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Word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PPT课件(266页)

方案设计文件_续
(3) 应急电源系统:确定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 型式。
(4) 照明、防雷、接地 (5)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内容 (6)建筑电气节能措施 (7)投资估算
条文原文
1.2.3 初步设计文件
➢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
主要电气设备表、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初步设计(p20-24)——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结构类型、面积、
层数、高度等;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职能部门(如:供电、消防、通信、
公安等)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及设 计要求; 4)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 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5)上一个阶段文件的批复意见。
线、接地装置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初步设计(p20-24)——设计说明书
7 接地及安全措施 1)各系统要求接地的种类及接地电阻要求; 2)总等电位、局部等电位的设置要求; 3)接地装置要求,当接地装置需作特殊处理时应说明采
取的措施、方法等; 4)安全接地及特殊接地的措施。
其它系统。。。。。。
1.2.1 方案设计文件
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 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设计文件深度可 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1)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 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
算。 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量,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
(完整word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育部2012年9月说明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
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完整word版)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

目录目录 (1)第一章、施工流程 (1)1。
1。
施工阶段 (2)第二章施工准备 (2)2。
1。
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2.2.熟悉和审查图纸 (2)2。
3。
施工工期的时间表 (2)2.4。
技术交底 (2)2.5.施工组织设计 (3)2。
5。
1.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 (3)2.5。
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3)2.5.3.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计划的内容 (3)2.6。
工程预算 (4)2。
6。
1。
工程预算分类 (4)2。
6。
2.编制依据 (4)第三章、施工阶段 (4)3.1。
与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交叉配合 (4)3.1.1.预留孔洞和预埋管线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4)3。
1.2.线槽架的施工与土建工程的配合 (5)3.1。
3。
管线施工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5)3.1.4。
各控制室布置与装饰工程的配合 (5)3.2.施工工艺 (5)3.2。
1.综合布线系统 (5)3.2。
2.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5)3.2。
3.电气线路敷设 (7)3。
2。
4。
电源设备的安装 (13)3。
2.5.弱电系统的接地 (14)3。
2.6.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17)第四章系统调试运行 (18)4。
1.系统调试的前提条件 (18)4。
2。
系统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8)4。
3。
系统调试内容 (18)第五章工程验收 (19)5。
1.隐蔽工程验收 (19)5。
2。
分项工程验收 (19)5.3。
竣工验收 (19)第一章、施工流程1.1.施工阶段施工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系统调试运行和竣工验收阶段。
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流程。
第二章施工准备2.1。
学习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
本项目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50200—94)《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16—92)《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AI/TIA—568A)2.2。
(完整word版)《T5050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50502—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009年10月1日起实行目录1 总则 (2)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4 施工组织总设计 (6)4。
1 工程概况 (6)4。
2 总体施工部署 (6)4.3 施工总进度计划 (7)4.4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7)4。
5 主要施工方法 (7)4.6 施工总平面布置 (8)5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5.1 工程概况 (9)5.2 施工部署 (9)5.3 施工进度计划 (10)5。
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0)5.5 主要施工方案 (11)5.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1)6 施工方案 (12)6.1 工程概况 (12)6.2 施工安排 (12)6.3 施工进度计划 (12)6。
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3)6.5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13)7 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13)7。
