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产生危害酸雨产生及危害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
汽车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1、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
2、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
温室效应
1、燃烧矿石燃料
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
1、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六大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六大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3) 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人类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其中六六六 粉曾经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农药,它是由苯与氯气通过加成反应制
光 +3Cl2――→C6H6Cl6 得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疾病。所以在家庭装修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环保材料。
典例6 目前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量的增加,从而使
全球皮肤癌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 A.人们大量使用了氟氯代烷
B.人们在炼钢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高炉煤气
碳氢化合物、 刺激人体器官,特别是人的呼
NOx 吸系统,使人生病甚至死亡
①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
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制品 ②混入生活垃圾中难处理、难回收
③易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
死亡
赤潮和 废水中含N、P
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疯
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使水体变 成绿色,浑浊,水质恶化
C.石油炼制厂排放了大量的甲烷、氢气
D.硝酸、硫酸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2)1997 年夏季,拥有 80 万辆汽车的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生了光 A 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
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金属矿物的冶炼
水华
等营养物质
2.防治措施
(1)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排放之前进行处理;
(2)对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 (3)开发新的替代品;
(4)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温室效应产生危害酸雨产生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危害酸雨产生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危害酸雨产生及危害温室效应是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它与能源消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不断的提高能源消耗,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

这些气体大量释放后,将会损害我们生态环境,引起许多危害,酸雨就是其中之一。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与危害1.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地球表面向宇宙的辐射能量不足,部分太阳辐射被吸收,在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一部分热能又被反射回地球表面,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从而构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的危害主要有:(1)极端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天气异常现象频繁出现,如暴雨、干旱、风暴等,给农业、沿海地区和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海平面上升:随着温室效应的加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于海岸线和沿海城市造成了威胁。

(3)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导致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生态平衡破坏,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二、酸雨的产生原理与危害1.酸雨的产生原理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是指大气中硫、氮等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雨水的酸度,导致雨水的pH值降低,若雨水的pH值低于5则称为酸雨。

酸雨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方面:(1)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工业和交通造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产生酸雨。

(2)地球自然污染: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酸性物质的释放,并最终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主要有:(1)对水生动物的危害:酸雨导致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环境的酸化,水中的酸度过高会严重损伤水生动物的生命健康。

(2)对植物的危害:酸雨会使得土壤和植物体内的酸碱度改变,导致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被阻碍,从而加重了作物减产、萎黄等生长障碍现象。

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空气里面主要含有氮气、氧气,其中氧气是人和动植物最需要的,大约占空气的21%;如I果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到16%时,正在点燃着的蜡烛就会熄灭;如果降到7%时,人和动物很快就会被憋死。

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灰尘等气体和物质。

如果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灰尘等有害气体和灰尘含量过高,这种空气就是被污染了,空气中掺杂的这些有害气体和脏东西越多,空气被污染的也就越厉害,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空气污染首先是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还会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重庆市污染严重地区的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超过50 A/10万,比相对清洁区高倍。

长沙市个别街区的肺癌死亡率高达94 .36 人/10 万。

2、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对人体的危害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所消耗能源急剧增加,以及森林遭到破坏,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使得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世界的气候变暖。

这就会使人们的呼吸道疾病、癌症、头疼等发病率增高,并助长疟疾等热带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3、酸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它能使土壤酸化,湖酸化,从而使森林衰退和枯萎,许多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而且,酸雨还对文物古迹和建筑物有侵蚀作用。

4、水污染的影响。

水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但使工农业生产备受损失,而且淡水鱼的捕获量也大幅度下降,许多名贵鱼种如长江鮒鱼和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产量急剧下降,有的甚至绝迹。

全国性污染导致的死鱼、人畜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全国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5、噪声污染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据29个环保部门统计,在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噪声问题的占30%以上。

一些工厂工人耳孫、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的发病率高达30%- 60%据上海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统计,耳病患者中,约有1/3是因噪声引起的。

酸雨的危害和防治

酸雨的危害和防治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灾害。

一、酸雨的形成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二、酸雨的危害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杀死根毛,导致发育不良或死亡。

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彼彼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

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

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

德、法、瑞典、丹麦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正在衰亡。

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拿大的议会大厦等。

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

三、酸雨的防治使得降水酸化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燃煤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目前人类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能源消耗对策,限制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控制酸雨。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摘要】正常的雨水是呈酸性的,原因是下落的过程中溶解了部分CO2,但PH值一般是大于5.6的,酸雨是由于大气中的SO2和NO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稀酸造成的,一般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酸雨。

【关键词】酸雨;SO2;环境危害;防治策略目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其中酸雨肆虐便是其中之一。

(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

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H2SO4,占65-70%;HNO3占25-30%,这些强酸在水中解离,使雨雪的酸碱度下降。

酸雨对大地、江河水域、森林、农作物、建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直接威胁到生物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大气污染最严重的莫过于SO2的污染。

