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

合集下载

2010春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pdf

2010春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pdf

软件学院2008级本科生《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李全龙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3月17日前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

将本课程建设成世界一流的课程是近期的努力方向。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计算机网络》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课程。

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李全龙老师,参与网络课程助教环节的教师为许鹏飞,参与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师张丽杰老师、薛利兴、许鹏飞、闫庆军、胡刚、王波、李勇、张东伟、李成龙。

实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通过一个简单文件传送协议的设计和实现,了解计算机网络高层协议设计实现的环境和方法;还提供了一些可以选作的实验以供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提高。

总之,通过上述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计算机网络》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在各次实验之前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情况提前做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

对需要编程的实验,写出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框图和清单。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

2022年黑龙江大学公共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大学公共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大学公共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值不可能是八进制数的是()A.137B.138C.276D.10112、一个数是11011D,则它是一个()A.二进制B.八进制C.十进制D.十六进制3、与二进制数01000011等值的十进制数是()A.19B.35C.67D.1314、将十进制数57转换为二进制数是()A.111011B.111001C.101111D.1100115、宏病毒可感染以下的文件()A.exeB.docC.batD.txt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为单位B.一个存储单元只能存放一个二进制位C.字节用“bit”表示D.一个二进制位用“byte”表示7、打印机有多种类型,下列速度快、分辨率高的打印机是()A激光式 B噴墨式 C击打式 D点阵式8、下列选项中记事本可以编辑的文件是()A.文本B.数据库C.画形D.视频9、对于鼠标操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击速度可调B.可以双击C.可以三击D.左右键功能不可交换10、Windows 7中“回收站”是()A.内存中的一块区域B.硬盘中的一块区域C.软盘中的一块区域D.高速缓存中的一块区域11、Windows 7提供了两套管理计算机资源的系统.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A.“我的电脑”B.“我的文档”C.“回收站”D.“剪贴板”12、在Windows 7中,想选定多个文件名,如这多个文件名连续成一个区域的,则先选定第一个文件名,然后按住()键,再在最后一个文件名上单击一下即可。

A. CtrlB. AltC. ShiftD. DEL13、在Windows 7中,对话框的右上角有一个“?”按钮,它的功能是()A.关闭对话框B.获取帮助信息C.便于用户输入问号D.将对话框最小化14、在Word2010的编辑状态下,若要录入一个“厂’字符’可以使用的命令是()A.“公式”B.“编号”C.“艺术字”D.“符号”15、在Word中、如果对某个段落进行下列设置、其中不属于段落格式的是()A.设置为1.5倍行距B.首行缩进C.左对齐方式D.设置为4确字间距16、为Word文档设置保护口令时,最多可以输入的字符数是()A.8个B.11个C.15个D.18个17、在Word 2010中,下列关于艺术字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编辑区右击后显示的菜单中选择“艺术字”可以完成艺术字的插入B. 插入文本区中的艺术字不可以再更改文字内容C. 艺术字可以像图片一样设置其与文字的环绕关系D. 在“艺术字”对话框中设置的线条色是指艺术字四周的矩形方框颜色18、在Word 2010中,若删除分节符,可将插入点置于分节符处,然后按()A. Esc键B.Tab键C.回车键D.Del键19、在Word中,可以移动文本的操作是()A.Ctrl+CB.Ctrl+鼠标拖动C.Alt+鼠标拖动D.将选中的文本用鼠标拖动到目的位置20、在Excel 2010中,若在Sheet2的工作表前增加一个工作表,应()A.单击Shcet2工作表标签,并选“插入”功能区的“工作表”命令B.单击Sheet2工作表标签,并按“插入”键C.单击Sheet2工作表标签,并选“工作表”功能区的“插入”命令D.单击“插入”功能区的“工作表”命令,然后单击Sheet2工作表标签21、利用Word 2010的文档导航功能,不能快速查找的是()A.表格B.公式C.图形D.页眉22、在Word 2010中,对选定文字设置格式后,双击“格式刷”可以将已设置的格式复制到()A.1个目标区域B.2个目标区域C.3个目标区域D.多个目标区域23、在Excel 2010中,单元格A1和A2分别输入1和3,并选定区域A1∶A2,然后拖动填充柄到A5单元格,则A5单元格中显示的是()A.4B.7C.9D.1124、在Excel 2010工作表中,最基本的编辑单位是()A.单元格B.一行C.一列D.工作表25、在Excel 2010的Sheet1工作表某单元格中,引用Sheet2工作表A4 单元格的式为()A.Sheet2$A4B.Sheet2&A4C.Sheet2%A4D.Sheet2!A426、在PowerPoint 2010各种视图中,可以同时显示多张幻灯片的视图是()A.普通视图B.备注页视图C.幻灯片放映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27、用户对PowerPoint 2010幻灯片中图片进行编辑的视图是()A.备注视图B.普通视图C.幻灯片浏览视图D.幻灯片放映视图28、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中,从下到上各层依次是()A.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B.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应用层、传输层C.应用层、传输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D.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29、下列有关SQL语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SQL语言是过程化的语言B.数据查询时应使用CREATE语句C.SQL语言中的FROM子句可以独立使用D.SQL语言可以嵌入其他语言程序命令中,以程序方式使用30、能够实现在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进行信息编码转换的设备是()A.网卡B.集线器C.交换机D.路由器二、填空题31、在Windows 7磁盘管理中,优化磁盘包括:整理磁盘碎片和磁盘_______32、十六进制数3D8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__________33、若要执行一个程序,应先将其加载到__________后才能被CPU执行。

