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户管理实验

合集下载

《Linux操作系统》实验二-Linux用户管理及管理命令

《Linux操作系统》实验二-Linux用户管理及管理命令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Unix/Linux用户管理及管理命令1、实验目的(1)掌握Unix/Linux用户管理机制与管理命令;(2)掌握用户和组管理命令;(3)掌握密码管理机制和密码管理命令;(4)了解对用户和组进行管理的图形界面;(5)了解与用户和组管理相关的其它命令。

2、实现设备每人一台装有Linux系统的PC机。

3、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不要做对系统或对其他用户不安全的事情。

做实验请不要修改超级用户密码。

如果修改了root用户密码,请在实验结束前将其恢复为原密码。

用户要按通常实验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4、实验过程1)用户管理(1)创建用户用命令useradd/adduser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一个用户。

比如useradd zhangsan观察/etc/passwd、/etc/group和/etc/shadow的变化。

方法grep zhangsan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观察/home目录内容的变化。

(2)为用户设置密码用passwd命令为其设置密码后,用新建用户进行登录并工作。

方法如下a. passwd zhangsanb. 切换到另一终端,使用新用户zhangsan登录c. 为自己修改密码:$passwd(3) 创建非默认属性的用户创建用户lisi,让他与lisi在一个组。

useradd –g lisi观察/etc/passwd、/etc/group和/etc/shadow的变化。

观察/home目录内容的变化。

(4) 组管理创建一个名为lisi的组并观察/etc/group的变化。

方法分别是groupadd lisigrep lisi /etc/group(5) 用户的属性修改将(3)中的lisi用户的组名改为lisi,方法是usermod –g lisi lisi观察文件/etc/passwd,/etc/group和目录/home内容的变化。

Linux用户和组管理实验手册实验报告

Linux用户和组管理实验手册实验报告

Linux⽤户和组管理实验⼿册实验报告Linux⽤户和组管理实验⼿册第⼀章实验思路1.1实验环境:VMware、Centos7、MobaXterm软件第⼆章实验⽬的1. 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命令进⾏⽤户和组的操作2. 掌握⽤户的操作命令3. 掌握组的操作命令第三章实验步骤3.1 ⽤户和组⽤户:(1)管理员⽤户 root:uid=0(2)系统⽤户:user:uid=1-999(3)普通⽤户:user:uid=1000-65535属组:创建⽤户时,如果不指定组,都会创建个同名组管理员组:root普通组:基本组附加组3.2 ⽤户⽤户认证AAA数据库:认证、授权、审计(1)password数据库 /etc/password 查看⽤户数据库,存放⽤户信息及其相关属性查看结果如下(2)/etc/shadow ⼝令数据库,存放⽤户密码信息及其相关属性[root@localhost ~]# cat /etc/shadow //查看数据库⼝令信息打开⽂件,查看结果如下root:$6$vS9HjFBlqL8qGkLl$wTEXAy5RFEp83CxMWHYesMZR9kwL7jTos8kJ/7A0aJe.CV6wqgXrKv8MCnGzBXC/R2XO6CFrcrkjBhEcaJdRa1: :0:99999:7: : :第⼀列:root ⽤户名称第⼆列:密码的详细信息,$6$vS9HjFBlqL8qGkLl$wTEXAy5RFEp83CxMWHYesMZR9kwL7jTos8kJ/7A0aJe.CV6wqgXrKv8MCnGzBXC/R2XO6CFrcrkjBhEcaJdRa1指加密密钥第三列:最后⼀次更改密码的⽇期,从1970-1-1开始算天数第四列:密码的最⼩年龄第五列:密码的最⼤年龄,默认99999第六列:密码的警告时间短,⼀般默认为7第七列:密码的禁⽤期第⼋列:账户过期⽇期,空字段表⽰账户永不过期第九列:保留字段(3)Passwd 修改密码对于普通⽤户来说,只能修改⾃⼰的密码,对于管理员⽤户来说,加上⽤户名可以修改其他⽤户的密码[root@localhost ~]# passwd //passwd 后⾯不加参数,直接修改当前的密码信息查看结果如下,按ctrl+c退出Passwd 参数指修改该参数的密码查看结果如下Passwd -d test1 //清除密码[root@localhost ~]# passwd -d test1passwd uid 修改对应⽤户密码passwd -d uid 删除密码1. 组(1)查看组命令为 cat /etc/group查看结果如下test1:x:1001:1001: :/home/test1:/bin/bash第⼀列:test1 表⽰账号、⽤户第⼆列:X表⽰密码,使⽤X表⽰,具体密码存放在/etc/shadow 第三列:1001 uid ⽤户第四列:1001是指gid,⽤户所属的组id第五列:描述信息第六列:(/home/test1) $HOME,⽤户的家⽬录第七列:(/bin/bash):⽤户启动的shell程序(2)Useradd 增加⽤户usermod -g test test1 修改test1的⽤户组为test(4)Userdel 删除⽤户信息(5)cat /etc/grouptest:x:1000:test1第⼀列:组名称第⼆列:组密码第三例:GID第四列:组内成员⽤户列表[root@localhost ~]# cat /etc/group //查看组信息(4)groupadd 添加组第四章问题解决4.1 问题在使⽤userdel 删除⽤户时,出现了报错userdel: user test is currently used by process 17544.2 解决⽅法是因为在进⾏操作时不是在根⽬录,造成删除不成功报错,当改成在根⽬录下进⾏时,修改成功也可以不在根⽬录下进⾏操作,这时先使⽤vipw -s或者vipw 命令,找到test这⾏,把它删除,然后在输⼊:wq!强制保存退出,⼀定要加!强制退出。

