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性聚苯乙烯一步法生产悬浮工艺简介
苯乙烯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的合成工艺

苯乙烯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的合成工艺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三章聚苯乙烯珠粒制备的影响因素第四章EPS的性能及用途第一章概述1.1聚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介绍聚苯乙烯(PS)包括普通聚苯乙烯(GP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及间规聚苯乙烯(SPS)。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简称PS)是一种无色透亮的热塑性塑料,质地硬而脆,无色透亮,可以和多种染料混合产生分歧的色彩。
聚苯乙烯大份子链的侧基为苯环,大体积侧基为苯环的无规排列决意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透亮度高,刚度大,玻璃化温度高,性脆等。
其玻璃化温度80~90℃,非晶态密度1.04~1.06克/厘米3,晶体密度1.11~1.12克/厘米3,熔融温度240℃,电阻率为1020~1022欧·厘米。
导热系数30℃时0.116瓦/(米·开)。
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处在于性脆,冲击强度低,易出现应力开裂,耐热性差及不耐沸水等。
此外另有全同和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结晶性具有高于100摄氏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常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发泡聚苯乙烯又称可发性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悬浮聚合,再加入发泡剂而制得。
白色珠状颗粒,相对密度1.05。
热导率低,吸水性小。
耐冲击振动、隔热、隔音、防潮、减振。
介电性能优良。
溶于丙酮、醋酸乙酯、苯、甲苯、二氯乙烷、氯仿、不溶于乙醇、正己烷、环己烷、溶剂汽油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为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渍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制成,加工过程中受热发泡,专用于制作泡沫塑料产品。
高抗冲聚苯乙烯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为分散相,提高了资料的冲击强度,但产品不透亮。
间规聚苯乙烯为间同布局,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是近年来发展的聚苯乙烯新种类,性能好,属于工程塑料。
1.2 EPS储存前提贮存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设备要采取良好的接地预防措施,贮存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地方要有良好的通风,远离火源、热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应密封良好,同时贮罐内应通以惰性气体;为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贮存温度应保持在20℃;湿度不能太大,并且不能有水源。
悬浮法生产聚苯乙烯的工艺流程简图

悬浮法生产聚苯乙烯的工艺流程简图英文回答: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olystyrene using the suspension method involves several steps. First, the raw materials, which include styrene monomer and a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re mixed together in a reactor. The mixture is then heated and stirred to initiate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s the reaction progresses, the polystyrene polymer chains begin to form.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a suspension medium, typically water, is added to the reactor. This suspension medium helps to control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polystyrene particles that are formed. The suspension medium also helps to prevent the polystyrene particles from sticking together and forming larger clumps.As the polymerization continues, the polystyrene particles grow in size and eventually become large enough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This is typically done using a centrifuge or filtration process. The separated polystyrene particles are then washed and dried to remove any remaining impurities.Once the polystyrene particles are dried, they can be further processed into various forms, such as pellets or sheets, depending on the desired end product. These processed polystyrene materials can then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packaging materials, insulation, and disposable utensils.Overall, the suspension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styrene because it allows for the control of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resulting in a high-quality product. The use of a suspension medium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waste.中文回答:悬浮法生产聚苯乙烯的工艺流程包括几个步骤。
