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纲要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课纲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教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
主要教课内容包含:介绍半导体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功能等,从而说明各样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
要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质工作供给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认识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认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剖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辨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剖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3.教课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术训练、维修电工技术训练等技术训练课程的连接,增强讲堂教课中的实践环节,充足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课手段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合弃取,充足提升课堂教课的成效。
(2)在教课表达时,注意前后响应和一致性。
比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构造、原理、特征、主要参数、详细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而后再延长到一般电路、适用电路。
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照,突出其差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重申其外面特征和功能。
教师备课时适合参阅有关参照书,吃透教材。
(3)增强实验课教课,电子技术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经过实验即可考证理论结果,也能够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调换学习的踊跃性。
(4)要着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估,完美各阶段的评估系统和方式。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为了规范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数字电子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存储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因此,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能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1.2 二进制数系统及其表示方法1.3 逻辑代数与布尔运算1.4 数字电路的分类和特点2.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2.1 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原理和特性2.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2.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实现2.4 存储器的原理和应用3.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3.1 简化逻辑函数的方法3.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3.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3.4 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4.1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2 数字通信技术4.3 数字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4 FPGA技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4.引导学生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实验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3.课程设计评价:通过课程设计报告和答辩,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4.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电路设计、分析、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如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3、培养学生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如电路仿真、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半导体器件基础: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分析: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频率响应等。
3、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4、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电路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考察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4、项目实践: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大纲附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附表如下,详细说明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七、教学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教师需准确讲解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2、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及应用;3、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制作;4、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基础: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2、模拟电子技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3、数字电子技术: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4、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演示、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和调试等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4、项目实践评估:对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参考)1、第一周:绪论,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第二周至第四周:电路分析基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电路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等;3、第五周至第八周:模拟电子技术,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负反馈、频率响应等;4、第九周至第十二周:数字电子技术,包括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结构与原理等;5、第十三天至第十六周: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设计,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选择,电路设计基本原则与方法,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等;6、第十七周至第十八周:复习与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项目实践评估。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模拟部分教学大纲学时:55 学分:4适用专业: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定性分析方法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正确理解放大器失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频率特性。
5、了解级间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的估算,选频放大电路。
第三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确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器1、熟练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正确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及两种基本电路。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
2、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1、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线性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电路的方法和应用知识。
2、练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实验大纲实验面向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的专业:面向全校开设有电子技术和电工学的所有电类和非电类专业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课程是以下专业本科生(或专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采矿工程、地质过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网络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总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学时、实验学时):最多76+76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其中理论教学学时:最多6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时:16课程包括的实验个数:8 (可开12)实验目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一门应用广泛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是为培养学生能应用学到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内容的理解。
一、实验理论课教学实验内容1、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电子测量的特点;测量与误差;基本误差分析、误差传递、减小误差方法、共地问题、共地与屏蔽2、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晶体管图示仪万用表(指针式、数字式)晶体管电圧表、数字电路实验箱双通道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3、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常用电子元件参数测量集成电路的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测量时间与频率及相位的测量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元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所掌握实验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能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减少误差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示波器观察交流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信号并讣算频率与振幅。
晶体管亳伏表测量交流信号,正确判断幅值,用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熟悉其功能。
实验要求:自觉遵守实验规则,熟悉仪器、仪表上各部分作用与功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言本章主要介绍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章:课程概述本章介绍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学分要求等。
第三章:课程目标本章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第四章:教学内容本章详细介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元器件等;2. 技术应用实践:包括电子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3. 实验与实训:通过实验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子技术项目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介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
第六章:学习评价本章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方式,包括课程作业、实验报告、考试等。
第七章:教材与参考资料本章列举适用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供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
第八章:课程计划本章制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习进度的要求。
第九章:教学团队本章介绍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团队,包括教师的资质要求和教学经验等。
第十章:课程质量保证本章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质量保证机制,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等。
结语:通过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上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通过合理分章节的方式展示了课程的概述、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希望这份教学大纲能够为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电子技术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课程类型:实验课程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二、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青海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也可以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的选学基础实验,本实验旨在提升学生对电子电路的理解能力,通过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三个层次的实验,建立良好的电路感知和分析能力、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和基本的硬件搭建能力。
二、实验方式
1.验证型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条件和给出实验电路或程序,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
2. 设计型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3.综合型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三、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及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四] 差动放大电路的测试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应用
[实验六] 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测试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
[实验二]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三]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四] 触发器及其应用
[实验五]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六]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其中实验六和十二必选做1个,。
四、实验考核
1.平时成绩=(∑(操作成绩×60%+报告成绩×40%))/所开的实验个数。
2.实验操作考试:随机选定一个实验项目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总成绩=(操作成绩)×20%+平时成绩×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