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山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矿山通风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矿山通风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山通风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矿山通风工程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掌握矿山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矿山通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矿山通风工程问题;(2)具备矿山通风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矿山通风工程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矿山通风工程安全的重视;(2)增强学生对矿山通风工程职业责任的认同;(3)激发学生对矿山通风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矿山通风工程的定义、作用和分类,矿山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矿山通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具体内容包括:1.矿山通风工程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矿山通风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矿山通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矿山通风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矿山通风工程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矿山通风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矿山通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矿山通风工程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矿山通风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矿山通风工程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结论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结论
一、课程设计目标
通过本次矿井通风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矿井通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矿井通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矿井空气流动规律、矿井通风压力分布、矿井通风阻力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包括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矿井通风设备的配置、矿井通风网络的布局等。
3. 矿井通风量的计算:包括矿井通风量的理论计算、实际测量和调整方法。
4. 矿井通风安全与环保:包括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矿井通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5. 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包括矿井通风设备的运行管理、故障诊断与处理、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三、课程设计成果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够独立完成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配置通风设备、布局通风网络等。
3. 能够熟练进行矿井通风量的计算,包括理论计算、实际测量和调整方法。
4. 能够了解矿井通风安全与环保的基本要求,掌握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5. 能够掌握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设计总结。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理解通风系统对矿井安全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如风量不足、风向逆流等,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3. 了解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矿井安全管理的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矿井通风原理,设计简单的通风系统,提高矿井空气质量。
2. 培养解决矿井通风安全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矿井安全事故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安全意识。
2. 激发学生学习矿井通风与安全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矿井安全生产中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矿井通风与安全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操作和矿井安全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实践探索。
3. 注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矿井通风原理:包括风流的基本特性、通风动力与阻力、通风方式及通风网络。
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的构成、设计原则、通风设施布置及风量调节。
3. 矿井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风量不足、风向逆流等问题的原因,介绍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读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
5. 矿井安全管理: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事故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矿井通风原理及通风方式第二周: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通风设施布置第三周:矿井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周: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矿井通风基本原理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章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五章 矿井安全管理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保证:1. 紧密结合课本,确保所选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一、简介矿井通风是矿山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的一个方面,通风系统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
为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通风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培养矿山通风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通风系统的构成;2.掌握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计算过程;3.熟悉通风系统的检测和管理方法;4.学会利用现代辅助工具进行通风系统设计;5.能够在班级小组内合作,探究解决矿井通风系统的实际问题;6.培养运用学科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7.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设置3.1 预备知识1.矿山工程学基础;2.流体力学基础。
3.2 教学内容第一章矿井通风基础1.矿井通风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2.矿井通风系统的构成和物质平衡基本原理。
第二章通风系统的设计1.通风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2.通风系统的分类;3.通风系统性能参数的确定;4.区域通风和局部通风。
第三章通风系统的计算1.通风系统的阻力计算;2.通风系统的流量计算;3.通风系统的风压计算;4.通风系统的功率计算。
第四章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管理1.通风系统的检测方法和设备;2.通风系统的管理方法。
第五章现代辅助工具在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1.通风系统模拟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通风系统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第六章班级小组课题探究1.班级小组内选择问题;2.小组独立解决问题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3.3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以授课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现场参观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注重实践环节。
