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基础理论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10-12章 兽医外寄生虫病学

9
11
蜱螨病
10
第11章 蜱螨病
1
蜱螨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2
蜱病
3
螨病
11
11.1 蜱螨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蜱螨的形态特征 1. 口器作为假头,无真正的头 2. 躯体的分节不明显或全无分节,成虫四对足,幼虫三 对足。背面有的呈膜状、(软蜱、螨类),有的有角质 化盾板(硬蜱),雄蜱盾板覆盖整个表面,雌蜱盾板仅 在虫体前1/3。腹面有4对腿,每对腿有六节组成:由里 向外分别为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前跗节、跗节。 蜱类第一对腿跗节上有哈氏器。肛门位于躯体腹面后部, 生殖孔也在腹面,蜱的气孔在第四对腿基节后方,螨的 气孔在头胸部。
夜间休息时,即侵袭畜禽叮咬吸血,大量寄生时可使
畜禽消瘦、生产力降低甚至造成死亡。
22
11.3 螨病
11.3.1 疥螨病
病原形态:成虫身体呈圆 形,微黄白色。大小不
超过 0.5mm ,体表多皱
纹。疥螨的种类很多, 差不多每一种家畜和野 兽体上都有疥螨寄生。
1.雄虫 2.雌虫
23
发育与传播
疥螨的发育为不完 全变态,全部发育 过程都在动物体上 度过,包括卵、幼 虫、若虫、成虫四 个阶段,其中雄螨 为一个若虫期,雌 螨为二个若虫期。
内骨骼。
4
10.1.2 兽医蜘蛛昆虫的主要类群
蛛形纲 :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或不分,无棘, 无触角,假头上有螯肢和须肢,足四对 昆虫纲 :分头、胸和腹三部分,有触角一甚多
蠕形纲 :属体内寄生虫,虫体细长,呈蠕虫状
5
10.1.3 节肢动物的发育方式及特点
12
蜱的假头
13
11.1.2 蜱螨的发育特点
蜱螨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 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其幼
《动物寄生虫病学》许金俊-第一章:总论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摄取宿主的营养 肠道中的营养物质、血液、组织细胞
机械性损伤 幼虫移行、附着器官吸附、虫体堵塞、虫体压迫
毒素作用 分泌物(抗血凝物质、酶)、变态反应
四、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使畜禽死亡:鸡球虫,弓形虫; 使畜禽生长发育缓慢,增重不快 :蛔虫; 使畜禽的生产能力下降; 使畜禽的抵抗力下降; 使畜产品损失; 危害人类健康: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第二节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定 义: 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
转运宿主(Paratenic or transport hosts):寄生虫的 感染性幼虫在侵入一个非适宜宿主体内后,不发育或稍有 发育,也不繁殖,但仍保持对终末宿主的感染力,这种非 适宜宿主即为转运宿主。
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
成虫
(肺)
虫卵 水
(痰)
毛蚴
(水)
( 经 口 )
引入其他致病原
(二)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运动器官的退化; 附着或 固定器官的产生和发展; 身体形态的改变; 感觉器官的退化; 消化器官的退化; 生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力增强,繁殖方式多样化。
(三)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宿主受到寄生虫感染以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主要表 现为把虫体排除,如不能排除则就地加以消灭,其主要表现 为如下形式。 局部组织反应: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以后,宿主组织对寄生 虫的刺激产生炎性充血和细胞侵润,在虫体寄生的局部进行吞 噬和溶解,或者形成包囊和结节将虫体包围起来。 产生抗毒物质:虫体侵入宿主后,便在宿主体内产生抗毒素, 使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不起作用。 产生后天获得性免疫: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以后,立即引起 宿主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系统活化,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免疫细 胞,将寄生虫消除或者抑制其生长发育。
家畜寄生虫病学复习资料

家畜寄生虫病学复习资料家畜寄生虫病学一、名词解释:1、真菌生活:就是许多种生物所实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就是生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类型。
2、共栖:寄生虫获得好处,但并不施舍对方,亦不侵害对方,通常把此种关系称作共栖。
3、互利共生:融合双方互存有裨益。
4、寄生:指寄生物带给宿主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结合常常是伴随着宿主的疾病过程,甚至导致宿主的丧生。
5、媒介: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低等动物,主要指传播血液原虫的吸血节肢动物。
6、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
7、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多种宿主。
8、固需真菌:寄生虫已经变成全然依赖真菌生活而无法瓦解其宿主,称作固需真菌。
9、并任性真菌:存有一些寄生虫尚处在真菌的低级阶段。
10、暂时真菌:寄生虫只在宿主体表较长时间地真菌。
11、定期真菌:一生中只一定时期(幼虫期)真菌。
12、永久真菌:指寄生虫终生不返回宿主。
