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电力系统课程设计.doc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目的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交流电路实验:包括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2. 相量图实验:通过相量图演示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通过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通过变压器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变压器的效率,并掌握变压器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5. 发电机组实验:通过发电机组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效率,并掌握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交流电路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并打开电源;(2)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相量图实验步骤:(1)连接相量图仪器,并打开电源;(2)调整相角,观察相位关系变化;(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步骤:(1)连接三相负载并打开电源;(2)测量三相负载的电压、电流等参数;(3)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则进行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步骤:(1)连接变压器并打开电源;(2)测量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变压器保护装置。

5. 发电机组实验步骤:(1)连接发电机组并打开电源;(2)测量发电机组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3)学习和使用发电机组保护装置。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2. 相量图演示了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3. 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可以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4. 变压器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变压器保护装置使用方法;5. 发电机组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

电力系统课设案例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案例一、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和负荷。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二、设计要求1. 电力系统应包括至少一台发电机、一台变压器、一条输电线路和若干负荷。

2. 根据给定的参数,进行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

3. 稳态分析应包括潮流计算、无功平衡和电压稳定性分析。

4. 暂态分析应包括短路计算、过电压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

5. 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提交完整的报告。

三、参数设置1. 发电机参数:额定功率为100MW,额定电压为11kV。

2. 变压器参数:额定功率为200MVA,额定电压为11kV/10kV。

3. 输电线路参数:线路长度为50km,导线截面积为300mm²,电抗为Ω/km。

4. 负荷参数:总功率为80MW,功率因数为。

四、设计步骤1. 根据题目要求,构建电力系统的模型。

可以使用图形化的建模软件,如MATLAB的Simulink或PSS/E等。

2. 根据模型,设置相应的参数。

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也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或教科书。

3. 进行稳态分析。

首先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然后进行无功平衡分析,确保系统无功平衡;最后进行电压稳定性分析,评估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压稳定性。

4. 进行暂态分析。

首先进行短路计算,确定短路电流的大小和分布;然后进行过电压计算,评估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过电压水平;最后进行继电保护整定,确定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和动作时限。

5. 根据分析结果,对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6. 整理设计报告,将整个设计过程、分析方法和结果整理成完整的报告,并提交给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进行评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课程学分 1起始日期 2020.1.2—2020.1.6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力体统分析课程的了解,学会查寻资料、以及分析计算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要求(1)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标准和规范及使用技术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思考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其巩固和深化,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懂得电力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为毕业设计和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课题和内容各元件参数标幺值如下(各元件及电源的各序阻抗均相同):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接T1:电阻0,电抗0.2,k=1.1,标准变比侧YN线;接线,非标准变比侧ΔT2:电阻0,电抗0.15,k=1.05,标准变比侧YN接线;L24: 电阻0.03,电抗0.08,对地容纳0.04;L23: 电阻0.023,电抗0.068,对地容纳0.03;L34: 电阻0.02,电抗0.06,对地容纳0.032;G1和 G2:电阻0,电抗0.15,电压1.1;负荷功率:S1=0.5+j0.2;任务要求:当节点2发生B、C两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时,1 计算短路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2 计算其它各个节点的A、B和C三相电压和电流;3 计算各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三、设计工作要求1、理解设计任务书,原始设计资料。

3、掌握以下设计内容及方法:电力系统组成、标幺制的原理、短路类型、短路原因、短路危害与短路计算的目的;同步发电机暂态过程、系统元件各序(正、负和零)参数计算、对称分量法原理、电力系统各序网络、不对称故障边界条件确定以及正序等效定理。

最后撰写设计报告,绘图工程图,考核。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

•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短路计算等。

•熟悉电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发电市场竞争、输电定价、电力交易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优化等。

•具备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能力,如电力系统网络设计、设备选型、运行调度等。

•能够使用电力系统相关软件工具,如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电力系统绘图软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电力系统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提出新的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负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介绍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基本环节,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方式。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讲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3.电力系统优化:介绍电力系统的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效益,以及电力系统优化的应用实例。

4.电力市场运作机制:讲解电力市场的结构、市场规则和交易方式,分析电力市场的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系统的设备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 10月 29 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2.1设计要求 (1)2.2设计指标 (2)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2.2.3 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三、设计内容 (2)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3.1.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3.2潮流计算与分析 (4)3.2.1潮流计算 (4)3.2.2计算结果分析 (8)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3.3运行结果与分析 (16)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五、心得总结 (22)六、主要参考文献 (23)一、设计目的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

