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重要课文内容,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都是描绘秋天景色的古诗,但又各具特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深秋时节山中的美丽景色,“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色彩绚烂的山林秋景图,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是宋代苏轼的诗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前两句描写了荷败菊残的景象,后两句则突出了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在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中,寄寓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夜书所见》为宋代叶绍翁所作,“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中描绘了秋风瑟瑟、梧叶飘落的秋夜之景,客居他乡的诗人因触景生情而思念家乡,同时又通过儿童挑促织的场景,更增添了一份思乡的愁绪。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能够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

然而,对于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情感的体会以及一些字词的深刻含义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例如,在学习《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时,学生可能会对“坐”字的理解产生偏差,以为是“坐下”的意思,而不能准确理解为“因为”。

在体会诗歌的意境方面,如《夜书所见》中那种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去感受。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 会写“径、霜、赠”等生字,理解“寒山、石径、坐、擎雨盖、促织”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意境。

- 借助注释、插图以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比如《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就说明是秋天。

又如《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犹有做霜枝”中“菊残”就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秋风”便是点出是秋天。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文档1. 教材内容分析《古诗三首》选编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天景色的,但是又各有千秋。

1.1《山行》《山行》描绘的是深秋时节的山景。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几户人家。

停车是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美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此诗通过描写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将秋天的枫叶之美推向极致。

1.2《赠刘景文》《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虽然青春流逝、人生坎坷,但也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整首诗借景抒情,既有对秋景的描写,又有对友人的激励,充满了哲理。

1.3《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写的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秋风瑟瑟的夜晚,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诗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通过梧叶、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情感。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从对眼前之景的描写,转为对想象中儿童捉蟋蟀场景的描写,更增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 认识并会写诗中的生字,如“径”“斜”“赠”“残”等,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远上”“石径斜”“擎雨盖”“促织”等。

-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含答案)4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第2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已无擎雨盖...,菊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第3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课后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二、比一比,组词语。

三年级语文书古诗三首上册

三年级语文书古诗三首上册

三年级语文书古诗三首上册
一、三年级语文书(第4课)古诗三首上册
1、三年级语文书(第4课)古诗三首之《山行》
《山行》
作者: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三年级语文书(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作者: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3、三年级语文书(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作者: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二、三年级语文书(第17课)古诗三首上册
1、三年级语文书(第17课)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作者: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2、三年级语文书(第17课)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三年级语文书(第17课)古诗三首之《望洞庭》
《望洞庭》
作者: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4《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4《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同音易混字
橙 chéng

字义:红和黄合成的颜色。如:橙黄。 组词:(橙色)(橙子)(橙黄橘绿)
字义:水清。如:澄清。 组词:(澄清)(清澄)(正本澄源)
运用:山橙园飘香,一条澄清的小溪从园中穿过,处处风景如画。 这条小溪的水很澄清。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傲 橘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 可以换成“红如”吗?为什么?
不可以。“红如”指霜叶和二月花一样 “红”,而“红于”用了对比的手法, 写出了枫叶在经历风霜之后,颜色比二 月的花还要艳丽夺目的特点。这也是作
我会读
jìnɡ
xié zènɡ
liú
石径 倾斜 赠送 姓刘
cán
yóu
ào jūn
残败 犹如 骄傲 君子
chénɡ
橙黄

橘色
tiǎ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挑动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赠. ( zhèng
径. (
jìng

zèn√g )
jìn )
橙. (
chéng

céng )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登上远处深秋时节 的山,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照应句首的“上”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 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演练
1.连一连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写枫林 写枫叶特有的美 写山,写山路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云,写人家
课堂演练
2.填空。 秋 季的景色,作 者是抓住 败荷 、 残菊 、 橙黄 、 橘绿 四种 景物来描写的。 《赠刘景文》是描写
课下作业
1.《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 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 天呢?动笔写一写吧。
资料宝袋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 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
资料宝袋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 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 期文学家、诗人。著有《四朝 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 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 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属江湖诗派风格。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逗引
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已深了, 还有儿童点着灯 ,在篱笆边寻找 并捕捉蟋蟀。
重难点解析
促织
蟋蟀,穴居, 常栖息于地表、 砖石上、土穴 中、草丛间。 夜出活动。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含义: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 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 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 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重难点解析
橙黄橘绿
重难点解析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重难点解析
题解 夜书所见: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 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 婉转的小诗。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风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吹 过来,梧桐树沙沙 作响,使人感受到 了寒意。秋风的声 音,最能触动在外 人的思乡之情。
课下作业
2.请你动笔画一画“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述的画面。
词语听写
学完课文, 一起来听写吧。
点我,点我!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重难点解析
题解 赠刘景文:送给刘景文。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 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 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 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 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课文朗读
边听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 么?
小喇叭朗读 开始了,点一点 音箱,一起听。
初步感知
三首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
秋天
重难点解析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重难点解析
题解 山行:在山中行走。
人家
2011
2014
白云
2012
2013
枫叶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运用: 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 和感受;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 写的景物之中;再次,写景是次,抒情 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拓展延伸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秋天是美丽的,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 赞美秋天、描绘秋天,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古人眼中的秋天吧!
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 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 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 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 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高。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大杜”。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
字词乐园
会认字 jìnɡ

xiã
组词:小径
石径

zânɡ
组词倾斜
斜阳
斜视

组词:赠送 赠与 馈赠
字词乐园
会认字 liú

cán
组词:姓刘

yóu
组词:残酷 残余 组词:犹如 犹豫
残羹剩饭

字词乐园
会认字 ào

jūn
组词:骄傲 傲人 引以为傲

组词:君子 君子兰 组词:橙子 橙汁
chãnɡ

字词乐园
会写字
hán
jìnɡ
xiã
shuānɡ
寒 径 斜 霜
zânɡ liú ɡài

赠 刘 盖 菊
字词乐园
会写字
cán
jūn
chãnɡ
sònɡ
残 君 橙 送
tiǎo

字词乐园
易错提示
径:右上部不要写成“又”。 送:“关”最后一笔变为点。
字词乐园
点击“笔顺视频”,跟我 一起进行笔顺学习吧!
倾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条弯弯曲 曲的小路蜿蜒伸 向山顶,在白云 飘浮的地方有几 户人家。
重难点解析
石径
弯曲 绵长
重难点解析
人家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来欣赏 这枫林的景色, 那火红的枫叶比 江南二月的花还 要红。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字词乐园
会认字 jú

tiǎo
组词:柑橘 橘子 橘树

组词:挑拨 挑战
挑逗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擎:举,向上托。 萧萧:风声。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 天朗气清 秋风萧瑟 秋色宜人
橙黄橘绿
秋风习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 那擎雨的荷叶也 枯萎了,只有那 开败了菊花的花 枝还傲寒斗霜。
重难点解析
傲霜枝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 的景致你一定要 记住,那就是在 橙子金黄、橘子 青绿的秋末冬初 的时节啊。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3 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秋季? 残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