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宿主—螺

合集下载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

执业兽医之【寄生虫学】【第02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五、猪的寄生虫病1、猪球虫病:(1)由猪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2)7-21日龄仔猪多发呈良性经过。

(3)发育:在宿主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在外界中进行孢子生殖,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

(4)症状:仔猪黄白色,糊状腹泻,7-8月最严重。

(5)病理: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

(6)诊断:7-14日令猪腹泻用抗生素无效,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粪检卵囊。

(7)防:做好环境卫生是最好l(7)治疗: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敌百虫。

3、猪蛔虫病:(1)新鲜虫体呈淡红色、圆柱状,虫卵呈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表面粗糙、高低不平。

(2)感染方式:吃奶、掘土、采食、饮水、胎盘感染。

(3)感染很普遍的原因:虫体为土源性寄生虫,不需中间宿主,卵壳厚、抵抗力强、雌虫产卵量大。

(4)症状:幼虫引起肝出血、肝炎、肝云雾状乳斑,成虫引起猪营养不良、僵猪等。

(5)诊断: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虫卵,或剖检肝肺内的幼虫。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

4、猪食道口线虫病:(1)即“结节虫病”,集约化猪场常有发生。

(2)病理:主要寄生于结肠,幼虫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成虫影响增重及饲料转变。

(3)防:为土源性寄生虫,环境卫生最为重要。

(4)治疗:左咪。

5、猪肾虫病:(1)是“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引起。

(2)形态: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虫体呈灰褐色。

(3)感染途径:经口和皮肤,我国南方猪多在3-5和9-11月份发生。

(4)症状:皮肤炎症、贫血、跛行、尿液有絮状物和脓液。

(5)诊断:晨尿静置后镜检虫卵,或剖检时发现虫体。

(6)治疗:左咪唑,阿苯达唑。

6、猪棘头虫病:(1)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空肠引起。

(2)形态:虫体大,呈长圆柱形、乳白色。

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大片形吸虫:与肝片形吸虫形态相 似,但虫体较大,长25—75mm,宽 5—12mm。圆锥状突起不明显,无 肩样。 肝片形吸虫卵椭圆形,金黄色,卵 膜薄而光滑,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 卵内有一胚细胞,周围有卵黄细胞。 大片形吸虫卵与之相似,只稍大。
2、发育史: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我国主要是小土蜗螺), 终末宿主为牛、羊、骆驼、鹿、猪、马、驴、骡、 兔等家畜及野生动物 成虫在终末宿主肝脏胆管内产生虫卵,卵随胆汁 进入肠道,而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温度15—30℃ 水中,经10—25天发育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 遇到中间宿主后钻入体内,在35—50天内经胞蚴、 雷蚴或再经子雷蚴等阶段,发衣为尾蚴。尾蚴离 开螺体,在水面或值物叶上形成囊蚴,终末宿主 吞食囊蚴而感染。
慢性型是由成虫引起的,多发生于 冬末和春季。患畜表现精神沉郁, 运动无力,消瘦,结膜苍白。绵羊 下颌及牛颈下水肿,早晨明显,运 动后减轻或消失。间歇性瘤胃臌气 和前胃弛缓,腹泻,或腹泻与便秘 交替发生。孕率易流产和早产。经 2—3个月死亡或隐性带虫3—5年。
5、病理:剖检特点是尸体消瘦,皮下及其他脂 肪沉积处水肿,呈胶胨样。肝脏病变区实质萎缩 变硬,呈土黄色。胆管高度扩张,管壁显著增厚, 在牛常有钙盐沉着而变得粗糙,挤压时流出污秽 的棕绿色胆汗和虫体。 6、诊断:①急性型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和剖检 结果可确诊。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充血,表面有 纤维素沉着和2—5mm长的暗红色虫道。切开挤 压时从胆管流出粘稠暗黄色胆汁和虫体。②粪便 检查用沉淀法或尼龙筛淘洗法。
第一章 家畜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寄生生活及宿主与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生活是两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特殊 生活方式,其中一个生物体生活在另一种 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并造成 损害。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奇生虫 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

