力,D选项正确.考点:二力平衡受力分析2.《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 D【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力学1.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 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与磁体发生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所以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 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重力,故B错误;C. 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方向的变化也是运动状态的不变,故C 错误;D. 实验中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方向,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选D.2.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 B.C. D.【答案】 D【解析】【解答】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时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D。

3.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甲乙丙丁A. L甲=L乙=L丙=L丁B. L乙=L丁<L甲=L丙C. L甲=L乙<L丙=L丁D. L丁<L乙<L甲<L丙【答案】 B【解析】【解答】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让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量相同,图乙和图丁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量相同,故ACD错误,B正确。

中考物理2023年真题选及详解 力学计算题

中考物理2023年真题选及详解   力学计算题

中考物理2023年真题选及详解力学计算题47.(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明在平直的道路上用推车运送小麦,如图所示,他用60N的水平推力推着推车,以1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5s,求(1)推车通过的路程;(2)推车受到的阻力;(3)推力做的功。

4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我国生产的一款水陆两栖观光车,它既能在陆地上行驶,又能像船一样在水中航行。

该车的总质量是12t,空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2m2。

求:(1)该车空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该车空载(驾驶员质量忽略不计)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3)该车在水中以3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5min,此时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80kW,观光车航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49.(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车旅游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某公司推出了如图所示的小型房车,小林和父母参观车展时试驾了该车,该车在平直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600m,已知车轮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为0.4m2,试驾时车和人总质量为4×103kg,阻力是车重的0.1倍。

(假定汽车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汽车总重力,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g取10N/kg。

)求:(1)该房车匀速行驶了多长时间?(2)该房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该房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50.(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一台用于侦察、灭火的电动消防机器人,质量为1000kg ,静止时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20.5m 。

在某段平直公路上,机器人以3m/s 的速度匀速行驶1min ,其受到的阻力是机器人所受重力的0.05倍,这段路程消耗的电能中有75%用于机器人的牵引力做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力学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一、力学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B【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推车时车也推人,故A正确;两个物体即使相互接触,但是如果不相互挤压,也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B不正确;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瘪了,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B.2.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B. 人步行速度约10m/s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答案】 B【解析】【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B.人步行速度约1.4m/s,B符合题意;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C不符合题意;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1g/cm3,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先估计人的质量,再根据G=mg求出重力后判断;B、根据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分析判断;C、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判断;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

3.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弹力作用B. 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作用C. 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作用D. 弹簧的弹力总是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答案】 C【解析】【解答】A、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不发生弹性形变,物体间不存在弹力作用,故A 不符合题意;B、只要两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间就会产生弹力作用,弹力的产生并不只局限于弹簧,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产生弹力的条件可知,要产生弹力,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C符合题意;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物体受力且发生弹性形变,在恢复原状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4.如图所示,金属块P沿竖直墙壁(墙壁粗糙)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向右的力F1(F1>0)将金属块P压向竖直墙壁,竖直向上的力F2沿着墙壁竖直向上拉动金属块P,金属块P所受重力为G,金属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F3,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压力为F4,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摩擦力为f,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F1与F4大小相等B. F3与F4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F2与G是一对平衡力D. G与f之和与F2大小相等【答案】 C【解析】【解答】金属块P沿竖直墙壁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金属块受到的应该是平衡力。

水平向右的力F1压着金属块,即墙壁受到P的压力为F3,所以F1=F3;金属块P对竖直墙壁的压力为和竖直墙壁对金属块P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F3=F4;据此分析可知:F1与F4大小相等。

故A、B正确;在竖直方向上P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f,竖直向上的拉力F2,根据二力平衡可知F2=G+f,故D正确,C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定义,逐个分析选项中的每一对力,即可得到答案,本题涉及的力较多,分析时要将选项中每个符号表示的力与图中的所示力对应起来,难度较大。

