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信号传输线的特性与匹配原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信号传输线的特性与匹配原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信号传输线的特性与匹配原则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信号传输中,信号线的特性和匹配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中信号传输线的特性,并探讨匹配原则。

一、信号传输线的特性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信号传输线是指用来传输信号的导线、电缆或PCB线路等。

了解信号传输线的特性对于正确设计和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至关重要。

1. 传输线的阻抗传输线的阻抗是指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阻抗大小。

阻抗的匹配对信号的传输有重要影响。

如果传输线的阻抗与系统中其他部分的阻抗不匹配,反射和干扰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因此,在设计中应努力实现阻抗的匹配。

2. 传输线的波速传输线的波速是指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的速度。

波速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时间和相位,必须准确控制。

不同介质的传输线会有不同的波速,因此在选择传输线材料时需谨慎考虑。

3. 传输线的损耗传输线的损耗是指信号在传输线中途遇到的能量损失。

损耗会导致信号衰减和失真,因此需要选择低损耗的传输线材料和合适的线径。

4. 传输线的传输带宽传输带宽是指传输线上能够支持的最高频率范围。

传输线的传输带宽决定了信号传输的上限频率,过低的传输带宽会导致信号失真。

二、信号传输线的匹配原则为了保证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信号传输线需要与其他电路元件进行匹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号传输线匹配原则:1. 阻抗匹配信号传输线与电路中其他元件的阻抗应该匹配。

如果阻抗不匹配,会产生反射和干扰,从而降低信号质量。

根据传输线的特性和电路的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传输线阻抗值。

2. 波速匹配传输线和电路中其他元件的波速应该匹配。

波速不匹配会引起信号的传输延迟和相位失真。

合理选择传输线材料和电路元件材料,以确保波速的匹配。

3. 脉冲宽度匹配在高速信号传输中,脉冲宽度匹配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传输线的特性使得脉冲宽度变窄,会导致信号失真,因此需要确保传输线能够传输所需的脉冲宽度。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课件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课件

02
卫星通信: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03
雷达技术: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雷达技术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4
医疗设备: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要求越 来越高
机遇:随着新材料、新技术 的不断涌现,传输线阻抗匹 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 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原 理
02.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实 例
03.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实 验
04.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发 展趋势
微波技术传输线 阻抗匹配原理
传输线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01
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 性:阻抗匹配可以降 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 损耗和反射,提高信
阻抗匹配的目的是使信号在传输过 程中损失最小,提高传输效率。
阻抗匹配的方法包括串联、并联、 变压器等。
阻抗匹配的应用包括天线、电缆、 电路板等。
阻抗匹配的方法
串联匹配:通过串联电感或电容, 使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变压器匹配:通过变压器,使传输 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并联匹配:通过并联电感或电容, 使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挑战:微波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遇:随着微波技术的普及, 传输线阻抗匹配的市场需求 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提供 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谢谢
06
设定实验参数:设 定信号源的频率、 功率等参数
07
分析实验结果:分 析信号波形的变化, 得出阻抗匹配的效 果和影响因素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

阻抗匹配计算公式 zhihu阻抗匹配是为了使得两个电路或设备之间的阻抗相互匹配,以达到最大功率传输或信号传输的目的。

在电路中,阻抗可以表示为复数的形式,即阻抗值与相位差。

常见的阻抗匹配公式有:1. 普通阻抗匹配公式:当源电阻/负载电阻/传输线特性阻抗与目标阻抗不匹配时,使用以下公式进行阻抗匹配。

- 对于串联匹配:RL = |ZL|,其中RL为串联电阻,即源电阻或负载电阻的阻抗值。

XL = Xs,其中XL为串联电感的阻抗值,Xs为源电阻等效电感的阻抗值。

XC = Xc,其中XC为串联电容的阻抗值,Xc为源电阻等效电容的阻抗值。

这样,源电阻/负载电阻/传输线特性阻抗可以表示为:Zs = RL + j(Xs - Xc)- 对于并联匹配:RL = |ZL|,其中RL为并联电阻,即源电阻或负载电阻的阻抗值。

XL = Xs,其中XL为并联电感的阻抗值,Xs为源电阻等效电感的阻抗值。

XC = Xc,其中XC为并联电容的阻抗值,Xc为源电阻等效电容的阻抗值。

这样,源电阻/负载电阻/传输线特性阻抗可以表示为:Zs = RL || j(Xs + Xc)2. 变压器阻抗匹配公式:当需要将源电压的阻抗匹配到负载电阻时,可以使用变压器进行阻抗匹配。