了解Simulink 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

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2.1设计要求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

图1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孙妙平完成时间:2012年1月12日前言:应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时,需要掌握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三方面的知识。

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一种数学描述。

通过数学模型可以把电力系统中物理现象的分析归结为某种形式的数学问题。

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发电机的数学模型以及负荷的数学模型。

本课程设计所解决的问题是:基于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编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从而简化短路电流的计算。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编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完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编制和调试。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1、在对称短路计算、简单不对称短路计算中任选一种进行计算;2、自选计算机语言;3、设计、编制、调试出相关的通用计算程序;4、输入/输出数据一律以文件格式形成。

对称短路计算的输入/输出数据输入数据包括:节点数、支路数、故障节点、支路参数(支路首端号、支路末端号和支路电抗值)输出数据包括:节点导纳矩阵或阻抗矩阵、故障点电流、各支路电流、各节点电压不对称短路计算的输入/输出数据输入数据包括:节点数、支路数、故障节点、支路参数(支路首端号、支路末端号和支路正序电抗值、支路负序电抗值、支路零序电抗值)输出数据包括:故障点电流、各支路电流、各节点电压的序分量和相分量目录:基本原理 (4)数学模型 (4)计算方法 (5)程序实现 (8)原理框图 (8)程序代码 (9)实例分析 (10)参考文献 (13)基本原理用计算机程序实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需完成两部分工作,一是根据计算原理选择计算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即计算用的数学公式;二是根据所选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编制计算程序。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

2.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运行原理,如电压、电流、功率、效率等。

3. 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标准,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电力系统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掌握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模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提出优化方案。

3. 能够撰写电力系统设计报告,清晰表达设计思路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技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力系统设计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他们对电力系统设计感兴趣,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理论- 研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元件和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2. 电力系统设计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设计的原则、流程和标准。

-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涵盖电力系统设计基本要求、电力系统设计流程和电力系统设计标准。

3. 电力系统设计实践-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设计。

-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涉及电力系统设计软件应用、电力系统设计实例和电力系统优化。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

主要通过理论和仿真计算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三大计算(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系统稳定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方法,深化学生对电力系统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电力系统计算软件的应用能力。

PSCAD仿真软件为我们电力系统分析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可利用该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并以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为例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提高学习质量有重要意义。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见的计算。

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各元件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

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

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计算,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计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也就是说,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潮流计算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PSCAD仿真软件;仿真;潮流计算目录摘要 (1)1设计目的与要求 (1)1.1设计目的 (1)1.2设计要求 (1)2课题分析 (2)2.1课题要求 (2)2.2课题解析 (3)3概述 (4)3.1电力系统简介 (4)3.2潮流计算简介 (4)3.3 PSCAD/EMTDC软件简介 (5)3.4 PSCAD基本操作步骤 (6)4 仿真结果 (8)4.1仿真结果波形图 (8)5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13)参考文献 (14)1设计目的与要求1.1 设计目的(1)掌握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2)掌握并能熟练运用PSCAD/MATLAB仿真软件。

(3)采用PSCAD/MATLAB软件,做出系统接线图的潮流计算仿真结果。

1.2 设计要求(1)熟悉PSCAD/MATLAB软件。

(2)编写潮流计算流程图。

(3)建立系统接线图的仿真过程。

(4)得出仿真结果。

(5)按照要求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课题分析2.1 课题要求设计原始材料:基准功率一般选取S B =100MVA ,基准电压V B 等于各级平均额定电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交通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系(部) 信息科技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12月 2 日至12月13日共2 周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2013年12月13 日摘要本文先对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线路运行的基本原理及其运行特点,并对短路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在深入分析三相短路故障的稳态和暂态电气量的基础上,总结论述了当今三相短路的的各种流行方案,分别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存在的局限性。

并运用派克变换及d.q.o坐标系统的发电机基本方程和拉氏运算等对其中的三相短路故障电流等做了详细的论述。

并且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软件包,建立了短路系统的统一模型,通过设置统一的线路参数、仿真参数。