4、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猫,猫即为该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7、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见于血吸虫病。

9、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1、疫水:含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12、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3、慢性感染: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理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14、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成为疟疾的再燃。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寄生虫重点

寄生虫重点

1、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要点:1)人是惟一宿主,不需要中间宿主。

2)生活史简单,基本生活史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为人际传播型。

3)感染期:四核包囊。

4)感染途径与方式:误食或误饮四核包囊。

5)致病阶段:滋养体。

致病机制: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滋养体表面的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凝集素可介导滋养体粘附于宿主靶细胞上;②滋养体在与靶细胞接触或侵入组织时可分泌阿米巴穿孔素及各种蛋白水解酶,溶解组织,破坏肠黏膜;③某些肠内细菌与阿米巴混合感染,可增强阿米巴的侵袭力。

诊断: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法 NS:痢疾粪便或病变的组织内检获滋养体;I:成形粪便中检查包囊流行:(1)传染源:无症状带虫者。

(2)传播途径:主要经口感染,食入或饮入带有成熟四核包囊的食品、生水,均可造成感染(蝇或蟑螂也可携带包囊污染食品)。

(3)易感人群:对阿米巴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

2、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要点:1、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中需要两种宿主,一种是白蛉,另一种是人或哺乳动物 (犬);2、白蛉是传播媒介,自然条件下的感染阶段是前鞭毛体;3、致病阶段为无鞭毛体。

虫体寄生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受累严重的器官是肝、脾、骨髓和淋巴结;4、在人体和白蛉体内均进行二分裂增殖。

致病机制:主要与无鞭毛体导致巨噬细胞破裂和大量增生有关。

诊断:1. 病原检查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

(1)穿刺检查:常用骨髓或淋巴结穿刺,脾脏穿刺检出率较高,但不安全应慎用。

(2)皮肤活组织检查 2. 免疫学检查流行:1. 传染源:根据传染源的不同,黑热病在流行病学上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

2. 传播媒介:中华白蛉3、阴道毛滴虫生活史要点:1)宿主: 人2)寄生部位: 女性的阴道或尿道男性的前列腺3)感染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4)感染期: 滋养体5)致病期: 滋养体6)诊断期: 滋养体1. 致病机制:(1)虫株毒力(2)阴道细菌群落的变化(3)宿主机体生理状况诊断:1. NS直接涂片:检查滋养体. 2. 培养法:检查滋养体.流行:1. 传染源:病人或带虫者(女、男)2.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性生活(2)间接接触:坐式马桶,公用游泳衣、裤等4、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成熟包囊感染途径:经口致病期:滋养体诊断期:包囊或滋养体5、疟原虫生活史要点:(1)疟原虫生活史中需要两种宿主,一种是人,一种是媒介按蚊。

寄生虫重点知识小结 (1)

寄生虫重点知识小结 (1)

1.出芽生殖:先从母细胞边缘分裂出一个小的子个体,逐渐变大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原虫病,病原体是锥虫科,锥虫属的伊氏锥虫,临床特征为进行性消瘦、贫血、黏膜出血、黄疸、高热、心机能衰退、伴发水肿和神经症状。

2.包囊:许多原虫可以分泌一种保护性外膜,并进入静止阶段,这种静止期虫体称作包囊。

3.孢子生殖:无性生殖方式的一种,是在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阶段形成合子后,合子所进行的复分裂,在卵囊内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4.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可寄生于其它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无明显危害,把这种不惯常寄生的宿主称5.不完全变态:在虫体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若虫期的发育方式,这几个时期在生活习性和形态上彼此相同。

6.成节:在幼节之后,节片内的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具有生殖能力的雄性和雌性两性生殖器官。

7.传播媒介:脊椎动物宿主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

8.带虫宿主:宿主被寄生虫感染后,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增强或药物治疗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体内仍存留一定数量虫体的宿主。