1 一般规定 (13)7。
2 进度管理计划 (14)7。
3 质量管理计划 (14)7。
4 安全管理计划 (14)7.5 环境管理计划 (15)7。
6 成本管理计划 (15)7.7 其它管理计划 (16)1 总则1。
0.1为规范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1。
0。
3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地区条件和工程特点进行编制.1。
0。
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
0.1施工组织设计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2。
0.2施工组织总设计gener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plan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1193-2011

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J[GJJ JGJ 242 - 2011备案号 J 1193 -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11- 05 - 03 发布2012- 04-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JGJ 242 - 2011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012 年 4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 1001 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住宅建筑 电气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42 - 2011 ,自 2012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其中,第 4.3.2 、 8.4.3 、 10. 1. 1 、 10.1.2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5月3日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第一批 ))的通知 )) (建标 [2007J 125 号 )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 术语 3. 供配电系统 4. 配变电所 5. 自备电源 6. 低压配电 7.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8.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9. 电气照明 10. 防雷与接地 ; 1 1.信息设施系统 12. 信息化应用系统 1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4. 公共安全系统 15. 机房工程。
建筑电气智能化设计 说明ppt

一、熟悉图纸、规范及甲方设计要求 二、弱电系统的平面图设计 三、弱电系统的系统图设计 四、弱电系统设备及主要材料表设计 五、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说明 六、布线系统相关设备的类别参数 七、相关计算
一、熟悉图纸及甲方设计要求 (1)弱电机房(弱电间),一般位于一层或二层--
摄像机、广播、卫星电视 • 设置位置:按照甲方要求及相应规范 2、在设备间、各层交接间布置综合机柜(配线架、
交换机等)、弱电电源箱、等电位连接箱 • 均设置在弱电机房(弱电间)、楼层弱电井(弱电
间)。
• 3、确定配线子系统的路由、根数及敷设方式,在 平面图上画出线槽、管路,标出线槽、管路的规格 及敷设方式,并标出所穿缆线及保护管的型号、规 格及根数。
• 电话信号浪涌保护器 SPD:Un=110V 、Up=1.8Un Us=2~ 3Un, In=5kA(8/20us)
• 计算机信号浪涌保护器SPD : Un=12V 、Up=1.8Un nf=100MHz, In=3kA(8/20us)
• 卫星数字信号浪涌保护器SPD : fe=2000MHz 、Up=1.8Un Pe=500W, In=5kA(8/20us)
• 3、光纤连接箱
• 每个端口可用于支持数据配线。
• 基本单元规格为6口、12口、24口等,至水 平光缆侧每2芯可支持1个光纤信息点。
• 4、光纤配线架
• 基本单元为24口。光缆的规格为2芯、4芯、 6芯、8芯、123芯等。1个HUB群或1个 HUB用2芯光纤。
2、集线器和交换机
• (1)在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处的交换机的 规格为8口、12口、24口、48口。
又称110配线架,有卡接式和插接式两种模块。IDC卡 接式模块通常用于支持楼层配线设备FD的电话(语音)配线。
(完整word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ode of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in building目录1 总则 (4)2 术语 (4)3 基本规定 (5)3.1 一般规定 (5)3。
2 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 (5)3。
3 工序交接确认 (7)4 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 (9)4。
1 主控项目 (9)5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10)5.1 主控项目 (10)5。
2 一般项目 (10)6 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 (11)6。
1 主控项目 (11)表6。
1.2 保护导体的截面积 (11)6.2 一般项目 (12)表6。
2.1 基础型钢安装允许偏差 (12)7 低压电动机、电加热器与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13)7。
1 主控项目 (13)7。
2 一般项目 (13)8 柴油发动机组安装 (13)8。
1 主控项目 (13)9 不间断电源安装 (13)9。
1 主控项目 (13)9。
2 一般项目 (14)10 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14)10.1 主控项目 (14)10。
2 一般项目 (14)11 裸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 (14)11.1 主控项目 (14)11.2 一般项目 (15)12 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 (15)12。
1 主控项目 (15)12。
2 一般项目 (15)13 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 (16)13.1 主控项目 (16)13。
2 一般项目 (16)15 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 (18)15。
1 主控项目 (18)16 槽板配线 (18)16。
1 主控项目 (18)16.2 一般项目 (19)17 钢索配线 (19)17。
1 主控项目 (19)17.2 一般项目 (19)18 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 (19)18。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培训PPT66页

2
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2
设备、材料的选型及标注要准确:
