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和狼教案
牧童逮狼教学设计

《牧童逮狼》教学设计教材简介:这是一篇课外文言文,在众多的文言文练习中算是很普通的一篇。
详细分析这篇短文,是想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接触研究性学习,让他们有研究性学习的意识,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从进入预备班开始,学生就已经接触了不少文言文,甚至包括像《熟读精思》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对于古文的学习学生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一些常用的实词、句式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这是好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学了两年多的古文,在相似的教学模式下,有的学生开始对古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觉得有些枯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上好文言文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就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时,我想到了培训中提到的研究性学习。
一直以来,研究性学习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总觉得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与时间,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通过培训之后,我明白了,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融入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当中。
老师的备课、上课,都可以有研究性学习的体现。
老师有了这样的研究性学习,那么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会逐渐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于是,对于这篇文章,我便想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与学生的共同学习。
对于《牧童逮狼》这篇文章,整体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问题,那么我们就本文所体现的道理来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实词,疏通文章大意。
2、深入研究,探讨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1、导语:我们学过了蒲松龄的《狼》,在他的这篇文章中,他所刻画的狼有一些什么样的习性?(让学生自由回顾,讲出《狼》中所刻画的狼的习性:贪婪、狡诈等等)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关于狼的文章《牧童逮狼》。
2、展示文章: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3篇

牧童教案《牧童》教案3篇】《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
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3篇《牧童》教案,希望在牧童教案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牧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建书香校园,树文化新人课外阅读”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伊索寓言》。
板书,注意“寓”写法。
齐读。
2、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出示幻灯片1)你读过哪些寓言?3、有没有同学读过《伊索寓言》呢?能说出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4、指生朗读:(出示幻灯片2)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较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
每则寓言的较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5、师补充: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出示幻灯片3)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牧童和狼》教案甄选

《牧童和狼》教案(精选、)12、牧童和狼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寓意三、教学过程:1、《狼来了》这个故事原本的题目是《牧童和狼》,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
师出示《牧童和狼》的原文。
2、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3、牧童两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听听看,哪一次是狼真的来了?师区别读。
“狼来了!狼来了!” 你觉得哪一次?为什么?4、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出示: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请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谁来试?指名读,学生评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引读,并提醒要注意恐惧的神色。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5、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指名说6、小结板书设计12、牧童和狼说谎不相信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伊索寓言牧童和狼PPT课件

12、伊索寓言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 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 帮忙。
•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 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
•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
• 2、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12、伊索寓言
感 谢 聆 听
12、伊索寓言
牧 童 和 狼
自学反馈:
huāng guàn huǎng
慌贯谎
惯
惊慌 说谎
一贯 习惯
12、伊索寓言
狼没来 :
牧童:几次大叫
哈哈大笑
村民 闻声赶来 惊慌失措
12、伊索寓言
狼来了:
牧童: 吓坏大叫
村民: 没人帮忙
12、伊索寓言
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
12、伊索寓言
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 么狼!
立足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牧童和狼》教学设计

立足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牧童和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语;3.体悟故事寓意,领悟生命中“说话算数”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牧童和狼》故事情节,明确寓意;2.掌握生词、词语;3.体悟生命道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此寓言所传达的道理;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说话算数”习惯。
四、教学步骤Step 1 呈现情境1.画家在画牧童和狼的画,大家看看这个画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讲述故事:在大草原上,有一个牧童,他每天都会来到羊群旁边,给羊群唱歌、讲故事、玩耍。
某日,他独自一人在草原上玩耍时,故意欺骗村庄里的人们。
第二天,他真的遇到了狼,可他的呼救并未被村民们相信,最终,羊群被狼吃掉了。
Step 2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此篇文章,梳理故事情节;2.请学生分组合作,回答问题: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学生分享自己的回答,在班级里形成互动。
Step 3 生词学习老套儿:旧式玩具;抢夺:用暴力或者欺骗手段,抢走别人的东西。
1. 学生自学生词,根据上下文及词根、词义分析这些生词的含义;2.老师与学生协作,帮助学生了解生词的真实含义。
Step 4 文化内涵1.探讨寓言和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防范未然、教育人心;2.解释道理:“说话算数”意味着什么,其中蕴含的哲理是什么?Step 5 反思思考1.学生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大家觉得面对这种情境,应该如何应对?2.老师们可采用麦田守望者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玩游戏。
鼓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五、教学手段1. 呈现情境法2. 问题解决思维法3. 合作学习法4. 游戏法6.教学资源1. 画家所绘制的《牧童和狼》的图片2. 音频和视频教具3. 寓言故事解析7.教学评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学生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学生了解词汇的数量;学生在反思思考方面的表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牧童和狼》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重点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小故事《牧童和狼》。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整篇小故事的大意;2.学生能够理解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4.学生能够运用书写技巧,自主完成小作文。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读懂整篇小故事的大意;2.学生能够理解小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故事情节;3.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牧童和羊群的图片,让学生先自由发挥,说出他们对牧童的印象以及头脑中所浮现的场景;2. 学习《牧童和狼》(25分钟)1.朗读整篇故事,让学生先了解故事的大体内容;2.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及情节,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3.指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4.让学生自己品味故事,思考故事的思想内涵。
3. 反思(5分钟)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反思故事,并与实际生活联系,思考道德寓意的运用。
4. 作文(2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完小故事后,要求学生自己撰写一篇小学作文,文章要求能够体现故事的内容,思想内涵以及道德寓意。
五、教学方法1.形象化,直观化;2.提问式教学法;3.认识到问题,认识到自己;4.探究型教学法;5.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2.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3.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能够运用道德寓意到实际生活中。
立足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牧童和狼》教学设计

