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一)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1、字母型字体输入作为网络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过键盘或触屏将字符输送到对方显示屏上,故以简约高效的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网民聊天首选,它的内涵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正规文字表达模式。
如:GG(哥哥)、JS(奸商)、PFPF(佩服佩服)、GF (girlfriend,女朋友)等。
2、数字型借助网友数字字的谐音和寓意,很多生活表达都是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表达,书写简单,一目了然。
如:886(拜拜)、9494(就是就是)等。
3、混合型当单纯的字母和数字不足以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将它们与文字、英语单词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为网络上一种非主流表达方式。
如:幸福ing(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3q(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谢谢你)、me2(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我也是)、+U(运算符号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加油)。
4、词意变异型以文字、词组或英语单词等原生词衍变而来的谐音化用语相当普遍,变异后的网络词,其表达的含义与字面原意已相差甚远。
如:粉丝=英语fans的音译;果酱=过奖;稀饭=喜欢;斑竹(或板猪)=版主等。
5、词汇演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词汇也在不断出现,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网络上,由网络又延伸到了生活中。
如:“屌丝”,随着网络群体的追捧,它从最初产生时的不文明的含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现象与社会突出问题的某种折射;“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高、长相、财富上都无可挑剔,由日本漫画演化而来并在网络上发酵成为流行词汇,它对应的反义词是“矮矬穷”。
6、缩略和扩张型网络语言追求简约、创新、生动,构成的词组或句子也就充满了与传统语法相悖之处。
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等。
7、语句型网民对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热点具有敏锐的嗅觉,这些热点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网络用语。
2021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总结范文1

2021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总结范文 网络流行语,字面上理解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其表现形式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交流方式。
网络流行语,根植于网络语言的土壤,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传播媒介,具有一般的词汇特性,同时也受网络传播的影响产生独特的传播效果。
随着网络的不断成熟,对网络流行语的用法、形式、词汇语法依存关系的观察和分析视角将会得到更多元化的呈现。
1谐音型 1.1 数字谐音 这类网络流行语是指利用一组阿拉伯数字的读音和某些汉字读音相似,实现表达汉语意义与功能的语言单位。
这类网络流行语通常以语音基本相似为前提,根据数字与文字音似猜出语言意义。
因为数字只需要单击键盘上的数字,操作简单且表达方式幽默,因此数字谐音备受年轻网民的青睐。
例如“520”(我爱你) 、“1414”( 意思意思) 、“230”( 爱上你) 、“234”( 爱相随) 、“5261”( 我暗恋你) 、“5555”( 即哭声) 、“886”( 拜拜喽) 、“837”( 别生气) 、“995”( 救救我) 、“201314”( 爱你一生一世) ,等等。
1.2 汉语谐音 这种谐音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普通话谐音。
此类网络流行语主要是指利用语音同普通话相近的字、词。
这类网络流行语的语音与普通话类似,为了形成一种幽默的表达效果,很多词语属于错别字。
这种网络谐音流行语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性影响很大。
比如“斑竹”(版主) 、“驴友”( 旅友,背包族) 、“稀饭”( 喜欢) 。
这些谐音词的最初流行往往是因为最初的网民在聊天中使用的输入法是智能 ABC 输入,键入版主的时候,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斑竹”,久而久之为了加快网络打字速度,作者简介: 罗舒予( 1987- ) ,女( 汉族) ,助教,硕士.使用了这样的谐音转换并且造成一种戏谑的语言效果。
二是方言谐音。
此类网络流行语是指利用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之间语音较接近,而为了达到亲切的传播效果而形成的词语。
为了达到方言的音响效果,网民们便用谐音造字、造词。
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的分类