苯乙烯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的合成工艺

目录第一章概述1.1聚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介绍 (1)1.2 EPS储存条件 (1)1.3 EPS生产技术的进展 (2)1.4 EPS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第二章可发性苯乙烯工艺的设计原理和流程2.1可发性聚苯乙烯合成的原料 (3)2.2可发性苯乙烯珠粒制造 (4)2.3可发性聚苯乙烯塑料成型 (6)2.4熟化 (7)2.5成型 (7)第三章聚苯乙烯珠粒制备的影响因素1 悬浮分散体系的选择及影响 (7)2 悬浮分散剂的用量对粒径大小的影响 (8)3助分散剂的选择与作用 (8)4.搅拌桨的形式对悬浮聚合的影响 (8)5 聚合操作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8)6 浸渍条件的影响 (9)7 后处理的影响 (9)第四章EPS的性能及用途4.1 力学性能 (9)4.2 绝热性能.................... .. (9)4.3化学性能 (10)4.4 EPS的用途 (10)五.总结 (11)六.参考文献第一章概述1.1聚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介绍聚苯乙烯(PS)包括普通聚苯乙烯(GP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及间规聚苯乙烯(SPS)。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简称PS)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质地硬而脆,无色透明,可以和多种染料混合产生不同的颜色。
聚苯乙烯大分子链的侧基为苯环,大体积侧基为苯环的无规排列决定了聚苯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透明度高,刚度大,玻璃化温度高,性脆等。
其玻璃化温度80~90℃,非晶态密度1.04~1.06克/厘米3,晶体密度1.11~1.12克/厘米3,熔融温度240℃,电阻率为1020~1022欧·厘米。
导热系数30℃时0.116瓦/(米·开)。
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处在于性脆,冲击强度低,易出现应力开裂,耐热性差及不耐沸水等。
此外还有全同和间同立构聚苯乙烯。
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结晶性具有高于100摄氏度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浅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制备与用途”

浅析“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制备与用途”发表时间:2016-12-06T17:00:11.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第35期作者:尚传林[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EPS的制备与用途。
先说其用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巴斯夫公司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可发性聚苯乙烯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多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建筑材料、保护性材料等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制备:一是本体聚合法;二是悬浮聚合法;悬浮聚合又分为一步法生产和二步法生产。
本文采用的是悬浮聚合法的一步法生产工艺。
天津新龙桥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EPS的制备与用途。
先说其用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德国巴斯夫公司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可发性聚苯乙烯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多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建筑材料、保护性材料等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的制备:一是本体聚合法;二是悬浮聚合法;悬浮聚合又分为一步法生产和二步法生产。
本文采用的是悬浮聚合法的一步法生产工艺。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制备;用途 1 前言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保温隔热、隔音、抗震材料、用作电器、仪表、玻璃制品、电子产品等的缓冲包装和食品包装材料。
2 EPS的制备方法EPS一般采用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法是以苯乙烯单体和聚合物颗粒为分散相,用水为连续相和分散介质,在强烈的机械搅拌下分散为油状液滴,并借助于悬浮剂的分散作用悬浮于水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为球状固体。
3 EPS制备用助剂3.1 引发剂体系:苯乙烯悬浮聚合一般采用自由基引发体系,主要是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苯甲酰,也有采用二叔丁基过氧化物(tert-Bu2O2)、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复合型引发剂。
3.2 分散体系:目前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分散体系主要有三类,即有机分散体系、无机分散体系、有机和无机复合体系。
可发性聚苯乙烯一步法生产悬浮工艺简介