Linux实验3

Linux实验3

福建农林大学实验报告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实验室号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三用户管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2) 掌握批量创建用户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用户的管理●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

●再次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锁定用户user01。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次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2。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用户user02。

2.组的管理●创建一个新组,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主要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给组stuff设置组密码。

●在组stuff中删除用户user02。

●再次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3.用桌面操作创建用户和组●进入X-Window图形界面。

●打开控制面板,启动用户和组群管理子程序,在打开的界面中练习用户、组的设置。

4.批量添加用户a)将07级计算机专业的50名学生,添加到Linux系统中,让他们成为student组的成员。

用户名格式为:s07001-s07030;学生的初始密码为:stu001-stu030,请参考P125的7个步骤,完成添加并设置用户的操作,记录各步骤的结果和相应的文件内容。

linux实验五 用户管理

linux实验五 用户管理

集美大学Linux系统管理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Linux系统管理班级:软件1115实验成绩:指导教师:范明红姓名:许云云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用户管理学号:2011813035上机实践日期:1.实验目的:1)熟悉Linux操作系统中的用户和组的概念。

2)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

3)理解用户管理涉及的系统配置文件。

2.实验要点:1.认真阅读课本相关的内容,掌握相关指令的使用。

2. 理解系统管理中的用户管理的概念,掌握如何在Linux系统中管理用户和组。

3.实验准备:1 熟悉useradd(adduser)和userdel指令的使用2 熟悉groupadd和groupdel指令的使用3 熟悉passwd指令的使用4了解who、id、,finger,chfn,groups、whoami、newgrp指令的用法5 学习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4.实验内容:设置系统以字符界面方式启动:4.1用户管理1:使用useradd(adduser)指令添加名称为user1、user2、user3、user4的用户,分别为其设定密码。

2:使用userdel指令删除user4用户3.使用chfn指令添加用户的详细信息,并使用finger指令察看相关信息。

4.锁定user1用户,使其无法登陆。

(有2种方法)5.在其他终端使用用户user1、user2等登陆验证。

6.为user1解锁,使其能正常登陆。

方法一:使用usermod锁定:解锁:方法二:使用passwd锁定:解锁:4.2组管理。

1:使用groupadd指令添加user和group两个组2:使用groupdel指令删除group组3: 将用户user1、user2、user3添加到user组中。