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的分类一、科技领域的网络用语1. 升级:指科技设备或软件更新,“升级”一词也常用来形容科技行业发展的快速增长。
2. 全栈:技术人员在一个领域具备完整的技能集合,包括前后端开发和管理等,所以得名“全栈”。
3. 社交媒体: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发布内容,进行参与性问答活动,社交网络包括: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
4. 蟒蛇:指一种对脚本语言非常熟悉的计算机程序员,他们的代码可以实现功能较强的编程应用。
5. 云计算:指通过互联网将基础技术资源整合到一个可以远程访问的互联网中,以便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到,以便赋能业务发展和提高运营效率。
二、游戏领域的网络用语1. 装备:指游戏角色身上可以使用的道具,它可以增加角色的能力,有助于游戏的深入和进步。
2. 枪法:游戏中指使用武器射击技术,有些枪法技巧可以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和击杀数量。
3. 刷图:指游戏中刷怪的行为,玩家只需要一直循环一个地牢或地图,一次又一次消灭一群野怪,来获得足够的资源或经验值。
4. 挂机:指游戏中长时间运行而不需要玩家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常用于自动收集资源和执行任务。
5. 大杀器:指游戏中特殊的武器,用于对敌人造成重大的伤害。
三、文化领域的网络用语1. 热搜:指社交媒体等网络上热点新闻,由不同的领域和角色参与,以实时发布新闻事件,得到认可的高度反应。
2. 剧透:指尚未发行的电影、电视剧或游戏的情节或主要内容,在网络上先于发行官方宣布,以及后续更新内容。
3. 精品:指被誉为高品质和高质量的内容,如电影、电视剧、书籍、节目、网络剧等。
4. 萝莉:指有活泼、可爱、活泼的外表的女孩,尤其是大眼睛的女孩,在一些桌游、动漫等元素中也常见到“萝莉”的形象。
5. 网路英雄:指把网络上流传的传说中的英雄技能搬上真实生活,运用于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上,让自己具有英雄气质、强大的力量。
网络流行词语3篇

网络流行词语一、网络流行词语解析及运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产物,具有易传播、易接受、多元化等特点,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它们既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情感表达,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解析并探讨其运用。
1. “口胡”“口胡”一词源于人们日常交流中“胡扯”的口音发音变异而来,口胡在网络语言里指的是无稽之谈、胡乱瞎说。
每当大家面对某些不实言论时,便会用这个词表达不耐烦和厌烦之情。
例如: “别口胡了,放点真话行不行?”用语场景:当与对方无法达成共识时,而对方依然死不承认,不断胡言乱语时,那么就可以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你的不耐烦。
2. “人设”“人设”是网络流行语中较为新近的词汇,起源于日本的宅文化社群。
人设指的是个人被塑造的形象,包括了个人的一切言行举止和所拥有的想象能力。
而在网络红人中,人设则是指他或者她公众形象的一个建构过程。
例如:某位网络红人的人设在炸裂的舞台气氛下,就显得尤为突出。
用语场景:当我们为某网红人设打call时,就可以这么说:你们的偶像好耶,超级有人设!3. “小清新”“小清新”源于港台地区的网络语言,起初只是形容一种小清新的生活方式。
而在后来演变中,小清新成为了一种审美趋势,特指那些清新、明亮、简单、自然、淡雅、优美、自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风格。
例如:他的这套MV很小清新,画面很温柔。
用语场景:当我们欣赏某个漂亮的摄影作品或一个特别优美的文艺剧作品时,就可以用“小清新”来形容它。
二、网络流行词语的消费属性网络流行词语的发展和传播,与现代人的消费属性紧密相关。
一方面,这些词汇能够使传统语言不再拘泥于正式、严谨的语言体系,增强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让人们在不经意间,获取有趣的知识和精彩见解。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词语也依靠人们互相传播,从而形成独特的“消费链”,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市场。
1. “狗粮”“狗粮”指的是恋爱中两个人的甜蜜表现,如:两人公开秀恩爱、在朋友圈里互扇巴掌、谈春,FLIRT等。
网络词语及解释

网络词语及解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词语也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词语以其简洁、精准的表达方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词语及其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词语。
一、弹幕(Danmaku)弹幕是指在网络视频播放过程中,用户可以自由发送弹幕消息,这些消息会以滚动、顶部或底部定位形式显示在视频画面上。
弹幕以独特的形式增加了用户间的互动性,让人们可以实时进行评论、表达情感,成为网络视频观看的一种特色和乐趣。
二、梗(Meme)梗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模因,一段短小有趣、易于传播的表达形式。
梗通常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或简短语句的组合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或情境。
