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委婉表达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比较研究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dbb198daef5ef7ba0d3c31.png)
英汉委婉语不同点对比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人们的素质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人们越来越讲究得体,说话越来越委婉。
因此,委婉语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汉英委婉语的功能基本是相同的,但其中也有少许的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就汉英委婉语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其不同点,并且试着探究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
只有注意到这些差别并尽量避免冲突,跨文化交际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委婉语内容跨文化交际1. 引言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张曲,2007)。
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委婉语的使用。
委婉语就是用来淡化或美化一些人们通常认为是禁忌,或令人难堪的事物的词语,句子,或一段话(陈彦彦,2007)。
中英文中有很多委婉语,因为他们是一种语言学现象,因此存在很多相似点。
然而,文化能反映在某种语言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委婉语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所以不同国家的委婉语也有着其不同点。
国内外很多人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然而,很少人对中英委婉语不同点进行系统地的分析。
为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英委婉语都一样。
因此本文旨在试图对中英委婉语中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2. 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一般说来,英汉委婉语中的相同点远远多于其不同点。
英汉语中在禁忌、说话的得体性方面就有着很大的相似。
除了这些相似点外,其的不同点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2.1 年长由于美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独立与进步这两个品质被给予极高的重视。
英语国家的人追求创新,因为害怕遭到歧视,他们害怕变老。
单词“old”对西方人来说是一个禁忌因为它意味着在思想或行动上缓慢。
因此,一些含单词“old”的英语短语都是贬义的,比如“ old-fashioned, old school, old gentleman”等。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中英文是世界上两大主要语言之一,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用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委婉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尤其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非常有趣。
委婉语是在表达意见和情感时使用的一种客观、委婉的语言方式。
通过委婉语,说话者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缓和尴尬局面,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和关怀。
在中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将对中英文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
一、语气委婉在中文中,委婉语通常通过增加修辞成分的方式来表达。
“可能”、“或许”、“有点”等词语可以让整个表达变得更加微妙。
“我可能会有些担心”、“我或许会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观点的让人感觉到说话者的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表达则更多地借助于虚拟语气和客气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虚拟语气,比如“I would rather not”、“I would prefer not to”、“It might be better if…”等。
这些表达方式能够在冲突时保持形式上的客气,避免直接冲突。
二、语气缓和在中文中,委婉语的使用还可以通过缓和语气来表达。
在批评或表达不同意见时,可以使用一些缓和的语气来避免冲突,比如“我认为可能有一些问题”、“这个方案或许需要再考虑一下”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不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或受到伤害。
而在英文中,委婉语的使用则更多地通过使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来表达。
在表达负面情绪时,可以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语,比如“maybe”、“perhaps”、“I'm not sure, but…”等。
这样一来,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也给了对方一些回旋的余地,避免了直接冲突。
三、礼貌表达中文中的委婉语还经常表现在礼貌用语上。
在请求或建议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比如“麻烦您…”、“可以麻烦您…”等。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在请求或建议的过程中,让对方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
英语教育论文: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

研究汉英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存在,几乎所有民族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使用。
委婉语指的是由于不情愿或是不能够进行直接表达,而使用间接的、比较含蓄的、或是迂回而又曲折的语言来进行表述,其目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使倾听者更容易接受,让交际活动可以顺畅完成。
不仅在汉语中如此,英语亦然,本文从语用方面对汉英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
一、回避禁忌的功能委婉语最直接的功能是用来回避某些禁忌。
在我们的观念中,禁忌物是不利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惹人讨厌的或是令人不愉快的[1]。
