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医院作为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并实施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二、制度内容1.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对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重视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培训等形式,使医护人员掌握防范意外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全员参与患者安全管理的意识。

2. 患者评估与监测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隐患。

3. 环境安全管理医院应定期检查病区环境,确保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并设置防滑标志。

对于病房、卫生间等易发生跌倒的区域,应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设施,以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4. 患者教育与沟通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防范跌倒、坠床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床栏、轮椅等设施。

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不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5. 应急预案与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流程。

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救治,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备案。

6. 持续改进与反馈医院应定期收集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三、组织实施1. 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医院应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管理制度。

小组成员包括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人员。

2. 制定实施细则患者安全管理小组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及报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及报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防范及报告管理制度为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1. 加强患者入院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

2. 明确各级医务人员在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中的职责和义务。

3. 规范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处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患者。

三、入院宣教1. 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设施设备及使用方法,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并能够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2.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规范整理床周用品,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3. 对高龄、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等高危患者,应加强安全教育,告知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四、风险评估1. 医护人员应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风险评估,识别高危因素。

2. 对高危患者,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3. 定期对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安全措施。

五、防范措施1. 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

2. 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地面干燥,及时清理积水,设置防滑标志。

3. 患者使用的鞋子应防滑,避免穿着易滑的拖鞋。

4.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六、报告制度1. 一旦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当班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并由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科。

2. 发生意外事件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观察和处理,记录事件经过、原因及处置措施。

3.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处理和分析1. 对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流程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流程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流程一、背景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还可能影响医院的声誉和运营。

为了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流程。

二、目标1. 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受伤的风险。

2. 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3. 建立健全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三、管理制度1. 加强入院宣教,帮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设置,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指导家属规范整理床周用品,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2. 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评估导致患者跌倒、坠床高危因素,包括:a. 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

b. 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c. 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带或约束无效的患者。

d. 服用特殊药物(镇静剂、降压药等)、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e. 病室或洗漱间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f. 患者的鞋底易滑跌等。

3. 对具有跌倒、坠床等危险因素患者,护士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如跌倒评估分值总分45分,上报护理部,填写望江县医院跌倒、坠床风险动态评估单”进行动态评价,每周评价2次。

4. 对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龄60岁老年患者等,应固定好两侧床档,极度躁动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 保证患者活动四、防范措施1.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确保患者行走安全。

2.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铺,床头设置呼叫按钮,方便患者随时呼叫。

3.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尤其是对高危患者,应增加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工具,提高患者的行走稳定性。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一、管理责任1.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掌握防跌倒、坠床等技能。

2.安排专人负责跌倒、坠床预防,并建立台账和报告制度。

3.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各级责任和管理权限。

二、评估和风险识别1.对每个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2.定期检查住院环境,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安全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三、安全设施和装备1.设有安全护栏、防滑地毯、调节床垫、插电保护等安全设施,确保患者安全。

2.配备坠床预防产品,如护床网、护头垫等,及时防止患者坠床。

3.安装室内监控摄像头,监测患者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床位管理和护理1.合理安排患者床位,避免拥挤,确保行动方便。

2.定期更换床单被褥和清洁卫生,保持床品干净、整洁,减少感染风险。

3.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监护和关注,做好跌倒、坠床预防工作。

五、员工素质和技能1.招聘具有相关护理、医学等专业背景的员工,具备跌倒、坠床等防范知识和技能。

2.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跌倒、坠床等应急处理能力。

3.强化员工责任心和服务精神,充分关注患者需求,主动发现和解决潜在危险。

六、信息化管理1.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患者跌倒、坠床和防护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2.将监控视频、患者病历等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全面、准确的数据分析,为防跌倒、坠床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远程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反馈患者动态,实现24小时安全巡视。

以上是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的详细完整版。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评估风险,加强安全设施和装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避免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院护理部坠床防范制度

医院护理部坠床防范制度

医院护理部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
一、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跌倒、坠床高危患者(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残疾及其他特殊患者),进行细致的健康教育并采取防范措施。

二、病区厕所、洗手间内使用防滑地板砖,走廊放置防滑标识,每个病床张贴防跌倒、防坠床的标识。

三、病区走廊、病房、洗手间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污染或洒水,保洁人员及时清理保持干燥。

四、病床、平车均有床档,意识不清、烦躁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适当使用约束带。

五、护理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加强病房巡视。

六、定期检查平车、轮椅及病床的功能,发现损坏,及时报修。

七、建立跌倒、坠床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八、定期进行跌倒、坠床事件原因分析,并持续改进。

第1页/共1页。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医院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安全保卫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措施,组织实施防范工作,定期对防范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 各临床科室设立跌倒、坠床防范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安全员等组成,负责本科室跌倒、坠床防范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防范措施1. 入院评估: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环境管理:保持病区环境整洁、无障碍,地面干燥,通道畅通。