3.4 实践环节1.实验课: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要求、实验评分;2.课程设计:设计目的、设计要求、设计流程、设计要点、设计评分。
四、考核办法1.期末考试(占50%):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矿井通风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实验(占30%):主要测试学生对于通风系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技能;3.课程设计(占20%):主要测试学生综合应用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和现代辅助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摘要

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摘要。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矿井通风方式、通风设备及其作用,理解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矿井通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能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初步的评估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矿井通风系统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其认识到矿井通风在保障矿工生命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具体分解为以下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通风方式。
2. 学生能够识别矿井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并说明其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矿井通风知识,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一个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并进行评估和优化。
5. 学生能够认识到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矿井通风原理:讲解矿井通风的基本概念、原理,介绍矿井通风方式,如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等。
2. 矿井通风设备:介绍矿井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如风机、风筒、风门等,并阐述其作用和工作原理。
3.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讲解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分析不同矿井通风系统的优缺点,指导学生如何设计简单的矿井通风系统。
4. 矿井通风系统评估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评估矿井通风系统的性能,如风量、风速、风压等参数的测定,以及如何针对问题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矿井通风原理及通风方式;第二课时:矿井通风设备及其作用;第三课时: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第四课时:矿井通风系统评估与优化。
本节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教学实际,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材章节如下:第一章 矿井通风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章 矿井通风设备;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评估与优化。
2009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教学单位永城职业学院学生学号 2009021044永城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永一煤矿课程设计所属课程:矿井通风学号: 2009021044姓名:岳浩翔班级:矿井通风与安全091班指导教师:汤其建2010 年 12 月 26 日目录一、矿井基本概况 (2)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4)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5)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9)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3)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 (15)前言《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15°- 18°,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围走向长度8400m。
3.矿井生产任务年产量为0.9Mt,矿井服务年限为46a。
4.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
全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1),下山部分6个。
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a,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a。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第一节矿井概况一、地质概况该矿地处平原,地面标高+150m,井田走向长度5km,倾斜方向长度3.3km。
井田上界以标高-165m为界,下界以标高-1020m为界,两边以断层为界,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井田可采储量约1.08亿吨。
该矿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矿井,服务年限为72年。
井田内有两个开采煤层,为k1、k2,在井田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15°,煤层倾角15°,各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参见综合柱状图。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6m3/T,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发火期为16-18个月,煤尘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36%。
综合柱状图二、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380m,倾斜长为825×2m,服务年限为27年,因走向较短,两翼各布置一个采区。
每个采区上山部分和下山部分各分为五个区段回采。
每采区各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50m,区段平巷及区段煤柱15m,综采工作面产量为在k1煤层时为1620吨/日,在k2煤层时1935吨/日,日进6刀,截深0.6m,高档普采工作面产量为k1煤层时为1080吨/日,k2煤层时1290吨/日,日进4刀,截深0.6m,东翼还另布置一备用的高档普采工作面。
综采工作面装备的部分机电设备如表2所示,采区巷道采用集中联合布置。
采区轨道上山均布置在k2煤层的底板稳定细砂石中,区段回风平巷与运输上山,区段运输平巷与轨道上山采用石门连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接替,前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后期东西两翼各安排两个独立通风的煤层平巷掘进头和一个岩石下山掘进头。
东西两翼各有一个绞车房、变电所、火药库,亦需独立通风。
井为箕斗井提煤用,井为罐笼井升降人员、材料、矸石,也作为进风井用,并设有梯子间。
部分巷道名称、长度、支护形式,断面几何特征参数列入表1。
表1 井巷特征参数表2 综采工作面部分机电设备一览表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3所列的平均值选取,除综采工作面采用4-6工作制外,其它均采用三八工作制。
2009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2009级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目录一、矿井基本概况 (2)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7)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7)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1)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6)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 (18)前言《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15°- 18°,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走向长度8400m。
3.矿井生产任务年产量为0.9Mt,矿井服务年限为46a。
4.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
全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1),下山部分6个。
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a,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a。
矿井开拓系统如题图9-2所示。
主、副井布置在井田的中央,通过主要石门与东西向的运输大巷相连通。
