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共24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共24张PPT)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 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
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 何若"等。
3、“不亦……乎?"

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8、有以……,
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庄 暴见孟子》)
9、所以
译为“用来……的”“……原因”“……的 方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非攻》)
固定句式
de
积累与翻译
1、"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如 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 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如:
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乎?
17、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二、 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
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 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 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 马迁《鸿门宴》) •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 23、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 “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 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译为“哪管……呢” 12、庸……乎,其庸…乎 ”难道-----吗”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 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练习PPT[优秀课件资料]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 样)、得无... 耶(大概... 吧、恐怕... 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 之(怎么... 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 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 (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 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 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 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浮生六记》)
【答案】
(儿时的我)又会把一些蚊子留在白帐中,一 边慢慢地向帐中喷烟,让蚊子在烟中飞舞鸣叫。 我把这一切想象成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是 有鹤在云中叫,这让我非常高兴,其乐无穷。
[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答案】
①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
②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十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 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 ①何谓得之于心? 马 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 车轮焉,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 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彀不暇的,以 是求中于奔驶之下, 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 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 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 可,阅其囊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 新会,有蛮隶窃其囊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 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①然亦奇其不用吾 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②盖将终 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月军中,故 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课件

05 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
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
(1)非……则……,表示选择。可译为“不是……就 是……”。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不是死了就是迁徙走了。
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
(2)其……其……,表示选择,有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 略。可译为“是……还是……”。
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史记·赵世家》)
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
(1)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莫 非……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恐怕……吧)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吧) 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
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
(2)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秦晋般之战》)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耗尽,远方的君主又有了防备,这样 做恐怕不可以吧?
表推测、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
(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 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4)无从。译为“没有办法”。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
(5)非不……也。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相当于“不是 不……”。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
06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不识自家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悬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至薄幕,愚者归,不見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 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①》)(……的原因) 这是西汉前期兴隆昌盛的原因。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优质课PPT1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优质课PPT1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 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
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 何若"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 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
求,无乃尔是过欤?
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
岂不是晚了点吗?
7、无以,无从
7.文章详写超然台的美景,是为了说 明作者 能在既 有的景 况下获 得较大 的快乐 ,突出 了他的 超然物 外的思 想。
8 .文化本身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 化产品 有了商 业属性 ,从一 定意义 上说, 这是思 想解放 和市场 经济使 文化领 域呈现 出的繁 荣景象 。
9 .文学应该追求“精神属性”, “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 民的前 面”, 而不是 去迎合 低级趣 味。
10.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展现人 物的精 神面貌 ,突显 人物的 性格特 征,语 言流畅 有感染 力,也 增强了 传记文 的可读 性和情 感力;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如 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

高考复习文言固定句式ppt1

高考复习文言固定句式ppt1

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恐怕这该责备你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 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 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 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13、其……乎(邪) 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 啊! 14、得无……乎 得无……耶 译为“恐怕 是……吧”或“莫非……吧” 例1: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 翱事》) 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例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观赏景物所产生的感情,恐怕不同吧?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
5、如何、奈何、若何
7、奈……何
译成“把(拿)……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 邺》) 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 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 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 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 老师存在的地方。
3、有所
译为“把 …… 怎么办呢”“对 …… 怎么样呢”,如果之 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 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 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23、安能、何能、何得
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喜笑颜开!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 您呢!” 24、 “何……为” 译为“为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跕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 告辞呢?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①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 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 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兼表反问)”等
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
5.亦……哉 (可译为 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 ,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 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 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 此”。)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 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得以:(可译为“能够”。)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 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文言文固定句式》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课件

近义固定句式的辨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近义固定句式是指形式相近 、意义有所区别的文言文句 式。
在文言文中,存在一些形式 相近但意义有所区别的固定 句式,如“……者,……也” 与“……,……也”等。这些 句式在表达上略有差异,需 要进行辨析,以准确理解其 含义。
掌握近义固定句式的辨析方 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 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 具体的改进建议。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激 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 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增补与省略法
总结词
补充或省略部分内容翻译固定句式
详细描述
增补与省略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需要增加或省略部分内容,以使译文更加完整、准确、流畅。这种方法适 用于固定句式的翻译,能够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
04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辨析与 理解
同义固定句式的辨析
总结词
同义固定句式是指形式相似、意义相近的文言文 句式。
03
总结词
04
掌握特殊固定句式的理解方法有 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
详细描述
通过对特殊固定句式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 的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文化 的理解和认识。
05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练习与 提高
练习题目的选择与设计
点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表达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可 以用来表达作者或角色的情感,增 强作品的情感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动)。(意译: 只听从我的指挥)
• ② 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译文:只听从弈秋的教导。
• 安……乎?
•怎么……呢?
•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 抗此难乎?
★ 相与: 互相,相互,彼此。;
译为“恐怕……吧” “莫非……吧” “该不会 ……吧”
例1、无乃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 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 吧.
15、……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 志,“谓”是谓语动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固定句式课件
1、 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东西)) 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 (办法);不步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 为江海的(办法)。
2、有以……,
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 有……的办法(理由) 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8、“如……何”、“奈……何”、“若…… 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 么样(呢)”.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
“奈何”“如何”“若何”译为“怎么, 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 例顿:)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何其…… 一何……
译为“哪管……呢” 12、庸……乎,其庸…乎 ”难道-----吗”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 我小呢?
13、其……其
译为 “是……还是……” ,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例1、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 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史 记·平原君列传》)
——现在您(毛遂)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 右的人没有称颂您的,我也没有听说过您,这说 明您没有什么本领。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 是多次没有考中。
21、安能、何能、何得
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也?” 例3、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

22、何……为(wéi)、何以……为(wéi) 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 “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 “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 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 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 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 着……呢”、“要……干什么呢”。
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23、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 “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 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译为“说的就是……啊” “大概说的 就是……吧” 例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俗话说:“听到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 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例2、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例3、其李将军之谓乎?
16、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7、(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9、奚以…为
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庄子〉
10、岂……哉(乎)、独……哉
译成“难道……吗 ”
例、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11、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 君子乎?”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 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 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 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5、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 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 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 么办法,没有条件……。
1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6、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有条 件,有办法,有机会…比较,哪一个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9、与其……孰若……
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0、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
①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 会)。
3、所以
译为(1)、……的原因(缘故) (2)、是用来……的(方法),用来…… 的人(事),靠它来……的。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是故,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 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 笑李渤之陋也。
•多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程度之深的副词。 可译为“怎么这样”“怎么”“多么”等。
•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 吏》)
•——官吏喊叫的声音怎么这样凶,老妇啼哭 的情形怎么这样凄苦?
•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直至将士们剪下头发,对天发誓, 眼泪沾湿了衣襟,这种情景又是多么衰 败凄惨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