4:指定user1为组管理员。

5.使用user1账户登陆,删除组内成员user3.6.更改user1账户的主组为user并验证。

4.3其他指令使用who、id、whoami、groups等指令1:使用who指令查看当前登陆系统的用户2:使用id指令查看当前用户的UID与GID3:使用whoami指令查看当前使用shell的用户名称4.4 打开用户管理配置文件/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察看内容:查看/etc/passwd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 shadow文件部分内容:查看/etc/group文件部分内容:4.5 打开图形界面,使用用户管理器管理用户和组。

linux用户管理任务实验报告

linux用户管理任务实验报告

《实用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用户管理任务班级:学号:姓名:地点:时间:实验内容:一、用户管理(一)添加用户useradd1、增加新用户user1,用户主目录:/home/user12、设置user1密码为user1113、增加新用户user2,用户主目录:/user/user24、设置user2 的密码为空5、以user1用户身份登陆6、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user1的用户主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7、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8、切换到root用户9、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为什么?10、执行# chown user1 /home/dir1,命令作用是什么?11、切换回user1用户12、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能够执行成功吗?为什么?13、passwd和shadow文件的前5行内容和后4行内容是什么?思考题:/etc/passwd和/etc/shadow的文件权限对于系统安全有何作用?(二)删除用户1、#userdel user12、#userdel -r user2思考:步骤1和步骤2的执行结果有什么异同?步骤1要达到和步骤2同样结果,还需要增加哪些操作二、组的管理(一)创建新的组group1、执行命令# useradd user4 ,是否创建了新的组user4?2、创建新用户user5和组user53、增加新的用户组workgroup(二)组中用户的添加1、#gpasswd –a user4 workgroup2、#gpasswd –a user5 workgroup3、组信息保存在那个文件中?打开此文件察看是否有相关信息。

实验步骤及结果:一、用户管理:1)进入桌面,打开“系统”,找到“管理”,点击“用户和组群”;2)点击左上方“添加用户”图标,根据实验要求创建用户名,口令及修改主目录路径;其中,用户user2的口令可以暂定非空口令,等进入root用户环境下使用命令“passwd –d user2”将其改为空;使用“passwd –S user2”查看用户user2密码即可;3)重启系统,按实验要求用户名user1登录;4)进入user1用户桌面,打开终端输入“cp /home/file1 /home/root”回车后,不能执行成功,显示home目录下没有file1文件;5)进入user1用户桌面,打开终端输入“cp /home/file1 /home/dir1”回车后,不能执行成功,也显示home目录下没有file1文件;6)在命令框中输入“su”切换到root用户;7)在命令框中输入“cp /home/file1 /home/dir1”,命令执行仍不能成功,显示系统用户下,home目录中也找不到file1文件;在此可以得出结果:系统home目录中不存在file1文件,也不存在dir1目录,完成前述实验需要创建所需文件file1和目录dir1;创建命令分别使用touch和mkdir;之后再次输入命令行,执行才成功;8)在命令框中输入“chown user1 /home/dir1”回车,输入“exit”退出系统用户后,即将/home/dir1属主改为user1用户,在user1用户下,有可以使用/home/dir1的权限;9)切换回user1用户,将/home/file1文件拷贝到/home/dir1目录下,输入“cp/home/file1 /home/dir1”回车,结果显示权限不够,说明user1用户下,对指定的/home/dir1有使用权限,因它不是/home/file1的属主而无使用权限;10)在命令框中输入“head –n 5 /etc/passwd”回车,可以得到passwd文件前五行内容;输入“tail –n 4 /etc/shadow”回车显示无法得到shadow文件后四行内容,显示权限不够;切换用户到系统root用户后,输入“tail –n 4 /etc/shadow”可以得到其内容;11)在命令框中(root用户环境下)输入命令“userdel user1”回车;想达到彻底删除user2用户的效果,即要删除user1用户下仍存在的相关目录,可再执行命令“rm –rf /home/user1”,便可删除user1目录的一切;12)在命令框中(root用户环境下)输入命令“userdel -r user2”回车可以得到彻底删除用户user2的一切;二、组的管理1)在命令框中执行命令“useradd user4”回车,创建新的用户和组user4;2)创建新用户user5和组user5,增加新的用户组 workgroup ,将用户user4和user5添加到workgroup组中,打开组文件等的结果如下;命令输入先后为:“useradd user5”,“groupadd workgroup”,“gpasswd –a user4 workgroup”,“gpasswd –a user5 workgroup”,“cat /etc/group”;实验讨论和分析1.在添加用户任务中,关于用户user2密码设置为空,通过手动“添加用户”,无法设置口令为空。

