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第19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3.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尽量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部分同学对难点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牢固。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地复习和巩固。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诗歌主题时,可通过讨论诗中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等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分析诗歌语言特色时,可以具体解析“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拟人手法,以及“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中的排比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理解,难以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深层含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主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例句,如诗中的“拟人”和“排比”,讲解其定义和效果,再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在比较阅读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点,如两首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结构等,帮助学生发现并分析异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到失望或困惑的情况?”(如考试不理想、与朋友发生误会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主题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外国诗两首 教案

19 外国诗两首教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二)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一. 教材分析《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
本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告诉我们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教材安排这篇诗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有时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未能深入体会到诗歌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同时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主题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歌的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2.了解普希金,有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3.品读诗歌,能结合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生活体验领悟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自由诵读全诗,不留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学生自由回答)预设: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PPT呈现字词)瞬息()幽寂()延绵()萋萋()忧郁()伫立()涉足()向往()尴尬()①读音(自由举手抢答,PPT出示读音后,一学生领读)②解释词义③走近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学生自由回答后再明确,PPT呈现信息)明确: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更赞誉他“一代宗师”。
主要作品:普希金一生创作的抒情诗总数在800首以上。
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他的其他作品有长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作品特色:普希金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涛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三、初读全诗,理解诗意1.初读,读出诗的节奏①听课文录音(PPT播放视频)。
②划分朗读节拍(读后PPT呈现全读诵读节奏)。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教师需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如针对诗歌的主题,提出“生活为何会欺骗人?”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到迷茫或失望的时刻?”(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如何表达情感和寻找希望。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韵律和谐,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西风颂》的象征意义丰富,如“西风”象征着革命的力量。
-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掌握两首诗歌中的重点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欺骗”、“颂扬”等词汇的含义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的深入: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体验来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的基本概念、意境和艺术特色。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如比较两首诗的韵律和象征意义,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外国诗二首》教案教材解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
他一生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了沙皇极度的不满和仇视,他也因此曾两度被流放。
在这样极其艰难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志,他更加热爱生活,相信正义必胜,光明一定会到来。
这首诗就是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的。
这首诗歌是诗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强烈呼唤,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和执着追求,自始至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它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但这强是暂时的,当人们度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那过去的一切将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仅八句,但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它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情绪。
诗歌问世后,许多人把它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了优美的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
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意,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象能力,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难点:感受诗人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优质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单元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本课学的两首诗,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两种写法,自己更喜欢哪一种,挑一首喜欢的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1. 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2.能理解诗歌所使用的象征的写作手法;3.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4.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哲理。
【教学难点】对比两首诗写法异同(直抒胸臆,借助具体形象);能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布置预习,熟读诗歌。
本课主要教学环节包括“初读诗歌——悟读诗歌——品读诗歌——展读诗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同学具体学情穿插安排各种形式的诗歌诵读。
一、读诗方法导入这堂课我们要讲《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我们还要讲一个欣赏诗歌的方法。
无论你上这堂课之前喜不喜欢读诗,上完这堂课之后,再给你一首诗,给你一定的时间,你就能读得比别人透彻,看得比别人深。
信不信?“知人论世”。
二、初读诗歌,建立印象请同学们初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教师介绍:普希金出身极高贵,又有才华,中学读的是俄国最好的贵族学校。
15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轰动全校,人家叫他“俄罗斯诗坛的新秀”;18岁毕业就进了外交部,20岁的时候,又写了一部长诗,又轰动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
可又有什么
能阻挡花朵的芳香①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
总是很短很短
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
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这首诗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你如何理解“欺骗”一词?
b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习方式:精读,质疑,分组讨论,师生共评,达成公识。
(a 青年人往往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美好的期待,往往简单的认为一切会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但人生道路上不仅仅有鲜花,也有荆棘。
现实生活往往不尽人意,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
这里“欺骗”可理解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距离,及这种距离给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落差。
b 过去的生活经历虽然有挫折,有痛苦,三只有痛彻心扉,才能刻骨铭心。
险恶与艰苦的生活经历就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标刻着一个人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记,成为一生中最诚挚动人的回忆,让人永远怀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