计算机网络实验RIP

计算机网络实验RIP
{
s_return=1;
itoa(s_return,snd_buf,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lse
{
s_return=0;
itoa(s_return,snd_buf,10);
}
四、实验结果(测试用例、实验结果)
五、实验总结
通过此次的实验,实现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停止等待协议,完成此次的实验使得对停止等待协议理解更为透彻。
通过S=rand()%10;随机生成10以内的随机数,大于7则判断超时重新发送,
发送小于5则成功,反之则失败。
判断超时:
while(S>7){
cout<<"发送超时,准备重新进行第"<<i<<"次发送"<<endl;
S=rand()%10;
}
判断成功失败
s= atoi(recv_buf);
if(s<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时间
(日期及节次)
周五8-9节
专业
软件工程
学生所在学院
软件学院
年级
2011级
学号
20112389
姓名
杨宏枫
指导教师
战扬
实验室名称
4号教学楼413
实验成绩
预习情况
操作技术
实验报告
附加:综合创新能力
实验
综合成绩
教师签字
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停止等待ARQ算法模拟
实验内容

基于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高扬金英金虎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年第5期收稿日期:2019-04-24作者简介:高扬(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构建的研究与实践”(SJGY2019050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SJGY20180375);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构建的研究与实践”(2019B21)高扬,金英,金虎(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文章以计算机软件类人才核心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从新时代计算机软件类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软件类人才培养策略,旨在为提升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工作适应能力、促进校企合作育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力培养;培养模式;计算机软件人才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88-02随着2017年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的提出[1],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这对工程教育的理念、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难以培养卓越的工程创新人才。

分析目前计算机软件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重知识传授,轻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重编程,轻文档撰写;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差;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差;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对接错位。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优化课程大纲内容目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该模式往往忽略学习者这一教育活动主体的发展,难以使学生在专业能力与素质上得到提升。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实验1

哈工大计算机网络实验1

实验结果 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1、掌握PING命令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参数的使用),对网络常见故障利用命令进行
分析判断:
2、用Tracert命令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的
,分析网络延时产生的原因。





3、利用Netstat命令了解网络的整体使用情况。

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
息,
4.利用IPCONFIG命令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
议(DHCP) 和域名系统(DNS) 设置。

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显示所有适配器的IP 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5利用ARP确定对应IP地址的网卡物理地址。

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DNS层次查询、SMTP协议分析

1、熟练掌握nslookup命令,并对nslookup命令的参数进行熟练掌握。





2、利用TELNET进行SMTP的邮件发送。

实验结果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湖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湖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应用协议与数据包分析实验(使用Wireshark)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熟练掌握Wireshark的操作和使用,学习对HTTP协议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1.HTTP 协议简介HTTP 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用于WWW 服务。

(1)HTTP 的工作原理HTTP 是一个面向事务的客户服务器协议。

尽管HTTP 使用TCP 作为底层传输协议,但HTTP 协议是无状态的。

也就是说,每个事务都是独立地进行处理。

当一个事务开始时,就在web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TCP 连接,而当事务结束时就释放这个连接。

此外,客户可以使用多个端口和和服务器(80 端口)之间建立多个连接。

其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①服务器监听TCP 端口80,以便发现是否有浏览器(客户进程)向它发出连接请求;②一旦监听到连接请求,立即建立连接。

③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浏览某个页面的请求,服务器接着返回所请求的页面作为响应。

④释放TCP 连接。

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交互,必须遵循HTTP 规定的格式和规则。

当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HTTP 服务器地址时,浏览器和被访问HTTP 服务器的工作过程如下:①浏览器分析待访问页面的URL 并向本地DNS 服务器请求IP 地解析;②DNS 服务器解析出该HTTP 服务器的IP 地址并将IP 地址返回给浏览器;③浏览器与HTTP 服务器建立TCP 连接,若连接成功,则进入下一步;④浏览器向HTTP 服务器发出请求报文(含GET 信息),请求访问服务器的指定页面;⑤服务器作出响应,将浏览器要访问的页面发送给浏览器,在页面传输过程中,浏览器会打开多个端口,与服务器建立多个连接;⑥释放TCP 连接;⑦浏览器收到页面并显示给用户。