- 对于串联匹配:Ns/Np = sqrt(zL/Rs),其中Ns为源侧绕组匝数,Np为负载侧绕组匝数,zL为负载电阻的阻抗值,Rs为源阻的阻抗值。

- 对于并联匹配:Ns/Np = sqrt(Rs/zL),其中Ns为源侧绕组匝数,Np为负载侧绕组匝数,zL为负载电阻的阻抗值,Rs为源阻的阻抗值。

以上是阻抗匹配的常见计算公式,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和设备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d 0.164
l (0.36 0.25) 0.11
~ Y2 j1.2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当传输系统满足: Rg RL Z0 时,可同时实现共 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 二、阻抗匹配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就是在传输线与负载之间加入一阻抗匹配网络。 匹配原理是通过匹配网络引入一个新的反射波来抵消原来的反射 波。
=0 Zin=Z0
阻抗 匹配 网络
ZL Z0

Z0
采用阻抗变换器和分支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短(开)路点 容(感)性平面
电压波腹(节)线 电压波节(腹)线
~ ~ Z z 和 Y z 位于同一等反射系数圆上,相
位相差1800
例题分析
~ • 例1. 一短路支节, 长为0.11, 求 Yin
答案:
~ Yin j1.2
例2:已知Zin=(20-j40), Z0=50,l=0.11,求YL
Z’
C
r=0.8 =3
min lmax
0
A
B: C:
电压波腹点 电压波节点
~ R 3
~ Z L 0.6 j0.8
0. 375
lmin/
等 圆
圆图应用举例
• 例2: 均匀无耗长线特性阻抗Z0= 50, 测得驻波比=2,
离负载第一电压波节点的距离min=15mm, 相邻两波节点 间的距离为50mm,试计算负载阻抗ZL.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上
参量的对应关系
阻抗圆图 导纳圆图
1 1 u z 1 i z ~ ~ ~ Y z ~ G jB Z z 1 z 1 z
~ R ~ X

电子电路中的传输线与阻抗匹配技巧

电子电路中的传输线与阻抗匹配技巧

电子电路中的传输线与阻抗匹配技巧传输线是电子电路中起到信号传输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频电路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信号源、负载之间的匹配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子电路中的传输线以及阻抗匹配的相关技巧。

一、传输线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传输线是用来传输信号的导线或电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特性,在高频电路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传输线类型包括微带线、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等。

不同类型的传输线具有不同的特性阻抗,这是由其内部结构和材料参数决定的。

特性阻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影响着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效果。

当信号源的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不匹配时,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功率损耗,影响系统的性能。

二、阻抗匹配的基本原理阻抗匹配是为了实现信号源、传输线和负载之间的匹配,从而减少信号的反射和功率损耗。

阻抗匹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和参数选择,使得信号源的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以及负载的阻抗相匹配。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之间的匹配,可以采用两种基本方法:并联匹配和串联匹配。

并联匹配是在传输线和负载之间添加补偿电路,使得总阻抗等于特性阻抗;串联匹配则是在信号源与传输线之间添加匹配电路,使得总阻抗等于特性阻抗。

三、阻抗匹配的常用技巧1. 使用匹配电路:对于特定的传输线和负载阻抗,可以设计并添加串联或并联的匹配电路,实现阻抗匹配。

2. 使用阻抗转换器:阻抗转换器是一种常用的阻抗匹配技巧。

它可以将信号源的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进行转换,从而实现阻抗的匹配。

3. 使用特性阻抗匹配:选择合适的传输线特性阻抗,使其与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相匹配,减少反射和功率损耗。

4. 使用负载匹配网络:在负载端添加匹配网络,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转换为负载所需的阻抗。

5. 考虑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变化:在设计电子电路时,需要考虑信号源和负载阻抗的变化范围,以便选择合适的阻抗匹配技巧。

