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教研备课优课教学设计
晚春教案晚春教案一等奖

晚春教案晚春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晚春》,作者韩愈。
文章描绘了春天景色的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朗读、理解和赏析,以及对文中修辞手法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诗文的美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课文动画视频、生字词图片、相关春天的PPT。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春天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读,组内交流,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4. 课文理解:5. 修辞手法学习: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
6. 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现场创作。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课文晚春生字词:杨、柳、榆、梅、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生字词学习和课文朗读环节,学生掌握较好。
在理解课文和修辞手法学习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在随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文,进行欣赏和朗读,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并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晚春》教学设计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晚春》,本文是一首描绘春天晚期景色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晚期各种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晚春》。
2.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晚春》;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视频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2. 初读: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晚春》,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和句子。
3. 解析:讲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4. 品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5. 背诵: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 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古诗《晚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欣赏与拓展: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晚春》。
2. 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初读、解析、品读、背诵、练习、欣赏与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古诗《晚春》的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对春天的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并能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的意境和情感的领会还需加强,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写作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晚春》教学设计设计.docx

《晚春》教学设计设计.docx晚春教学设计设计.docx教案:《晚春》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韩愈的《晚春》,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朗读水平。
三、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重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二、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多媒体设备。
二、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简介作者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学习诗歌内容(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解释诗歌的意思。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分析诗歌表达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对春天的喜爱、对时光的珍惜等。
2.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晚春》韩愈生僻字词解释表达技巧分析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业设计:一、请学生背诵《晚春》。
二、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晚春》的读后感。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师说》、《马说》等,进一步了解韩愈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对于诗歌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是教学的重点。
韩愈《晚春》优秀教案两篇

韩愈《晚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涉及《晚春》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并理解韩愈《晚春》的全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意境,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技巧,了解作者韩愈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晚春》全文,体会其音韵美和意境美。
2.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增强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晚春》的艺术特色和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技巧,深入理解诗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出《晚春》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春天景色。
b. 提问:古人是如何描绘春天景色的?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
a. 讲解韩愈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b. 解读《晚春》的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与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晚春》,体会其音韵美。
b. 分析诗句,讲解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4. 例题讲解:分析《晚春》中的艺术特色和意境。
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出关键信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技巧,分析其他春天的诗句。
a. 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讨论交流,共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晚春》2. 作者:韩愈3. 重点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 艺术特色:意象、修辞手法等。
5. 意境: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七、作业设计a.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b.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 答案:a. 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b. 通过对春天的景色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令人陶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晚春》教学设计

《晚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准备
准备与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相关的教育资料。
设计与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相关的教育活动。
提供与文学作品学习相关的教育材料。
引导学生对《晚春》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进行了解。
教学步骤
文学作品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晚春》,分析其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方式,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
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理解和分析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合作探究和批判思维,促进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评估
评估学生对《晚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估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
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方面的掌握。
评估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合作探究和批判思维中的参与和表现。
通过《晚春》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并促进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发展。
《晚春》教学设计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 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总结词
巩固与拓展
详细描述
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观察春天,尝试写一些关于春天的短文或诗歌 ,以拓展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
评估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 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
的观点。
教学效果检测
通过作业、测试和考试等方式 ,检测学生对《晚春》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晚春》的诗文 理解、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等方面的反馈。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互动游戏 等环节,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THANK YOU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春天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春日的氛围, 激发他们对《晚春》这首诗的兴趣。
文本分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对《晚春》的逐句解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的 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互动
总结词
参与与思考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 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业与测验
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对《 晚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0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学生对《晚春》的诗文理 解、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是否
晚春教案晚春教案一等奖