设备、材料的选型首先要保证可靠,能满足生产实际要求;其次要保证其先进 性,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会落后,但也不一定是最新的,要选择经过时间和实践检 验的,证明是切实可靠的。这就要求设计者,要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掌握最新 的和常用的设备材料技术特性、发展动向,了解它们的区别,才能达到选型恰当 的要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工程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1
让人容易读懂设计者的意图
文字要用标准规范的简化字汉字,不用冷僻的字,语言表述准确,要采用国家 规范的图形符号,内容标注要全面,能够让他人读懂。例如系统图中的图例、文 字说明、安装方式、设备参数或型号等;平面图中的回路标号,明暗装方式、设 备编号均不能遗漏,而且要与系统图相吻合。
9
变、配电系统的说明-3
(7)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柜或非专用柜(满足 供电部门要求和建设方内部核算要求);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
(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说明功率因数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的 要求,应补偿容量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前后的结果;
(9)操作电源和信号:说明高压设备操作电源和运行信号装置 配置情况;
例如电缆电视系统设计中要用到同轴电缆,有的人现在还在图纸上标注成SYV-75 型,这是不恰当的。这种电缆是实芯结构,高频损耗大,一般只能用于频率低于 300MHz的场合,当频率高于300MHz后,损耗急剧增大。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 种电缆被广泛地用于电缆电视系统中,因为当时的电缆电视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目前的电缆电视系统的频率已经到了750MHz了,因此这种电缆一般不用在电缆 电视系统中了,但可用于闭路监控系统中作传输视频信号之用。因此,在电缆电 视系统中选择这种材料就不恰当了。也有的人在设计时,在图纸上标注成SYKV75型同轴电缆,这种电缆出现的比SYV-75型晚,是空芯结构,高频损耗小,电气 特性好,但其绝缘介质容易进水,绝缘介质一旦进水高频损耗很大,电气特性变 得很差,这种产品已经淘汰,市场上都见不到了,如这样标注也是不恰当的。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主要内容如下:照明和插座的设计,要求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满足经济合理,节约电能,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
低压配电系统为TN —C —S 系统,电压为380/220V ,采用放射式或树干式供电。
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中,本工程根据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接地和电源重复接地、弱电系统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其联合接地电阻Ω≤1R 。
有线电视系统中,本工程按分配-分支系统进行设计,电视信号传输的同轴电缆直接埋地引入本楼的电讯一体箱。
电话及数据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由交接箱树干式配线至各层电讯一体箱,数据网络系统由网络交换机放射式配线至各层电讯一体箱。
关键词: 照明;插座;供配电;防雷与接地;有线电视;电话系统及网络梧桐馨园小区18#楼电气设计第一章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住宅的电气设计要求也相应提高,技术标准及施工工艺都在发生变化,不断有新的技术规范出台,建筑电气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还要同时满足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越来越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宽广,工程能力强的电气领域人才。
建筑电气设计也决定了住宅建筑的现代化程度,它对于住宅建筑的美观、实现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保障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住宅造价,均有一定的影响。
本设计题目为梧桐馨园小区18#楼电气设计,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一至十八层均为住宅,框剪结构,其住宅生活用电为三级负荷,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第二章照明系统设计2.1 照明系统概述电气照明设计的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1.1 照明的方式对于正常照明来讲,由于建筑物的功能和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不同对照度的要求也不同,于是对照明方式的要求亦不同。
照明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⑴一般照明:⑵分区一般照明:⑶局部照明:局部照明一般在下列情况中采用:①局部需要较高的照度;②由于遮挡而使一般照明照射不到的某些范围;③视觉功能较低的人需要有较高的照度;④需要减少工作区的反射眩光;⑤为加强某方向光照以增强质感时。
⑷混合照明:注意下列工作场所可采用白炽灯:1 )要求瞬时启动和连续调光的场所,使用其他光源技术经济不合理时;2 )对防止电磁干扰要求严格的场所;3 )开关灯频繁的场所;4 )照度要求不高,且照明时间较短的场所;5 )对装饰有特殊要求的场所2.1.2 照明的种类照明按用途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警卫值班照明、障碍照明、节日彩灯和装饰照明等。
2.1.4 照明设计的原则及程序⑴照明设计原则:[2]首先从建筑物的功能出发,在满足照明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光源和灯具:既要经济合理、节约电能,又要保证安装和使用安全可靠;配合建筑物的装修,考虑发展变化预留照明等条件等。
⑵设计程序:照明设计的程序主要分为:收集照明设计的初始资料确定照明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照度计算和设计(又称深度设计);绘制照明设计图纸等。
第三章插座系统设计3.1 插座系统的设计插座在住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通过它连接电源。
是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终端装置之一,插座的位置及数量应根据电器的使用情况和室内装修的美观来确定,增加回路、插座的数量。
现在的家用电器大功率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对于安装特定的大功率设备一定要特别注意,需要单独自成回路,例如:空调、热水器等。
3.2 插座系统设计规定插座的额定电流:连接固定设备者,应大于设备额定电流的1.25倍;连接非固定设备者,不宜小于10A.插座线路的载流量;对固定设备使用的插座供电时,应大于插座的额定电流;对非固定设备使用的插座供电时,应大于总计算负荷电流,且导线截面不应小于 BV-2.5 。
需要连接I类家用电器的插座,必须设置带有PE线连接孔的插座,为满足I、II类家用电器使用时,一般应采用带有单相二孔及单相三孔的组合式插座。