所以,委婉语的避讳功能也即是为了规避使用禁忌语言,它可以让人们比较随意的谈论禁忌物。
1、关于死的委婉语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对于死都有其委婉语。
自古以来,死亡都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死”是一个忌讳讲的词,中国将死人的事情称为“丧事”。
“死”的婉称有“逝世、长眠、走了、登仙、牺牲、殉职、咽气”等。
在西方社会,人们用“pass away, go to a better world,tick the bucket be with the God之类的词来表达对于死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2、关于肤色及种族的委婉语对于肤色及种族之类的忌讳仅存于西方国家,我国并没有。
在英文里解释“黑人”的词有Nigger、Negro、colored people及black people。
而在美国的民权运动中,曾有黑人提出“黑即是美”的口号,希望以此来激起种族自豪感,如此black就摆脱了贬损的意义[3]。
尽管这四个词均有“黑”的意思,但是其中的贬损意义、种族歧视观念在不断的淡去,这就更容易让黑色人种接受。
3、关于姓名的委婉语无论中英,均有关于姓名的避讳。
在汉语中和姓名有关的禁忌较多,在封建社会里,人名的避讳则是委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为表达对于长辈的尊敬、对圣人的崇敬,就有了家讳及圣讳。
同样,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人名也有着避讳现象,例如像上帝之名“Jesus”和“Christ”等,是不能够随意起的,不然就是对神灵的不敬。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尤志勇摘要: 委婉语作为一种社交生活的重要交流方式和表达手段其产生的具体年代已无法考证,但最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其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
为了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避免给人带来尴尬,或者减少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人类创造出了委婉语这样一种有效的言A语表达方式。
它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阶层及各个领域,它不仅是人们社交的需要,更是言语交际中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避讳、掩饰和褒扬是委婉语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同时也是委婉语产生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
本文通过对中英委婉语现象的对比,希望能够有效地说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有助于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和语言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英委婉语对比语用功能跨文化交际一、引言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众多的语言现象中,委婉语又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
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人们都曾对委婉语作出过定义。
委婉语的英语单词为Euphemism,这一词汇源于希腊语,其前缀“eu-”相当于英语中的good,sounding well,词根“-pheme-”意思为speech or saying。
Euphemism理解为speak good fame(说好听的话)或good speech(优雅的说法)。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对该词的解释是“use of pleasant,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即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顺耳的词语来取代更精确或直接的表达。
同样,李鑫华在《英语修辞格详论》中将“委婉语”定义为“用比较温和的词代替粗鲁的词或使人不愉快的词,用通行的词代替禁忌的词”。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最终版

• 3. 人们对于职业、地位十分敏感, 多喜欢用委婉语来表达 地位低微的职业名称。
• 在英语中,hair dresser (理发工) 被称为beautician (美容师 ) , hire girl (女佣人) 被称为domestic help (家庭帮手) ,dust man (垃圾清运工)被称为sanitary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以“死亡”的委婉语为例,英语中有数百种替代 “death”和“die”的词语,如“the call of God”,"the final departure","to have better place"等等。这样人们把 死亡比作了回家、去一个更好地去处等好事,并以此来减 少由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悲伤。但是类似于“kick the bucket”,"be done for"等戏谑之词不能算作委婉语。
• 在汉语中, “ 班房”是“ 监狱”的婉称, “ 小偷” 叫做“ 梁上君 子、三只手” 等, “ 工读学校” 是指对犯罪青少年进行教育 改造的学校。
三、英汉委婉语的不同
• (一)英汉委婉语语言结构形式上的区别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二者在语言结构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

中英委婉语对比浅析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由于委婉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因此它也就为跨文化交际设置了很多障碍。
本文简要地对英汉委婉语作了一个对比,从社会功能和对合作原则中四个准则的违背角度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相似之处。
所有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英汉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汉语;英语一、引言委婉语的原意是“好听的语言”。
委婉语具有三个特征:(1)委婉语的形成以替代为基础,这种替代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对某一词、句或短语的替代。
(2)委婉语的字面意义并不是其真正的意义。
(3)人们有回避提及不好事情或掩盖事实的心理需求,委婉语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产生的。
Allan和Burridge在Euphe-raisins&Dysphemisms中总结了委婉语的以上三个特征。
本文对中英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希望这项研究能够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英委婉语的相似性。