可发性聚苯乙烯一步法生产悬浮工艺简介一、前言(一)可发性聚苯乙烯简介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英文简称(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
其是由苯乙烯单体在一定量的纯水中,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引发剂、分散剂、稳定剂、发泡剂后进行悬浮聚合制得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
主要分为普通型、高倍型和阻燃型三种类型。
经预发、熟化和模塑成形即可制得泡沫塑料制品。
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广泛用作包装、保温、隔热建筑装磺等方面的材料[1]。
(二)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发展概况在国外,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开始于40年代,其制备工艺现有一步浸渍法(一步法)和二步浸渍法(二步法)。
自50年代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EPS 珠粒生产工艺后, 泡沫塑料由于成型工艺及设备简易可行, 并可制成各种形状、不同密度的产品, 因而发展迅速。
70年代以来,国外一步法工艺开发的主要类型如下:聚合后期加发泡剂法,以日本日立化成公司为例,以在聚合转化率80%-85%时压入发泡剂最好。
“一锅煮法”,以德国BASF公司为代表,将包括发泡剂在内的所有物料一次加入,采用较好的配方设计和控制技术,可制得粒径分布窄的珠粒产品。
种子聚合选用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作为聚合种子,得到合乎要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
以日本钟渊化学公司为例,将离心收集的一定规格可发性聚苯乙烯细颗粒作为聚合的种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然后进行悬浮聚合。
在实际生产中,国外大量采用的仍是聚合后期加发泡剂法。
在国内,60年代才开始可发性聚苯乙烯技术的开发工作,随后实现工业化,但采用的方法为二步法,且规模都很小,只有千吨级水平。
80年代以前国内一直用传统的二步法工艺。
90年代初先后引进荷兰Shell公司一步法生产工艺在上海高桥化工厂和金陵石化公司塑料厂投产, 开创了我国一步法工艺的先河。
在该工艺中,PS珠粒的浸渍是在聚合过程中一起完成的。
悬浮法生产聚苯乙烯_

高分子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题目院、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罗建新职称讲师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班级:1001班完成时间:2013年6月2日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简称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
最常见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含有作为发泡剂的戊烷的透明PS粒料。
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反应机理是自由基聚合,采用悬浮聚合工艺,以苯乙烯为单体,水做悬浮介质,采用低温悬浮聚合一步法生产工艺。
此方法是将苯乙烯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发泡剂和其他助剂一起加入反应釜内,聚合后得含发泡剂的树脂颗粒,经洗涤、离心分离和干燥,制得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产品;针对聚合反应釜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工艺流程,选择出了工艺设备并计算,绘制了带控制点的流程图、并编制了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悬浮聚合;物料衡算;工艺设计Expandable Polystyrene (Expandable PolyStyrene, referred to as EPS) commonly known as the Department of polystyrene and styrene copolymer is a kind of mixture with resin the physical blowing agent and other additives mixture. The most common is to be made of polystyrene with n-pentane as a blowing agent aggregates of transparent PS.The design is about of polystyren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section that th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is32000 ton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ed styrene as monomer, water suspension medium done using one-step production of low-temperatur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is method is adding styrene monomer, initiator, dispersing agent, water, blowing agent and other auxiliaries to reactor, the polymer containing a foaming agent, after the resin particles by washing, centrifugal separation and drying, the system may be made of polystyrene beads products; mainly contrapose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or carried out for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in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process to select out of the process equipment and calculate and draw the flow chart with control