第四章电话系统及网络系统的设计4.1 电话系统的概述发达国家在80年代之前已完成了电话普及工作,即电话普及到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家庭。
而我们要完成这一任务还有待进一步努力,近年来我国电话普及率提高很快。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地区处于电话发展的高速增长阶段。
到2003年3月,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2562.6万,移动电话用户22149.1万户。
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其软件技术及其终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通信技术正不断发展。
现代通信网正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发展较快的电话通信新业务还有数据分组交换业务,会议电视业务,移动通信业务等等。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话通信的功能会更加拓展和完美,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电话网和程控数字交换机来实现的。
[7]现代社会正迈入信息时代,信息通信已成为建筑物必备的功能之一,而电话通信网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基本设施。
运用电话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办公、商业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现代智能建筑中,办公自动化是极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办公自动化中要实现话音、图像、数据、文件的传输和交换,而电话网和程控数字交换机是实现智能建筑对这些多元化通信功能要求的基础。
话音通信功能是最常见的基本功能。
通信的目的是实现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间的信息交换。
要完成这一目的,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信号的传送;信号的交换。
第一个问题由用户终端设备来解决,如电话、机等;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待发送的信息与信道上传送的信号之间的转换。
它还能产生和识别系统内的信令或协议;第二个问题有各种类型的传输设备解决,从最简单的音频传输线到复杂的多路载波设备,微波设备,数字通信设备以及光纤设备等等,它的主要功能是有效可靠的传输信号;第三个问题有各种类型的交换设备来解决,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信号地交换,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等。
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应有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三部分组成。
4.2 网络系统的概述网络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机之间的联网,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⑴实用化,先进性。
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考虑网络系统的总体结构,满足系统技术要求,同时应该选用先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可以开发的系统产品。
⑵模块化,扩展性。
网络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在网络工程中根据投资等情况的变化而加以调整,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以保证系统的扩展。
⑶工程化,可靠性。
在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的要求,在达到系统业务需求的前提下,确保更高的可靠性。
⑷集成化,高效性。
网络系统是通信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筹集成的基础,要体现集成化设计思想,所有子系统有机地集成一个智能建筑系统,保证总系统的高效性。
网络系统的设计原则⑴充分满足当前各种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为将来的系统扩充国有充分余地。
⑵充分考虑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⑶统一规划,全面设计,做到有很有据,有条有理。
⑷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标准(OSI)和实用的TCP/IP协议系统标准。
⑸便于维护和管理。
⑹在保护实现系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网络需求分析,在设计时应进行下列网络需求分析:⑴功能需求。
有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电子函件、网络服务器、网络管理、网络控制。
网络安全、网络升级等。
⑵性能需求。
有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网络结构、网络响应时间、数据传输速度、资源利用率、可靠性、性能价格比等。
⑶环境需求。
主要相地理分布、用户数及其位置、用户间的距离、用户群的组织特点,还有特殊的限制(如电缆等介质布线是否有禁区等)。
⑷其他子系统的需求。
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设备控制系统等对网络提出的要求。
⑸设计约束。
包括需遵守的其他标准,各行各业的不同特点,以及投资对网络设计的影响等。
设计考虑的主要方面⑴网络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
主要有网络通信协议、主机系统结构、主机响应速度、网络服务器通信协议、网络服务器入网速度、客户机通信权益、客户机入网速度、交换端口分配、广域网联接、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平台、网络划分、网络升级、网络主干系统速率等。
⑵网络信息点总结。
按照统计数据进行网络信息点总结。
⑶主干网设计。
⑷水平分支网络结构。
⑸主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有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转发,一般应不低于100Mbps速率入网。
微机服务器也要求以100Mbp速率入网。
⑹网络分段。
⑺广域网联接。
参考文献[1] 瞿义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强电部分)应用图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2]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实施指南,2008.5[3] 愈丽华.电气照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4] 唐海.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5] 李蔚.建筑电气设计常见及疑难问题解析.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11[6] 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7] 胡国文.现代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