13、假寄生:某些自立生活的有机体偶尔主动或被动地随食物等进入所谓的宿主体内,有的甚至能在宿主体内生活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作假真菌。
14、直接发育:寄生虫感染阶段侵入宿主后可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的发育过程。
15、间接发育:现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转移到终末宿主。
16、土源性寄生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参与就能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17、生物源性寄生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的寄生虫。
18、通过真菌现象及通过宿主:某些寄生虫误闯一个非专性宿主体内,虽可以展开最初阶段的发育,但是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现象叫通过寄生现象。
这种动物叫做通过宿主。
19、逊于真菌:寄生虫本身被其它寄生物所真菌的现象。
20、宿主:体内或体表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真菌的动物。
21、终末宿主:成虫或有性产卵阶段真菌的宿主。
22、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真菌的宿主。
23、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的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作这种家畜寄生虫的保虫宿主。
动物疾病学-寄生虫绪论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苈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2) 科学技术的发展,证实和发现了原来 在人兽蔓延的疫病,增添了新的寄生虫 病入侵的危害
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特点来调控与规 范人群行为、生活习惯的改变,必须加强人们 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教育。
重视动物福利,建立先进的监测和防疫体系, 逐步达到阻断或控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 造福于人类。
三、寄生虫病免疫
1、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2、获得性免疫的效应机制 3、寄生虫感染的变态反应 4、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感染获得性免疫类型
3、缺乏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布氏锥虫病,机体不产生有效的免疫,
患者可终身带虫,严重时引起死亡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自然痊愈十分 少见,如不治疗,常因并发病而死亡药 物治疗后,获得性免疫才出现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1、解剖位置的隔离
(1)组织内寄生 宿主源性囊膜包围:如旋毛虫幼虫、猪囊尾蚴、牛囊 尾蚴、棘球蚴、细颈囊尾蚴。
1)生态环境变迁、人口流动频繁、农业生产开 发,对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流行创造了传播的 可能,甚至导致一些已经消灭或基本消灭的 人兽共患病死灰复燃。
如: 日本血吸虫病
1958年6月
30日,《人民日 报》向全世界宣告, 我国血吸虫病重点 流行区域之一的江 西省余江县消灭了 血吸虫病。毛泽东 同志看到这一消息, 欣然命笔,写下了 著名的诗篇。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人兽共患病200 余种,我国20世纪80年代调查记载,人 兽共患寄生虫病为91种:原虫11种,吸 虫病20种,绦虫病21种,线虫病30种和 节肢动物9种。
兽医寄生虫病学考试大纲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6.牛、羊消化道绦虫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7.多头蚴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8.牛囊尾蚴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3.猪姜片吸虫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4.猪消化道线虫病(猪蛔虫
病、食道口线虫病、胃圆线虫病和胃线虫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5.猪肺线虫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5)防治
十、兔的寄生虫病
1.兔球虫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单元
细目
要点
(4)诊断
(5)防治
十一、家蚕的寄生虫病
1.蝇蛆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2.蒲螨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十二、蜂的寄生虫病
8.类圆线虫病
(1)病原
(2)流行特点
(3)症状与病理变化
(4)诊断
(5)防治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寄生虫病是指动物体内寄生着各种寄生虫,通过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引发一系列疾病的病原体感染。
动物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 虫源宿主寄生虫病的虫源宿主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和人类。