从而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二、中英委婉语的相同点持不同语言的人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解释客观世界。
尽管如此,他们有着相同的认知能力,这也就使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
(一)社会功能不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在人们谈及一些令他们感到恐惧或尴尬的话题时,他们总是试图使用委婉语来帮助他们扫除在谈及这些事情的心理障碍。
1、回避禁忌语禁忌语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之一,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有很多。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be no longer with us”“go the way of all flesh”“join the majority”。
在汉语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去世”“逝世”“过世”“辞世”“谢世”“与世长辞”“离开了人间”“作古”“远行”“走了”“没了”“寿终正寝”等等。
2、礼貌原则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以下6个准则:1、策略准则:a,使他人亏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

英汉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中英文委婉语对比分析及文化解读英语是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语言桥梁之一,在国际交流时流行着委婉的用语表达方式。
在中英文的语言翻译过程中,委婉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们常常可以在语言上看出文化根源的异同。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文委婉语句,尝试着分析两者之间所存在文化差异,从而探究其中的文化解读。
首先,要分析中英文委婉表达的文化差异,就要从两种语言的定义入手,从而有助于加深我们的理解。
在英语中,“委婉”的定义指的是对话中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委婉的用语含义会随文化而变化,但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均采用委婉态度,那么就可以强调他们之间的友好互动。
而中文中,“委婉”一词有两个含义,第一就是“拐弯抹角地夸大或轻描淡写实际情况”;而第二个含义则是“为了表达某程度的尊重而使用的用语”,它更多的是指一种社会行为态度,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根据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英文的委婉表达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从语言表达上来看,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主观,更加侧重文字的艺术性,力求“含蓄”。
而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则比较直白,以客观论述为首要,更侧重表达双方之间的尊重。
此外,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中文中的“委婉”更多的表现在艺术性上,以“折中从容”的姿态来表达,而英语中,“委婉”侧重于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追求交流的真实性。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中英文的委婉表达方式都处于一种“含蓄”的状态,表达的用意则不同。
最后,中英文委婉表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在现实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他们在表达时各执己见皆不缺。
因此,跨文化交流中,两种委婉语用法对于提升交流效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正确理解,应该掌握交际中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最大限度地汲取文化习俗,从而确保正确地借鉴。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尝试使用不同的社会文化学习方法,结合个体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构架新的文化含义,促进跨文化之间的理解。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

中 国也是个多神崇拜 的国家 , 早在远古时期 , 人们就相 信各种 自然现象均是 由各种不 同的神支配 的。为求避祸 , 忌 讳提及崇拜或敬畏对象的名字 , 而给它们 以美称。如称 日神 为“ 义和” 风神 为“ 、 飞廉” 火神为“ 、 祝融 ”水神为 “ 、 河伯” 。 等 此外 , 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社 会 中, 在 曾一度 出现了 国讳 、 官讳 、 家讳 、 名讳 等现象 , 皇帝 、 官员 、 宗亲长辈 的名 字不能
英汉 委婉 语 比较研 究
李 倩
( 吉首大 学张 家界 学 院 湖 南 ・ 家界 张
中图 分 类号 : 3 3 H 1
摘
470 ) 2 0 0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0 10 — 2 — 2 1 7 — 8 4 2 1 )1 1 6 0
要 委 婉 语 存 在 于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中 , 它是 英 汉 两种 语
和分 析 。
其名会招致危险和灾难。英语 中与“ ei 有关的委婉语就 D v” l
有 上千 个之 多 ,如 “ eBekO e, “ e e pe” “ l h t l n ” t m t , Od a hT r
Nc ” “ r e f ak es等 。 i , Pi e rn s” k n oD
直称 , 稍不 留意 , 会 犯 忌 。 就 212 共 同 的交 际功 能 ._ 英 汉 委 婉 语 是 两 个 民 族 文 化 心 理 的一 种 反 映 。 由于 文
1委 婉语 的定义
“
ep e s 一 词 源 自希 腊 语 , 首 “u ” 意 思 是 u hmi m” 词 e一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委婉表达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比较研究摘要:委婉语是人际交往中的表达方式,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它已成为现代汉语,尤其是社会语言的热点话题。
委婉语中有部分是各国各民族通用的,有部分是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的。
本文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浅析英语和汉语在委婉语表达方式中的异同,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英汉委婉语的特点,进而丰富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委婉语英语汉语
