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加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修订稿

改造加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修订稿
改造加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修订稿

改造加固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4#排风口地下一层锅炉房改造加固工程施工方案编制日期:2015年5月10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1 、主要法规 1

、主要标准 1

2、工程简介 2

3、施工组织部署 2 组织机构 2

施工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3

4、施工准备 3 、技术准备 3

、现场准备 3

5、施工方法 4 新增钢筋混凝土梁 4

混凝土梁粘钢 6

6、质量保证措施 8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8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8

7、质量控制措施 9 、质量保证程序 9 .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9

8 安全技术措施 10

9 消防保卫措施 10

10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10

1.编制依据、主要法规

、主要标准

图1.1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2、工程简介

本工程地下工程4#排风口地下一层锅炉房由于设备荷载超过原设计值,导致地下二层顶板、梁配筋不足,需要进行粘钢板及加梁加固,钢板均采用Q345钢板,钢板与梁采用结构胶粘贴,具体施工内容包括:

1、K-31轴/K-R ~K-S 轴西侧新增梁KLK31(1);300×500;C 8@100/200(2);2C 25; 4C 25;南侧锚入结构墙内,北侧与梁KLS(4)植筋连接。

2、K-30~K-34/K-S 轴梁KLS (4)600×600,两跨梁底粘600×4厚钢板沿梁通长设置,外侧再用100×4U 型钢板@500与梁两侧粘接,U 型钢板高308mm 。

3、K-31~K-32/K-Q-K-S 轴梁KLK32(2)600×600,梁底用10mm 厚U 型钢板沿梁通长设置,U 型钢板高310mm 。

4、K-31~K-34/K-Q~K-R 轴梁KLQ-2(1)800×600,梁底采用800×10厚钢板沿梁通长设置,外侧再用100×4U 型钢板@500与梁两侧粘接,U 型钢板高314mm 。

3、施工组织部署

组织机构

工程部:负责制定落实生产计划,完成工程量的统计工作,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生产计划、安全文明施工及劳动力、工程质量等各种施工因素的日常管理。由调度员、统计员及电工、机械人员、安全员组成,对生产经理负责。

技术部:编制和贯彻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由技术员对主任工程师负责。

质量部: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质量。由质检员对主任工程师负责。

物资部:负责工程物资和施工机具购置、搬运贮存,编制并实施物资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各种物资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施工机具等。物资部对生产经理负责。

安全后勤部:负责安全防护、消防保卫、环保环卫等工作。由安全员、保卫干事组成,对生产经理负责。

施工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根据加固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本工程总工期暂定为15天;其中:粘钢加固班组10人,钢筋工2人,木工2人,架子工2人,砼工4人,杂工4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根据2014年11月17日,建筑专业设计变更通知单,车库地下二层墙柱梁结构平面图(一),S1-01,2014年4月4日版,

准备与本工程有关的规程、规范。

根据工程情况,及时计算各种物资(主要原材料的成品、半成品)的用量,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试验工作(见证抽样:钢材、结构胶等)。

、现场准备

施工作业面清理现场,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施工作业面。

架子工做好施工作业面的脚手架搭设,并经过验收交付使用。

施工主要设备一览表

5、施工方法

新增钢筋混凝土梁

K-31轴/K-R~K-S轴西侧新增梁KLK31(1);300×500;C8@100/200(2);2C25; 4C25;南侧锚入结构墙内,北侧与梁KLS(4)植筋连接。

1、根据变更图纸首先进行测量放线,把新增梁的位置在地下一层底板和地下二层顶板上定位。

2、在对新增梁位置的顶板开洞前先对地下二层该部位两侧顶板进行回顶,没侧回顶时采用双排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设置一道纵横扫地杆,三道纵横水平杆,立杆顶部U型托上纵向设80×80木方贯通;U型托调整到最佳位置,确保回顶无间隙。为了防止开洞时砼块掉落,提凿前应在地下二层相应范围内设置警戒区。

3、顶板开洞为了原结构板筋与新增梁的锚固,保证结构板筋不被割断,采用电锤剔凿。剔凿范围:此处顶板厚度为260mm,根据梁的尺寸300mm宽,再向两侧各剔凿200mm,剔凿宽度为700mm,断面应平整。

图:顶板回顶及开洞

4、梁KLK31(1)北端与梁KLS连接采用植筋连接,植筋深度为20d,植筋孔径为

30mm。

梁南端将墙体剔凿后锚入结构墙中,锚入墙体长度达到抗震锚固长度。

1)、植(栓)筋施工流程

植(栓)筋结构胶采用国产A级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其填充料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其毒性检验必须符合无毒卫生等级的要求。植(栓)筋施工的流程图如下:

2)植筋施工:

按结构加固设计要求,为保证新增梁与原结构梁混凝土面层的整体性,在新旧混凝土交接面必须先进行凿毛处理;采用合格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建筑结构胶进行锚固。钢筋植筋的施工工艺包括:定孔位、钻孔、清孔、清理钢筋、混合结构胶、将混合好的结构胶放入钻孔、然后插入钢筋固定。

钻孔设备用电钻,为保证不破坏原结构,钻孔时不得打断主筋。

3)施工顺序

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植筋的施工位置,并放线;

2用10DC钻按相应直径钻孔,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用毛刷和电动吹风机将孔内的粉末清理干净;

4将定量取锚固树脂胶的两个组分混合均匀;

5将混合好的胶放入孔内,插入钢筋、固化前勿动钢筋。

4)技术措施

1按照放线所定的位置进行钻孔,钻孔前可剔除砼保护层,露出钢筋,以防打孔损伤钢筋。开孔时钻机要慢速旋转,定点后逐渐提速,直到钻至所要求的孔深;

2清孔时注意先用毛刷清除,后再用电动吹风机清除残余灰尘;

3将锚固胶的两种组份充分搅拌均匀;

4钢筋充分插到孔底。

5、待植筋验收合格后进行梁底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措施采用混凝土垫块,与钢筋进行绑扎,保护层厚度(mm):梁25mm,板为15mm。

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2)技术要点

由于梁长不大于4m,支模时不用起拱,注意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仆侧模。

3)模板支设与拆除

梁侧模板采用木方作为内楞间距约330mm,木方作为外楞间距500mm,采用可回收的M12普通穿墙螺栓加固水平间距500mm,竖向间距为中间一道。模板采用×的竹胶板,板厚14mm,梁底采用两三道50×80mm 方木横向布置,纵向支承为φ48×钢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撑系统,脚手架梁跨方向横距,梁断面方向横距,梁两侧立杆间距,其它纵距,步距。支撑体系与两侧回顶体系固定连接,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模板拆除侧模应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底模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应使砼强度达到75%后方能拆除。

6、砼浇筑,砼采用强度等级为C40微膨胀无收缩混凝土(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

混凝土梁粘钢

粘贴钢板工艺流程

粘钢加固施工前,必须将加固梁承重区域的板结构层以上的杂物全部清除,以减少作用在原结构板上的活荷载。清理完成后方可进行粘钢加固施工。

钢板加工→砼和钢板表面处理→粘结剂配制→涂敷胶→粘贴→固定加压→固化。

粘钢加固的施工方法

钢板加工

1)根据设计的钢板宽度和长度,用切割机切割钢板条。为保证钢板切割的质量,选用最先进切割手段之一的离子切割机切割钢板,离子切割机切割的钢板,钢板不变形,不影响钢板的材质。为保证钢板的粘贴质量,钢板与原楼板或楼梯板之间需加压,钢板加压采用临时固定的M12膨胀螺栓、油托顶撑固定并加压。膨胀螺栓双排布置,间距为200-300mm,当采用U型钢板槽时在两侧面各增设一排膨胀螺栓,间距为200-300mm。钢板开孔Ф14 mm:预先在钢板上标出锚固螺栓孔位,采用先进的进口磁力钻在钢板上钻孔,严格控制孔径(Ф+2mm孔,允许偏差+1mm)及孔圆度(允许偏差

2mm)。

2)钢板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最关键的工序。钢板粘接面必须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即在钢板表面用角机打磨除锈,打磨纹路要垂直于构件受力方向,直至出现金属光泽。处理完的钢件编号分类码放整齐,防止变形,避免雨淋。

混凝土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最关键的工序应认真进行。混凝土表面,用打磨用金刚石角磨片进行打磨,直至完全露出新面;打磨面积要大于钢板每边10-20mm,梁底的棱角打磨成r≥7mm 的圆角。并用空气压缩机吹除粉粒,用清洁剂清理钢板及砼粘结面,以手触无粉尘为

准。当表面有水渍或潮湿时,应先进行疏水、止水和干燥处理,含水率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6%。

配胶

锚固树脂胶(粘钢型)为甲、乙双组分,在使用时于现场混合。配制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搅拌时按同一方向搅拌,拌至稀稠、色泽完全均匀为止。