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有明确的虫源宿主,如疟原虫的虫源宿主是感染了疟疾的人类,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给健康人。
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则有多种虫源宿主。
2. 传播途径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食物、水、空气、接触、咬伤和昆虫叮咬等。
例如,蛔虫病通过误食蛔虫卵感染,包虫病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生肉引起。
3. 流行病学特征寄生虫病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流行的特点。
某些寄生虫病在特定区域和季节发病率高,如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旺盛的蚊虫是传播媒介。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对于某些重要的动物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是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例如,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可以有效预防犬只通过咬伤传播疾病。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是控制寄生虫病的有效途径。
定期清理环境,减少垃圾、污水和动物粪便的滋生地,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食品安全和水源清洁也是重要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3. 动物防治动物的防治是控制寄生虫病的重要一环。
定期对动物进行驱虫、灭蚊等工作,可以减少寄生虫在动物之间传播,从而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4.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是防止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疫病高发区或接触虫源宿主时,人们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蚊用品、饮食卫生等。
5. 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寄生虫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结语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课题。
兽医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寄生虫第一章绪论1、★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于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门科学,更确切的说是研究寄生虫和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学科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现代寄生虫学阶段第二章寄生虫与宿主1、共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三种方式2、★寄生生活:是生物间相互的一种类型,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而采取它所需要的营养物,并对被寄生物造成损害,在上述关系中,寄生的一方就是寄生虫,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
3、寄生虫:指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4、★土源性寄生虫:是指随土、水或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生物源性寄生虫:是指通过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5、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虫体出现大量的反之而后强致病力,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6、★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及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幼虫及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动物7、贮藏宿主:是指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的宿主8、保虫宿主:如果一种多宿主的寄生虫可以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野生动物被称之为这种家畜的保虫宿主9、传播媒介:通常指在脊椎动物宿主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低等动物,多指吸血的节肢动物10、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损伤,继发感染11、★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有时误如一个非专性的宿主体内,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之后,终因环境不适而死亡,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12、★人畜共患病:第三章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2、蠕虫包括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等;原虫包括:锥虫,弓形虫,巴贝斯虫,球虫等第四章寄生虫的形态与生活史一、吸虫1、无体腔,无肛门,体壁负责代谢活动,原肾管型排泄系统,除分体科外,均为雌雄同