四、阻抗匹配的实例分析以微带线作为传输线,讨论其阻抗匹配的实例。

传输线理论阻抗匹配

传输线理论阻抗匹配
27
2. 串联单支节公式:
BL
t
tg
d
BL
2Y0
GL Y0
Y0
GL
2
BL2
GL Y0
GL Y0 GL Y0
d的两个主要解为:
d
d
1
2
1
2
arctgt t
+arctgt
0
t
0
Z0
Z 1/Y Z0
ZL
Z0
l
短路或 开路
2020/7/22
28
短路支节:lsc
1
2
arctg
(3.3)
假定信号源阻抗是固定的,考虑以下三种负载阻抗情况:
负载与传输线匹配(ZL= Z0)
传给负载传输的功率
ГL=0
P
1 2
EG
2
Z0
Z0
RG 2 XG 2
(3.4)
2020/7/22
6
信号源与端接传输线匹配(Zin= ZG) Гin=0
传给负载传输的功率
P 1 2
EG 2 4
RG
RG2
yL
负载匹配,加+j 0.3
归一化导纳落在
zL
1 j圆b周上
归一化导纳 y 0.4 j0.5
z 1 j1.2
阻抗 z 1 j1.2 要落在归一化阻抗圆周上 1 jx
串联电抗 x j1.2
2020/7/22
14
由此得到相应的元件值为:
C b 0.92pF;
2 fZ0
C 1 2.61pF;
Zin
Z
* G
假定信号源的内阻抗为固定,可改变输入阻抗Zin使送 到负载的功率最大。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和端接方式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和端接方式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和端接方式一、引言传输线是一种用于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路元件,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等领域。

在传输线的设计和应用中,阻抗匹配和端接方式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原理和常见的端接方式。

二、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原理1. 阻抗匹配的概念阻抗匹配是指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号的传输。

当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不匹配时,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能量损耗,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2.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指在单位长度内传输线的阻抗值。

常见的传输线有两种特性阻抗: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通常为50欧姆或75欧姆,微带线的特性阻抗通常为50欧姆或100欧姆。

3. 阻抗匹配的方法为了实现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串联匹配:通过在信号源和传输线之间串联阻抗匹配网络,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匹配。

(2) 并联匹配:通过在传输线的末端并联阻抗匹配网络,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负载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3) 变压器匹配:通过变压器将信号源的输出阻抗转换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实现阻抗的匹配。

三、传输线的端接方式1. 开路端接开路端接是指将传输线的末端断开,使信号无法继续传输。

开路端接适用于需要终止信号传输的场景,例如信号的接收端。

2. 短路端接短路端接是指将传输线的末端短接在一起,使信号在传输线内部发生反射。

短路端接适用于需要将信号反射回传输线的场景,例如信号的发射端。

3. 负载端接负载端接是指将传输线的末端连接到特定的负载电路上,使信号能够被负载电路正确接收。

负载端接可以是阻抗匹配网络、天线等。

4. 开路-短路混合端接开路-短路混合端接是指将传输线的末端同时接入开路和短路,使信号在传输线内部发生反射和终止。

这种端接方式可以用于某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例如信号的测试和测量。

四、结论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和端接方式是确保信号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