粘贴

粘贴前,先把钢板临时固定,根据钢板上螺栓孔打膨胀螺栓眼(打完后应及时清理干净)。胶粘剂配制好后,在钢板及砼粘贴面(砼面必须保证干燥)上同时进行涂胶,胶层厚度应尽量均匀,且应两侧薄、中间厚,最薄不应小于2-4mm,将钢板托起与砼面进行粘贴。粘贴时,由检测机构到现场在被加固构件上粘贴正拉强度的检验专用标准件(试块),待养护7天后,由检测单位到现场进行拉拔实验,检验粘贴质量是否合格。

固定与加压

钢板粘贴前,应在钢板上焊接2mm-3mm厚的小垫片或在钢板上焊接直径2mm-3mm的铁丝。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M12膨胀螺栓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液从钢板边缘挤出为度。钢板四周挤出的胶液应随时清理干净,钢板边缘欠胶处要补胶。锚栓作为钢板的临时加压锚固措施。锚栓安装顺序:粘结钢板作业时,锚固螺栓安装顺序为:从钢板中间向两端或从钢板一端到另一端逐个安装。粘接完成后7天内严禁在在被加固构件受力区域上施工。

检验

1、加固构件的粘钢质量,一般采用非破损检验.即外观检查钢板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度,以小锤敲击钢板,从音响判断粘结密实度,检验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否则应剥下重新粘结(或注胶)。

2、钢板尺寸偏差控制:不允许有负偏差,正偏差<5mm。

3、板底U型箍钢板间距偏差<15mm。

4.钢板边缘处胶要饱满,不得欠胶。

5.钢板胀栓孔位间距要均匀,孔径允许偏差+1mm,孔圆度允许偏差2cm。

2.钢板原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规定。钢板厚度的容许公差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钢板原材及结构胶进场时要按照规定进行见证取样;结构胶的正拉结强度和耐湿老化性三项安全性能和不挥发物的含量及抗冲击波能力进行见证取样实验;每批抽取3件,每组500g。

粘接型钢的表面处理:

粘接型钢加固完成后应进行表面处理:抹不小于25mm厚的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加钢丝网防裂)作为保护层;或者用防腐蚀和防水性能的饰面材料加以保护。

6、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将图纸和设计变更、洽商及时通知到有关施工人员,将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认真编制施工技术交底,并通过交底会,既口头又书面地向施工人员交底,让操作人员对自己要完成的项目事先心中有数。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施工前必须由技术测量放线,画明施工部位所有控制线后,经监理签认后才得以施工。

施工前必须由技术,生产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得以施工。

技术、质量、生产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指导施工操作,发现质量问题,验证方案和技术交底的合理性,对质量问题和方案交底的不合理处尽快纠正。

物资保证措施:

技术人员必须及时提供施工物资的规格、型号、数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明确具体的材料计划。

材料进场,提供“三证”,并报监理验收。加固所用粘结剂必须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具有一定弹性。粘结剂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有合格证。在特殊环境(如低温)下必须使用能满足相应施工及使用要求的粘结剂,或采取可靠的保证措施。锚固螺栓在设计无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选用优质内爆胀栓。胀栓必须有合格证。

进场的材料由现场保管员妥善保管,确保结构胶的保管。

7、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程序

.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8、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车库地下二层层高为,在进行加固施工时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搭设好各种操作平台及防护措施,严禁违规操作。

安全保证体系

在技术交底及计划交底的同时,认真作好安全交底;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按照交底内容施工,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如实际与图纸不符,应由技术人员与设计及时沟通解决;

工人进场前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充分发挥安全“三宝”作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资质齐全、所有人员上岗证齐全,并报请验收;

各类架子搭设完毕必须经安全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专用施工设备必须有专业工种人员使用,杜绝违章操作;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强制执行安全违章罚款制度;

夜间施工要备有足够的照明灯具,使现场亮度达到合适程度;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须严格管理,搭设电线须由专业电工进行,严禁乱接电线;

结构胶配制现场应远离火源,保持良好通风;

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严禁生火,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施工用电必须有专业电工负责,确保用电安全。

冬季施工时注意地面结冰,以防滑到摔伤。

9、消防保卫措施

工地设保卫管理领导小组,并指派一名负责人主管保卫工作;

对施工人员,在进场前进行法规法律教育,树立守法意识;

办理工作人员临时出入证;

施工现场设保卫人员巡视,以保证工程材料、设备、施工机械的齐全性,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清出现场;

10、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严格管理,设专职环境人员,及时清理施工中的垃圾等杂物;

工程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出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保证工完场清;

工具、材料的摆放须按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的位置堆放,码放整齐;

注意施工噪音的影响,必要时调整施工时间及程序。

附:地下工程地下二层4#排风口地下一层锅炉房改造加固范围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