1.什么是酸雨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

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就建立了一个叫pH值指标,即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

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 值越高。

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

但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比如SO2等污染,pH值小于5.65时的雨雪分别称为叫酸雨和酸雪;而在高空或高山上弥漫的雾,pH值若小于5.65,就称为酸雾。

2.酸雨区呈扩增趋势,酸雨成为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害现在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和青岛市等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酸雨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危害

酸雨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危害
粒 径粒子 的 p H和缓 冲能 力都低 于大粒子 [ 3 1 . 22 地 理环境 与气 象条 件 .
发 展 , 类大 量燃烧含 硫燃 料如原 煤 、 人 石油 , 造成 空 气中S: O 含量 逐渐 升 高.但是 在 酸雨形 成 过程 中 ,
不 可 忽视 的是 氮 氧 化物 的作 用 , 氧化 物 ( 写为 氮 可 N x在空 气 中使 S O) O 氧化 为 S ,继 而形 成 了硫酸 O, 和 硫 酸 盐 ,这 ~ 过 程 可 简 单 表 示 为 : O+ O= N :S N + O ,N + :2 O ,反 复循 环 的 上述 反应 , O S 2 O O=N : 使 S 断被 氧 化为 S 1 O不 Ol可见 , 此 反应 中 , O 1 . 在 N x对 S O 形成 酸 雨起 了催 化剂 的作用 , 因此 许 多科 学 家 认 为 ,O N x是 比 S 为 严 重 的 大 气 污 染 物 . O更 而
大气质 量公报 中 ,把 S N x 0 均 列为 主要 污 O、O 及
染 物【 2 】 .
2 影 响 酸 雨 形 成 的 因 素
定 的. 的成分主要 是无机 酸 和有机 酸. 机 酸 中 酸雨 无 含 [ S 4 6 %一 0 H O 约 2 %一 0 HC 约 t O 约 0 7 %, N 3 2 0 3 %, 1
N x的排放绝 大部分 来 自于汽车 、 O 飞机 等 内燃 机所 排放 的尾气 . 1 . 自然原 因 2
近来 , 学家 们发 现 , 了 N xS 科 除 O 、O 是形 成 酸 雨 的主要 有 害 物质 外 , 气 中悬 浮 的颗粒 物 ( 含 空 如

地形 、 地貌 、 气象条件 , 如各种大气环流、 天气 系统 、 风向、 风速等对大气污染物的沉降 、 扩散 、 输 送 都有 着密 切关 系 . 地 形 以及低 压天 气系 统往 盆地 往 不利 于污染 物 的扩散 ,加 剧 了污染物 的聚集 ; 高 压 系统 控 制 下 的天 气 , 形开 阔 , 速较 大则 易 于 地 风 污染物扩散. 如我国四川盆地 , 多山, 静风的频率达 7%, 气层 结稳 定 , 利 于 S 3 大 不 O 的稀释 扩散 , 在有 降水 过程 时则 会形 成 酸 雨 . 象条件 对 酸雨形 成 的 气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综合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综合措施

全球变暖旳因素、危害及应对措施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消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长了25%。

如果按目前CO2浓度旳增长速度,到21大气中CO2含量将增长一倍。

据联合国发布旳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目前上升1.0~3.5℃,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沉没大片经济发达旳沿海地区,还也许引起其她一系列严重问题。

全球变暖旳因素是多方面旳,全球变暖将是我们此后很大旳威胁,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这将是人类旳一大难题。

核心词:全球变暖因素危害应对措施一.全球变暖旳因素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旳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旳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旳潜在旳影响,既有正面旳,也有负面旳。

例如随着温度旳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合适旳条件下,较高旳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进光合伙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旳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旳增长,即二氧化碳旳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旳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旳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旳影响,珠穆朗玛峰旳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概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旳雪线正以年均2-2.6米旳速度上升。

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种重要因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全球变暖旳因素有如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旳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旳重要因素之一。

同步,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旳平衡。

这样多旳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旳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旳数字,其成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旳含量不断地增长,这样形成旳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教程
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姓名:朔豪
班级:J金属1301班
学号:
指导老师:王云龙
2016.06.07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控制以及酸雨产生危害
摘要本文简述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起源,并从生物技术、能源革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几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涌现出的二氧化碳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酸雨成为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加剧,我们有必要认识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以求让大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防治酸雨和改善生态环境之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美好的环境。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甲烷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1.1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口剧增因素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森林资源锐减酸雨危害物种加速绝灭 .水污染有毒废料污染
1.2温室效应的危害
危害一:对农牧业的不利影响。

如果全球气温升高,首先将导致南北两极上的冰雪和陆地雪山上的冰雪融化,使得全球海平面上升,滨海地区遭受水侵;其次将引起全球雨带移动位置的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农作物发育速度加快、生育周期缩短,因此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危害二: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将对全球生物的生命造成极大的破坏,不但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和边界,还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繁衍,直至威胁众多生物的生存。