5.某弹簧秤中的弹簧断掉了一小段,如果重新安装并调零以后继续使用,测量值与原来的测量值相比较()A. 测量值偏大B. 测量值保持不变C. 测量值偏小D. 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答案】C【解析】【解答】弹簧变短后其劲度系数会增大,在拉力相同时,弹簧的伸长变短,如果继续使用原来的刻度盘,必然会使测量值偏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同一只弹簧在变短了之后,它的劲度系数会增大,在同样拉力时其伸长量会变小,这样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

6.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如图所示,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此时物块B受到的拉力为6NB.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84NC.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D. 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答案】C【解析】【解答】A. 木块的重力:G B=m B g=0.4kg×10N/kg=4N,木块浸没在水中,则V排=V木=(10cm)3=1000cm3=1×10−3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绳子的拉力为:F=F浮−G B=10N−4N=6N;A不符合题意;B. 容器内水的体积V=Sh=300cm2×30cm−1000cm3=8000cm3=8×10−3m3,由ρ=可得,水的质量m水=ρV=1.0×103kg/m3×8×10−3m3=8kg,因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m水+m B)g=(0.4kg+8kg)×10N/kg=84N,B不符合题意;C. 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C符合题意;D. 物块B的重力:G=mg=0.4kg×10N/kg=4N,剪断绳子,待物块B静止后漂浮,F′浮=G=4N;由F浮=ρ液gV排可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4×10−4m3,液面下降的深度为:△h==0.02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ρ水g△h=1.0×103kg/m3×10N/kg×0.02m=200Pa.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利用排开水的体积计算受到的浮力,根据总重力计算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液面深度计算液体的压强的大小.7.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答案】D【解析】A、由题知,无法知道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错;B、知道拉力大小,但不知在拉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以不能比较拉力做功大小,故B 错;C、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C错;D、∵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f甲=F甲=4N,f乙=F乙=6N,∴f甲<f乙,故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下列图中能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A 和 B B.A 和 C C.A 和 D D.B 和 D【答案】C【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A图中人用力将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B图中跳板在人的压力下变弯,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运动员用力拉弓,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中磁铁将小球吸引过来,说明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故选C。

9.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A.无法手握钢笔写字B.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C.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D.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答案】C【解析】【详解】A、写字时,如果没有摩擦力,笔会从手中滑下导致无法写字,A可能发生;B、火车在水平方向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沿铁轨方向的风能把火车吹动,B可能发生;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因此人跳起不能离开地球,与摩擦力无关,C不可能发生;D、汽车是靠车轮向后摩擦地面,地面同时也会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力使车子前进,因此如果没有摩擦力,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车无法开动,D可能发生;故选C.10.一弹簧右侧连接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C.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形变的物体接触的物体上;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详解】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B、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B正确;C、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C错误;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故选C.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其所受重力大于其所受阻力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踢力和重力的作用C.人推车向前运动,人对车有作用力,车对人也有作用力D.正在上升的氢气球不受重力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详解】A、由于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竖直下落,所以其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A错误。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因为这时脚已与足球脱离,所以足球不会受到踢力的作用,但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

C、人推车向前运动,人对车有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车对人也有作用力,故C正确;D、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所以正在上升的氢气球仍受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2.关于下列各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读数正确的是A.物体的长度为5.23cm B.物体A的重力是4.3NC.金属块的体积是1003cm D.所测时间为5min37.5s【答案】D【解析】【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③使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时,固体的体积等于固体放入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体积之差.④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小圈刻度单位为min大圈刻度单位为s,读数时还要看小圈的指针是否过半,如果过半大圈的读数应该读大于30s的读数.【详解】A. 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2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23cm−3.00cm=2.23c m.此选项错误;B. 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4.6”处,所以物重为4.6N.此选项错误;C. 物体与液体的总体积为100cm3,物体的体积小于100cm3.此选项错误;D.小圈指针在5与6之间,读5min,而且指针过半,大圈读37.5s,所以停表的读数应为5min37.5s.故选D.13.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实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C.它们所受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