第六节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课件

第六节传输线的阻抗匹配课件

传输线的参数
01
02
03
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的电压与电流之 比,是传输线的重要参数 。
电容和电感
传输线上的分布电容和分 布电感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
传播速度
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速 度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
传输线的应用场景
通信系统
传输线在通信系统中用于 信号的传输,如电话线、 同轴电缆等。
测量仪器
传输线用于测量设备的信 号传输,如示波器、频谱 分析仪等。
通过改变传输线的长度,实现阻抗匹配。
选择合适的传输线类型
根据信号频率和传输距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传输线类型,如同轴 线、双绞线等。
使用阻抗匹配网络
在传输线两端添加阻抗匹配网络,以实现信号的完整传输。
优化阻抗匹配的实例分析
50欧姆系统
在50欧姆系统中,通常采用特性阻抗为50欧姆的传输线进行 阻抗匹配。
微带线设计
在微带线设计中,通过精确计算线宽和间距,实现阻抗匹配 ,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05
CATALOGUE
阻抗匹配的测试与验证
测试设备与测试方法
信号发生器
用于产生测试所需的信 号,具有稳定的频率和
幅度输出。
功率放大器
用于放大信号源输出的 信号,提高测试信号的
功率。
阻抗匹配测试仪
用于测量传输线的阻抗 ,判断是否与负载阻抗
电子设备
传输线用于电子设备内部 各部分之间的信号传输, 如电脑、手机等。
03
CATALOGUE
阻抗匹配的实现方法
通过变换元件实现阻抗匹配
电阻变换
电感变换
通过串联或并联电阻,改变传输线的 阻抗,实现阻抗匹配。
通过串联或并联电感,改变传输线的 阻抗,实现阻抗匹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Y3 应落在G 1园上。 ~ (2) G 1园逆时针方向
双支节匹配器的工作原理: ~ 1). 分析: ~ Yb ~ Y 假定已匹配好。 ~ (1) B-B’面:Yb 1 , ~
0
B
d2
A
d1
~ Y4
~ Ya
~ Y3
~ Y2
~ Y1
~ YL
Y0
B’
~ Y0
A’
l1
l2
转过 d2 l 电长度得辅助园 。 双支节匹配器 ~ ~ ~ (3) A-A’: Ya 应落在辅助园上, Ya 与Y1 的电导相等 , ~ ~ ~ ~ 设为G1 , Y1 落在G1 园上。 则 调节支节1 的长度 l1 , Y1 沿着 使 ~ ~ G1 园移动直至与辅助园相 , 交点即为Ya 。 交 ~ (4) Ya 点沿其所在等园顺时针方向转过 2 l 电长度 d ~ ~ ~ ~ 落在G 1园 上得Y3 点。 3 的电纳 B3 可通过调节支节2 的 Y ~ ~ 长度 l2 所产生的电纳 Y4 B3 来抵消 。
2) 无反射匹配
目的:使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即工作于行波状态。 条件:Zg= ZL= Z0 。 实际中传输线的始端和终端很难做到无反射匹配, 通常在信号源输出端使用匹配装置用来抵消反射波。 信号源
隔离器
匹配器
负载
隔离器又称单向器,是非互易器件,只允许入射 波通过而吸收掉反射波,使信号源端无反射, 以稳定 信号源的工作状态。
D
~ l
~ E B ~ lE
导纳园图
2). 双支节匹配器 在单支节匹配器中改变d 是为了找到归一化电导分量 为1的参考面。由: ~
1 ~ Yin ~ Z in
1 jZ L tg d ~ Z L j tg d
可知,线上某参考面的输入导纳不仅决定于该面与终 端的距离 d ,还决定于负载的情况。亦即改变负载情 况也可找到归一化电导分量为 1 的参考面。改变负载 的办法是在给定的负载上、或在离负载一定距离 d1 的 参考面上附加纯电纳。 双支节匹配器是在d1 处并联一长度为 l1 的短路支 节, 第二个短路支节的长度为l2 ,两支节的距离d2 固定; 为便于计算,常取 d2 l/8、l/4 或 3l/8,但是d2 l/2。 d1 、 d2 一确定,即可调节 l1 和 l2 而达到匹配。
二、阻抗匹配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方法是 在负载与传输线之间接 入匹配器,使其输入阻
Z0 Z0
匹 配 器
~ ZL
抗作为等效负载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 匹配器是一个两端口的微波元件,要求可调以适应 不同负载,其本身不能有功率损耗,应由电抗元件构成。 匹配阻抗的原理是产生一种新的反射波来抵消实际 负载的反射波(二者等幅反相),即“补偿原理”。 常用的匹配器有l/4 阻抗变换器和支节匹配器。