危害三: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气候变暖不仅可以改变区域
降水量和降水格局,还可以使蒸发加强,径流减少,导致流域产流量下降乃至断流;也会引起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冰川的融化会使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出来,对冰川周围的瑚泊河流产生巨大影响。

危害四:对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气温的增加导致“城市热岛。

”效应和空气污染更为显著,给许多疾病的繁殖、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温床,霍乱等疾病的爆发会更频繁,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1.3二氧化碳的控制技术
1.3.1生物技术
利用自然界光合作用来吸收并贮藏二氧化碳,是控制二氧化碳最直接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美国等一些对二氧化碳排放负有重大责任的发达国家就曾以大量植树为由要求放宽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

1.3.2能源革新
二氧化碳的排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获得能量而进行的矿物燃料的燃烧,因此改革能源形式或能量来源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突破口,这也符合污染控制的原则,即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的生产。

出现了两种新技术:燃料脱碳与燃料电池
燃料脱碳是以含碳量较低的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或无碳燃料(如氢气)取代含碳量高的燃料(如煤),使得每单位能耗量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氧化产生电力,即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冲破了燃烧产热生成水蒸气再带动汽轮机发电的传统模式,因而燃料电池的效率不受卡诺定律限制,可达到40%~ 60% (与之相比火力发电的效率仅有30%左右),大大地节约了初级能源,也避免了大量污染。

1.3.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近几年,大气污染控制在二氧化碳的捕集、处理及处置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氧化碳的捕集是整个控制体系的第一步。

尽管目前已有化学吸收、膜分离、冷冻分级分离、分子筛吸附和浮石吸附等方法,但对于燃烧矿物燃料的热电厂而言,由于烟气量大,二氧化碳浓度低,烟气脱碳的代价昂贵。

据估计,电力部门仅捕集二氧化碳的费用就使电力生产成本增加30%~ 100% ,更毋需说后继处置了,如此高的成本是电力部门难以承受的。

因此捕集技术已成为热电厂废气脱碳的控制步骤。

富集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食品工业及生产碳酸钠外,还可用于生产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

据日本东北电力公司宣称,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 4比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混合并以铑—镁为触媒可生成甲烷。

东芝公司也在实验室中以激光束或电子束激发,直接用燃烧后的废气与乙炔在不同比例下混合,生成甲醇与一氧化碳或甲烷、丙烷等其他化工产品。

2.酸雨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2.1酸雨的产生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它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所释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不断的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寒酸雨滴和寒酸气体,形成较大的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的排放源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排放源,即上面提到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排放的硫氧化物、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所释放的氮氧化物;另一种是天然排放源,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
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3) 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4)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 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5)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映生成硝酸; 6) 细菌分解:既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2.2酸雨的危害
酸雨对农业、森林、建筑、文物、环境及人体健康等都有很大影响,而且酸雨的影响是没有国界的,因此,全世界都处在遭受酸雨侵袭的状态下。

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它可以直接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枯萎。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地方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业降低,抗害虫能力减弱,导致森林退化,农作物减产。

此外,它还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当土壤中的铝被酸雨“解放”出来,成为可溶态的铝时,就会危害植物的根毛,影响养分的吸收。

酸化的土壤还会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生物群落发生混乱和变化,从而危害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生长,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酸雨还会破坏森林,使森林生长缓慢,甚至凋谢。

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

同时,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增加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病率,酸雨中还含有甲醛、丙烯酸等成分,对人体及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

酸雨可破坏水土环境,使土壤酸化,危及生态平衡。

它危害水生生物,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

酸雨具有强大的腐蚀力,它大大加速了建筑物、金属、纺织品、皮革、纸张、油漆、橡胶等物质的腐蚀速度。

美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

酸雨还是摧残文物古迹的元凶,酸雨依靠它的酸性,可以腐蚀各种材料,建筑与名胜古迹,可以加速金属制品,石雕品和建筑的涂层的风化过程。

它使人类几千年来创
造的艺术瑰宝黯然失色。

降落到建筑表面的酸雨跟碳酸钙发生反应,生产能溶于水的硫酸钙,被雨水冲刷掉。

这种过程可以进行到很深的部位,造成建筑物石料的成层剥落。

小结
一切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归根究底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没有机会去阻止过去破坏环境制造污染的错,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2]杨宗慧.我国酸雨状况和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 2002(1): 26- 27.
[3]詹秀环.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5): 49- 51.
[4]郭永林.我国的酸雨问题和防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2): 112.
[5]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方案[J].环境保护, 1998(4):3- 5.
[6]M.Granger Morgan Hadi Dowlatabadi,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对付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环境科技动态,1998(1),5~ 6.
[7]崔学祖.制服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探索.上海环境科学,1995(1).
[8]曹磊.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环境科学,16(4)86~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