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有力工具,不同的语言反应了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
所谓委婉语是人们在言谈中,遇到忌讳、不雅或不便直说的情况时所采用的间接或者含糊的表达方式,书写时为避免刺眼的文字所采用的迂回变通的表达方式。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利用具体的语言实例,浅析英汉委婉表达的异同,提示不同背景下委婉语的不同用法。
一、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点
1、共同的根源。
委婉是禁忌心理的产物。
是人们避讳不便语言的结果,为了交际的和谐顺利,为了交际双方更易接受,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些、含蓄些,有些刺激性的字眼,敏感的话题就得转移。
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之,于是避讳委婉的修辞手法应运而生。
这就是英语委婉语和汉语婉曲产生的共同根源。
2、共同的应用范围。
中英两种不同的社会因民族形式和特色的不同,必然在应用委婉语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方面上
仍然存在着共同点,这些就是中英委婉语的共同使用领域。
其中,有关生老病死、排泄、生理缺陷等的委婉语都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中。
(1)怀孕生育方面: 英语有“in the family way”,“she is expecting”“lady-in-waiting”等,汉语中则有“有了”,“有喜了”,“身怀六甲”等。
(2)表达年老方面:英语有 senior citizen(年长的公民)、golden ager(黄金年代的人)的委婉语,老年人很容易把“老”同“死之将至”联系起来,因此汉语中人们常用“高龄”、“年长”等闪烁其辞的说法替代“老”。
(3)疾病方面:英语有很多关于疾病的委婉说法,如英文把cancer称为 the big c 或 long illness, mad为mental problem。
汉语中也有着大量有关疾病的委婉语,比如:欠安、不适、小恙、微恙、头疼脑热、不治之症。
(4)社会地位、等级方面:对生活的贫富、职业的贵贱,倾向于低调陈述而不直言不讳:如对贫穷,英语有 disadvantaged, underprivileged,汉语有“生活困难、手头拮据”。
3、共同的语用效果。
(1)能有效调剂人际关系,避免粗俗和失礼。
把“waiter”尊称为“captain”,把“清洁工”称为“城市美容师”尽管他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并没有改变,但对方乐于接受,可以消除他的自卑感。
(2)能起到掩饰作用。
例如,用委婉语来表达人们讳言的生理行为是英语中一种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
人们避
免直说上厕所,在英语中就有许多关于上厕所的委婉语。
英美人常常会说to wash one’s hand、to power one’s nose、to go somewhere、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等。
4、共同的用语特点。
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特征便在于间接含蓄。
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或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二、委婉语的不同点
1、表现形式不同。
从表达形式看,汉语中“死亡”的委婉语因阶级、地位、等级、身份、对象、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
例如:皇帝“死”的委婉语还有“驾崩、薨”等。
对美女的死称为“香消玉殒、玉碎珠沉”。
战死为“牺牲、捐躯、阵亡”等;名人死为“逝世、与世长辞”;一般亲友为“安息、离世”;一般人死为“完了、断气了、”等;坏人的死为“见阎王、完蛋了、一命呜呼”等。
但英语“死”的委婉语却没有这么繁多,常用的有die,die out。
2、所反映的道德观念不同。
谦虚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在用于乙方的称呼或者相关事物、行为多用自谦的方式,尽量谦虚的说,用于对方的则采取敬重的方式,往高贵的说,例如:自己的心意成为小意思,表示表示,别人的啤酒肚称为将军肚。
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就没有这么丰富,英语中不带自谦的表达,当别人夸奖时,他们
会欣然的接受,会答之:thank you (谢谢),i will be glad to (我很高兴)…tha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你这样说太好了。
)等。
这种不同反应了东方的含蓄和西方的直率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3、所反映的宗教信仰不同。
在不同的民族中,宗教信仰直接影响着委婉语的表达,英语国家委婉语多来自《圣经》或基督,英语的死:如be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 be asleep in the valley,be in abraham’s bosom, be promoted to glory(“荣升天国”,这是基督教救世军常用的委婉语),be taken to paradise, cross the river styx,go to meet one’s maker, etc。
汉语大多来自佛教好道教的影响,如道教有关“死”的委婉语有:羽化,仙逝,仙游,登仙,成仙,归西,归天,驾鹤西去,驾返瑶池等。
4、所体现的心理特点不同。
中西方在心理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西方国家,年龄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对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如英美老年人不喜欢 old people,人们用 senior citizen/ elderly people(年长的公民), golden ager(黄金年代的人) 来表示。
这同中国人的习惯大不相同,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禁忌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年龄长意味着经验丰富、知识渊博。
如:老师傅.“老”字还带有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如:刘老,老大,老板,老总,老革命等。
三、结论
委婉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社会
风气、思维方式等,给予语言不同的含义。
在跨国的文化交流中,要重视委婉语的合理运用,提高我们的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莉丽.英语委婉语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
[2]葛校琴.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j].外语与外语教学
[3]杨建辉.英汉委婉语对比[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4]朱光.英汉委婉语比较[j].江汉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