夜间开启地灯,保证照明充足。

3. 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病床、轮椅、扶手等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确保设备设施完好。

4. 安全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坠床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

5. 护理管理: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护理,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等患者,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或床栏。

6. 用药管理: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对服用可能导致跌倒、坠床的药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7. 交接班制度:加强护士交接班管理,确保患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8. 应急预案:制定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应急预案,确保发生事件时能迅速采取措施。

四、培训与考核1. 对医务人员进行跌倒、坠床防范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2. 将跌倒、坠床防范工作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确保防范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五、监督管理1. 管理小组定期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发生跌倒、坠床事件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3. 对防范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3篇)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3篇)

跌倒、坠床防范和报告制度范文(一)跌倒预防制度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预防知识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预防跌倒发生。

2、熟悉病室患者的情况,对跌倒高危患者尽量安置于一级病房或分类专人管理。

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

3、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酌情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

4、加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放置统一;病室地板应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内避免有障碍物。

5、对有潜在受伤可能者,如有药物反应的患者、行走不便患者、年老患者和血压较高患者需重点关注与护理,严加防范。

厕所、洗澡间应铺防滑垫。

6、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跌倒报告处理制度1、一旦发现患者跌倒或坠地,立即平卧,在报告医生的情况下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点评估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骨折等症状,有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注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2、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治,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3、启用跌倒风险评估单,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5、由当班护士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总结分析原因,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并提交护理部。

6科内护士长组织分析讨论、再次评估,必要时组织护理查房或请护理会诊。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可组织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补充改进、反馈并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____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年____月____日第二篇:跌倒坠床防范防范跌倒坠床措施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住院期间突然周围环境改变以及疾病原因引起意识,精神视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

高危人群: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混乱烦躁年龄大于____岁应用降压药物。

措施:1病人入院后责任护士评估其行为能力,确定为高危对象的患者,护士应立即与家属沟通,告诉其危险性。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4篇)

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范文跌倒和坠床是老年人和弱势群体中常见的意外事故。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的范本:一、引言跌倒和坠床是常见的意外事故,尤其对老年人和弱势群体造成了许多伤害和不便。

为了增加对护理对象的安全保护,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本机构制定了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护理对象的安全,减少跌倒和坠床事故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事故的后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内的所有护理对象,包括老年人和弱势群体。

三、管理责任1. 机构管理层:负责制定和监督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定预算和提供必要的资源。

2. 护理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指导和培训护理人员,实施跌倒和坠床预防措施,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事故事件。

3. 护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跌倒和坠床预防工作,如定期巡视、评估风险、提供协助和监控等。

4. 护理对象及其家属:应配合和积极参与跌倒和坠床预防工作,接受相关指导和培训。

四、预防工作流程1. 风险评估1.1 制定风险评估工具:制定一套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护理对象的跌倒和坠床风险。

1.2 评估频率:根据护理对象的情况和风险等级,制定评估的时间和频率。

1.3 评估内容:评估包括个人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和医疗护理风险因素等。

2. 风险干预2.1 个人干预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个人干预措施,如提供辅助工具、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

2.2 环境干预措施:针对环境风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如安装护栏、调整家具布局等。

2.3 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医疗护理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定期更换床单、检查卧床护理等。

3. 措施跟踪与修订3.1 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定期跟踪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2 修订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措施评估,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改进预防措施,以提高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科室护士长、值班护士每天认真检查病区公共设施及护理单元,发现潜在的危险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或设立警示牌,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及隐患。

2.临床护士须对每位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认真填写住院病人危险因素评估表和告知书,并挂相应的警示牌,提醒全科医护理人员加强对易坠床、易跌倒高危人群的安全管理。

3.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把防坠床、防跌倒,纳入护理观察巡视重点范畴,必要时协助患者上下床、上卫生间等。

4.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应指导护士做好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如正确使用防护床栏、留陪护人员陪伴、使用约束带等。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防坠床、防跌倒知识的宣教,医患共同重视与防范。

6.减少跌倒的环境因素:门诊、病房地面的清洁应在上班前与下班后完成,以保证病人高峰时期地面干燥。

如果工作期间拖地,拖布应相对干燥,并须同步放置醒目警示牌。

7.病人发生跌倒坠床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初步观察,并立即报告医生,涉及生命安全的应立即就地抢救。

8.医生根据病人跌倒或坠床受伤的部位进行初步伤情判定,按照影响生命安全的顺序处理救治病人,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及治疗。

9.病区护士长应及时查找引起病人跌倒或坠床的原因,并进行分析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并如实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10.科室针对跌倒或坠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整改,护理部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及系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完善防范措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