梗因其独特的幽默和传染性,常常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讨论和娱乐的话题。
三、撩(Liao)撩是一种流行于网络的行为,通常指男女之间用言语或行动来吸引对方注意、引发兴趣的行为。
撩可以是恋爱时的互动方式,也可以是在社交网络上的调侃和戏谑。
撩借助网络平台的便利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恋爱规则。
四、剁手(Chop Hand)剁手一词源于网络购物中的虚拟行为,指人们因为各种原因纷纷购买商品,表达对某种商品及时购买的冲动和决心。
剁手现象反映了网络购物的普及和便利性,同时也警示人们要理性消费,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物质浪费。
五、装逼(Showing Off)装逼是指以一种自以为是或虚伪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或独特能力,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或钦佩。
装逼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尊心或虚荣心,而网络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进行这种炫耀行为。
但装逼也常常被人们嘲笑和批评,认为其缺乏真实性和价值。
六、沙雕(Sand Sculpture)沙雕一词在网络中原本指的是用沙子雕刻出的艺术品,后来也被用来形容一种搞笑、荒诞的言行举止。
沙雕行为常见于一些非常规、滑稽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如一些荒诞的评论、滑稽的表情包等。
沙雕文化给人们带来欢乐,也是网络世界中独特的一部分。
浅析网络词语的生成类型(一)

浅析网络词语的生成类型(一)目前“中国网民”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网民阶层”,因此,网络语言也自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网络词语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的结果。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与“网络”、“电子”技术有关的一切语言。
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陆、再现、鼠标、软件、硬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或是伴随网络的发展产生的新词新语,如:网友、网民、网吧、虚拟空间、黑客、电子商务等;三是网友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如:东东、酱紫、美眉、恐龙、青蛙,JJ,Bf,886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也就是网上交际专门使用的“网言网语”,是网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又独特风格的习语。
本文要讨论的就是狭义的网络语言,旨在对网络词语的生成类型作些浅显的分析。
具体地说网络词语的生成类型有以下五种方式:一、谐音造词用汉字、汉语拼音、英语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来代替和其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原词而产生的“新词”。
1.数字谐音词就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含义。
如:668(聊聊吧)、555(呜呜呜表示哭泣)、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56(无聊)、1314(一生一世)、687(对不起)等,都是数字的汉语拼音谐音22.汉字谐音词就是用汉字模仿汉语中已有的音或用汉字音译外来词谐音造词。
前者如:“特困生”(上课喜欢打瞌睡的学生)、“跑牛”(泡妞)、“幽香”(邮箱)、酱紫(样子)、美眉(妹妹)、偶(我)等,后者如:伊妹儿(e-mail的谐音,电子邮件)、烘焙机(homepage的谐音,个人主页),猫(mode的谐音,调制解调器)等。
3.字母谐音词就是选取英语词语中的字母以谐音的方式代表单词意义。
如:CU(Seeyou再见),IC(Isee我明白),rufree(Areyoufree?你有空吗?),3X(thanks谢谢)等。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成为社会语言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致力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及其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形成。
(1)童话语童话语·童谣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通过简洁有趣的语句,使特定情景更形象生动。
如:“白雪公主与七位小矮人”、9婴熊的故事”等,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上大量使用。
(2)拼音缩写网络上广泛使用拼音缩写,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意义。
如:“哈哈”(HaHa)表示开心,“大家一起来(dajia yiqi lai)”表示所有人一起参与。
(3)英文及混合语英文及混合语也是常见的构词方式。
混合语是将中文与英文混合组成。
例如,在网络上流行的“滚出去!真空!”(Gone out! Vacuum!),表达的是对某种行为的憎恶,也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1)简短而易懂网络语言特点是简短而易懂,多用一句话来表达某种情绪或价值观。