(2)HTTP 报文格式HTTP 有两类报文:从客户到服务器的请求报文和从服务器到客户的响应报文。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黑龙江大学实验报告黑龙江大学教务处实验名称RIP协议的模拟实现实验目的开设本实验可以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通信机制,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技术,掌握初步的网络应用编程技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网络应用、网络设计、网络应用开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深化了解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环境编程环境:Visual C++ 6.0运行环境:Windows XP实验要求以Socket通信程序为基础,在给定互联网络拓扑的前提下,模拟实现多个路由器利用RIP协议更新其路由表的工作过程。

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技术和算法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 (SOCK_DGRAM)。

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这次实验中用到的是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

数据报套接字定义了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数据通过相互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是无序的,并且不保证可靠、无差错。

类似于邮政系统服务。

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各分组独立传送。

Socket 是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而设计的,针对客户和服务器程序提供不同的Socket 系统调用。

客户随机申请一个Socket,系统为之分配一个Socket号;服务器拥有全局公认的Socket ,任何客户都可以向它发出连接请求和信息请求(相当于一个被呼叫的电话拥有一个呼叫方知道的电话号码)。

Socket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进程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

本地试验中,最核心的部分是RIP协议使用的距离向量算法,该算法对每一个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来的RIP报文,进行以下步骤:(1)对地址为X 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RIP报文,先修改此报文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1,每一个项目都有三个关键数据,即:到目的网络N,距离是d,下一跳路由器是X;.(2)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下述步骤。

2022年黑龙江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黑龙江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A.PPPB.IPC.UDPD.TCP2、TCP/IP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

I.物理层Ⅱ.数据链路层Ⅲ.网络层Ⅳ.传输层A. I、IIB. II、III.C. I、ⅢD.Ⅱ、Ⅳ3、动态路山选择和静态路由选择的主要区别是()。

A.动态路由选择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而静态路由选择只需要维护有限的拓扑结构信息B.动态路由选择需要使用路由选择协议去发现和维护路由信息,而静态路由选择只需要手动配置路由信息C.动态路由选择的可扩展性要大大优于静态路由选择,因为在网络拓扑结构发生了变化时,路由选择不需要手动配置去通知路由器D.动态路由选择使用路由表,而静态路由选择不使用路由表4、设有两个了子网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如果进行路由聚,得到的网络地址是()。

A.202.118.128.0/21B.202.118.128.0/22C.202.118.130.0/22D.202.118.132.0/205、为了纠正2比特的错误,编码的海明距应该为()。

A.2B.3C.4D.56、对于无序接收的滑动窗口协议,若序号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A.2n -1B.2nC.2n-1D.2n-17、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B。

在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输,那么应该分成()IP数据片。

A.3个B.4个C.5个D.6个8、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且数据无差错与丢失。

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为1913,确认序号为2046,有效载荷为100B,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和确认序号分别是()。

A.2046,2012B.2046,2013C.2047,2012D.2047,20139、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黑龙江大学
实验报告
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实验名称
RIP协议的模拟实现
实验目的
开设本实验可以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通信机制,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技术,掌握初步的网络应用编程技术,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网络应用、网络设计、网络应用开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深化了解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实验类型
设计型
实验环境
编程环境:Visual C++ 6.0
运行环境:Windows XP
实验要求
以Socket通信程序为基础,在给定互联网络拓扑的前提下,模拟实现多个路由器利用RIP协议更新其路由表的工作过程。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中主要使用的技术和算法
常用的Socket类型有两种:流式Socket(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 (SOCK_DGRAM)。

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TCP服务应用;数据报式Socket是一种无连接的Socket,对应于无连接的UDP服务应用。

这次实验中用到的是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

数据报套接字定义了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数据通过相互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是无序的,并且不保证可靠、无差错。

类似于邮政系统服务。

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各分组独立传送。

Socket 是面向客户/服务器模型而设计的,针对客户和服务器程序提供不同的Socket 系统调用。

客户随机申请一个Socket,系统为之分配一个Socket号;服务器拥有全局公认的Socket ,任何客户都可以向它发出连接请求和信息请求(相当于一个被呼叫的电话拥有一个呼叫方知道的电话号码)。

Socket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巧妙地解决了进程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问题。