给出了仿真结果及线路各主要参数的波形图。

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目前自动选线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短路故障;派克变换;拉氏运算;Matlab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on the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alyz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on of three-phase circuit and its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fault process undertook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depth analysis of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fault of steady state and transient electrical quantities based on the summary, the three-phase short circuit of various popular programs, respectively, expounds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limitations. And the use of Peck transform and d.q.o coordinate system of the generator basic equation and Laplace operator on the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current in detail. And the use of Matlab in the Simulink sim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to establish a unified model of three-phase short-circuit system, by setting the unified circuit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waveform of lin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utomatic line selection metho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Keywords:Short-circuit failure ;Peck transform;The Laplace operator;M atlab目录第一章序言 (4)1.1 短路故障研究依据 (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电力系统研究现状 (2)第二章电力系统对称短路分析 (5)2.1 电力系统中短路的基本概括 (5)2.1.1 短路的分类 (5)2.1.2 短路发生的原因 (6)2.1.3 短路发生的危害 (6)2.1.4 短路故障分析的内容和目的 (7)2.2 简单无穷大电源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分析 (7)2.2.1 简单无穷大电源供电系统的三相短路暂态电流 (7)2.2.2 短路后的暂态过程分析 (8)2.2.3 短路冲击电流 (10)2.2.4最大有效值电流 (11)第三章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12)3.1 交流电流初始值的计算 (12)3.1.1计算的条件和近似 (12)3.2 简单系统''I计算 (14)第四章短路系统的调试与仿真 (17)4.1 仿真模型的设计与仿真 (17)4.1.1 实例分析 (17)4.1.2 仿真参数设置 (17)4.2 仿真结果分析 (18)4.2.1 单相短路故障波形 (18)4.2.2 相间短路故障波形 (19)4.2.3 三相短路故障波形 (21)4.3 仿真分析小结 (22)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24)5.1 主要研究结论 (24)5.2 待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24)参考文献 (26)致谢 (27)第一章序言1.1 短路故障研究依据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是严重的,而又是发生几率最多的故障,一般说来,最严重的短路是三相短路。

当发生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可达数万安以至十几万安,它们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将使电气设备遭受严重破环。

为此,当发生短路时,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迅速切除故障线路,以避免故障部分继续遭受危害,并使非故障部分从不正常运行情况下解脱出来,这要求电气设备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度,开关电气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开断能力,即必须经得起可能最大短路的侵扰而不致损坏。

因此,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运行分析,设计计算的重要环节,许多电业设计单位和个人倾注极大精力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

由于电力系统结构复杂,随着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系统日趋扩大和复杂化,短路电流计算工作量也随之增大,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势在并行。

通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的仿真,了解在输电线路上发生各种故障时的系统变化情况。

有针对性的改善输电线路所装设的保护装置,使其能够在线路出现故障时迅速做出反应,保证线路安全运行,同时运行人员也可以根据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很快地判断出故障点所处位置,为线路检修争取宝贵时间并减少因故障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安置在输电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当被保护的元件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其余部分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受伤害。

当被保护元件发生异常运行状态时,经一定延时动作于信号,以使值班人员采取措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

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

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

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

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

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

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综合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与提升。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通信及控制技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而新时期电力系统则毋庸置疑的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设备、电力电子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应用内涵不断扩充、发展外延继续扩展,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中包含的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庞大、综合因素越来越复杂,可观、可测的在数据范围越来越广阔,能够合理实施闭环控制、实现良好效果的控制对象则越来越丰富。

1.2.2国内电力系统研究现状我国电力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

在此方针的指导下,结合近期电力工业建设重点及目标,我国电力发展将呈现以下四个鲜明特点:1.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充分重视。

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电网建设和网架结构的加强、电网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大陆电网安全稳定事故大幅下降。

电网供电可靠性也有较大提高,平均供电可靠性为99.820%。

2.经济、高效和环保。

随着大容量机组的应用、电网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广泛采用,煤耗与网损逐年下降。

新建火电厂将广泛采用大容量、高效、节水机组,采用脱硫技术和控制NOX的排放。

到2020年,在人口密集地区,将建设60GW 的天然气发电机组和40GW的核电机组。

在电网建设方面,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单位走廊输电能力、降低网损,加强环境和景观保护,城市电网将逐步提高电缆化率、推广变电站紧凑化设计。

3.结构调整力度将会继续加大。

将重点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大型水电基地,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和发展抽水蓄能电站,使水电开发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合理布局发展煤电,加快技术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提高煤电技术水平和经济性。

实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本土化、批量化的目标,全面掌握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研究和应用。

在电力负荷中心、环境要求严格、电价承受力强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适当规模的天然气电厂,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

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较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场;在大电网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地热发电、潮汐电站、生物质能(秸秆等)与沼气发电等;与垃圾处理相结合,在大中城市规划建设垃圾发电项目。

4.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将会加快。

电力工业要着眼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电力设备的本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