例如:“人到中年”(Renzhongnian),用来表示人从年轻到中年,多变化一下,就能配合不同场合,如:“人到中年,精神自然更佳”。
(2)以网友为中心网络流行语通常以网友为中心,有大量的模仿、致敬、互动等,可以紧密地结合,并得到网友的肯定和喜爱。
(3)模仿自然大众文化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自然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如童话故事、影视剧台词等,它们被网友们大量使用,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形成主要通过童话语、拼音缩写、英文及混合语等构词方式。
它具有简短而易懂的特点,以网友为核心,模仿自然大众文化。
网络流行语对于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网络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文字特征。
电商产品营销中的网络词汇分析研究

电商产品营销中的网络词汇分析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产品营销越来越普及。
电商企业运用各种手段来推广产品,其中,网络词汇的使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推广方式。
本文将针对网络词汇在电商产品营销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网络词汇的分类、特点和优势,以及各种网络词汇的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
一、网络词汇的分类网络词汇是指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词汇,可以分为三类:1.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类标新立异的词汇,如“蒟蒻”、“小清新”、“社会蚁族”等。
2.网络俚语:是指网络中比较常见的俚语,如“扯虎皮”、“骂街”、“被虐狂”等。
3.网络新词:是指在网络上新出现的、具有一定特殊含义的词语,如“微商”、“手游”、“试吃员”等。
二、网络词汇的特点和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词汇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新颖性:网络词汇是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新词,“新”与众不同是它最大的特点,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2.可扩展性:网络词汇一旦被广大网民接受,就容易在网络上传播,逐渐衍生出更多的网络词汇。
3.需要互联网环境支持:网络词汇是需要互联网环境的支持才能形成并传播的,它们往往与网络文化、网络环境紧密相连。
4.易于传播:网络词汇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只要一个网络词汇在网络上得到广泛认同,就容易被传播,甚至可以快速地成为一种流行语。
5.表达力强:网络词汇往往是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娱乐方式的变化而形成的,它们往往与当代社会的文化、环境、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表达力。
三、不同网络词汇的应用案例1.流行语类词汇在电商产品营销中,流行语类词汇可以成为商品展示的一种方式。
例如:“小清新”、“新女性”、“蒟蒻”等词汇可以用在化妆品、女性用品、服装等产品的营销广告当中,帮助企业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力。
2.俚语类词汇俚语类词汇常用于线下活动的策划和促销,在电商领域也可以体现。
例如:“种草”、“充电”、“吸马粪”等网络俚语可以用于电商营销的优惠政策、商品介绍等各个环节中,增加顾客的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一)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词汇定义分类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网络用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
不论是哪一种语言,其网络用语都具有区别于该种标准语言的特征。
本文对中国网络语言词汇进行粗略的分类,并借此归纳其特征。
1.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互联网(Internet)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一场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革命已深入到社会各领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据美国调研机构PIALP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37亿,并有望在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
网络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它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球,并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生存的观念、状态和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往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已成为人际交往过程的一种新兴媒介。