本地试验中,最核心的部分是RIP协议使用的距离向量算法,该算法对每一个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来的RIP报文,进行以下步骤:
(1)对地址为X 的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RIP报文,先修改此报文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并把所有的“距离”字段的值加1,每一个项目都有三个关键数据,即:到目的网络N,距离是d,下一跳路由器是X;.
(2)对修改后的RIP报文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下述步骤。

若原来的路由表中没有目的网络N,则把该项目添加到路由表中,否则查看下一跳路由器地址,若下一跳路由器地址是X,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否则若收到的项目中的距离d小于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

(3)若三分钟没有收到相邻的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路由器,即把距离置为16(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

(4)返回。

2、设计思想
服务器端:
(1)创建套接字socket();
(2)绑定套接字到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上(bind()),端口号为520;
(3)接受客户端发送的路由信息recvfrom();
(3)根据RIP协议的距离向量算法更改发送来的路由信息,并更新自身的路由信息;
(4)向客户端发送更新后的路由信息send();
(5)互相发送路由信息send(),recvfrom(),直到某一方的路由信息不再发生更改,结束通信,关闭套接字。

客户端:
(1)创建套接字socket();
(2)向服务器发自身的路由信息send();
(3)接受服务器端的路由信息recvfrom(),然后根据RIP协议的距离向量算法更改发送来的路由信息,并更新自身的路由信息;
(4)互相发送路由信息send(),recvfrom(),直到某一方的路由信息不再发生更改,结束通信,关闭套接字。

程序中模块控制流程图如下所示:
3、编码
服务器端:
for(i=0;i<j2;i++)
{
flag=0;
for(ii=0;ii<=j1;ii++)
{
if(strcmp(r_t2[i].net,r_t1[ii].net)==0)
{
if(strcmp(r_t1[ii].next_routing,"r4")==0)
{
r_t1[ii].len=r_t2[i].len;
break;
}
else
{
if(r_t1[ii].len>r_t2[i].len)
{
strcpy(r_t1[ii].net,r_t2[i].net);
r_t1[ii].len=r_t2[i].len;
strcpy(r_t1[ii].next_routing,r_t2[i].next_routing);
break;
}
else
break;
}
}
else
{
flag++;
}
}
if(flag==j1+1)
{
j1++;
strcpy(r_t1[j1].net,r_t2[i].net);
r_t1[j1].len=r_t2[i].len;
strcpy(r_t1[j1].next_routing,r_t2[i].next_routing);
}
}
客户端:
for(i=0;i<j2;i++)//i2的
{
flag=0;
for(ii=0;ii<=j1;ii++)//i1的
{
if(strcmp(r_t2[i].net,r_t1[ii].net)==0)
{
if(strcmp(r_t1[ii].next_routing,"r4")==0)
{
r_t1[ii].len=r_t2[i].len;
break;
}
else
{
if(r_t1[ii].len>r_t2[i].len)
{
strcpy(r_t1[ii].net,r_t2[i].net);
r_t1[ii].len=r_t2[i].len;
strcpy(r_t1[ii].next_routing,r_t2[i].next_routing);
break;
}
else
break;
}
}
else
{
flag++;
}
}
if(flag==j1+1)
{
j1++;
strcpy(r_t1[j1].net,r_t2[i].net);
r_t1[j1].len=r_t2[i].len;
strcpy(r_t1[j1].next_routing,r_t2[i].next_routing);
}
}
4、调试
(1)首先运行服务器端,等待客户端发送信息。

(2)然后运行客户端,输入的IP地址及端口号(端口号为520),输入自身的路由信息。

(3)在客户端发送信息后,看服务器算端情况,服务器端端显示了本路由器的原始信息,发送来的信息,发送来的信息更改后的信息及更新后的路由表。

根据
RIP协议更新路由表的工作过程观察这些信息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把更新后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客户端。

(4)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发来的信息后,同样观察服务器端显示的信息是否符合RIP协议工作过程,若符合,则把自身更新后的路由表发送回客户端。

(5)按照上述说明反复发送信息,并观察路由表更新信息是否正确,直到某一方在接收到路由信息并更新自己的路由信息后,发现没有变化时,则程序自行结束。

后者是正常关闭后结束程序。

5、测试
6、实验过程(演示说明)
服务器端:
客户端:
实验总结
在开始编写该实验前,首先我对上一次的实验进行了一下复习,然后,我又对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对本实验最核心的部分RIP协议的距离向量算法进行进一步的细致的学习。

由于有了上一次的Socket通信编程实验的基础和对该实验核心算法的了解,因此在编写该实验时,我感到较为轻松。

通过这次的实验,使我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进一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RIP协议的距离向量算法,同时掌握初步的网络应用编程技术,最重要的
是,我深刻的体会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及实验中,我都会吸取这次实验的经验,先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和扎实,使自己做到编写实验时条理清晰,明确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提高了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