体,虫体有两个吸盘2、生活史: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注:日本血吸虫没有雷蚴期)二、绦虫(雌雄同体)1、无体腔和呼吸器官,没有消化系统,体壁负责代谢,全身分为头节,颈节,链体三部分★解离:绦虫随着新节片的不断生成,老的节片逐节或逐段从虫体后端脱离,保持绦虫每个虫体的固有长度,这种现象叫做解离,圆叶目是真解离,假叶目是假解离2、生活史:虫卵(圆叶目的卵无卵盖,假叶目的卵有)→中绦期→成虫★假叶目的中绦期:原尾蚴(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实尾蚴或裂头蚴(在第二中间宿主)★圆叶目的总绦期:似囊尾蚴型,囊尾蚴型(包括囊尾蚴,多头蚴,棘球蚴)三、线虫(雌雄异体)(大多数雄虫尾部有交合伞)1、消化道完全,分口,咽,肠,肛门,单管型生殖系统,排泄系统有肾型和管型两种大多数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如后圆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兰氏类圆线虫)或胎生(旋毛虫)★感染性虫卵:感染性幼虫仍然停留在卵壳内而不孵出的虫卵★感染性卵囊:与感染性虫卵一样,只是感染性卵囊是针对原虫而言披鞘幼虫:蜕化后的旧角质皮仍包裹在身体表面的幼虫2、生活史: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旋毛虫型,旋尾线虫型,原圆线虫型,丝虫型,龙线虫型、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型,蛲虫型,毛尾线虫型,钩虫型,圆线虫型四、棘头虫1、虫体为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等不同形态,前端有一个与身体成嵌套结构的,可以伸缩的吻突,其上有有小棘或小钩,体不分节,有假体腔,无消化系统2、生活史:中间宿主为食粪甲虫和昆虫。
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学概论(动物科学专业使用)

人类健康经济意义
探索寄生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预防控制寄生虫对经济的重要性。
市场价值和机会
了解寄生虫防治领域的市场价值和未来发展机会。
重要性和研究领域
为什么寄生虫学对兽医学和人类健康分类
蠕虫寄生虫
了解常见的内寄生蠕虫,如蛔 虫和钩虫,以及它们的特点和 防治方法。
线虫和原虫寄生虫
探索线虫和原虫寄生虫的多样 性,包括痢疾原虫和心丝虫。
细菌和病毒寄生虫
了解细菌和病毒如何寄生于宿 主,并导致疾病的发生。
寄生虫控制策略
1
化学寄生虫控制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寄生虫控制方法之一。了解药物治疗的原理和应用。
2
生物寄生虫控制
生物控制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寄生虫控制策略。了解如何利用天敌和竞争者控 制寄生虫。
3
物理寄生虫控制
物理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寄生虫传播的风险。了解物理控制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寄生虫防治的经济意义
畜牧业经济影响
克服药物抵抗性
药物抵抗性是寄生虫防治的重要 挑战。了解如何克服药物抵抗性 问题。
寄生虫诊断和检测方法
常用诊断方法
了解常用的寄生虫诊断方法, 如粪便检测和血液检测。
先进检测技术
探索现代寄生虫检测技术,如 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
兽医检验工作中的寄 生虫防控
寄生虫防控在兽医检验工作中 的重要性和应用。
寄生虫生活史
1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
从卵到成年虫,探索寄生虫的生命周期
传播途径和宿主切换
2
阶段和途径。
了解寄生虫如何在宿主之间传播,并在
宿主间进行切换。
3
寄生虫的适应策略
寄生虫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宿主,保 证自身的繁殖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前诊断 • 1、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 2、根据流行病学进行诊断 • 3、实验室诊断 • 4、辅助性诊断 二、死后诊断
一、生前诊断
1、临床诊断:
• 是生前诊断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寄生虫病主要是一种慢 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消瘦、贫血、下痢、水肿 等,详细观察症状,分析病因,往往可以得出初诊。有些 寄生虫病在临床观察时就可以发现病原体,建立诊断,例 如牛在表现为被毛蓬乱,奇痒,常擦皮肤并且在病牛被皮 上可发现牛皮蝇的虫道及幼虫就可初步诊断为牛皮蝇蛆病。
感染性虫卵
中间宿主蚂蚁
草上带感染性幼虫
草上带感染性囊蚴
2、感染途径:指寄生虫通过什么方式或什么门户感染宿主 (1)经口感染:大部分寄生虫通过此途径。如鸡球虫、猪带绦
虫、马胃蝇 (2)经皮肤感染:如钩虫、血吸虫的感染方式 (3)接触感染:主要是一些外寄生虫,如蜱、螨、虱等 (4)胎盘感染(垂直传播):如弓形虫可经此途径传播
1、感染来源
绦虫节片
感染来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宿 主、中间宿主、补充宿主、保虫宿主、带虫宿主及 贮藏宿主等。
病原体(虫卵、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 尿、痰、血液以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 外,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式 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造成感染。
各种感染源
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了解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与寄生虫病 有关的流行因素,是否有相应的中间宿主、贮藏宿主或其他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当地的气候、水土、植被情况如何 等等。