晚春教案晚春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晚春》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解析,词语释义,句式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诗意生活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析,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回忆,导入本课。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词语释义:讲解生僻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例句解释说明。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晚春的赞美之情,讨论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晚春》居中。
2. 重点词汇、修辞手法列于左侧。
3. 右侧列出课文主题及作者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晚春”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其他季节描写的文章,进一步培养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季节变化,体验自然之美,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和逻辑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重点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晚春》教案、教学设计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2.针对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仿写、复述等,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3.重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
1.理解并掌握《晚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3.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晚春》的文学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课文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复述、仿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七年级语文下册《晚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晚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准确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晚春》,使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表达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赞美。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7.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导学预设
学生主体活动
个性修改
一、创景导入:
提到晚春,我们的眼前往往会出现残花落红,杨花子规。心中顿时涌起不尽的伤感,失意惋惜与惆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李煜的苦恼,“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易安的愁绪。但是人的心态不尽相同,同样面对晚春,韩愈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晚春》。(板书:晚春 )
《晚春》“自主—导学”课堂导学设计
设计者:
设计时间
教学内容:《晚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早春和晚春拓展进行比较阅读,积累经典古诗名句,提高语文素养。
【小结】通过对《早春》和《晚春》的比较,我们发现,无论是晚春还是早春,韩愈都能乐观地面对,春来可喜,春去不可悲。正是这种豁达的态度、博大的情怀,成就千古芳名。让我们向韩愈致敬!
四、拓展
【过渡】古人写诗,善于运用意象。花鸟草虫,竹梅兰菊,都是诗人的爱物。而每一种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结合你所学过的诗词,举例说说早春、晚春常用的意象以及常传递的情感。
预设:
早春:
1、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晚春:
1、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宋▪ 黄庚《暮春》)
【总结】:花草树木,造物主为我们造就了多彩多姿的美景,置身其中,徜徉其间,谁能无感于怀?谁又能无动于衷?多情的文人墨客更是赋予万物以生命和灵性,于是,暮春的杨花不再悲哀,飘飞的花瓣没有愁怨。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礼赞,对生活的乐观,对美好的眷念,高声背诵《晚春》。
1、全班快速朗读课文
2、思考问题
3、个人竞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请同学们把两首诗比较一下,说说他们的异同。
(提示:从修辞运用上、抒情方法上、表达情感方面分析比较)
预设:
A、修辞运用上:《早春》运用比喻和对比;《晚春》运用拟人和比喻。
B、抒情方法上:《早春》直抒胸臆;《晚春》借景抒情。
C、《早春》对春天的喜爱,对生命勃发的赞美;《晚春》对生命的眷恋。
预设:(景物:花草、树木、杨花、榆荚
画面:百卉千花争奇斗艳,杨花榆荚漫天飞舞)
师评:我们学习诗歌经常会有这种想象画面的题目,我们要用散文化的语言把画面说得生动、形象、唯美。
②“知春不久归”时,草树、杨花、榆荚是怎样做的?作者对这些景物持什么态度?
预设:争妍斗艳,漫天飞舞。
赞许、肯定。
③作者赋予晚春的景物一反常见的动作,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 ▪ 苏轼《蝶恋花·春景》)
小结:早春常常运用到的意象有:小雨、小草、春风、鲜花、新燕、黄莺,传递的情感是对未来的憧憬,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等情感。
晚春常常运用的意象有:杨花、子规、梧桐,通过这些意象常常传递的是一种惆怅、失意、伤感等情感。
三、合作交流
【过渡】学习一首诗,我们不仅要弄清他的内容情感,还要关注作者的人文情怀,更要品味诗能永恒流传的意义。我们已经描绘了诗歌的景,更体会了诗歌的情。请再读诗歌。感悟诗歌的“理”
合作交流——悟道理,析异同
1、思考: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预设:a、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b、珍惜光阴、不失时机
C、勇于亮出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
点评:刚才大家结合这首诗的意象,获得了很多的启示。这就告诉我们,既可以从整首诗把握,也可以从意象、炼字等角度把握。
【过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是写文的高手,同时也是写诗的高手,这不仅让我们想到他的一首诗叫做《早春》。能背下来吗?
学生个人汇报
展示一:
1、小组讨论
结合草树、杨花等意象说说其中的启示
2、小组展示
展示二:
1、小组讨论
2、小组展示
个人展示积累
学生背诵《晚春》
板
书
设
计
晚 春
韩愈
景:花草、柳絮、榆荚
情:对春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理:珍惜Biblioteka 光,抓住时机感受晚春,注意积累
二、自主学习
【过渡】这是一首课外诗词,主要考察大家的自学能力。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已经给予的注释和阅读提示,快速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1、请生朗读。
2、师评:从画面感,流动感和景物的情态等方面评价。
3、思考并回答:
自主学习——抓景物、品情感
①《晚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师评:情感把握很好,但是分析还不够。晚春时节,百花凋零,但晚春这首诗中杨花榆荚却尽情绽放,拼命留住春天,一个“斗”字可看出,传递的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
4.竞答与点评
【小结】花草本无情,榆荚更无才,但他们依旧想为美好献出一份力量,为春天展现一份精彩。春去也,我不伤,无才思,我不卑。让我们在春天的尾巴上看到了一道少人关注的风景,这是一种何其向上何其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