贮藏宿主: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

9.二分裂法:核先分为两部分,然后细胞质纵向或横向分为两部分。

10.二宿主蜱:幼蜱吸血,蜕变为若蜱以及若蜱吸血均在同一宿主上进行,若蜱饱血后才离开宿主,落到地面上蜕变为成蜱,然后成蜱再寻找另一宿主吸血,一生需要2个宿主。

(囊形扇头蜱)11.感染性幼虫:能使动物机体感染的幼虫阶段,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

12.黑头病:又称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疾病,多发于火鸡临床特征病禽呆立,翅下垂、步态蹒跚,畏寒,下痢,疾病末期,有些病禽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肉鬓发绀,呈暗黑色,因此称黑头病。

13.寄生: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的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对后者造成不同程度损害。

14.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钉螺的形态与解剖

钉螺的形态与解剖
土埋或寄生虫的寄生,可影响其睾丸 的发育,使生殖细胞减少而使生殖机 能下降。
钉螺与其它相似螺类的鉴别
在自然界环境中孳生的某些种类的螺蛳, 其外形同钉螺较相似,易与钉螺混淆。 在查螺、报螺过程中,我们经常能碰到 一些群众将相似螺类当作钉螺报上来, 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鉴别。
在实际工作易与钉螺混淆的相似螺类主 要有:方格短沟蜷、管螺、细钻螺(菜 螺)、泥泞拟钉螺等。
钉螺属(Genus Oncomelania)
钉螺的种类
微小钉螺( Oncomelania minima) 湖北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
指名亚种(O.h.hupensis) 丘陵亚种(O.h.fausti) 滇川亚种(O.h.robertsoni) 广西亚种(O.h.guangxiensis) 福建亚种(O.h.tangi) 台湾亚种(O.h.formosana) 滨海亚种(O.h.chiui) 日本亚种(O.h.nosophora ) 印尼亚种(O.h.lindoensis) 菲律宾亚种(O.h.quadrasi)
位于外套膜的后部,与外套膜相连,随着 螺旋的扭曲,上端几乎达到壳顶,其内包 藏内脏。 通常未被血吸虫寄生的健康钉螺在内脏与 螺壳之间有空隙,凡感染血吸虫的钉螺, 这个空隙常被因血吸虫寄生而引起的肿大 的肝脏所充满而消失。
钉螺各器官和系统
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 肌肉系统 呼吸系统 •排泄系统 血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生殖系统 所有这些器官和系统均包裹于内脏囊内。
循环系统
钉螺的血液循环为开放式循环。循环系 统由心脏、主动脉、静脉窦组成。心脏 位于胃的前左侧,分为一心室一心房。 钉螺的血液为无色或浅蓝色的液体,没 有红细胞与白细胞,只有少量的血淋巴 细胞。其内交换氧气的为含有铜质的蛋 白质称为血蓝素。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6章 吸虫病2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6章 吸虫病2