( 2) 好几次他 大 叫 : “ 狼真 的已经 来 了。 狼真的
已 经 来 了。 ”
第二组 :
【 教学过程 】
一
( 1] 牧童 吓坏 了, 他 慌忙大 叫 : “ 狼来 了!狼来
,
比较牧童的前后喊话, 感情朗读故事、 讲述
了 央来帮忙啊 , 狼在吃羊 了! ”
( 2) 牧 童 吓坏 了 , 他 慌忙 大叫 : “ 狼真 的已 经来
故事 I . 朗读。 师: 接下来 , 我们学 习第二则故 事《 牧 童和狼 》 , 谁 来读 好故 事? 2 . 比较。 师: 故 事 的主 角是牧 童 , 伊 索写 了他
了。 狼真 的已经未 了。 大家快 来帮忙啊 , 狼真的在吃
羊了。 ”
( 第二句~是没有用 “ !” , 二是都是长句子 , 不
丽 X U E B A N 一 一 2 3 教 学 月 刊 小  ̄ i . 2 0 1 5 / 3 语 文0 一 、 、 , 】
— —
J I AO XUE YUE K AN XI AO
'
口 沈凤 佳
《 义 务 教 育语 文 课 程标 准 》 对 作 文 教学 提 出
了全新 的理念 , 明确 了各个学段 的作文教 学要 求, 但 由于” 课 标 无 细 目 ”“ 教 学 无课 本 ” “ 教 材 无 序 词语。 根 据表达的需要 , 学 习使 用逗 号 、 句号、 问号 、 感叹号。 ” 从 目标 中 可 以 明 确 , 这 一 阶 段 的指 向是 尽
进行科学指导 ,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
一
学段中定性 为 “ 写话” , 在第二、 第三学段 定为 “ 习
作” 。 二年级学生 初学 写话 , 许 多教 师 目标不 明 , 人 为拔 高 , 致使低 年级 写话 出现 了不少 误 区。 2 0 1 1 版 课标 对第一学 段写话 目标 的定位 是这样 的 : “ 对 写
牧童和狼的教案

牧童和狼的教案教案标题:牧童和狼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和教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牧童和狼故事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以及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分发故事《牧童和狼》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2. 提醒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教训。
3.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教训和道德。
2. 提问学生为什么牧童撒谎会导致他失去信任。
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角色是否有责任,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应对类似的情况。
4. 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与小组分享。
角色扮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2.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重新演绎故事,强调教训和不同角色的责任。
3. 每个小组在扮演结束后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体会。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故事的教训和学生的讨论。
2. 提醒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以检验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扩展活动建议:1.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分享并讨论其中的教训。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寓言故事,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角色扮演,演绎其他寓言故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故事教训的理解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观点。
3. 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故事教训的短文,以评估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中的活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人的意见。
3.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童和狼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牧童和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伊索寓言》
板书,注意“寓”写法。
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出示幻灯片1)齐读
上课之前,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大寓言家,了解一下《伊索寓言》
指明学生介绍:
生1:相传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是个编寓言故事的高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生2: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都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啊,狼啊,驴子等等。
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师: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b、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
(出示幻灯片2)
huāng慌 huǎng 谎
guàn 贯 guàn 惯
3.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贯”的笔顺
4、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村民:闻声赶来
不禁哈哈大笑惊慌失措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村民:没人帮忙(出示幻灯片3 ,4)
2、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牧童这两次大叫——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好几次就是--(生:一贯)(板书:一贯说谎、)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3、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出示幻灯片5)
[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出示幻灯片7、8)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
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4、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交流发现。
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5、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此时村民们就在山下,明明听到了牧童的叫声,为什么没来他们之间是怎么说的(演一演)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板书:说了真话没人相信)
交流
6、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7、从故事中理解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能吧板书的几个词加上关联词连成一句话么学生汇报,再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
(出示幻灯片9)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
四、迁移学习:
第十二课还有两则有趣的伊索寓言故事,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自由选择一则寓言自主学习,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10)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抓住重点词,比较狐狸摘葡萄前后的心理活动有什么不同。
3、结合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五、延伸阅读:
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多读一读,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启迪我们的智慧,警醒我们的人生。
板书设计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六、教后反思:
《伊索寓言》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在教学中,我能比较好地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当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教《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
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
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牧童和狼”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