~ B3
~ l2
~ l1
重述调配过程
导纳园图
~ 1 d2 8
~ G 1
(1) 作辅助园:
~ ~ G1 1园逆时针转d 2 。~ ~ ~ ~ d1 Y G jB 1 ~ ~ ( 2) YL ~ Y ZL ~ Ya ~ 0 YL 沿等园顺时针转 ~ Y ~ ~ ~ ~ d1得Y1 G1 jB1 。 ~ ~ (3) Y1 沿 G1 园转动交 ~ B2 ~ ~ ~ 辅助园得Ya G1 jBa 。 ~ B3 ~ ~ ~ ~ ~ Y2 Ya Y1 jB2 l1 ~ (4) Ya 沿等Γ 园顺时 ~ ~ ~ ~ 针转 d 2 落在G 1园上得Y3 1 jB3 。 ~ ~ ~ ~ ~ Y4 Yb Y3 jB3 l2
第六节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Ⅰ
一、阻抗匹配的概念 阻抗匹配是使微波系统无反射、载行波尽量接近行 波状态的技术措施。 1. 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1) 匹配时传输功率最大,功率损耗最小; (2) 阻抗匹配可改善系统的信噪比; (3) 功率分配网络(如天线阵的馈源网络)中的阻抗匹 配将降低幅度和相位的误差; (4) 阻抗匹配可保持信号源工作的稳定性; (5)阻抗匹配可提高传输线的功率容量( )。
1. l/4 阻抗变换器 由一段特性阻抗为Z01的 l/4 传输线构成。如图示,有:
Z in Z 01 RL jZ01 tg( l 4) Z 01 jRL tg( l 4)
Z 01
Z in
Z0
l
4
Z 01
Z L RL
2
RL
匹配时, Zin Z0 , 必须使
Z 01 Z 0 RL
in
并联单支节匹配器是在距 负载 d 处并联长度为 l 的短 路 支节,利用调节 d 和 l 来实 ~ ~ ~ 现 匹配时 , Yin Y1 Y2 1。 ~ ~ ~ ~ 匹配的。 ( B ) Y 1 B , Y 为纯电纳
2
1
~
~ Y0
~ ~ Y2 Y1
Y0
~ YL
~ Y0
l
2) 调配过程 (1) 作辅助园:
~ ~ G1 1园逆时针转d 2 。
1 ~ ( 2) YL ~ ( C点 ), ZL ~ 0 YL 沿等园顺时针转 ~ ~ ~ ~ d1得Y1 G1 jB1 ( D点)。
~ d1
D F E
~ G1
~ B3
~ 1 d2 8
0.25
~ G 1
C
~ ~ l l 0.25 E ~ ~ l lF 0.25
~ lF
有两组解,通 常选d、l 较短的一 组解。 负载改变,则实 现匹配的 d、l 将随 之而变,这对同轴 线、带状线等传输 线十分不便,解决 的办法是采用双支 节匹配器。
~ l
~ B F
C 0
~ G 1
0.25
~ ~ Y1应在导纳园图的可匹配 (G 1)上。 园
C点 ~ YL ( A) D点
~ Yin
~ ~ ~ ~ d lC lA Y1 1 ~ ~ ~ ~ d lD lA Y1 1
~ ~ ~ jB Y2 B ~ ~ ~ jB Y2 B
(2 52)
由于无耗线的特性阻抗为实数,故 l/4 阻抗变换器 只能匹配纯电阻负载。当ZL=RL+jXL为复数时, 根据行 驻波的电压波腹和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组:
Rmax Z 0
,
Rmin K Z 0
可将 l/4 阻抗变换器接在靠近终端的电压波腹或波节点 处来实现阻抗匹配。 在 lmax 处接入,则
~ ~ (3) Y1沿G1 园转动交辅助 ~ ~ ~ 园于E点得Ya G1 jBa 。
~ B2
~ ~ ~ ~ ~ Y2 Ya Y1 jB2 l1 ~ (4) Ya 沿等园顺时 ~ ~ ~ ~ 针转 d 2 落在G 1园上( F点)得Y3 1 jB3。 ~ ~ ~ ~ ~ Y4 Yb Y3 jB3 l2
Pbr 1 U br 2 Z0
2
K
2. 阻抗匹配问题 1). 共轭匹配 目的:使信号源的功率输出最大。 * 条件: Zin Z g ( Rin Rg , X in X g ) 满足共轭匹配条件的信号源输出的最大功率为:
2
Pmax
E g Rin Z g Z in
2
2

Eg 4 Rg
1 1 1
3
~ ZL
0.25
L
~ l2
~ l1
d2 = l/8 时,
~ 盲区为 G 2 ;
0
~ G2
0.25
d2 = l/4 时,
~ 盲区为 G 1。
d2= l/8 双支节匹配器的盲区
~ ~ ~ d lD lA
~ ~ ~ d lC lA
d
~
~ Y0 ~ Y0
~ ~ Y2 Y1
~ Y0
~ B
~ YL
A
0
~ G 1
C
l
0.25
单支节匹配器
~ B
D
导纳园图
~ ~ C点 Y B E 点 2 ~ ~ D点 Y2 B F 点
Z 01 Z0 Z0 Z0

在lmin 处接入,则
Z 01 Z0 K Z0
Z0 K Z0

单节l/4阻抗匹配器的主要缺点是频带窄。
2. 支节调配器 支节调配器是在距终端负载的某一处并联或串联短 路或开路支节。有单支节、双支节或多支节匹配器,常 用并联调配支节。 d ~ Y 1). 单支节匹配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