发育与传播
生活史过程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参与。第一中间宿主 是陆地蜗牛,第二中间宿主是中华草螽(胰阔盘吸 虫)红脊草螽(腔阔盘吸虫)和小针蟀(枝睾阔盘吸 虫)。 发育阶段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 蚴,囊蚴(后尾蚴)及童虫至成虫阶段 。
胰阔盘吸虫生活史
症状与病变
虫体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胰管发生慢性增 生性炎症,管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完全闭塞。引起 消化障碍,病畜表现下痢,粪便常有黏液,消瘦,贫 血,水肿,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口吸盘
腹吸盘
虫体肥厚,近似圆锥形,横切面接近圆形
发育与传播
前后盘吸虫在外界的发育与片形吸虫相似,以锥实 螺为中间宿主。囊蚴被吞食后,首先到达小肠,在小 肠童虫从囊内游离出来,然后在小肠、胆管、胆囊、 真胃等处的组织内移行数十天。最后到达瘤胃,附着 在瘤胃发育为成虫。
前后盘吸虫的生活史
中间宿主
症状与病变
阔盘吸虫病
概 述
本病由双腔科阔盘属的几种吸虫寄生在牛羊等家畜 的胰脏(胰管)引起,虫体有时也可以寄生在胆管和 十二指肠。
病原形态
本病病原包括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虫体 为中小型,呈棕红色(椭圆形)扁平。
胰阔盘吸虫
腔阔盘吸虫
枝睾阔盘吸虫
虫卵短椭圆形,黄棕色或深褐色,有卵盖, 内含毛蚴。
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使小肠、真胃粘膜水肿,出 血,引起出血性肠炎,或粘膜坏死和纤维素性炎,胆 管胆囊发炎膨胀,病畜临床表现为顽固性拉稀,粪腥 臭,消瘦,贫血,粘膜苍白,肩前(膝壁)淋巴结肿 大,病畜极为虚弱,最后卧地不起死亡。
主要病变
幼虫移行
急性前后盘吸虫病导致羊死亡


沉淀法检查出粪便虫卵或结合临床症状、流 行病学、死后剖检检出大量童虫即可确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卷螺
由寄生于人体内各脏器(以肺部为主)的并殖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又称肺吸虫病。 并殖吸虫需两个中间宿主即川卷螺或拟钉螺及石蟹或喇蛄。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钻入螺 体内发育为许多尾蚴,当螺为石蟹或喇蛄吞食后,尾蚴即在其体内发育为囊蚴。当人吃进 这些带囊蚴的蟹肉或喇蛄肉后,即可感染本病。猫、犬等动物是重要的贮存宿主。本病有 两种主要临床类型:①卫氏型并殖吸虫病。由卫氏并殖吸虫等引起。以咳嗽、胸痛、咳果 酱样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痰中常可找到虫卵。②四川型并殖吸虫病。由四川并 殖吸 虫等引起 。以皮下游走性包块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末梢血液酸性 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由于虫体在人体内不能成熟,故痰中无虫卵。诊断主要依据血清 免疫学反应。治疗以吡喹酮或硫双二氯酚为首选药物。
豆螺

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 ) 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涵螺及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
钉螺是一种在田间生活的动物。由于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主要寄主, 钉螺是一种在田间生活的动物。由于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主要寄主,所 以水患期间,各地都会努力扑灭钉螺,以减少血吸虫患者的数量。 以水患期间,各地都会努力扑灭钉螺,以减少血吸虫患者的数量。
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1881)隶属于腹足纲 (Gastropoda)、盖螺科(Pomatiopsidae)、钉螺属 (Oncomelania Gredler),它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栖息于淡水水域但水陆两栖。个体小、壳高约10毫米、 宽3-4毫米。外形成尖圆锥形。壳面光滑或有粗、细纵肋。 壳口呈卵圆形,外唇背侧有隆起唇嵴或无。肉可食。
扁卷螺 扁卷螺是一种很小的螺类,它的贝壳跟别的螺类有些 不同。它的螺旋是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的,所以整个呈 盘状,上下扁,扁卷螺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扁卷螺 的贝壳多半为红褐色,很薄。头部很大,两个触角细 长,眼睛在触角基部的内侧。 扁卷螺跟椎实螺一样,也是在水草上附着生活的 种类。如果我们从水池里捞出一些水草,在里面仔细 寻找,多半是能找到它的。这种螺类是一种人、畜寄 生虫叫做姜片虫的中间宿主。解放前,在我国南方患 这种寄生虫病的人很多,主要是吃生菱角、荸荠、茭 白等而感染的。扁卷螺特别喜欢附着在这些水生植物 上生活,从属卷螺体内逸出的姜片虫尾蚴便很容易固 着在这些水生植物上,并在上面发育成囊蚴。人或家 畜如果生吃了有囊蚴固着的菱角、荸荠、茭白等,便同时把囊蚴吞到肚里去而感染疾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