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3 身边的化学物质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A.①B.②C.③D.④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
四个药品橱中,①橱是酸,②橱是碱,③橱是非金属单质,④橱是金属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③橱中。
答案:C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需混合均匀,故A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B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木炭粉末与CuO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
答案:D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金刚石做玻璃刀石墨做电池电极不锈钢做水壶钛合金制造船舶设备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不锈钢有导热性钛合金抗腐蚀性强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B错误。
答案:B4.(2022四川凉山州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答案:B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①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②错误;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③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④错误。
中考化学考点全解 考点十七 溶解度(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十七: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的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而外因就是温度。
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里”,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是在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标准,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知其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是所溶解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
易错考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例题分析例题1: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老师演示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是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1)观察①②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2)观察②④两支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之一是______.(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______.答案:(1)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温度.解析:【解答】(1)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所以影响碘的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不同,所以与溶剂的种类有关;(2)碘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而溶质的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溶解性的因素还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加快,所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还有温度.【分析】: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有关,也与温度,压强(外因)有关。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43 化学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考点43 化学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2017·金昌)“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B.优化建筑设计,减少空调使用C.为防止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就地焚烧D.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答案】C2.(2017·莱芜)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B提倡饮用蒸馏水,实现健康人生C珍惜资源,实行资源永续利用 D 弘扬生态文明,共圆生态梦想【答案】B3.(2017·某某)“节能有道,节俭有德”,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B.经常使用一次性纸杯C.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D.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解析】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A正确;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B错误;C.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C正确;D.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D正确。
【答案】B4.(2017·某某)泉城某某,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B.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C.把废旧电池埋入水中处理D.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答案】A【解析】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均不利于环境保护.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A.5.(2017·某某)今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路灯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D.尽量不用一次性水杯【答案】b6.(2017·某某)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4月24日——5月23日进驻某某市开展环保督查工作。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定质量表⾯⽣锈的铁⽚中滴加盐酸⾄过量 B.向⼀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灰⽔⾄过量 D.加热⼀定质量的氯酸钾【答案】A【解析】A、⽣锈的铁⽚含有氧化铁和铁,⾸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体产⽣,然后铁与盐酸反应⽣成氢⽓;B、稀硫酸呈酸性,其pH⼩于7,加⽔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C、⽯灰⽔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成沉淀;D、加热⼀定质量的氯酸钾,⽣成氧⽓的质量是⼀定的。
解:A、⽣锈的铁⽚含有氧化铁和铁,⾸先是表⾯的铁锈与盐酸反应⽣成氯化铁和⽔,⽆⽓体产⽣,然后铁与盐酸反应⽣成氢⽓,当铁全部反应完,氢⽓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于7,加⽔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观察图象PH在减⼩,故B错误;C、⽯灰⽔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成沉淀,⽽且是⼀开始就⽣成,观察图⽰可知,C错误;D、加热⼀定质量的氯酸钾,⽣成氧⽓的质量是⼀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成沉淀的质量为()A.12g B.14.25g C.17.25g D.27g【答案】D【解析】【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成氯化铝和氢⽓,镁和稀盐酸反应⽣成氯化镁和氢⽓,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详解】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则⽣成氢⽓的质量为200g+10g-209g=1g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 ,⽣成氢⽓的质量为y23H Al 2273xy273=x yx=9y 2MgH 24210g-x 1g-y242=10g-x 1g-y12y-x=2由x=9y 和12y-x=2得,2y=g 3,x=6g ⽣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276g 17.3g 78÷≈,⽣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410g-6g 9.7g 58÷≈,最终⽣成沉淀的质量为17.3g+9.7g=27g故选D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详解(最新)

中考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分)“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
陕西铜川耀州青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2.(1分)2024年我国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D.外卖、网购等包装用品分类回收,综合利用3.(1分)“安全重于泰山”。
实验室贮存酒精的试剂瓶上你认为应张贴的警示标志是()A.B.C.D.4.(1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规范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B.氧气验满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5.(1分)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下列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硫酸铜、液氧B.氨气、干冰C.汞、黄铜D.氯化钠、金刚石6.(1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C.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将硬水变为纯水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7.(1分)汝阳杜仲是珍贵的绿色资源,其主要提取物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绿原酸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C.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8.(1分)为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已知:无水氯化钙可以用来干燥气体),捂热干冰位置的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无水氯化钙可以用氢氧化钙代替B.实验中观察到a、b、c处试纸都变红色C.d处火焰先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D.该实验证明CO2可以和水发生反应9.(1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9单元 溶液 含答案及解析

第九单元溶液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湖南邵阳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答案:C2.(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 g、30 g、30 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答案:A3.(2020贵州毕节中考)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固体X可能是NaOHB.固体X可能是NH4NO3C.Ca(OH)2的溶解度:①>②D.Ca(OH)2的质量分数:①=③答案:B4.(2019四川自贡中考)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 mL的量筒C.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答案:C5.(2020山东威海中考)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和酒精B.温度相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C.40 ℃碳酸钠饱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9%D.20 ℃时,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溶液变浑浊答案:C6.(2019浙江金华中考)甲是60 ℃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答案:D7.(2021青海中考)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 g 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答案:C8.(2019天津中考)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超全版)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第1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专题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四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专题提升演练1.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可能只有甲烷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只有盛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与题意不符。
答案:B2.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 ℃和80 ℃]下列关于该流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B.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C.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H)2D.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解析:由题意可知,银铜合金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硫酸铜、硫酸铝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分别生成了氢氧化铜、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钠,在煮沸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和水,所以过滤时得到的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固体B在惰性气体中煅烧得到了CuAlO2。
所以:A.由工艺流程图可知,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固液分离的过程,操作名称是过滤,故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C的主要成分是Na2SO4,故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Al(OH)3和CuO,故错误;D.由工艺流程图可知,该生产流程所得的主要产品是Ag和CuAlO2,故正确。
答案:C3.(双选)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答案:AD4.(2022云南昆明中考)甲、乙、丙、丁是初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甲为H2,则丁可以是Fe或H2OB.若甲为NaOH,则丙可以是H2O或Fe(NO3)3C.若甲为CuO,则乙、丙、丁可以是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D.若甲为Al2(SO4)3,则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均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答案:B5.某含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 O42-、C O32-,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得x=0.83g。则不管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增加的质量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保持平衡。D错误。
故选B。
4.已知: ,现将CO气体与21.4g Fe(OH)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xOy混合物12.8g,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O2和H2O共8.6g
B.混合物中含5.6g铁元素
C.FexOy为Fe2O3
D.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
x=5.6g,y=9.8g
则生成FexOy的质量为:12.8g-5.6g=7.2g;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用足量的CO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A.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点时,可以加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为高锰酸钾,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为氯酸钾,c为氧气,符合题意;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详解】
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3.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
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D.10克镁粉和铜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FeO、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故选D。
5.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18.6g,能与7.3%的稀盐酸200g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B.2:3C.1:2D.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m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FexOy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FexOy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16y=5.6g:1.6g,x:y=1:1,故FexOy的化学式为:FeO;
Fe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C、由图可知,X、Y质量不断减小,则X、Y为反应物,Z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为生成物,t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减小量为9,Y减小量为3,则Z的增加量为12,X∶Y∶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解得x=4.4g
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详解】
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A错误;
B、氧化钙和氧化锌会和盐酸反应,但是不会生成任何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ZnO+2HCl=ZnCl2+H2O,所以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就是天平右盘增加的质量,即5.6g。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氢钠84,两者都小于100,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大于4.4g,天平无法保持平衡。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