Lniux系统下用户的管理实验报告

Lniux系统下用户的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 Lniux系统下用户的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行方式实现用户管理
2.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行方式实现用户组管理
二、实验内容
1.用root用户登录系统,查看用户账户文件/etc/passwd和口令文件/etc/shadow的内容。

观察个账户的shell、UID、GID,结果如下:
2.创建一个新用户huihui01,并给用户huihui01设置密码“Huihui01”,然
后查看该用户在shadow文件中口令存储字段内容。

3.用huihui01账号登录系统,观察能否正常登录,然后利用su命令切换为root用户。

4.创建一个新用户huihui02,设置密码为“Huihui02”,工作目录设置为“/home/huihui02”,指定其UID为505,该用户属于huihuis用户组。

5.锁定huihui02用户,观察/etc/shadow文件内容变化。

6.对用户huihui02解除锁定,观察/etc/shadow文件内容变化。

7.创建一个名为computers用户组,然后创建一个名为jack的用户,并将该用户添加到computers用户组。

8.将用户huihui01和huihui02添加到computers用户组中。

9.使用“su”命令进行用户身份切换,注意观察用户切换是否成功。

10.删除本次实训中新建的用户和用户组,并删除相关用户的工作主目录。

三、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对用户与组的账号管理实验中,我了解了用户和组的账号类型及相关文件,能熟练的运用shell命令进行用户的管理和组的管理。

《用户管理》实验报告

《用户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2. 掌握用户创建、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3. 了解用户权限的设置和管理;4. 掌握用户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 CentOS 72. 软件环境:shell命令行界面三、实验内容1. 用户管理的基本概念用户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实体,它代表了操作系统的使用者。

用户管理是指对用户进行创建、删除、修改等操作的过程。

在Linux操作系统中,用户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账户的创建、删除和修改;(2)用户组的管理;(3)用户权限的设置和管理。

2. 用户管理的基本操作(1)创建用户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用户,如下所示:```useradd -m -d /home/username -s /bin/bash username```其中,-m表示创建用户的同时创建用户的主目录;-d表示指定用户的主目录;-s 表示指定用户的shell;username表示用户名。

(2)删除用户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如下所示:```userdel -r username```其中,-r表示删除用户及其主目录。

(3)修改用户信息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户信息,如下所示:```usermod -l new_username -d /home/new_username -s /bin/bash username```其中,-l表示修改用户名;-d表示修改用户的主目录;-s表示修改用户的shell。

3. 用户组的管理(1)创建用户组使用groupadd命令创建用户组,如下所示:```groupadd groupname```其中,groupname表示用户组名。

(2)删除用户组使用groupdel命令删除用户组,如下所示:```groupdel groupname```其中,groupname表示用户组名。

(3)修改用户组信息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用户组信息,如下所示:```groupmod -n new_groupname groupname```其中,-n表示修改用户组名。