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单位永城职业学院学生学号 2009021044永城职业学院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__________ 永一煤矿课程设计所属课程:_____________ 矿井通风学号:2009021044姓名: _____________ 岳浩翔班级:矿井通风与安全091班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汤其建2010 年12月26 日目录一、矿井基本概况.................................................................. 2. ..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5.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6.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 0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 4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 1.. 7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一、矿井基本概况1 •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15° - 18°,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V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走向长度8400m3•矿井生产任务年产量为0.9Mt,矿井服务年限为46a。
4•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
全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1 ),下山部分6个。
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a,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a。
矿井开拓系统如题图9-2所示。
主、副井布置在井田的中央,通过主要石门与东西向的运输大巷相连通。
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5•开拓系统图、采区布置图、巷道布置图、以及井巷尺寸及其。
Na.5No.3No.l No.2No.4No,61-1上山采区划分示意图岳浩翔1-2料系统示翦19□巷道布置示意图1-3区段丼巷名称断面形状支护形式断面积长度m 备注1-2 副井圆形混凝土碹直径D=5 320 双罐笼提升设用梯子间2-3 车场绕道半圆拱料石碹9.7 503-4 车场绕道半圆拱料石碹9.7 704-5 主石门半圆拱料石碹11.0 805-6煤层运输大巷半圆拱料石碹11.05676-7煤层运输大巷半圆拱料石碹11.01357-8米区下部车场半圆拱锚喷7.8 858-9采区轨道上山梯形工字钢 6.3 500L415 110 917俎 2 41 253prn17ve z6T21314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矿井开拓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矿井通风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
矿井主要进风井为位于井田中央的副井,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 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1.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2.备用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3.火药库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火药库、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4.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掘进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污风流入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见附图1-1: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 4 m3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方法矿井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进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 矿=4NK=4X 120X 1.10=528m3/mi n式中Q矿--- 矿井总需风量,m3/minN ------ 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4 ――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均等因素。
采用压入式和中央并列式通风时,可取 1.20~1.25;米用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可取1.10~1.15。
上述备用系数在矿井产量T三0.90Mt/a时取大值。
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根据矿井总产量算出矿井每分钟产煤量为:1.71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73 X8=13.84 m3/minQ 采=100Q瓦K 瓦=100X 13.84 X 1.6=2214.4m3/mi n式中Q采--- 采煤工作需要风量,m3/min;Q 瓦----- 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 n;K瓦一一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
生产矿井可根据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至少进行五昼夜的观测,得出五个比值,取其最大值。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
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按下式计算:Q采=60v 采S 采K采,m3/min=60X 1.0 x 8.14 x 1.2=586.08 m3/min式中v采 --- 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S 米米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积,ffl2,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K 采一一采煤工作面长度风最系数,按表2先取 3 4 5表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3 按炸药使用量计算:Q采=25A采,m3/min=25X 10=250 m3/mi n式中25 ---- 每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A采一一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kg4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Q采=4n 采,m3/min=4X 26=104 m3/min式中4 --- 每人每分钟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n采一一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5 按风速验算: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Q采三60 x 0.25S 采,m3/min=60 X 0.25 X 8.14=122.1m3/min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Q采三60 x 4S 采,m3/min=60X 4X 8.14=1953.6 m3/min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计算煤巷、半煤岩巷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Q掘=100Q瓦K瓦=100 X 0.42 X 1.5=60 m3/min(2)按炸药量使用最计算:Q掘=25A掘,m3/min=25X 10=250 m3/min(3)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Q掘=0通IK 通,m3/min=200X 1X 1.2=240 m3/min式中Q通——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表3),I ――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K通一一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球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 1.2~1.3,进风巷中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6 7表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通6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Q掘=4n 掘,m3/min=4X 10=40 m3/min7 按风速进行验算;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60X 0.15 X S 掘三Q掘三60X 4X S掘由上式得43.2 m3/min = Q掘三1152 m3/min 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满足:60X 0.25 X S掘三Q掘三60X 4X S掘=72 m3/min = Q 掘三1152 m3/min根据上面的计算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取其最大值。
Q 掘=250 m3/min72 m3/min = Q 掘三1152 m3/min 所以,Q掘=250 m3/min符合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