这种语言现象是由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
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归纳当前中国网络词汇的类型。
2.网络语言的定义
语言变体(LanguageVariety),又称语言变异或语言异体。
R.A.赫德森(RichardHudson)把它定义为“社会分布相似的一套语项”(asetoflinguisticitemswithsimilarsocialdistribution),即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是互联网用户在利用各种网络方式(如作为网络公共交互平台的论坛、网游;作为网络人际交互平台的MSN、QQ;作为个人表达平台的Blog、QZone)进行交流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兼具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特征的语言表现形式,是规范语言(stan-dardlanguage)的一种特殊语言变体(languagevariety)。
3.网络词汇分类
作为一种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略词、方言、俚语等非正式词汇,还会根据一些流行事物即时杜撰新词汇,甚至用符号、汉字、字母等组成象形文字。
其词汇除规范词汇外,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3.1缩略词(Initialism)
由于早期的网络以时间为收费基准,这要求网络交际必须快捷高效,因此,人们创造了大量的缩略词。
3.1.1中文缩略词。
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之一是一些公认的中文缩略词汇尤其是中文缩略词汇的拼音缩写。
如: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YY(意淫,出自《红楼梦》第六回,精神上行淫,现多指对事物不切实际的幻想)等。
3.1.2字母缩略词。
中国网民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也大量运用了英语中公认的缩写词汇及自创的字母缩略词汇。
如:cu(seeyou)、sm(sadism&masochism,原意是性虐待,现泛指虐待)等。
3.2谐音词(HomophonicWords)
3.2.1数字谐音。
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传呼机时代,网络交际延续了这些数字谐音词的生命。
如:7456(气死我了)、818(八卦一下,源于“天涯社区”)等。
3.2.2字母、数字和符号谐音。
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字母、数字和符号的组合由于输入效率高,也用来表达一些谐音的含义。
如:4ever(forever)、+U(加油)等。
3.2.3汉语谐音。
3.2.3.1由于输入错误产生的谐音。
如:果酱(过奖)、童鞋(同学)、油菜花(有才华)等。
3.2.3.2由于有意识篡改意义产生的谐音。
如:肥猪流(非主流)、楼猪(楼主)等。
3.2.3.3由于方言发音产生的谐音。
例如:素(是,台湾普通话发音)、粉(很,闽南方言发音)、唔系(不是,广东方言发音)、木得(没有,南京方言发音)等。
3.2.3.4由于连读产生的谐音。
如:酱紫(这样子)、表(不要)等。
3.2.3.5由于外来词的汉字注音产生的谐音。
如:酷或裤(cool,引申为有型、时尚)、卡哇伊(かわいい)等。
3.3借词(Loanwords)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各语种在规范语言范畴内相互渗透。
网络是一个无国界的媒介,各语种在这里的相互影响更大。
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用于网络交际的外来词丰富了汉语网络语言。
这些借词有些来源于日文汉字,有的则来自日本动漫、电影及其港台翻译版。
例如:御姐(日语词汇,指年龄25岁以上,身高165以上,身材丰满、性格强硬的女性)、恶趣味(同上,指与众不同的喜好)、废柴(港版漫画用语,指没用的人)、收声(同上,指闭嘴)等。
此类词汇当中还有一些具有引申义,例如:残念(日语词汇,原指可惜之意,引申为“碎碎念”)、萝莉(源于俄国文学家VladimirNabokov的小说《Lolita》,后被引入日本动漫,指长相可爱、容易激发人们保护欲的小女孩,与御姐相对)、王道(源于中国儒学“以德服人”,和霸道相对;后在日语中引申为权威、真理等义,进而通过网络影响汉语中该词含义,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文化的反刍现象)等。
3.4颜文字(Emoticons)
颜文字是ASCIIArt(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Art)的一部分。
由于网络交际不同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网络用户并不能通过文字直观表现自己的表情动作,因此,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用符号、字母和数字组合来构成表情和动作的字符集合体。
这一类的字符集合体虽不能算语言词汇,但却具备了信息功能和交际功能,在此将它单独列出作为网络词汇的一种。
日本人将这类字符集合体称为颜文字,非常形象。
网络象形词源于美国。
电脑发展初期,电脑使用者常用标点及字母组合出一些简单的面部图案,因此被称为emoticon,即emotionicon。
如:∶-)笑容、∶-p吐舌头等。
由于迁就英语字式,因此都是向左倒的不完整表情。
真正将颜文字发扬光大的是日本网民,他们利用ASCII码创造了更多生动的日式颜文字。
伴随网络,这些颜文字逐步影响到中国网络词汇。
目前搜狗汉字输入法当中也收录了许多颜文字,如:o(∩_∩)o(开心)、%>_<%(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