实验6 Linux的用户管理

实验6 Linux的用户管理

五、实验总结
1.写出实验报告。 2.练习题 (1)在Linux下将root用户的密码修改为 Linux#1。 (2)创建用户user01,user02,user03。 (3)将user01,user02划归group1组, user03划归group2组。
1.Linux的用户分类
Linux是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用户必须具备 合法的账号才能登录,使用完毕必须退出操作系统。 另一方面,用户账号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 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也 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提供安全性保护。每个 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惟一的用户名和口令。用户在 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即可进入系 统和自己的主目录。Linux允许将用户分组进行管理, 以简化访问和控制多用户,以避免为众多用户分别 设置权限。
修改该行中的数字可控制用户进入的模 式。数字的具体定义如下。 0——停止运行(关机)。 1——单用户模式。 2——没有使用(可由用户定义)。 3——完全的多用户模式(字符界面)。 4——没有使用(可由用户定义)。 5——完全的多用户模式(带有基于X的登录 屏幕)。 6——重新引导。
一般情况下,文件inittab中设置的级别 为1、3或5。0、6级别不要在这里使用。 当系统启动完毕且用户已经登录到相应 的运行模式后,可以用命令init加级别数在不 同模式之间切换。例如,init 0是关机、init 6 是重新启动等。
(2)普通用户
root用户以外的所有用户都可以称为 普通用户。Linux系统可以创建许多普通用 户,并为其指定相应的权限。普通用户也 可以被赋予root特权,但赋予root特权一定 要谨慎。
2.Linux用户的登录与运行级别
使用系统前,必须先登录,系统验证 用户账号和密码的合法性。如果通过验证, 则登录成功,反之不允许使用系统。用户 可以登录到字符模式或图形的Xwindows模 式。 若要改变登录的模式,可以修改文件 /etc/inittab中设置登录模式的一行: id:5:defaul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 用户管理
1、 创建账户
2、 设置密码
(图 1)
(图 2) 3、 查看用户 用 vi /c/passwd 查看创建的用户信息,可以看出 LINUX 自动会创建用户时建立 ID、 Shell、私有组等信息。
(图 3) 4、用户账户的维护 使用 usermod 命令 usermod -l user3 -d /home/user3 -g user2 user1 将用户 user1 的登录名改为 user3,加入到 user2 组中,用户目录改为 user3
(图 7)
4、 查看用户组信息 用 vi /etc/group 查看相关组的信息。
(图 8)
查看账户信息
id 命令:可以查看一个用户的 UID 和 GID (图 9)
※※※※※※※※※※※※※※※※※※※※※※※※※※※※※※※※※※※※※※※※※ 【注意】 完成以上各项操作后,可以尝试再次使用图形界面作对操作系统用户所做配置进 行检查,从而观察修改后对应的配置状态。 ※※※※※※※※※※※※※※※※※※※※※※※※※※※※※※※※※※※※※※※※※
实验目的
使实验者了解 Linux 用户管理的基本概念。 掌握 Linux 下用户管理的常用命令; 了解 Linux 用户管理的一般原则
实验平台
服务端:RedHat Enterprise Linux
实验工具
Putty 终端
实验要点
LINUX 用户管理 用户组管理 查看用户和用户组权限
实验拓扑
VM
实验步骤指导
实验准备
实验概要:熟悉了解相关的实验工具。 下载实验中使用的工具:Putty 终端 ※※※※※※※※※※※※※※※※※※※※※※※※※※※※※※※※ 【知识重点】 在Linux 系统中,用户账号是用户身份的标志,它由用户名和用户口令组成。系统将用 户名存放在/etc/passwd 中,而将口令以加密的形式存放在/etc/shadow 中,能够对其访问 的只能是超级用户(root)和操作系统的一些应用程序。口令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些常用的、 容易被猜到的口令都会给系统代理不安全的因素,而且如果配置不当或在一些系统运行出错 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被普通用户得到。进而,黑客就可以使用一类被成为“口令破解” 的工具去得到加密前的口令。 ※※※※※※※※※※※※※※※※※※※※※※※※※※※※※※※
Linux 用户管理实验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Linux 系统相对于 windows 来说是相当安全的,但是只是相对而言。作为一 款操作系统,即便是 Linux 系统也不能保证安全就是百分之百的,只要连接到网络上,那么 就意味着它需要采取安全措施。Linux 不论在功能上、价格上或性能上都有很多优点,然而, 作为开放式操作系统,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安全隐患。CentOS 并不是全新的 linux 发行 版,在 RedHat 家族中有企业版的产品,它是 RedHat Enterprise Linux(以下称之为 RHEL), CentOS 正是这个 RHEL 的克隆版本,RHEL 是很多企业采用的 linux 发行版本,需要向 RedHat 付费才可以使用,并能得到付过费用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和版本升级。
(图 4)
LINUX 用户组管理
1、建立用户组 命令为 groupadd 参数 组名
(图 5)
(图 6) 2、为标准组添加用户
在标准组中增加、删除用户都用 gpasswd 命令只有 root 用户和组的管理员能够使用 这个命令:
gpasswd [选项] [用户] [组] – -a :把用户加入组 ; – -d :把用户从组中删除 ; – -r :取消组的密码 ; – -A :给组指派管理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