3、实验室诊断:是寄生虫病最主要的诊断方法,通过从动物身
上采取的病料中找到虫体或虫卵来确诊,也称为病原学诊断。
第二章 动物寄生虫病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第二节 动物寄生虫病诊断 第三节 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四节 动物寄生虫病的危害
第一节 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一、基本概念 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三、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
流行病学:或称流行学,是研究寄生虫病流行的科
学,它是研究动物群体的某种寄生虫病的发病原因 和条件、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 (3)地理条件:由于不同区域的湿度、温度及海拔高度的不同,在地球 上有着不同的植被类型,也间接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同样寄生虫的分布 因地理条件不同而各异。
3.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生产方式及饲养条件等都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影 响。
第二节 寄生虫病的诊断
•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其它疾病一样,应根据患病动物临床症 状的搜集和分析,但多数蠕血病病例往往无特殊的示病症 状,因此,寄生虫病的诊断应着重于流行病学材料的调查 研究和通过实验诊断的手段,查出虫卵、幼虫或虫体等建 立生前诊断。必要时辅以尸体剖检建立死亡后诊断。具体 诊断方法有以下一些:
研究方法:是对群体中的寄生虫病进行调查研究, 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并作生物学推理;
任务:是确定病因与传播途径,阐明发生发展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 消灭动物寄生虫病的目的。
二、流行三环节
寄生虫病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 节,即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 个环节在某一地区同时存在并相互关• (1)首先,进行详尽的病史调查:了解发病养殖户历次发
生过哪些疾病,同时详细询问发病动物的品种、年龄、来源、 饲养管理方式、发病季节、发病率、死亡率、饲料转化率等, 此外还要询问本次是否进行过药物治疗,药物的种类、剂量 及疗程是否准确等等。
• (2)其次,进行环境调查:寄生虫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有
• 三种因素常常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寄生虫病的 流行。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1.地区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常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方性。 2.季节性: 寄生虫病的发生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季节性差异 3.散发性:动物寄生虫病大多是呈散发性的,多以慢性经过致使畜、
禽、鱼类消瘦、贫血、降低生产性能,影响畜(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自然疫源性:有些保虫宿主分布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 其体内寄生虫在野生动物之间互相传播,家畜只要进入这种地区时就有 可能获得感染。这种地区称为原发性自然疫源地。有些保虫宿主分布在 家畜的生活区内,其体内寄生虫除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以外,还可在家 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传播,这种地区称为次发性自然疫源地。
五、影响流行的因素
1.宿主因素:寄生虫能否感染宿主及感染后能否发病主要受宿主的自身条 件所决定。宿主条件可分宿主内在性条件和外来性条件。
• (1)内在性条件:是指宿主本身所特有的条件,如动物品种、动物个体 抵抗力、宿主的年龄不同,对虫体易感性也不同。
• (2)外来条件:外来因素较多,主要有饲养管理、动物使役和宿主免疫 程度等。
2、环境因素:环境决定着虫体由终宿主排出后能否继续发育,宿主能否交 替,能否延续种族。主要的环境因素有:
• (1)气候:指温度、气压、紫外线、氧气浓度、降雨量、温度、风向等 易于变化的各种条件的组合。
• (2)土壤:虫体在卵和幼虫期在土壤中生活,土壤的化学组成、pH值等 变化都能影响寄生虫各阶段的生长和发育。
(二)自然因素
• 包括气候、地理、生物种群等。
• 纬度、海拔高度、光照、土壤、植被的不同, 必然导致寄生虫、中间宿主和媒介者的分布不同。 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表现为季节性和地方 性。
(三)社会因素; • 包括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素质、科技水平、法
律法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饲养管理条件 以及防疫保健措施等。
(5)节肢动物传播:如一些原虫和丝虫
(6)自身感染:如猪带绦虫的患者呕吐时,可使孕卵节片或虫 卵从宿主小肠逆行入胃,而再次使原患者遭受感染。
(7) 医源感染:
3、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和免 疫低下的动物。
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生物学因素 1.寄生虫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2.寄生虫的寿命; 3.寄生虫以什么形式或什么发育阶段排出宿主体外; 4.中间宿主的种类、分布密度、习性、栖息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