point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calculations of the book.Key Words:e xpandable polyStyrene ;suspension technique ;craft calculation;technological design目录第一章绪论1.1聚苯乙烯简介 (6)1.2聚苯乙烯的基本物性 (8)1.3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二章工艺流程和方案的说明及论证2.2发泡聚苯乙烯技术工艺比较2.2.1塔式本体聚合技术[3] (9)2.2.2 添加少量溶剂的单釜连续本体聚合技术 (10)2.3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4] (11)2.4苯乙烯种子法悬浮聚合 (12)2.5发泡聚苯乙烯生产工艺 (13)2.5.1一步法聚合工艺 (15)2.5.2二步法聚合工艺 (16)2.5.3一步法工艺与二步法工艺的比较[6] (17)2.5.4可发性聚苯乙烯基本性能 (18)2.5.5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悬浮法生产聚苯乙烯_

高分子合成工艺设计说明书题目院、部: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罗建新职称讲师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班级:1001班完成时间:2013年6月2日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简称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混合物。
最常见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含有作为发泡剂的戊烷的透明PS粒料。
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反应机理是自由基聚合,采用悬浮聚合工艺,以苯乙烯为单体,水做悬浮介质,采用低温悬浮聚合一步法生产工艺。
此方法是将苯乙烯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发泡剂和其他助剂一起加入反应釜内,聚合后得含发泡剂的树脂颗粒,经洗涤、离心分离和干燥,制得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产品;针对聚合反应釜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工艺流程,选择出了工艺设备并计算,绘制了带控制点的流程图、并编制了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悬浮聚合;物料衡算;工艺设计Expandable Polystyrene (Expandable PolyStyrene, referred to as EPS) commonly known as the Department of polystyrene and styrene copolymer is a kind of mixture with resin the physical blowing agent and other additives mixture. The most common is to be made of polystyrene with n-pentane as a blowing agent aggregates of transparent PS.The design is about of polystyren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section that the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is32000 ton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ed styrene as monomer, water suspension medium done using one-step production of low-temperatur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is method is adding styrene monomer, initiator, dispersing agent, water, blowing agent and other auxiliaries to reactor, the polymer containing a foaming agent, after the resin particles by washing, centrifugal separation and drying, the system may be made of polystyrene beads products; mainly contrapose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or carried out for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in th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process to select out of the process equipment and calculate and draw the flow chart with control point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calculations of the book.Key Words:e xpandable polyStyrene ;suspension technique ;craft calculation;technological design目录第一章绪论1.1聚苯乙烯简介 (6)1.2聚苯乙烯的基本物性 (8)1.3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二章工艺流程和方案的说明及论证2.2发泡聚苯乙烯技术工艺比较2.2.1塔式本体聚合技术[3] (9)2.2.2 添加少量溶剂的单釜连续本体聚合技术 (10)2.3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4] (11)2.4苯乙烯种子法悬浮聚合 (12)2.5发泡聚苯乙烯生产工艺 (13)2.5.1一步法聚合工艺 (15)2.5.2二步法聚合工艺 (16)2.5.3一步法工艺与二步法工艺的比较[6] (17)2.5.4可发性聚苯乙烯基本性能 (18)2.5.5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解析

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解析
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解析
含有液体发泡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过预发泡、熟化和发泡模塑即可制得泡沫塑料制品发泡成型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是当前极有价值的绝缘、绝热、保温和包装缓冲材料。
悬浮聚合的聚苯乙烯树脂中加入量的发泡剂、增塑剂,加热后即可发泡。
根据压制和蒸煮条件的不同,而可制造不同泡型(开孔或闭孔)、不同密度的泡沫塑料。
一步法是将苯乙烯、引发剂、发泡剂一起加入反应釜中,聚合得到的珠粒料中已含有发泡剂。
由这种料得到的泡沫塑料,泡孔均匀细小,制品弹性好,节省操作工序。
但是,发泡剂在苯乙烯聚合时,有阻聚作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低,仅4~5万,反应后有部分粉末状物要处理。
一步半法是单体苯乙烯已经聚合成弹性珠粒时,加入发泡剂再继续聚合到结束,即发泡剂是在苯乙烯聚合过程的中间阶段加入的,这样得到的聚苯乙烯珠粒料中也一含有发泡剂,优点是减少了发泡剂对苯乙烯的阻聚作用。
生成的泡沫泡孔均匀细小,回弹性好。
二步法是将苯乙烯聚合成珠粒料,筛选分成不同的级别,然后再加入发泡剂并加热,使发泡剂渗入到珠粒中去,冷却后即得可发性聚苯乙烯。
这种方法工序长、发泡渗透时间长,但聚合物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5~6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一)可发性聚苯乙烯简介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英文简称(EPS),通称聚苯乙烯和苯乙烯系共聚物。
其是由苯乙烯单体在一定量的纯水中,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引发剂、分散剂、稳定剂、发泡剂后进行悬浮聚合制得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
主要分为普通型、高倍型和阻燃型三种类型。
经预发、熟化和模塑成形即可制得泡沫塑料制品。
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广泛用作包装、保温、隔热建筑装磺等方面的材料[1]。
(二)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发展概况在国外,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开始于40年代,其制备工艺现有一步浸渍法(一步法)和二步浸渍法(二步法)。
自50年代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EPS 珠粒生产工艺后, 泡沫塑料由于成型工艺及设备简易可行, 并可制成各种形状、不同密度的产品, 因而发展迅速。
70年代以来,国外一步法工艺开发的主要类型如下:聚合后期加发泡剂法,以日本日立化成公司为例,以在聚合转化率80%-85%时压入发泡剂最好。
“一锅煮法”,以德国BASF公司为代表,将包括发泡剂在内的所有物料一次加入,采用较好的配方设计和控制技术,可制得粒径分布窄的珠粒产品。
种子聚合选用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作为聚合种子,得到合乎要求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
以日本钟渊化学公司为例,将离心收集的一定规格可发性聚苯乙烯细颗粒作为聚合的种子,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然后进行悬浮聚合。
在实际生产中,国外大量采用的仍是聚合后期加发泡剂法。
在国内,60年代才开始可发性聚苯乙烯技术的开发工作,随后实现工业化,但采用的方法为二步法,且规模都很小,只有千吨级水平。
80年代以前国内一直用传统的二步法工艺。
90年代初先后引进荷兰Shell公司一步法生产工艺在上海高桥化工厂和金陵石化公司塑料厂投产, 开创了我国一步法工艺的先河。
在该工艺中,PS珠粒的浸渍是在聚合过程中一起完成的。
悬浮聚合时采用了有机与无机悬浮稳定剂,发泡剂为戊烷,在聚合后期加入。
反应结束后,从水相中分离出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再经干燥、筛分和涂层得到产品。
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对其工艺和配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所用悬浮剂和各种助剂已实现国产化,使该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
例如张玮等通过羟乙基纤维素和无机分散剂复合体系并用,在反应温度为90±1℃、搅拌速度为440r/min的工艺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制得了稳定性好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产品,且粒径分布在0.833~3.327mm的粒子可达90%以上。
通过大量试验表明,该工艺路线可行且配方简单、操作方便、体系稳定、产品质量稳定。
徐红岩开发出了一种以磷酸三钙(TCP)为分散剂、戊烷为发泡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引发剂的一步法生产EPS的工艺。
以磷酸三钙为分散剂的一步法工艺粘釜物少,且比原二步法工艺省时。
同时通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也对国产二步法生产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其更趋合理。
但无论是一步法,还是二步法均采用间歇法生产,虽然有人进行连续生产的研究,但尚未实现工业化[2]。
二、可发性聚苯乙烯“一步法”与“两步法”生产工艺(一)悬浮聚合理论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属于悬浮聚合反应,其是由苯乙烯单体、水、悬浮剂(分散剂)、引发剂四部分组成。
在一定温度下,引发剂分解生成自由基(活性单体)引发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经过链引发阶段形成的活性单体反复地和苯乙烯单体迅速作用进行链增长,并通过控制温度和调整引发用量的方法控制反应速度和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在游离单体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基本结束,此时反应釜中的产物即为聚苯乙烯(PS)。
再经过发泡剂浸渍后便制得可发性聚苯乙烯[3]。
物料在进行悬浮聚合时,单体大液滴在反应器中受搅拌的切应力作用先被拉成长条形,然后被击散成小液滴。
小液滴也可以受搅拌影响,互相碰撞而成大液滴。
因此搅拌作用能保持小液滴和大液滴之间的分散和聚集状态的动态平衡。
(二)高聚物形成过程反应过程可分为:诱导期、聚合初期、聚合中期、聚合后期。
1.诱导期由于悬浮体系中存在阻聚剂及其他杂质,故采用引发剂BPO分解成引发剂自由基的方法,使阻聚剂等杂质与自由基形成低分子,从而破坏其阻聚剂。
在诱导期反应速度V=0。
2.聚合初期单体液滴直径一般在0.5-5mm[4],在适当的温度下引发剂分解,开始链引发。
此阶段又称稳定态,一般转化率为20%以下。
3.聚合中期(又称自加速阶段)在苯乙烯(SM)单体聚合时,因聚合产品PS能溶于单体,液滴保持均相。
但随着高聚物的增多,液滴粘度增大。
当转化率达20-45%时,出现自加速效应,液滴内放出热量增多,粘度上升也快,而液滴的体积却开始减少,此时处于易于粘结成块的危险期。
转化率达50%以上时,液滴变得很粘稠,聚合速度和放热量达到最大值。
如果散热不良,液滴内会有气泡生成,甚至由于局部过热,使单体沸腾生成气泡或聚合速度特快,形成暴聚。
转化率达60-70%以后,反应速度开始下降,单体逐渐减少,大分子链越来越多,且活动也越受限制,液滴粘性也就逐渐减小,弹性相对增加。
4.聚合后期(又称减速期)大约在单体转化率达80%以上时,由于单体显著减小,高聚物大分子链因体积收缩被紧紧纠缠在一起,残余单体在其间继续反应形成新的高分子链,使高聚物粒子间大分子链愈来愈充实,弹性逐渐消失,而变得比较坚硬。
此时已完全渡过危险期。
可适当提高温度,促使残余单体进一步反应完全,最终形成均匀、坚硬、透明的珠状粒子[5]。
(三)可发性聚苯乙烯主要生产工艺介绍目前,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生产可分为两种基本方式:“一步法”聚合工艺和“二步法”聚合工艺。
1.“一步法”工艺“一步法”是将苯乙烯单体、引发剂、分散剂、水、发泡剂和其他助剂一起加入反应釜聚合,得含发泡剂的树脂颗粒,经洗涤、离心分离和干燥,制得EPS珠粒产品。
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图1 一步法工艺流程示意图2.“二步法”工艺“二步法”是将苯乙烯聚合成一定粒度的聚苯乙烯珠粒,再经分级过筛,再重新加水、乳化剂、发泡剂和其他助剂,于浸渍釜内加热浸渍,故此法又称后浸渍法。
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热空气图2 二步法工艺流程示意图3.“一步法”与“二步法”工艺比较两种生产工艺区别就是在“一步法”的生产过程中,聚合和浸渍两个工段是在同一个反应釜里发生。
而对于“二步法”来说生产出的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质量较好。
就能耗等来说“一步法”能耗低、流程短、自动化程度高、易于集中控制。
“一步法”虽有缺点,但与“二步法”比较仍是利多弊少,特别是在经济上占有极大优势,故目前国内外生产EPS较为普遍地应用一步浸渍法。
(四)可发性聚苯乙烯“一步法”工艺生产过程“一步法”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共经过聚合(备料、投料、低温造粒)、浸渍、洗涤、干燥、分筛、涂膜、振动检查和包装工序[6]。
每釜料的生产周期一般为16-17小时左右。
1.聚合(1)在生产前,把所需要的料依次投加到反应釜中进行聚合。
接着确认所需的原辅材料是否全部正确投料后,观察体系转相情况(不转相的症状是:苯乙烯单体与水分开,形成油水分离现象,或者是形成油包水现象。
转相应该是水包油,取样时会发现取样碟上明显是一层厚厚的苯乙烯,水在下层。
不转相时油、水分层很明显,若发生以上现象则说明体系不转相),确认体系转相后,就开始进行升温工序。
(2)当温度升至85℃时(升温时间约在2小时左右),反应釜内苯乙烯已经开始聚合反应,应严格控制温度的上升趋势,避免温度上升太快而失去控制。
在升温过程中必须经常取样观察粒子转相情况,了解反应趋势以便于控制粒子大小。
(3)在温度升到88℃(低温造粒反应计时零点)时,便进入低温造粒恒温阶段,此阶段为聚合反应关键阶段,必须保持温度的平稳,温度控制在90℃左右(聚合反应起始温度低,粒子形成时间长,导致生产周期长;温度高,虽然粒子形成时间较短,但产品分子量低,挥发物增多,容易引起塌泡,故较适宜的温度为90℃),聚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需要微开水冷却阀,使少量冷却水进入盘管内并带走释放出的热量。
在零点计时一小时后加入高温引发剂。
在恒温2.0至3.5小时时为低温造料重点监控阶段,根据反应的速度及粒径情况及时补加分散剂或解救碳酸钙(此时体系的粘度最大,需不断通过加分散剂和碳酸钙防止结块现象的发生)来控制到最佳粒径要求,并保持到粒子稳定下沉。
一般在从低温造成粒计时4小时左右,聚合反应转为平稳状态,并开始慢慢硬化。
(4)在粒子下沉30至40分钟时(粒子不再粘手时),可以开始进行灌气前准备工序。
灌气1小时前应加入适量的悬浮剂和高温引发剂,在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和乳化剂后可以密封手孔,再检查已备好的戊烷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反应釜上各阀门是否全部关闭。
先小压试验已密封的手孔(将洗衣粉水均匀的喷洒在手孔连接处),在确认无泄漏后,打开相应的阀门向釜内加入规定量的发泡剂(戊烷)。
(5)在加完戊烷后即进入中温控制阶段。
当温度升到95℃时关闭蒸气让其自升。
中温恒温阶段大约为1.5-2.0小时,此阶段温度控制在108-112℃范围内,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15℃,若超过115℃则打开冷却水阀稍许冷却降温。
(6)待中温工序结束后,即进入高温阶段。
开启蒸气阀进行升温,将反应釜内温度升至115-117℃时,关闭蒸气阀,让其自升至120-122℃,在经过3-3.5小时的恒温后结束高温期进行冷却。
此阶段特别要注意的是温度、压力的控制要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严禁超温超压现象。
(7)在冷却出料过程中,要注意水源水压情况,最终冷却的温度(45℃),严禁高温出料。
并要与洗涤岗位密切联系。
出料时釜内压力不得超过0.3Mpa,以免颗粒在管道中流速过快而造成粒子发泡现象,电机转速应适当减慢直至停止,这样可以使釜内颗粒彻底的出尽。
在出完料待釜内压力降至为0时,则才可慢慢松开釜上的手孔螺栓,用水冲洗釜内的残余粒子,直至冲净为止。
2.洗涤洗涤工序是将反应过程中的分散剂、悬浮剂等杂质用水洗涤除去,对于非水溶性的物质,还须加入适量盐酸进行中和,然后再用水洗。
洗涤后的含水EPS树脂经离心脱水,除去大部份表面水份,以便进一步的干燥。
也可以通过加入消泡剂的方式进行消泡,然后用水冲洗EPS粒子即可。
洗涤时,用流量计向正在洗涤的粒子中冲水,洗涤水与EPS粒子的比例为1.5 : 1。
3.干燥因离心脱水后的EPS表面还会残留3%左右的水份(水份高会对EPS制品加工有影响)。
本工序通过气流干燥进行,EPS在被16-20m/s的热空气吹动的过程中,表面残留水份受热蒸气进入空气中,气固混合物沿切线方向进入扩散式旋风分离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粒子被甩向器壁,经碰撞后速度减慢而降低落下,从下端料口进入过滤料仓,高速旋转的气流,在旋风分离器的中心区形成低压区,湿热空气由中心管向上流出,从而达到除去水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